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委社会工委等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委社会工委等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员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1.12.16
•【字号】京教工[2011]68号
•【施行日期】2011.12.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委社会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团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意见
(京教工〔2011〕68号)
各区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社会工委、教育工委、团委,各区县发展改革委、教委、财政局、人力社保局、文委、文物局、政府教育督导室:
2008年8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宣传部等12家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方案》,启动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以下简称“社会大课堂”)三年建设计划。

三年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这项惠及百万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工程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育人功能得到初步发挥,得到学校、社会及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推动社会大课堂持续发展,完善建设与运行的保障机制,实现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常态化,根据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现就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意义
社会大课堂是一项面向学生、服务学生、惠及学生的政府实事工程,旨在深化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倡导实践育人,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社会大课堂建设体现了“现代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建设学习型城市、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继续推动社会大课堂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整合首都教育资源,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文化需求。

社会大课堂建设体现了“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的精神,是构建全社会育人机制的有力举措。

继续推动社会大课堂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服务教育,营造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大课堂建设体现了“内涵发展、教育公平”的要求,是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

继续推动社会大课堂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引导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实践体验,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也有利于让所有学生共享首都现代化建设成果。

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从首都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教育改革的大局出发,从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统一思想,不断深化社会大课堂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把社会大课堂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北京精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和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抓实做好。

二、明确今后社会大课堂建设的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进一步加强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是:(一)总体目标
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社会大课堂建设、运行和应用保障机制的常态化、制度化,即实现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和社会资源参与教
育、服务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社会大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任务
1.推动建立政府统筹、部门推动、区域管理、社会资源和中小学校共同实施的社会大课堂建设、运行和应用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经费投入、激励评价、活动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机制。

2.推动更多社会资源尤其是公益性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不断丰富社会资源服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3.推动社会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和中小学生的需求,主动自觉地制订和实施“学生教育计划”。

4.推动中小学生通过学校集体组织、社团小组、家长带领、个人自主等多种方式积极走进社会大课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形成制度化。

5.强化现代信息网络平台的服务与应用,基本形成信息资源、信息管理和网络服务运行体系,为社会大课堂的参与者、应用者搭建信息立交桥,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撑条件。

三、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
(一)全面推进资源单位制订并实施“学生教育计划”
“学生教育计划”是今后一个阶段进一步推进社会大课堂工作的重要载体。

各资源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要把研究制订和实施“学生教育计划”作为落实社会公益职责、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和实现社会大课堂建设目标的重要措施。

“学生教育计划”应包括资源总体概述、预约流程、教学指南等方面,明确活动目标、适用对象、活动内容、组织方式、指导教师、时间安排、评价方式等内容,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

各资源单位要按照社会大课堂建设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结合现行中小学课程计划和学生兴趣爱好,挖掘自身教育资源,在市、区教研部门及合作学校配合下,结合本单位资源分布特点及内容呈现,研究制定
“学生教育计划”,按年度向社会公布。

“学生教育计划”所需指导教师由资源单位或合作学校在本单位选聘,也可根据专业特点从社会知名专家中选聘。

(二)积极引导学校把社会大课堂资源的利用纳入课程体系
学校是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实践、协助资源单位落实“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组织力量。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学校结合区情、校情,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将走进社会大课堂、实施“学生教育计划”与落实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资源有机地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要把社会大课堂资源的组织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考虑地方、校本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实现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制度化。

每位学生原则上一年内至少参加4次社会大课堂活动,开展实践学习。

深入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辅助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设计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校要鼓励各学科教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结合本学科课程内容开展有效的课程实践学习设计、课程实践学习指导、课程实践学习评价,以及课程实践学习成果交流与分享。

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鼓励家长、学生自主走进社会大课堂的良好氛围,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模式。

四、不断加强领导,保障社会大课堂持续健康发展
(一)不断加强社会大课堂建设和运行的组织领导
在进一步巩固“市级统筹、区县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方式基础上,逐步向“市政府宏观指导、部门合力推动、区县统筹管理、资源单位和学校共同实施”的常态化运行机制过渡。

依托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市、区两级社
会大课堂议事制度,定期研究社会大课堂重大事项。

市、区县、资源单位和学校要有主责部门和专人负责社会大课堂的日常管理工作。

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社会工委、教育工委、团委等部门要将发挥社会资源教育功能纳入职责范围,列入议事议程,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协调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落实社会大课堂工作,引导全社会关心教育、关注学生成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部门要为推动和落实社会大课堂工作提供政策、资金、人员保证,指导相关部门确立工作项目、编制经费预算等,确保专项经费按时拨付到位。

人力社保部门要从评优、评先上出台有效的措施,持续调动起各有关方面推动社会大课堂工作的积极性。

文化、文物等部门要动员所属各部门,充分挖掘区域内的场馆和行业资源优势,为学校组织社会大课堂活动提供便利。

教育工委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推动学校落实“学生教育计划”为重点和抓手,推动社会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为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提供政策保证和工作指导。

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各部门和中小学开展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情况,纳入督导检查范围,开展定期督导,形成督导报告,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二)逐步完善社会大课堂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机制
加大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学生活动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参与实施学生教育计划提供保障。

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大课堂信息资源平台,使社会教育资源的应用更加便捷高效;采取教育督导、评优表彰、典型宣传等方式,逐步建立面向区县政府、部门、资源单位、中小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全社会支持社会大课堂建设和运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地开展社会大课
堂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资源单位和中小学校要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预案,重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过程中交通、活动、操作等关键环节的安全保障,做到事前严格防范、事中反应迅速、事后妥善处理。

市委宣传部
首都文明办
市委社会工委
市委教育工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委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文化局
市文物局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团市委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