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艺术概论有感】
《艺术概论》有感
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文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
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

在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
秀的艺术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于我这样的非艺术专业的学
生来说是难得的,同时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一方面我了解并学
到一些基本的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欣赏,
即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这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魅力,让我
对艺术有了一些好奇和喜欢。

她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能狗培养
一种艺术精神,能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
修养水平。

有幸在《艺术概论》这门课上看了cctv-10的《人物》栏目:完美
生活——李蔚然。

他穿着打扮并不如广告届的时尚先锋前卫另类,
他不属于那种以非主流自称的大多数,他的特别在与他的思想,他
的广告。

时尚并不只是外表的,脑子里的才叫真的时尚!他的广告
能打动人,与其说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东西,不如说是在一些已经
存在的旧的东西里,找到了一直存在,却总被我们忽视的一些内在
联系。

广告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毕竟都是拿给读者和观众欣赏的,我觉得只有那种确确实实存在于生活中的细节才是最动人的。

我超
喜欢李蔚然的广告,简洁,有趣,动人。

不由得崇拜了起来。

我更
欣赏的一部李蔚然的广告片是使他成为第一个拿了广告届最高奖oneshow的中国人的广告《别人的孩子篇》,这是一部为联合国儿
童基金会拍摄的公益广告。

在这部广告短片里我发现的重新界定角
色带来的震撼魅力和感人效果,广告中将我们司空见惯了的场面中
的次主角统一命名为“别人的孩子”,李蔚然后来用了七个镜头,全
篇取黑白低色调为主题,用怀旧的风格烘托整个主题。

“别人的孩子,供给你一日三餐;别人的孩子,为你铺平道路;别人的孩子,会送
你上班下班;别人的孩子,保护你远离危险;别人的孩子,救你于
危难间;别人的孩子,甚至为你把生命贡献;他们只要一个机会,
长大成人,就像你的孩子。

”这七句话分别用用七个分镜头委婉的表
达出来,广告中配有非常轻缓的背景音乐。

在广告中,李蔚然将我
们生活中除了自己的其他人都称之为“别人的孩子”,这种新颖的称
呼让我们意识到他们的社会关系,这种角色的反方向定位突然的撞
击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突然的醒悟,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孩子,都
需要也都应该活在父母的关怀和照顾中,由此主题在这种反思和观
众的自我反诘中鲜明的凸现:他们只要一个机会长大成人——画面
中我们看
到了穷苦好学的贫困农村儿童在破旧的课堂中。

整个广告片是黑白片,没有彩色,带来一种静默的伤怀气氛,一种反思的气氛,在我
们有能力关照自己的孩子时,为什么不能尽自己所能关照一下别人
的孩子呢?他们只要一个机会长大成人!广告中的人文关怀基调和
另人感动的反思力量正是来自李蔚然对生活中寻常角色的新颖定位。

这种定位是泛众的,并且在他的多部以人为主的广告中得到体现,
也可以说这种定位也是他对生活观察的沉淀,是他个人态度的浸入。

李蔚然是优秀的,因为他的作品总是有优秀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年
轻的、健康的、博爱的。

人的审美认识深化到观念、再到美感的知觉是逐渐的,而艺术学习
与我们的文化修养的密切程度也不可估量的。

大多情况下,人的艺
术修养程度越高, 审美能力越强, 就越容易接受进步的政治信念和道
德观念, 就越能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力量。

每一件艺术创作都有其表
现自己的目的,都隐含着某种思想的感染。

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
其感情上的喜、怒、哀、乐与荣、辱、美、丑都伴随着对艺术作品
的欣赏而发生。

【篇二: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读书笔记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
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
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1.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概念:数字媒体艺术是指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
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

构成:艺术层(视觉艺术和设计,后现代性),科技层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性,集成性,沉浸性),媒体层(大众传播,公共媒介,网络媒体,大众性,交互性,网络传播性),应用层(社会信息服务,数字娱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金融)。

2.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

一.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和结果不确定性。

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四.数字媒体艺术
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

3.作为数字工具创作的作品范围。

.运用计算机,数字照相,数字摄像,扫描等手段创作数字图像;
.运用计算机和激光全息技术创作全息照相作品;
.运用计算机制作的二维和三维动画;
.运用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的艺术气氛,空间和环境
.运用计算机和合成器等创作音乐和声波艺术;
.运用计算机创作和编排戏剧,舞蹈;
.通过网络实时广播,数字互动电视,互动电影。

4.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时空反转:数字媒体艺术借助图层,蒙板,通道和三维造型手段,,可以产生类似的时空的幻觉艺术,或是多重合理空间组合的不合理性。

.意识与潜意识:源于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数字媒体艺术不但重视
人类意识的思考,更重视潜意识的范畴,是一种超理性,超现实的
艺术。

