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
统解剖
第一节骨盆
一、骨盆的类型:分4种类型
1.女型: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髂骨翼宽而浅,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10cm。

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

2.扁平型:骨盆入口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

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形,故骨盆浅。

较常见。

3.类人猿型:
4.男型: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

因男型骨盆呈漏斗形,常造成难产。

二、骨盆与分娩相关的解剖特点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所谓分界线即髂耻线)为界,将骨盆分为两部分,即假骨盆及真骨盆。

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但假骨盆某些径线的长短关系到真骨盆的大小。

因此,测量假骨盆的某些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的参考。

真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下,是胎儿娩出通道,故又称骨产道。

通常女性骨盆交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娩出。

而且妊娠期受激素影响,韧带较松弛,各关节活动性亦稍有增加,有利于分娩时胎儿通过。

第二节骨盆底
一、骨盆底
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所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盆腔脏器。

骨盆底分为前部:称尿生殖三角,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部:称肛门三角,有肛管通过。

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3层。

(1)外层
即浅层筋膜与肌肉。

(2)中层
即泌尿生殖膈。

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及一层薄肌肉组成。

(3)内层
即盆膈。

为骨盆底最里面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筋膜所组成,每侧肛提肌由3部分组成:①耻尾肌;②髂骨肌;③坐尾肌。

二、会阴
第三节外生殖器
一、外阴的范围
女性外生殖器又称外阴,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包括两股内侧从耻骨联合到会阴之间的组织。

1.阴阜:即耻骨联合前方的皮肤隆起,皮下富有脂肪。

青春期该部皮肤开始生长阴毛,
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2.大阴唇:邻近两股内侧的一对纵长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两侧大阴唇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终点,后端在会阴体前相融合,分别形成阴唇的前、后连合。

大阴唇皮下脂肪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受伤后易出血形成血肿。

未婚妇女的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经产后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呈萎缩状,阴毛稀少。

3.小阴唇:为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

富含神经末梢,故非常敏感。

4.阴蒂:位于两侧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为与男性阴茎相似的海绵体组织,具有勃起性。

它分三部分,前端为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中为阴蒂体;后为两个阴蒂脚,附着于两侧耻骨支。

5.阴道前庭: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

其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

在此区域内,由前往后依次为尿道外口,阴道口,舟状窝。

其内各部如下:
(1)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

腺管细长,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腺。

若因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或脓肿。

(2)尿道口:位于阴蒂头后下方的前庭前部,略成圆形。

其后壁上有一对并列腺体称为尿道旁腺,此腺常有细菌潜伏。

(3)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的前庭后部。

其周缘覆有一层较薄的粘膜,称为处女膜。

膜多在中央有一孔,孔的形状、大小及膜的厚薄因人而异。

处女膜可因性交或剧烈运动而破裂,产后仅留有处女膜痕。

例题:外阴阜外伤以后容易发生血肿的部位是:
A.阴阜
B.阴蒂
C.大阴唇
D.小阴唇
E.会阴阜
【答疑编号2101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第四节内生殖器
一、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也称为子宫的附件。

(一)阴道
阴道系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其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上端包绕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

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

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盆腔最低部位的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阴道壁由粘膜、肌层和纤维组织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较大伸展性。

阴道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例题:阴道粘膜上皮是:
A.单层高柱状上皮
B.有纤毛的高柱状上皮
C.复层鳞状上皮
D.鳞状上皮化生
E.生发上皮
【答疑编号210101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二)子宫
子宫系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1.形态
子宫是有腔的肌性器官,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

分宫体、宫底、宫角、宫颈。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尖端朝下通宫颈管。

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

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宫颈内腔成梭形称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3.0cm,其下端称宫颈外口。

