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课程的体现和外化。
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托。
在编排上,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精炼性。
也有较强的学习指导和学习检测等功能,是系统学习课程,达到课程目标的最好和最重要的材料。
各级各类学校甚至是教育培训机构都无法脱离教材(讲义)而漫无目的地进行教学。
但是,教材毕竟不同于课程,无法体现课程的全部,教材也不同于知识,它只是知识的一部分,因此,教材不应成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唯一材料。
教材的优点和不足:
一、教材是知识化、文字化、实体化的课程,能够系统地反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要旨。
但是,有些课程目标、课程思想是无法全部显示于教材之中,况且有些知识也根本无法用文字来显示和表达。
二、教材更多的是固化了的知识,是一种文本性的材料。
1.无法充分体现技能,比如实验和操作等;2.知识不等同与能力;
3.无法体现人的情感;
4.活动太少等。
三、教材的知识体系,是经过反复加工过的,虽然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结构,但是在面对问题时,人的认识和思维又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思维不可能和教材的顺序完全一致,完全按照教材来学习,就会限制人的自由思维。
四、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定型的教材无法反映新的认识成果和新的社会实践经验。
五、教材只能体现部分的思想和观点,无法反映全部的理论和实践。
六、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体系一旦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相对固定了,不可能对所有关系、所有规律、所有思想全部显示出来,需要学习者去思考、去对比、去联系、去发现、去归纳、去总结。
七、某个学段的教材是基于这个学段大多数学生的学力预设的,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不一定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不一定适合各个地方各个学校。
八、相当一部分课程和课程目标无法通过教材来显现和承载。
基于以上原因,新课程理念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
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
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未知和认识世界,对课本和教材的学习仅仅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是一种捷径,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面对客观现实问题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