.气氛铺陈:许多数字媒体艺术家喜欢用色彩明度制造特殊的气氛效
果或怪异的空间环境。

.拼贴重组:源于对达达主义的继承与扬弃,
数字媒体艺术家拼图组合不同质感或不同类型的物体与同一创作上,遵循非理性拼贴与矛盾并置的结构原则。

.制造矛盾与荒诞:数字媒体艺术家通过利用物体的比例,质感产生
矛盾感,强调微观与宏观,产生视觉上的奇特感官。

.幻觉与真相:视觉上产生真实的物体造型,而实际却只是科技产生
的幻觉影像,观者在真假,虚实之间游走。

5.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956-1986年,数字艺术的启蒙与探索时期,该阶段对计算机图形
图像的研究极大的推进了数字艺术实现的技术可行性。

计算机编程
对该时期的大部分电脑艺术创作至关重要。

该时期的计算机产生的
动画和图像仍在开发阶段的技术水平。

20世纪70年代是开放计算机图像和三维计算机动画很有意义的十年。

1986-1996年,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和兴旺时期,在这一时期,数
字媒体艺术软件从吴到有,其功能也日趋复杂。

因此也吸引了许多
可以非编程背景的艺术家参与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更具艺术美感的
作品。

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外周设备也被陆续研制和开发出来,这
些技术进步有力的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成像技术在电影制作中大显身手,数码影片渐渐成为主流。

1996-现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媒体和深入发展时期,最大的成就是
互联网的出现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数字媒体艺术不仅
形式多样,其内容和表现力也达到了和传统艺术相媲美的程度。

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数码艺术的商业化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后
期也是数码艺术和传统艺术互相渗透的时期。

6.与现行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的优势。

.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受质量。

.数字电视广播改变了观众接受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本地交互)方式。

.数字广播技术除了能够广播电视和声音节目以外,还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数据广播。

7.目前国内主要的多媒体产品设计。

.基于网络应用的多媒体数据处理以及交互式多媒体网站设计和制作。

基于多媒体光盘,触屏一体机和公用信息亭等基于计算机硬件传播
平台的多媒体产品开放与制作。

.大型交互式动态网站建设和专业flash、shockwave多媒体网站设计。

.虚拟显示多媒体项目开放。

.企业形象多媒体光盘和产品展示介绍多媒体光盘
.展览会及商务演示多媒体课件。

.公司多媒体年报光盘、产品电子手册和交互多媒体说明书。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网络演示课件。

.多媒体数字视频dvd演示光盘。

.多媒体有声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光盘杂志。

.移动媒体(手机)多媒体软件开发。

8.网页设计的具体原则。

【篇三:《艺术学概论》学习笔记】
杨琪教授的《艺术学概论》笔记:第一部分
1、以史前洞穴壁画为例说明原始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史前艺术表现了巫术,而巫术根源于原始的社会生活。

史前艺术
的目的就是巫术。

巫术是用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用人的力量征服
自然。

(2)史前艺术反映了氏族社会的秩序。

女性石雕《奥林多夫的
维纳斯》将女性的生殖特征突出出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a。

表现了母性崇拜的社会意识(旧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b。

表现了原始人对生育的渴望。

经济不发达的氏族社会人口的多少
对氏族的强弱兴衰起很大的作用。

(3)史前艺术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审
美趣味,而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又根植于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


始社会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狩猎,狩猎的对象是动物,人们以动物为美。

没有实用价值的兽牙,牛角成为猎人勇敢,力量与灵巧的象征,认为是美的。

2、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1)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感情。

人类的情感从社会性上分为两类:追
求自由的情感和扼杀自由的情感。

追求自由是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2)艺术情感是包含社会历史内容的个人情感:艺术情感既包含深刻社
会历史内容的情感,又包含个人的独特的情感。

(3)艺术情感是人们
再度体验到的情感:a。

理解感情是一个过程。

b。

人们用冷静的理智
去理解情感。

(4)艺术情感是与思想融合为一的情感。

艺术中思想和
感情是融合为一:a。

认识与情感不可分割。

b。

思想支配和制约情感。

艺术中情感与思想总是融合为一,不可分离。

(5)艺术情感是超功利
的审美情感。

不满足吃喝住穿实际需要的情感就叫做超功利的审美
情感,它是艺术表现的情感。

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与功利的关系:a。

从历史过程来看,人类的审美情感是在功利的母腹中孕育起来的,非
功利的情感隐含着功利的因素。

b。

从社会性质来看,非功利的情感
是以功利为基础的。

(6)艺术情感是不可言传的情感。

根本原因在于
情感和语言的“互不对应”。

表现在:a。

艺术表现的情感是情感的具体状况,语言只能表达情感的概念。

b。

艺术表现的情感是个别的,特
殊的情感,语言表达情感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

c。

描述情感的语
言是贫乏的,粗糙的,简单的,情感的实际状况是具体的,丰富的,细腻的,复杂的,a。

从量上有不同程度的感情,b。

从质上不同性
质的情感互相交叉,互相渗透.
3、艺术形象及其特征
(1)艺术形象就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
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生动图画:a。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

b。

艺术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c。

艺术形象是生动的图画。

d。


术形象具有情感性和审美性。

(2)特征:a。

艺术形象是感性和理性
的统一。

感性的形式和理性的内容的统一。

b。

艺术形象是主观和客
观的统一。

a。

客观性指艺术形象包含社会生活的客观内容。

b。


观性指任何艺术形象都表现着人的主观世界。

c。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思想和感情的统一。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4、形象思维的特征
(1)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a。

