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
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
干冰升华B.
灭火器原理
C.
比较金属的硬度D.
自制净水器净水
2.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铜导线B.铝合金C.特种钢D.玻璃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硝酸钾C.植物油D.高锰酸钾
4.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相同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D.铁粉做“双吸剂”和铁生锈原理相同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钉置于稀硫酸中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6.下列叙述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B.用硝酸铵溶于水制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
C.用洗洁精使碗上油污乳化后再用水洗
D.在冰箱内放置活性炭可去除异味
7.下列物质与雨水混合能形成酸雨的是()
A.甲烷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8.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尼古丁(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中含有氮分子
B.尼古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尼古丁由三种元素组成
D.尼古丁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9.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单质,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0.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1.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D.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12.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日常物质的区别B.化学中常见的“三”
H2和CH4﹣﹣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三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C.除去杂质的方法(括号内为杂质)D.灭火实例和原理
N2(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FeCl2(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住宅失火用水熄灭﹣﹣降低着火点
A.A B.B C.C D.D
13.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植物油的使用可以减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
D.该实验可以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15.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A.11:18 B.22:9 C.1:1 D.11:27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6.用化学符号表示:
(1)碘酒中的溶剂.
(2)标出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3)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至少写两种).
17.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G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选“a”或“b”)进,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4)工业上用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来制取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①若要制取5.6t氧化钙,需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②小华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 1.5g
第二次加入5g 1.0g
第三次加入5g0.5g
第四次加入5g0.4g
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若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18.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用四朵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如图2的实验,让我们体验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本实验中紫色的干燥小花不变色的是步骤如图2(填字母序号).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9.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2)如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请再写一条规律:.(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
20.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2)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具有;
(3)写出变化①的化学方程式.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1.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金属的性质有利于更好地利用金属.
(1)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铸造硬币用到Fe、Cu、Ni(镍)等金属,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H2SO4═NiSO4+H2↑ Fe+NiCl2═Ni+FeCl2
则Fe、Cu、Ni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1图:
①实验中玻璃管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观察到A处出现的现象是.
②该实验要先通CO后加热,目的是.
(4)小强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如图2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①溶液A中的溶质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②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B,滴加有气泡产生固体B含有Cu、Ag和
22.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实验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填装药品,并设法将整个装置充满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
步骤操作现象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无现象
②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③无现象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继续通氧气
通过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2)装置C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
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
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
干冰升华B.
灭火器原理
C.
比较金属的硬度D.
自制净水器净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灭火器原理是利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灭火,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比较金属的硬度主要是利用一种金属去刻划另一种金属,看是否留下痕迹,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自制净水器净水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的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否则是物理变化.
2.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铜导线B.铝合金C.特种钢D.玻璃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可根据材料的成分进行判断.
【解答】解:铜导线成分是金属铜,铝合金和特种钢是合金,所以ABC都是金属材料;玻璃成分是硅酸盐产品,属于非金属材料.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材料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硝酸钾C.植物油D.高锰酸钾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B、根据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C、根据植物油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D、根据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解答】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蔗糖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B、硝酸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C、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所以错误.
D、高锰酸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形成,在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能形成溶液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判断,其中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相同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D.铁粉做“双吸剂”和铁生锈原理相同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生铁、钢的性能回答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废旧金属的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
铁生锈的原理,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双吸剂”就是吸收氧气和水
【解答】解:A、生铁硬而脆易断,钢较硬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故选项错误;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选项正确;
C、废旧金属的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故选项正确;
D、铁生锈的原理,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双吸剂”就是吸收氧气和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铁,并且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钉置于稀硫酸中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据铁与硫酸反应原理,及亚铁离子存在的溶液显浅绿色进行分析;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解答】解:A、铁钉放于稀硫酸中会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故可看到其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正确;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正确;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反应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
6.下列叙述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B.用硝酸铵溶于水制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
C.用洗洁精使碗上油污乳化后再用水洗
D.在冰箱内放置活性炭可去除异味
【考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判断;
B、根据硝酸铵溶解于水吸收大量的热判断;
C、洗洁精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D、活性炭有吸附性会吸附异味.
【解答】解:A、一氧化碳是难溶于水的,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所以说法错误;
B、硝酸铵溶解于水要吸收大量的热,能制得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所以说法正确;
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说法正确;
D、活性炭有吸附性会吸附异味,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也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就成了中考的热点之一.
7.下列物质与雨水混合能形成酸雨的是()
A.甲烷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甲烷,故选项错误.
B、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尼古丁(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中含有氮分子
B.尼古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尼古丁由三种元素组成
D.尼古丁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A.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0×12):(1×14):(14×2)=60:7:14,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尼古丁由C、H、N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尼古丁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尼古丁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单质,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
根据一定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解答】解: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
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故选B.
【点评】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10.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知道考查的问题,然后利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11.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D.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的分析与判断.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N2和CO2,反应的方程式是:2CO+2NON2+2CO2;由方程式可知: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正确;
B、该反应将有毒的CO和NO转化为无毒的N2和CO2.故B正确;
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C不正确.
D、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N2+2CO2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12.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日常物质的区别B.化学中常见的“三”
H2和CH4﹣﹣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三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C.除去杂质的方法(括号内为杂质)D.灭火实例和原理
N2(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FeCl2(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住宅失火用水熄灭﹣﹣降低着火点
A.A B.B C.C D.D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盐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考虑CO和CH4点燃火焰颜色;
B、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具有可燃,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C、氧气不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
D、根据着火点的特性考虑.
【解答】解:A、两种气体点燃时都会发出蓝色火焰,颜色差别不明显,不能鉴别出两种气体,故错误;
B、三种可燃性气体﹣﹣H2、O2、和CH4;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故正确;
C、氧气不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法除杂,故错误;
D、住宅失火用水熄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方法、检验物质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特别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问题.
13.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应该用降温结晶.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比较甲、乙析出晶体的多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植物油的使用可以减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
D.该实验可以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