《回延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延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情真意切,明白晓畅。
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齐读、分小组读等,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真挚而热烈的感情,初步到达陶冶情操、丰富文学素养的目的。
同时,注意理解并体会诗歌中的比兴方法和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所产生的效果,进一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设情激趣,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系学习。
1941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5年在延安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金奖二等奖。
解放后,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他的诗歌创作在此时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之后,曾先后担任过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及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职务。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受
1.教师范读全诗,或者听朗读带。
注意:(1)朗读时要有充分而适当的感情,恰当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感情。
(2)要求学生在听读的同时划记出课文中的难字生词。
2.学生自行摘抄词语,并解决其中的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明确:首先请注意理解清楚各个局部的根本意思:第—局部,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冲动情景;第二局部,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第三局部,写与延安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第四局部,写今天在延安看到的新貌;第五局部,歌颂延安城的光芒业绩。
然后商量确定。
参考答案:回,忆,话,看,颂。
四、学习诗歌第—局部
1.指名朗读诗歌第—局部,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冲动心情的。
2.请学生标注出这一节中的动词,提问:你认为,诗中最能表现出作者冲动心情的动词有哪些
明确:此类动词有:抓,贴,搂,扑等。
3.品味:如果将上述动词做如下改动,体会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
手捧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抱定宝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拥在亲人怀…...
明确:抓,原指手指聚集,使物体固定在手中。
这里有紧握不放的意思。
“贴〞是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延安亲热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
“抱〞和“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冲动。
至于“扑〞,更能表达出作者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极度的高兴和喜悦。
而“拥〞字显现出的是一种柔情而已。
五、学习诗歌第二局部
1.学生齐声朗读诗歌第二局部。
2.提问:这一节中直接表现过去生活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过去生活的句子有: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这些内容,说明延安艰难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培育着作者长大成人,这就揭示了作者对延安的感谢之情。
3.学生自由散读诗歌第二局部。
六、学习诗歌第三局部
1.教师朗读诗歌第三局部。
要求:在教师朗读时,学生想像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聚时的情景。
2.指名学生讲述自己所想像的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聚时的情景。
要求学生注意从情景的特点、环境的渲染、感情的表达等角度进行表达。
学生复述后,教师引导学生点评。
3.教师补充:作者在表现这些内容时,主要采纳了如下方法:①环境的衬托与渲染:“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写出延安人的热情好客。
②形象典型。
诗歌选取了三代人的典型代表写出了延安人的奉献和成长。
③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方法。
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从侧面反映了双方相聚畅谈的热闹气氛。
4.学生齐声朗读诗歌第三局部。
’
七、安排作业
熟读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回忆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时
二、学习诗歌第四局部
1.男生齐声朗读诗歌第四局部。
思考:最能表现这一局部中心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重点词语是什么
明确:说明中心意思的句子是:母亲延安换新衣。
重点词语是:新
3.延安的新面貌具体表达在哪些方面请朗读这一局部中的相关诗句加以答复。
明确:具体表达在: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4.学生自行散读这一局部内容,体会作者感受到延安变化之后的喜悦之情。
三、学习诗歌第五局部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诗歌第五局部。
2.要求学生画出其中的地名。
思考:作者突出这几个地点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因为和这些地点相关的事物分别是“红旗〞“脚印〞和“灯〞,这些事物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作者将这些连接在一起,表达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绩,使读者在这些形象中感受到庞大的革命力量。
3.诗歌结尾写道:“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再〞与标题和开头局部的内容形成照应关系。
同时,这里运用了夸
张的手法,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情谊。
四、课文内容学习小结
1.学生迅速默读全诗,注意结合课后“练习三〞思考:“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有何特点
学生商量交流后,教师补充明确: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这种民歌形式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节(或一段)只有两句,长的可以接连数十段,同用一曲调反复演唱,正所谓“信天游,不断头〞。
短的只有一节。
无论长短都是本节押韵,因而形式生动,节奏自由,常采纳比兴手法,多用叠字、衬字、铺排等表现手法。
诵读唱歌时,有一唱三叹回环飘转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2.体会诗歌中各种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
明确: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兴、夸张、拟人和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对表现诗歌内容和
诗人的感情都有很不错的效果。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分析。
五、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1.提示:(1)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
(2)五个局部,第—局部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冲动;第二局部,适当减慢,突出思念和感谢之情;第三局部,注意节奏的轻松,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局部,注意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局部,注意朗读时强化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
音量要适中。
(3)既要注意每一局部的特色,又要注意整体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对比、比拟,在朗读时表达出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
2.结合朗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学生朗读。
可以只读其中的某几节或某一节,不必全读。
读后,要注意点评,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内容和感情。
六、课文学习总结
七、安排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