形象是形象思维的对象和内容.b。

形象是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c。

形象是形象思维的成果。

(2)
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核心内容。

想象,就是人脑以原有的记忆表象
为基础,对表象材料进行选择,分解与重组,形成未曾知觉过的新

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在创造艺术形象的作用表现在:a。

艺术家要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就是他所表现的对象。

b。

艺术家从眼前平凡事物想
象出杰出的人物形象。

c。

想象能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分解,综合,构
筑出新的艺术形象。

(3)情感性。

形象思维过程就是情感运动的过程。

(4)审美性,整体性,独特性。

5、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1)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区别又相联系。

a。

本质区别:a。

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伴随着具体的形象,抽象思维进入理性的领域就抛弃了具体的形象。

b。

形象思维的成果是典型的艺术形象,抽象思维的成果是概念,判断,推理。

c。

形象思维的过程依靠
想象,联想和情感,抽象思维过程依靠逻辑推论。

d。

形象思维揭示
事物的一般本质,本质融于现象之中,抽象思维揭示了本质就抛弃
了个别,抛弃了形象。

e。

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抽象思维可
以孤立的研究事物的某个局部,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和规律。

b。

互相渗透:抽象思维中有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中有抽象思维。

c。

相互转化:是一个辨证的发展过程。

(2)在艺术创作中,a。

形象思维是主
要的,基本的. b。

抽象思维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抽象思维在艺
术中的作用:a。

艺术作品的主题需要抽象思维去提炼。

b。

抽象思维
是形象思维的必要补充,艺术作品发表哲理性的言论离不开抽象思维。

6、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二者的关系
(1)艺术作品内容:构成因素有两个:a。

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再现的社
会生活,一般称之为艺术作品的题材。

b。

艺术家对再现的社会生活
的认识和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感情,一般称之为艺术作品的主题。

(2)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的总和。

包括两个因素:a。

艺术作品内容诸要素的组织结构,简称为组织结构。

b。

艺术作品内容的表现手段,简称为艺术语言。

(3)艺术作品的内容
和形式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辨证统一的:a。

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a。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

b。

在艺术接受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对形式的接受。

c。

在艺术
发展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变化决定形式的变革。

b。

艺术作品
的形式积极的,能动的反作用于内容:a。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能深刻的,充分的,感人的表现作品的内容b。

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能损害艺术作品内容的表现。

c。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在艺术接受过程中,由于内容的晦涩难懂或者接受者水平所限,对
内容未能接受,却可以为形式所陶醉。

d。

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形式渗透着内容,内容通过形式显现。

完美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的
内容的有机统一。

7、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1)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艺术美是为了弥补生活的缺陷,这
是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

a。

自然中的美是无意图的,而艺术中的美
是有意图的。

b。

现实中的美是少见的,而艺术中的美是常见的。

c。

现实中的美是短暂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永恒的。

d。

现实中的美是相
对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绝对的。

(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
艺术美:现实中的美是真正的美,彻底的美,艺术美是生活美的粗糙
拙劣的模仿。

这是旧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

a。

意图并不能够创造美。

b。

混淆了“最美”和“美”的界限。

c。

美是发展的,变动的。

d。

混淆
了“完美”“最美”与美的界限。

(3)辨证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
美和现实美的关系:a。

从量上看是,现实美高于艺术美:现实美具有
无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b。

从质上看,
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a。

现实中的美是不纯粹的,分散的,平淡的,
不能令人满意的。

b。

艺术中的美是纯粹的,集中的,强烈的,理想的,令人满意的。

c。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升华。

8、艺术语言及其基本原则和类型
(1)艺术语言指艺术作品内容的表现手段。

(2)艺术语言的共同性就是
艺术语言追求的基本原则:a。

准确性:艺术作品对艺术语言的基本要
求就是准确的表现作品的内容。

b。

多样性:生活是多样的,情感是多样的,表现情感的艺术语言必然是多样的。

c。

共性和个性:艺术语言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既要有创新,也要有传统。

d。

民族性和世
界性:民族性和世界性辨证统一。

(3)艺术语言的类型:a。

写实的艺术
语言:写实是艺术语言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包括两部分:a。

取形,即
真实的再现事物的形貌色彩。

b。

表现,即真实的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b。

夸张的艺术语言:为了表达情感,对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作超出正常界限的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被称为“激昂之言”.a。

