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选择相机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手选择相机技巧
在文章的开端,我必先要说明,摄影的重心在于摄影者的技巧,远多于器材本身。


作比喻的话,我常将拍摄比作写字,一个文盲拿着一支十多万的古董笔,不可能写出惊世
的文章来。

同理,一个不会摄影的人拿着一台Leica也不可能拍出传世的作品来。

相反,
摄影大师拿着再普通不过的器材,也能拍出令人传颂的佳作。

关于器材与摄影关系,因不
是本文重点,论述至此。

但记着,选择器材,目的是选择合适自己的器材,而非选择技术
参数最好的器材。

以下将相机分类后一一列出其优缺点,各读者可先了解各种类的优缺点
再决定自己该买何种相机。

一:预算
预算在选择相机中占第一比重……原因是,没有钱,甚么都买不到……
认真的说,很多人在选择相机时并没有定下预算,走到店铺被sales说了两下,就心
动买了贵一码的器材,倒头来却不一定买到合适自己的器材。

店铺的sales会因为某一牌
子的回佣比较高,而大力宣传某一品牌,消费者在这样的推销手法下往往被误导购买高价
而又不合适的器材。

结果一台高级单反,买回家后用了两次后就放到柜中永不再用。

因此,为自己定下一个预算,在预算中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器材。

预算多与少并不与相片质素有很
大关系,我们大部份人都不是亿万富豪,不能无上限去买最好的器材,何况最好的器材也
不一定最合适自己。

在预算上,量力而为即可,预算不足,可考虑二手或上一代器材。

现今摄影器材更替率太快,一台数码相机只要有足够保养可用三至五年或更长,因此
不必担心买上一代器材会令相片质素有所影响。

在摄影界,机身往往是不保值,能经历时
间考验的只有优质光学的镜头。

因此,如果你选择可换镜相机作为你的相机时,我建议保
留部份的预算设在镜头上,机身用上一代的型号会令你的相片有更佳的质素。

二:决定自己对摄影的投入程度
在选择器材时,我多会问他们买相机是为了学摄影还是拍一下生活照。

学摄影也分很
多种,有人会认真地走去工作室打灯拍模特拍高速,亦有人只学一点皮毛放上网络分享时
享受被点赞。

两个不同的摄影心态在器材选择上可能会有很大的分别。

对于一般拍摄生活照的用家,卡片机,甚至iPhone已经是最合适的器材,他们需要的,是一个随身轻便,有自动曝光,不用大量后制,可轻易上载至网络的摄影工具。

近期Casio的「自拍神器」如此高价,原因只为在机身内置美肤滤镜。

在摄影器材中,这般的
自拍相机实际只值三数千的价钱,能炒至天价,很大的原因在于一般消费者不会花时间去
研究摄影技巧如何令相片拍得更好,只希望手中器材能以最简单的方法,提供最佳的相片。

这就是为何在一些中高阶的器材上,我们仍能找到自动模式的原因。

至于一些有心钻研摄影的朋友,一台有手动模式的相机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学习摄影
至今,我有98%以上的相都是以手动模式去进行拍摄,不过现今大多较进阶数相机已有齐
APSM四大曝光模式。

半自动及手动曝光模式可令摄影师对相机有更大的操控,更容易达到心中的结果。

三:决定将会拍摄的题材
拍摄的题材对于器材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生活照、街头snapshot、风景、商品、人像、运动、生态、艺术创作……不同的题材对器材有着不同的需求。

最广泛拍摄题材的相
机为单镜反光机,在绝大部份的情况下,单反都可以满足拍摄题材对摄影器材的需求。

然而,单反的大小与重量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

有见及此,近年无反光镜相机兴起,已经
逐步取代中低阶单反市场。

可无反相机仍为市场新兴的相机类型,支援自动曝光及对焦的
优秀镜头仍然很有限,加上操控性与单反比仍有距离,因而对拍摄广泛题材的摄影师,单
反仍为主流选择。

对于拍摄题材对相机机身的选择,更多的消费者只为拍摄生活照,旅游照及snapshot 等。

对于此一类用家,我建议选择轻便的相机。

对影像质素稍为有要求的用家,可考虑高
阶的消费级及m43系统。

比起泛用型的单反,轻便易携的设计令用家有更大的兴趣去使用
相机。

相机的出勤率愈高,能拍到好照片的机率也就愈高。

四:拍摄的格式
格式在这里所指的是相机感光元件的类型。

现今相机种类五花八门,在135画幅以下,可分为数码及菲林两大类。

数码及菲林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成像介质,一为光电信号传换,
一为化学作用,数码对类比信号,线性曝光对非线性,可调对不可调ISO,讯噪对粒子,
即可检视对冲制……两者在本质上有根本的分别,虽然在便利性上数码摄影是远超菲林摄影,但两者并不可互为取代。