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形成横裂,分为前唇和后唇。

例题:关于子宫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年子宫的子宫长7~8cm,宽4~5cm,厚4~5cm
B.宫体和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为子宫狭部
C.幼年时宫体和宫颈的比例是2∶1
D.子宫狭部上端是组织学内口
E.子宫狭部下端为解剖学内口
【答疑编号2101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2.组织结构:
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肌层和浆膜层(脏腹膜)。

(1)子宫内膜:从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影响,其表面2/3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功能层;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无周期性变化为基底层。

(2)子宫肌层:较厚。

肌层由平滑肌束及弹力纤维组成。

肌层中含有血管,子宫收缩时压迫血管,可有效地制止产后子宫出血。

(3)子宫浆膜层:覆盖在子宫表面的脏层腹膜在子宫与膀胱间及子宫与直肠间形成两个腹膜反折:前面为膀胱子宫陷凹;后面为直肠子宫陷凹。

又称道格拉斯陷凹,为盆腔最低部位。

宫颈:宫颈管粘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粘膜内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形成粘液栓,堵塞宫颈管。

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

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3.子宫韧带:共有4对
(1)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的作用。

(2)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

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宫旁组织。

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3)主韧带:又称宫颈横韧带。

是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

例题:关于子宫韧带的解剖正确的是:
A.圆韧带起于子宫角止于腹部沟
B.阔韧带富于肌纤维,与子宫肌纤维相连
C.卵巢固有韧带使子宫倾向后方
D.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壁之间
E.子宫动脉从阔韧带上部穿过
【答疑编号2101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三)输卵管
输卵管全长8~14cm。

输卵管为卵子与精子相遇的场所,受精卵由输卵管向子宫腔运行。

根据输卵管的形态可分为4部分:
(1)间质部为通入子宫壁内的部分,狭窄而短,长1cm;
(2)峡部为间质部外侧的一段,管腔也较窄,长2~3cm;
(3)壶腹部在峡部外侧,管腔较宽大,长5~8cm;
(4)漏斗部或伞部为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游离端呈漏斗状,有“拾卵”作用。

(四)卵巢
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产生卵子及性激素。

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成年妇女的卵巢约4cm×3cm×1cm大,重5~6g,呈灰白色;绝经后卵巢萎缩变小变硬。

卵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

卵巢外侧以骨盆漏斗韧带连于骨盆壁,内侧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连接。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其内有一层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

内为卵巢组织,分为皮质与髓质两部。

皮质在外层,其中有数以万计的原始卵泡(又称始基卵泡)及致密结缔组织;髓质在卵巢的中心部分,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少量对卵巢的运动具有作用的平滑肌纤维。

髓质内无卵泡。

例题:欲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不需要切断的韧带是:
A.圆韧带
B.卵巢固有韧带
C.卵巢旋韧带
D.阔韧带
E.主韧带
答案:B
二、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女性生殖器官与骨盆腔其他器官在位置上互相邻接,某一器官的增大、收缩、充盈或排空固然可以影响其他器官,而某一器官的创伤、感染、肿瘤等,更易累及邻近器官,在妇产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上也互有影响。

1.尿道:为一肌性管道,从膀胱三角尖端开始,穿过泌尿生殖膈,终于阴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

长4~5cm,直径0.6cm。

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为一囊状肌性器官,排空的膀胱为锥体形,位于耻骨联合之后子宫之前。

其大小、形状可因其充盈状态及邻近器官的情况而变化。

膀胱底部粘膜形成一三角区称膀胱三角。

此部与宫颈及阴道前壁相邻,其间组织较疏松。

做妇科检查及手术前一定要排空膀胱,以免妇检不确切及手术损伤膀胱。

3.输尿管:为一对肌性圆索状长管,在宫颈部外侧约2cm处,在子宫动脉下方与之交叉,再经阴道侧穹隆顶端绕向前内方,穿越主韧带前方的输尿管隧道,进入膀胱底。

在施
行子宫切除结扎子宫动脉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

4.直肠: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直肠。

5.阑尾:阑尾根部开口于盲肠游离端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长7~9cm,通常位于右髂窝内。

