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7讲社会主义市抄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980 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 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 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被打破
第 17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 格局的初步形成
栏目 导航
高考三大能力培养 高考主题知识串讲 对接高考明确考向 课后限时集训
(对应学生用书第 143 页) 考点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历史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1976 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国民经济仍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2.召开: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城市改革 (1)重点:国有企业 改革。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 ①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增强了活力。 ②所有制: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 ③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4.2016 年 11 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 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 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 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 A.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B.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标志:已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 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轻巧识记]
对外开放
[教材补遗]__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原因 (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 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 的发展。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 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 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过渡。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 的模式”→与计划经济有关。 (2)史料二:“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 80 年代中后 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在 城市全面展开;“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 段”→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
wk.baidu.com
B [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 1984 年,与 “1980 年春节前夕”不合,故 A 项排除;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 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 B 项正确; 据材料中“要求各大城市”可知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 C 项排除;题干 史料中并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故 D 项排除。]
3.意义 (1)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问题,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 目标迈进。
[易误辨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
物,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新型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使市
[概念阐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过程 (1)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确认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2)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目标。 (3)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框 架。 (4)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 [据材料“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 土地经营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 权,故不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故 A 项错误;“三权分置”制度 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故 B 项正确;“三权分置”制度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承与发展,故 C 项错误;“三权分置”制度仍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不是农民对土地的所有 权,故 D 项错误。]
考点 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设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创办经 济特区。 (2)1988 年,设立海南 经济特区。 2.含义:“特”指国家实行特殊的 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3.特点 资金
经营形式 产品销售 经济活动
以吸引外资 为主 “三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以外销为主 以 市场调节为主
4.意义 (1)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 (2)“三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3)深圳由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深圳速度”。
[易误辨析]
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特”的区别
经济特区的“特”是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
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 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 均主义严重。
(2)特点 ①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②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③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 者促进后者。 ④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⑤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轻巧识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农村改革 (1)原因 ①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 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②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内容:把集体土地承包到农户,用 家庭个体经营取代生产队的集体经营。 (3)影响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 和分配 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 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 年)
史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 第一阶段,和 80 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 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 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D [1960 年的“调整”是针对大跃进之后的国民经济所做出的措施,是有助于 经济发展的;1979 年的“调整”是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也有利于经济发展。A 项错误,1960 年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B 项错误,1960 年并没有全面纠正“左” 的思想;C 项错误,1960 年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实现体制转型;D 项正确,两次 调整都有计划经济的特点。]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立:1985 年以后,国家决定将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 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 1992 年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开放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的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浦东的开放和开发 (1)时间:1990 年。 (2)意义:浦东成为上海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的新兴基地,成为中国 90 年代 改革开放 的标志。
[史论归纳]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
(1)内容 ①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 1979 年开始在 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 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②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 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 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C [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东剧变, 这些国家纷纷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 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 A 项;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 市,排除 B 项;1982 年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 D 项。]
“特”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城市 (1)设立:1984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 14 个沿海 港口城市。 (2)政策 ①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对外商实行优惠政策,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先进 技术。 ②设立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外向型的工业区。
3.内容 (1)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3)经济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意义 (1)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重大转折。 (2)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新起点。 (3)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学者郑永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 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 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1960 年和 1979 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 “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 20 年,但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 系。这两次“调整”都( )
【导学号:67930051】 A.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 B.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C.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 D.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
[史料运用] (1)史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后来是怎样克服的? 提示:史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 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后来解放思想,实行改革,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相关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进程的主要特点。 提示: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 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