以现实生活为根据.b。

准确的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c。

隐喻的艺术语言:根据不同事
物之间某一方面的联系,借助联想和想象,言此指彼。

两种类型:a。

对艺术家自我的隐喻。

b。

对其他事物的隐喻。

9、审美意象的特征
(1)“意象”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意”指主观的情思,“象”指客观
的物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思的融合。

“审美意象”是指“意象”既体
现了主体的审美意识,又体现了客体的审美特征,是主体审美意识
和客体审美特征的统一。

(2)特征:a。

是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内心视
象:“内心视象”指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视觉形象,还没有用物质手段
表现出来呈现于观赏者面前:a。

艺术构思首先考虑的是“象”,即表现怎样的社会生活,是艺术作品的题材。

b。

艺术构思的关键是通过“象”表达“意”,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艺术作品的主题。

c。

“象”表现“意”,“意”统帅“象”,意中有象,象中有意。

b。

是个性与
共性统一的内心视象:就是典型的内心视象,是艺术家用典型化的方
法构思出来的内心视象:a。

典型化是艺术构思的关键。

包括两方面:
共性化和个性化。

共性化不排斥个性化,共性化没有脱离个性化,
共性化寓于个性化之中。

b。

艺术家构思共性和个性统一的审美意象
的具体方法是:综合法和原型法。

c。

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内心视象: a。

审美意象是艺术家内心具体,鲜明,确定的形象。

b。

不确
定性体现在:审美意象具有模糊性和变动性。

10、艺术批评的性质及作用
(1)性质:a。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是一个无限阐释的
过程: a。

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多义性。

b。

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朦胧性。

c。

批评家对艺术作品的内容的感受具有局限性。

b。

艺术批评
是对艺术作品价值的评判: a。

审美价值的评判:审美价值是艺术作品
的基本价值。

与接受者审美经验期待视界认同的艺术作品便能引起
美感,作品便具有审美价值。

b。

认知价值的评判: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艺术作品便具有或高或低的认知价值,艺术的认知价值
与审美价值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审美价值表现出来。

c。

教化价值的评判: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包括对道德规范的反映。

艺术家的道德
准则必然会体现在艺术作品中,艺术的教化价值和是审美价值结合在
一起并通过审美价值显现. d。

娱乐价值作出评判:接受者对艺术作品
的直接感知是它的娱乐价值,娱乐的首要特征是通过感性形象带来快感. e。

宗教价值作出评判:艺术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批评会
对艺术作品的诸多方面的价值作出评判,例如罗中立的《父亲》的批评:审美价值.认知价值.教化价值.政治价值. (2)
作用: a。

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向导: a。

艺术批评使接受者正确理
解艺术作品. b。

艺术批评使接受者正确选择艺术作品. b。

艺术批评
是艺术家和艺术创作的诤友: a。

艺术批评树立艺术家的公众形象,从
而促进某一艺术家在接受者中的威望或某一艺术风格的发展. b。


术批评促进艺术创作. c。

艺术批评是艺术理论发展的动力:艺术批评
是对艺术作品作出的理论判断,艺术作品具有模糊性,朦胧性,不确定性,艺术批评必须具有逻辑性,确定性,准确性. 艺术批评从本质上说就是
艺术理论。

11、宗教对艺术发展的作用
宗教对艺术的发展有促进和阻碍互相矛盾着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
两方面的影响作用是并存的。

(1)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宗教是对艺术
的否定,宗教与艺术存在根本对立的方面:a。

宗教是对现实生活颠倒的歪曲的反映,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

b。

宗教要求对彼
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情感的形象表现。

c。

宗教的对象是神,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人在神面前感到渺小,艺
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在艺术面
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d。

宗教是对人心灵的麻醉,艺术是
对人心灵的净化。

e。

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的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
实存在,艺术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f。

宗教的根本特
征是对神的信仰和崇拜,艺术的根本特征是对人的表现和反映。

(2)
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艺术与宗教的共同点:a。

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
象反映。

b。

都蕴含了感情和幻想的成分。

c。

都是对社会生活全面
的反映。

d。

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宗教推动
艺术的发展是必然的,表现在:a。

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

b。

宗教为艺术提供题材。

c。

宗教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3)宗教对艺术是一柄双刃剑:既有阻碍,否定的一面,又有促进,肯
定的一面。

“宗教艺术”突出表现了宗教对艺术既促进又阻碍,既渗
透又排斥的复杂关系,包含着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

宗教艺术是游
离于此岸性与彼岸性之间,介乎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精神产物,兼而
具有宗教和艺术两种因素。

12.艺术创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