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例4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第23页,例4
一、教材分析与解读:
《例4解决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这是在上一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基础上教学的。

这两种问题是同一类问题,后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差;前者是知道一个数并知道另一个数比它少几求另一个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校卫生评比”的情景图。

图上呈现了部分年级在卫生评比中所得的红旗的情况,但具体每个班所得红旗数没有全部画出,只能看出它们相差的面数,从图中“二(1)班得了16面红旗”的信息。

很自然地引出:“二(2)班比二(1)班少3面,是几面?”的问题。

提出问题后,教材根据情景图直接列算式出答案。

然后教材还通过小精灵提出“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培养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

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

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尝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向
1、引入:为了培养同学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学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2、揭题示标: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2、借助小棒摆一摆或画图分析。

仔细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找一找表中的信息,运用旧知可以解决问题,接着提出重点问题:求二(2)班多少面?,带着求知欲进入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找到的信息。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

学生汇报。

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法解决二(2)班多少面红旗。

(四)点拨精讲,归纳提升
1、一班得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师问:为什么列加法算式?
2、学生分析思路
一班:
二班:
12面多3面
3、二班的小旗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

4、三班的小旗比一班少4面,求三班得多少面?也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

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当堂训练,分层达标
1、完成24面“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学生自己解决。

汇报解题思路。

2.课本25面第1、3题,独立完成。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
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
12+3=15(面)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
12—4=(8)面
教学理念:
1.这节课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

即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多得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

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注重教给学生分析“比字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标一标的方法分析清楚比字句中是谁与谁比,比多时找出多的量,比少时即要求找出少的量,问题中是求多的量就用加法算,求少的量就用减法算。

因二年级的学生年纪还小,注意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强,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听老师分析的话,根本无法理解比字句的含义,所以必须通过动手画、写来帮助自己理解,这样可为以后学习比标准量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和合作探究机会。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
励他们说话要有条理性、完整性。

1、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从课一开始,学生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学生感兴趣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始点燃了。

接着的“看评比栏”学生的兴趣有增无减孩子们的想象又一次打开了“闸门”,在自主遍题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从中提出问题,巩固了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没有呆板的数量关系的说理分析,灵活、积极的思维状态胜过了说理,这是我在新课程中“用数学”方面的对“说理分析”的尝试性的突破。

从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2、学习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学生手中。

问题的产生、提出、解决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孩子们自行完成的,教师在其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二(2)班有多少人,”顺理成章地把画面“切换”到了“评比”的“镜头”。

“师:是什么情况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由学生根据画面情况及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在同桌或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

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完善地解决问题,并掌握了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当主动权掌握在孩子手中时,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是会不断闪现火花的。

这是我本节课自感比较满意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