有的下端可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部位,因此,应注意鉴别诊断。

妊娠期阑尾位置可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向上外方移位。

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

第五节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和淋巴
一、盆腔血管来源与分支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

(1)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分出,左侧可来自左肾动脉,左卵巢静脉回流至左肾静脉,故左侧盆腔静脉曲张较多见。

(2)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腹下动脉)前干的分支,在子宫颈外侧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
(3)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阴道上段由子宫动脉宫颈-阴道支供应,中段由阴道动脉供应,下段主要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4)阴部内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终支,并分出4支:①痔下动脉;②会阴动脉;
③阴唇动脉;④阴蒂动脉。

例题:左侧卵巢静脉一般汇入:
A.髂总静脉
B.髂内静脉
C.髂外静脉
D.左肾静脉
E.附属静脉
答案:D
例题:子宫动脉来自于:
A.髂外动脉
B.髂内动脉
C.髂总动脉
D.附属静脉
E.肾动脉
答案:B
二、盆腔淋巴分布与各器官淋巴管的流经方向
女性生殖器官淋巴主要分为外生殖器淋巴与内生殖器淋巴两大组。

内、外生殖器官感染或癌瘤,往往沿各部回流的淋巴管传播,导致相应淋巴结的肿大。

1.内生殖器淋巴
内生殖器淋巴分为3组:(1)髂淋巴组,分为髂总、髂外和髂内;(2)腰淋巴组;(3)骶前淋巴组。

阴道下段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

阴道上段淋巴引流基本与宫颈引流相同,大部汇入闭孔淋巴结与髂内淋巴结;小部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入骶前淋巴结。

子宫体及底部淋巴与输卵管、卵巢淋巴均输入腰淋巴结;子宫体两侧淋巴可沿圆韧带进入腹
股沟浅淋巴结。

例题:关于女性生殖器淋巴引流错误的是:
A.宫颈淋巴大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及骶前淋巴结
B.阴道下段淋巴引流主要汇入腹股沟淋巴结
C.阴道上段淋巴大部分汇入闭孔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
D.内生殖器淋巴分为髂淋巴、腰淋巴和骶淋巴
E.宫体两侧淋巴可沿圆韧带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答案:A
2.外生殖器淋巴
外生殖器淋巴又分为深浅两部分,均汇入髂淋巴组。

(1)腹股沟浅淋巴结:一部分收容外生殖器、会阴、阴道下段及肛门部的淋巴;另
一部分收容会阴及下肢的淋巴。

其输出管经股卵圆窝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2)腹股沟深淋巴结:收容阴蒂、股静脉区淋巴及腹股沟浅淋巴。

腹股沟深淋巴结
所汇集的淋巴,又注入髂外、闭孔、闭孔窝、髂内等淋巴结,再转至髂总淋巴结。

附带:三角巾包扎术
包扎术: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

包扎应做到动作轻巧,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

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紧度要适宜,打结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包扎材料1 、三角巾用边长为1m 的正方形白布或纱布,将其对角剪开即分成两块三角巾,90 °角称为顶角,其他两个角称为底角,外加的一根带子称为顶角系带,斜边称为底边。

为了方便不同部位的包扎,可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称为带状三角巾,或将三角巾在顶角附近与底边中点折叠成燕尾式,称为燕尾式三角巾(图6-29 )。

<br />
2 、袖带卷也称绷带。

是用长条纱布制成,长度和宽度有多种规格。

常用的有宽5cm 、长600cm 和宽8cm 、长600cm 两种。

(二)包扎方法 1 、头部包扎( 1 )三角巾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顶部外
伤,方法如图6-30 所示。

<br />
先在伤口上覆盖无菌纱布(所有的伤口包扎前均先覆盖无菌纱布,以下不再重复),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枕部,将底边经耳上向后拉紧压住顶角,然后抓住两个底角在枕部交叉反回到额部中央打结。