菲林的立体感,色调等,又远远胜于数码相片。

虽然如此,
新手在选择第一台相机时,我还是会建议购买数码相机,数码摄影的实时可覆视与简易后
期制作会令新手进步更快。

不过,如果你对菲林摄影情有独钟,选择菲林机作为你的第一
台亦无不可。

感光元件除数码菲林的分类外,亦会以大小作区别,以下是以大到小作区分的主流格式。

i. 大画幅
多为商业摄影,医疗影像,以湿版作摄影介质,笔者暂时仍未探索此一画幅摄影器材。

使用此类摄影器材,因需有黑房技巧,非新手可轻易使用,本文对此不作详述。

ii. 中画幅
中画幅是以一边宽度为6cm的摄影格式,当中有数码及菲林版本。

此类型相机有部份
可将机身,镜头及机背分拆的结构,亦有一体成型的相机机身。

大部份数码中画幅格式都
以数码机背形式存在,主要对象为对解像力有高需求的商业用户。

一个二手数码机背也要
上万元。

但近来全画幅高像素摄影技术成熟,中画幅在商业摄影中的地位将可能日渐下降。

菲林中画幅成本远比数码背要低。

在消费者使用上,双镜反光相机TLR, Hasselblad,Lomography Belair等有着各种各样的相机设计。

由于其格式较大,画质相对会较细腻,
亦有更强立体感。

iii. 全画幅
全画幅Full FrameFF,大小为36 x24mm,其3︰2的比例亦相对接近黄金比例1︰
1.62。

自1934年Kodak推出后,在市场的日渐淘汰下,全画幅成为了消费市场摄影的主
流格式。

全画幅一词对于新接触摄影的朋友可能比较陌生,其实这就是平时常用36张菲
林卷的格式。

由于全画幅格式占据消费市场近3/4个世纪,市面上接触到的镜头格式因此
多以全画幅为标准。

全画幅等效焦段特性
全画幅单反其实早于2002年已经出现于市场,不过由于价格高昂,当时大多全画幅
用家仍选择使用菲林拍摄全画幅相片。

直至今日,菲林仍为全画幅最廉价的选择。

近年由
于CMOS技术的进步,全画幅数码相机已降价至一般消费者能负担的程度,Sony亦于无反
市场开发出第一台全画幅相机。

全画幅相机高ISO下的优异表现,使摄影师在在低光下能
拍出更佳的相片。

同时,由于菲林时代可换镜头相机多以全画幅格式设计,一众的老镜头
于在全画幅下始能发挥原来的威力。

对于新手而言,如果财力许可的话,全画幅相机可谓一步到位。

不过在画质提升的同时,相机的重量与大小亦会同时增加,这亦是新手在选购相机时应留意的一个重点。

iv. APS-H
APS-H 是一个比较少见到的数码相机格式,主流的有Leica及Canon 1D系列,其135格式转换比为 X1.3,也就是原来50mm的镜头,在APS-H下视角就会变成135格式的65mm 视角。

这个格式为数码感光元件由APS-C开发成全画幅的一个过渡产物。

市场上基本上没
有镜头是专为APS-H设计,多只使用全画幅及部份APS-C镜头。

由于是过渡性的产物,相
信在未来这一格式将会逐渐淡出,新手大可不必理会这类型产品。

v. APS-C
APS-C是自第一部数码单反起就成为数码摄影的其中一个主流格式,135格式转换比
为X1.5Canon为X1.6。

这种格式的出现,是由于早期消费型数码单反未能以低廉的成本及技术限制,做出当时主流的全画幅格式。

由于格式比较小,拍摄时只能利用全画幅镜头的
中央部分。

针对此一问题,厂商开发出专为APS-C格式而设的镜头,成像圈只覆盖到APS-
C的感光元件,因此APS-C镜头在全画幅下会有可见的暗角及成像圈。

但APS-C镜头所需
镜片直径比全画幅小,制作成本也就较低,因而适合中低阶用家。

由于APS-C相机价格相宜,同时能提供非常优异的相片,对学习摄影新手而言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M43格式,其大小为全画幅的四分之一,对应135格式转换比为X2。

这一格式最初的
原型来自菲林时代的半格相机Olympus Pen。

在无反相机平衡相片质素及相机便携性的前
提下,Olympus及Panasonic两间相机厂沿用当年Olympus Pen的设计概念,开发M43系统。

对于新手而言,M43所代表的是轻便与质素的平衡。

对于一些对重量及质素有要求的
用家,M43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vii. 消费型感光元件
消费型感光元件所指的是消费型相机或手机所使用的感光元件,由于这类相机机身细小,其感光元件多只有指甲大小。

