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化特征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化特征浅析
摘要
针对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床的成矿作用的问题,本文基于厅宫铜矿床已勘的111个钻孔,其进尺达到42907.73m,样品数达32392件。
利用数理统计以及GIS 空间分析技术,以二维表达方式,厘定了单工程矿化前锋以及单工程矿化孔控厚的概念,从而呈现铜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反映其矿床存在2个矿化中心,分别位于矿区北部和南部。
其中,在北边的矿化中心规模大,其在不同标高中段影响的矿化范围也较大,形态较为复杂,在矿区南部的矿化中心规模较小,为规则椭圆状。
关键词:尼木;铜矿;矿化特征;矿化前锋;矿化控厚
1.自然地理概况
厅宫铜矿位于帕古乡彭岗村,彭岗玛曲两侧,距县道X102尼(木)—麻(江)公路6 km。
县道X102尼(木)—麻(江)公路从工作区中部穿过,并与国道中尼G318公路、区道羊大公路S304衔接。
区内乡乡通公路,各矿床(点)均有便道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2.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在尼木县西北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东段,具体在近东西向的帕古-热堆脆韧性剪切带与羊八井-当雄走滑断裂的交会部位,属冈底斯-喜马拉雅地区的谢通门-墨竹工卡铜、铁、铅、锌、金成矿带。
3.矿床地质特征
(1)赋矿建造
矿区建造类型分为侵入岩和火山岩两大类。
其中,侵入岩建造分布在矿区全区皆有分布;火山岩建造分布在矿区北西、西部。
①侵入岩建造
侵入岩建造全为TTG组合建造,矿化现象和赋矿段皆存在。
在矿区地表南东、北东、北、北西、西、南西、中部和地下北、北西、西、南、西、中部分布。
②火山岩建造
火山岩建造为典中组(E
1
d)壳幔混合源建造,存在赋矿段,分布在矿区北西
部地表和北西、西部地下。
矿区赋矿段在地表和地下的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均存在,但矿化现象仅
存在于地下侵入岩之中。
(2)控矿构造
工作区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东西向构造带与念青唐古拉山北东近南北向
构造带的交汇部、尼木斑岩型铜(钼)矿带冲江铜(钼)矿化区腹地,与矿化有
关的构造发育,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区断裂构造与区域主体构造方向一致,主要为东西向断裂F
1、F
11
,次为北
东向断裂F
2、F
3
、F
7
、F
10
,北西向断裂F
9
,次级节理、裂隙发育。
(3)矿体地质
矿区共圈定2个矿体、1个矿化体。
主矿体为Cu—Ⅰ号矿体,次为Cu—Ⅱ,矿化体为Cu—Ⅲ号。
矿体呈透镜体状、脉状和马蹄形产出,总体呈北东向、近东西向展布,矿长200.00-800.00m,铅直叠加厚度约1.0026.20m。
(4)矿石特征
铜多金属矿石结构共4种,为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表生结构等;矿石构造共6种,主要为团块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次为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胶状构造和网脉状构造。
4.矿床矿化前锋及其埋深特征
(1)研究区工程控制情况
在厅宫矿床中,关于其矿床Cu元素矿化特征的研究,相关参数计算涉及111
个钻孔,进尺为42907.73m,样品数为32392件。
对该矿床矿化特征的表征,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表述,其分别是工程
控底包络等高线、钻孔控厚包络等值线、矿化埋深等值线和矿化前锋包络面等值线。
除此之外,还通过九宫格的分析方法,对以上四个参数进行了具体的形象化。
(2)单工程矿化厚度特征
钻孔控厚包络等值线(图1)变化范围为155.429600.26m,其中最深钻孔
为600.26m,极差为444.83m,全矿区平均钻孔深度为377.84m。
根据100m间距,将全区划分出6个等厚级别,各等厚级别在空间上表现为:矿区的钻孔控厚深浅
与工程控底标高为负相关,即工程控底标高越高,钻孔控厚越浅,控厚较浅的区
域主要分布在矿区北边和矿区最南边,北边控厚变化在300400m,最南边控厚变
化在155300m。
其与地区为控厚较深地区,厚度变化在400600m。
综
上可见,矿区北部和中部,工程控岩
控矿普遍较厚,在矿区南边,控制深
度较小。
图1 厅宫钻孔控厚包络等值线
(3)单工程矿化前锋面包络面
特征
矿化前锋包络面等值线(图2)变化范围为4047~4517m,根据100m的间距,将全矿区首见矿化的埋深划分出6个等高级别,各等高级别在空间上表现为:在
矿区北部和南边矿化前锋面较突出,变化范围在4300~4500m。
在矿区中部,矿化
前锋面变化比较稳定,起伏不大,变化在4100~4300m,其主要集中在
4200~4300m。
所以不难看出在厅宫矿区,在南北两边热液活动最为强烈,形成2
个矿化中心。
其2个矿化中心的特点有别,在北边的矿化中心规模大,其在不同
标高中段影响的矿化范围也较大,形态较为复杂,在矿区南部的矿化中心规模较小,为规则椭圆状,中心四周的钻孔数目较少,矿化控制程度较小。
-
图2 厅宫矿区铜矿化前锋包络
面等值线
5.结论
矿区存在2个矿化中心,
分别位于矿区北部和南部,在
北边的矿化中心规模大,其在
不同标高中段影响的矿化范围也较大,形态较为复杂,在矿区南部已有的工程控制情况及其所控制的矿化特点,多期次的含矿热液来源于深部,向上迁移到近地表,在矿区北部有利成矿部位形成较为均匀的矿化,在南部也不同程度的明显矿化显示,可以判定在矿区南部具有较好的深部找矿潜力。
除此之外,根据其矿化空间分布特性,符合流体成矿特点,故该矿床成矿作用为流体成矿。
参考文献
[1]徐德章. 西藏尼木县厅宫,白容铜矿区矿床地质的几个问题[J]. 地质找矿论丛, 2006, 21(B10):6.
[1]王成林, 董树义, 钟康惠,等. 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机理[J]. 有色金属工程, 2015, 5(4):5.
[1]董成保. 西藏尼木县帕古区厅宫铜(钼)矿点1980年度化探工作报告[R].西藏地质局物探大队.(1981).
[1]杜等虎, 杨志明, 刘云飞,等. 西藏厅宫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5, 3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