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观后感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赵玉平教授的“百家讲坛”之“跟司马懿学管理”的(1、2、3)篇,受益无穷。
在这里,我认识了司马懿的足智多谋、为人谨慎、毫不马虎,对待他人的耐心,打起仗来,毫不慌乱,能仔细认真地思考,镇定无比。
对待领导,谦虚恭敬,深受曹操、曹植的器重,因为他做事细心认真,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断升官,以前像是一栋房子的一根水管,现在像是房子顶天立地的一根梁,真是“以前靠着墙,现在顶着房”啊!
他不但十分会用兵,而且能猜测别人的想法,无所不能,所以屡战屡胜,霸气凌人,用一个词来比喻他的性格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冷月狼。
而且,在百家讲坛里,我知道了,他的脖子竟然能180度大转弯!可以人往前走,头往后看。
我还知道了,曹操怕有人杀他,竟然装做梦里杀人!事情是这样的:曹操当了丞相,兴奋不已,但是他怕有人会在夜里来此杀他,就对他的手下说:“我最近不知得了什么病,经常梦见我在梦里杀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盖好来,他听到了声音,“刷”的一声拔出剑,眼睛还闭着,就一刀把那人的脑袋给割掉了!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他杀的人,还一直在装,问其他人,说:“谁杀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说是他自己杀的,他就对他们说,没办法,他会梦中杀人。
这起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别人不敢靠近他,这也充分的体现了曹操这种多疑的心。
百家讲坛里讲的都十分有道理,我还要去看咯,拜拜!
《百家讲坛》观后感2
在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是由教授于丹讲的《论语》。
她在这里讲述了如何以道德的观念,来对待人生。
对待身边的一切事情。
听着她的演讲,我一次次地感悟着。
畅想着……于是我写出了自己对道德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论语》就是讲道德的,
刚才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播发的对待中国游客提出了几条建议和意见,让大家遵守道德的规范,其实这些建议都是在《论语》里说过的话,也是孔子让人在小时候树立的礼貌行为。
如果我们在小时侯都能学学"论语","论语"是孔子教弟子在课堂上的课堂笔记,后来让学生们整理出来的教材。
其实如果这些良好的品德就会从小树立起来。
那么每个中国人的素质就会提高一些。
就不会有说随地吐痰和出口不逊的事情出现。
于丹教授说:学论语对创造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就是当前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放学习论语的原因。
论语里述说的就是要学会感激。
于丹教授说:学会了感激,就学会了如何乐观的生活。
她还说:如果你对经常为一些小事流泪,那么你就看不不见星星和太阳。
对世界上的万物,要心存感激,人生就不再单调,而会显得更加美好。
一个人要懂得学会感激,感激是一个人应树立的美德。
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是啊,我认同于丹教授的观点,也同意论语里说的哲理性的话语。
我认为:要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错,那是一种豁达和宽容的体现。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心胸就会是宽广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
你的胸怀是无比的宽大。
人生是一场战斗,需要你有技巧,让你有睿智和智慧。
《百家讲坛》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由王立群老师为我们解读《史记》———秦始皇之唐人论秦。
本节主要讲了唐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他们评价秦始皇有什么特点。
通过王立群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秦始皇在唐朝人的心目中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有批评也有肯定,但从很多评秦的史料来看,秦始皇备受唐人的关注。
但他也成了一个警示皇帝教育的反面教员,王立群老师说,皇帝是需要人来约束,没有约束的皇朝都很短命,而皇帝都怕失去皇权,正是因为这点,大臣们才有机会教育皇帝,于是,教育皇帝的最佳人选,便是秦始皇。
在秦始皇对许多皇帝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晚唐大诗人杜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提出,秦国的速亡,是因为秦王太过于骄奢淫逸,太重视自己的享乐了。
而且,一个帝国的灭亡自身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只要对他的臣民不施仁义,不爱自己的老百姓,心里没有老百姓,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抛弃这个君王。
在后人感叹秦国的速亡的时候,没有吸取到秦国速亡的经验,结果自己又亡国了。
在秦朝,还有一件大事——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有两种记载,一是司马迁,二是卫宏,在卫宏的记载中,秦始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而在司马迁的记载中,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事出有因的。
但唐朝的四位学者——颜师古、张守节、李善、李贤在为古书作注释的时候都选择了卫宏的说法。
由此可见,在唐朝人的心中,秦始皇是一个及其阴险的暴君。
在唐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与王立群老师的讲解中我明白了:事情是有多样性的,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不一样。
《百家讲坛》观后感4
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里面给我们分析了书里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智深系列里拳打镇关西那段。
我最喜欢的是描写鲁智深打镇关西的那段话。
那段话是这样写的:“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
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这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鲍中山教授讲,它把鲁智深打人的情节描写得生动具体。
鲁智深一共打了三拳,第一拳里面“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把那血肉模糊的`画面描写了出来。
鼻子,是用来闻味道的,所以打到鼻子,才会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在眼睛那里,“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打到了眼睛,色彩就全出来了。
第三拳是打到太阳穴上。
“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打到了太阳穴上,又会怎样呢?磬儿、钹儿、铙儿的声音都出来了。
为什么《水浒传》里每写到搏斗厮杀的地方,总写得很血腥呢?鲍中山教授说,作者施耐庵生长的时代,战火不断,充满了战争。
所以他才会把厮杀的画面写得那么血腥。
我们一定要热爱和平,制止战争,世界才会更美好。
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更喜欢看书,喜欢了解历史。
我以后一定要多看《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观后感5
今天,我们一起看了百家讲坛之天地人之道,于丹用它自己的语言为我们解读《论语》。
看了之后,我感触博深。
很多我们现在烦恼着的问题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依据孔子的言行零零散散集合而成的,而本书的核心就是“仁”“恕”等。
宋朝宰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他对《论语》的推崇至极。
其实不仅仅是他,整个封建社会都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
而我们,更应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论语》。