由于像素密度高,这类型相机在高感光度下表现一般较差。

但近年CMOS在高感光度的表现有长足的进步,高阶消费型相机可接受ISO已达到1600甚至更高。

对于一些不会换镜头,或是已有单反而需要一部随身机的用家,此类相机会是最佳的选择。

viii. 其他
除以上所述的格式外,在菲林及数码亦有其他的种类。

较为有名的有Nikon的CX无
反系统,Pentax 超小型Q系统,Fujifilm的Instax及Polaroid即影即有格式等。

Lomogrpahy亦有一种超小的110菲林。

这类格式由于非主流摄影格式,虽然会有一批用家追捧,但对于有心学习摄影的用家,第一台相机还是用回主流的格式比较好。

五:换镜与否
可拆与不可拆相机之间,最大的分别,在于相机的扩充性能。

世界上不可能有一支镜
头能有超广角同时兼具远摄能力–即使有,其代价就是较小的光圈跟较逊色的画质。


有镜头都有其长短处,可换镜头的相机就正正是为了解决此一问题而产生。

对于一般拍摄
生活照的用家而言,多一个转接镜头的代价是随之而来的入尘,镜头开支,重量等等一系
列的问题。

纵然不可换镜头在格式上可能比不上可换镜头相机,但使用得宜,这类相机仍
能拍出高质素相片。

尤其现在已有部份厂商已开发出APS-C格式的相机,照片质素是甚至
够超越同一价钱的可换镜头相机。

此类相机多因先天格式上的不足,多会在微距,变焦能力,光圈大小等方面下一番功夫,使这一领域百花齐放。

可换镜头的相机,不同的厂商大多会有自家的接环系统。

Nikon F, Canon EOS,
Sony Alpha, Sony E, Pentax K, Panasonic 与 Olympus 的M43,Leica M,古典的
M42等五花八门,各个系统均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定义谁比谁好。

在这个基础上,又大致
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单镜反光相机,无反光镜相机及连动测距相机。

在使用上,单镜反光
相机由于本身的设计,能轻易进行高速而精准的拍摄。

无反相机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已
很接近单反的水平。

相反连动测距相机由于光学结较构复杂,价格也一般较高。

不同厂商间的镜头一般是不可互通的,但可通过接环的方式,将法兰距较长的镜头接
到法兰距较短的系统中。

无反相机由于本身拥有非常短的法兰距,因此被称为「万能插」,
意即近乎所有他厂的镜头都可以接上无反相机上。

一些打算双修系统的用家,镜头互用的可能性亦应在考虑之列。

六:重量
虽然相机厂在开发时一直都致力将相机的重量减少,但不同类型的相机之间重量仍有很大的差异。

重量与画质往往是一个反比,愈能提高画质的相机,重量一般会更重。

对于年青人而言,一两公斤的器材在短时间内可能不是甚么大负担,可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是肌肉关节出了问题的用家,100g的重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是每个人都能聘用一个私家镜僮搬运器材,这在实际操作上也会有很大的不便。

除此以外,很多有单反的用家,身边仍有一部轻便的随身机。

单反虽然在操作,画质等各方面占优,但其大小与重量并非长期旁身的理想拍档。

不少人买了台单反回家后,发现单反的重量及大小并不容易天天带出街后,使将其放到一旁甚至变卖新购的器材。

在我而言,如果不是在有需要的场合拍照如活动,运动,高速快门同步等,无反相机已能完成大部份摄影创作。

如果没有这一方面的需要,我建议购买无反相机或是高级的不可换镜相机,加上适当技巧绝对能拍出不亚于单反的作品。

七:牌子对相片的影响
牌子之间的骂战,应该是自相机发明而来世人一直在争执的问题。

Leica vs Zeiss,Nikon vs Canon之类的讨论,相信在网上随便一找便有海量的讨论。

每个牌子之的差异,在数码世界,很大程度是影响其成色。

对于一些只拍jpg格式的用家,由于数码化相片的过程必须经过信号转换运算,当中厂家预设运算程序就对jpg相片有着极大的影响。

但对拍摄RAW档的用家而言,由于相片色彩调控能自己控制,厂家发色就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购买相机时,如不考虑后制相片,厂商对jpg调控是值得留意的。

比起jpg,相机牌子更重要的是其系统。

差不多每家厂商都有自己一套的光学系统,而系统间多是互不通用的,因而造就了每家相机厂的长处。

Nikon的Creative Lighting System,准确的灯光系统是在业界中的翘楚;Canon 特色的人像发色,对于人像摄影师是不二选择……等等。

由于中途转换系统所需资金不菲,因此自第一台相机而始,用家应该是决定使用该厂的系列,而非单一相机或镜头,这样便可以减少可能因「中途转会」所需的费用。

很多摄影新手对相机牌子有很大的迷思。

但对于一个真正会摄影的用家而言一张相片不会因为拍摄的器材而提升本身的价值,一张好相片也不会因为用廉价器材而降低其艺术性。

因此,在牌子上的讨论,还是尽量少说为妙。

八: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有不少相机是有特定的功能,例如各式filter,wifi传送,网络上传,各式拍摄mode,拍片等,其实只是一个小陪衬,对相片的质素是完全没有影响。

所有
这些功能对于一个会拍摄的人都是可有可无的功能,更大的部份是相机商的宣传手法。

选择相机的时候,将这些华而不实的功能抛诸脑后吧。

每件摄影器材都有其优缺点,懂得将器材的优点放大而隐藏缺点,正正是摄影入门的第一步。

希望你看完上面洋洋数千字的文章后,能找到一部合适自己的相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