( 2 )三角巾面具式包扎:适用于颜面部外伤,方法如图6-31 所示把三角巾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双手持两底角拉向枕后交叉,最后在额前打结固定。

<br />
可以在眼、鼻处提起三角巾,用剪刀剪洞开窗。

<br />
( 3 )双眼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双眼外伤,方法如图6-32 所示。

<br />
将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带壮,中段放在头后枕骨上,两旁分别从耳上拉向眼前,在双眼之间交叉,再持两端分别从耳下拉向头后枕下部打结固定。

( 4 )头部三角巾十字包扎:适用于下颌、耳部、前额、颞部小范围伤口,方法如图6-33 所示。

<br />
将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带状放于下颌敷料处,两手持带巾两底角分别经耳部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颞部交叉成十字,然后两端水平环绕头部经额、颞、耳上、枕部,与另一端打结固定。

2 、颈部包扎适用于颈部外伤。

(1 )三角巾包扎:方法如图6-34 所示。

嘱伤员健侧手臂上举抱住头部,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中段压紧覆盖的纱布,两端在健侧手臂根部打结固定。

( 2 )绷带包扎:方法基本与三角巾包扎相同,只是改用绷带,环绕数周再打结。

3 、
胸、背、肩、腋下部包扎( 1 )胸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方法如图6-35 所示。

<br />
<br />
<br />
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的肩上,使三角巾的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将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

<br />
( 2 )背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背部外伤。

方法与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后相反。

( 3 )侧胸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单侧侧胸外伤,方法如图6-36 所示。

<br />
<br />
将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正对伤侧腋窝,双手持燕尾式底边的两端,紧压在伤口的敷料上,利用顶角系带环绕下胸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肩部打结。

( 4 )肩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肩部外伤,方法如图⒍37 所示。

<br />
<br />
将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颈部,巾体紧压伤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绕上臂根部打结,然后两个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5 )腋下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腋下夕卜伤,方<br /> 法如图6-38 所示。

<br />
<br />
将带状三角巾中段紧压腋下伤口敷料上,再将巾的两端向上提起,于
同侧肩部交叉,最后分别经胸、背斜向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4 、腹部包扎腹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腹部外伤,方法如图6-39 所示。

<br />
<br />
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后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打结固定。

5 、四肢包扎(1 )臀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臀部外伤,方法与侧胸外伤包扎相似。

只是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腰部,紧压伤口敷料上,利用顶角系带环绕伤侧大腿根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腰部打结。

(2 )上肢、下肢绷带螺旋形包扎:适用于上、下股除关节部位以外的外伤,方法如图6-40 所示。

<br />
<br />
先在伤口敷料上用绷带环绕两圈,然后从胶体远端绕向近端,每缠一圈盖住前圈的1 /3 ~1 / 2 成螺旋状,最后剪掉多余的绷带,然后胶布固定。

(3 )8 字肘、膝关节绷带包扎:适用于肘、膝关节及附近部位的外伤,方法如图6-41 所示。

<br />
先用绷带的一端在伤口的敷料上环绕两圈,然后斜向经过关节,绕肢体半图再斜向经过关节,绕向原开始点相对应处,现绕半圈回到原处。

这些反复缠绕,每缠绕一圈覆盖前圈的1/3 ~1/2 ,直到完全覆盖伤口。

( 4 )手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手外伤,方法如图6-42 所示。

<br />
将带状三巾的中段紧贴手掌,将三角巾在手背交叉,三角巾的两端绕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绕一周打结固定。

( 5 )脚部三角巾包扎:方法与手抱扎相似。

( 6 )手部绷带包扎:方法与肘关节包扎相似,只是环绕腕关节8 字包扎。

(7 )脚部绷带包扎:方法与膝关节相似,只是环绕踝关节8 字包扎。

<b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