听着于丹的讲解,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孔子的学生曾问过孔子,一个人贫贱而不为此感到耻辱,富贵而不感到骄傲,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则用商量的语气回答道还不错,但最好的就是贫贱而乐在其中。
由此可见,我们面对苦难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在其中,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是不思进取,但其实,这却是让我们的心灵放松,让我们的身心愉悦的最好办法。
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仁”与“恕”。
在我们这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能宽恕别人,爱别人。
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每当别人做了什么让你感到难以理解,让你厌恶的事情,你应该去懂得宽恕别人,只有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态,你才能受人尊重,才能在当今社会中有着较好的人际关系。
而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项。
且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但我相信,无论社会怎么变,拥有一颗宽恕的心依旧是最重要的。
反而,如果没有一颗宽恕别人的心,那我们不仅会让别人不快乐,也会使自己的心进入一个困局,让自己身心疲惫。
所以,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阅读《论语》,去学习《论语》中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华民族的精髓,让自己尽善尽美。
《百家讲坛》观后感6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讲的是“合纵连横”,说实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确有点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来说说什么叫合纵连横吧!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讲一个关于合纵连横的典故吧。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
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
”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
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
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
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
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
”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
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
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
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外交的国策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历史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百家讲坛》观后感7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到达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我们主要说说近期的钱文忠讲的《三字经》吧:钱文忠的《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
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完美信念和期望。
《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
《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
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务必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经历,才会有所成。
这就是钱文忠讲《三字经》的根本目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8
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很有智慧,就连孔子也曾向他请教。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
老子的人生智慧便是弱者生存,钢亡而弱存。
老子提倡做人要柔一点,弱一点,低调一点,遇事要懂得以柔克刚。
这让我想起了张三丰的太极拳,据说当时张三丰正在树林中练功,看到一只蛇和一只乌龟正在恶斗,便静静的站在一旁仔细的观察起来。
蛇的动作迅速而凌厉,乌龟的动作缓慢而精准,神奇的化解了蛇的进攻,最后居然一口咬住蛇头,赢得了这场恶斗,伫立在一旁观看的张三丰被这出奇制胜,以柔克刚的招式给震撼了,之后由此悟出了“太极”的概念,以柔克刚,独步天下,傲视群雄。
这和老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太极拳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老子思想的精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老子曾问他的弟子们,天下最弱的是什么?弟子们答,是水。
老子又问,那天下最战无不胜的是什么?弟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此时,老子悠然答曰,水能灭火,水滴石穿,则天下至柔即为天下至钢,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无为则无不为。
我不禁愕然,这高深莫测的语言中包含着人世间最真挚的道理,旋即,我恍然大悟。
有时候,退让并不是懦弱,这恰恰是一种人生智慧。
《百家讲坛》观后感9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红极一时,其间的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评“清史”、张瑞芳说“聊斋”、刘心武谈“红楼”。
虽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受,使其收视率大大提高。
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不少启示,《百家讲坛》却能深受大众欢迎肯定有其优秀之处,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学习、借鉴《百家讲坛》的长处也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悬念化”就是值得历史教师学习的重要技巧。
悬念的设置是为了引起观众紧张而期盼的心情,《百家讲坛》的学者充分利用悬念作为牵引,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在历史教学中,悬念同样可以运用于新课导入、授课过程、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使授课场景波澜起伏,给学生留下无尽思考和品味。
“场景生动化”也是值得历史教师借鉴的。
所谓的场景,包括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情景表演等。
《百家讲坛》大量运用上述这些元素,大大增加了讲座的幽默感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这一点,历史教师通过借鉴与钻研,一样可以做到。
“知识故事化”是《百家讲坛》值得借鉴的另一大“法宝”。
之所以现在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重要原因在于,历史教师将精彩的历史史实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条理论,完全消磨了学生的兴趣。
相反,《百家讲坛》那种故事化的讲述却充满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情节,这也是其深受大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历史教师如果能尝试着将历史知识进行故事化的改造,并在讲故事的过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历史教学一定是非常成功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10
今年寒假,我为了增长知识,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
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知道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知道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文武双全的武武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
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
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了使《三国演义》更加的好看,而胡编乱造的。
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大师级人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
我渐渐喜欢上了历史,所以我就要尽量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
《百家讲坛》观后感11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讲的是“合纵连横”,说实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确有点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来说说什么叫合纵连横吧!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与军事政策。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讲一个关于合纵连横的典故吧。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与大王结成兄弟之国。
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与好。
”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
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
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
齐王被惹怒了,坚决与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
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
”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
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
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
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外交的国策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历史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百家讲坛》观后感12
今天中午,我继续收看了百家讲坛这个节目。
这次主要讲了关于饮食方面的礼节。
在饮食方面,不能挑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时常做不到的。
遇到好吃的食物,总会不停地吃,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从来不吃一口。
这样不仅不会营养均衡,在和别人吃饭的时候,也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我们平时总
是只吃自己喜欢吃的,别人对你的印象自然也很差的。
我们看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要暴食暴饮。
在饮酒方面,我们不能饮酒,而有些家长却十分喜欢饮酒,我们要经常提醒家长。
钱文忠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吃相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人叫郑浣,已经当了官,他是一个非常看重吃相的人。
有一天,他的远方孙子要看他,这个孙子是农间种地的,并没有见过面,也不懂礼节,衣服很破。
郑浣没有嘲笑他,问他想做什么?孙子说他想当县尉。
郑浣便想去找相关的人说一说,并在晚上让他和他一块儿吃饭。
那天吃的是蒸饼,他发现孙子只掏里边的瓤吃,第二天便把他送走了。
试想,如果给我们一个蒸饼,相信我们也会吃只瓤,对外面的饼皮视而不见。
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小细节,使本来对孙子印象很好的郑浣,对孙子的印象一下子差到极点。
看完这期节目,我发现在饮食这么一个小的细节中,我还有很多礼节没有做到。
《百家讲坛》观后感13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缺少信仰,但是,在这个星期六,阿宋给我们全班诠释了什么是中国人的信仰。
有一个人,其貌不扬却改变了中华民族教育传统,有一本书,是这个人的语录却被称为治国之道。
这个人是孔子,这本书是《论语》。
于丹教授在理解《论语》上很有自己的心得,而阿宋给我们看的就是《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的第一集《天地人之道》。
在这一集中我明白了天、地、人之间的联系。
盘古开天辟地后,上面是天,下面是地,盘古就在中间,所以天地人在境界上是一样的。
人只有真正感悟到了天地至理,才能纳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于自己胸中,使自己成为天地间最为强大的存在。
孔子是凭借什么感染其他人的,正是凭这浩然之气。
孔子有一个“仁”的思想,这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什么是“仁”吗?孔子的弟子就曾经问过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
”又问,什么是“智”,又答:“知人。
”多么玄奥的两个字,孔子就以此作答。
原来“仁就是爱人,智就是知人。
”
孔子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有位弟子问孔子:“老师,我们向你学了这么久,是想以后能当大官,你说有什么条件,才能治理国家?”孔子的话依旧简短:“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学生不甘心,问:“去掉一条的话,您去哪一条。
”“去兵。
”孔子认为没有兵力也行。
“再去一条。
”孔子很严肃地回答:“去食。
”人在世上,难免一死,可怕的是国家因为没有人民信仰而崩溃。
信仰的力量是那样伟大。
最后,我感动于孔子的一个字:“恕”。
对自己宽容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就是“恕”。
有了这个字,我们就可以过好一辈子。
我深深地被孔子的智慧所打动。
《百家讲坛》观后感14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
真正的圣贤也是平易近人的。
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这部儒家经典对为人处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大。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指有利的时令和气候,有利的地势,得人心和上下团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地人的和谐。
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等等。
都说明了天地人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以及其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在自然之间立足,也就必须与自然融合,吸取天之灵气,地之精华,这样才能让个体的智慧无限扩大,发挥到极致。
只有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他才会变得十分强大。
苍天在上,高于一切,大地在下,厚重于一切。
而人,则处于天和地之间,目睹着天地间的风云万变。
人在自然的熏陶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