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精选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1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

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

《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

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

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

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扶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

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
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

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

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

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

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

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2
放学铃声响,看着学生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从身旁一蹦一跳地走出教室,作为老师,我觉得知足而且开心。

拖着疲惫的身躯,我回到了办公室,有个家长已经等我很久了,一脸的无奈。

这位家长没等我坐下来,家长就开始向我抱怨自己的小孩坏习惯一大堆,好吃懒做,在家里只知道玩,脑子其实挺聪明的,家里的智能手机和电脑都会使用,比大人们还更熟练,可是他没有把心思都花在学习上……
听完这个家长的话,我就陷入了沉思,源于我刚刚看完的一本书,是一名同事向我推荐的,书名是《向孩子学习》。

这是一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由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主编。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作者首先提出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的
问题;其次是提出了“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最后作者还提出了“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的问题。

此书以大量的事实,向读者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大威严的父母在自己小孩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也被自己上小学的孩子问得“哑口无言”……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刮目相看,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教学生活中所忽视的,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它改变了我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通俗的`看法。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

”陶行知先生也曾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的确是这样,《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许多小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哇哇大哭起来。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般都会赶快跑过去哄他,给孩子拍去身上的泥巴,嘴里说着安慰孩子,要孩子停止哭泣的话;或者鼓励孩子:勇敢点,自己可以爬起来的,不哭了;还有的爷爷奶奶喜欢朝“地”出气,说这地真坏,看我怎么打它……
而书中的小女孩是怎么处理的呢?她一看到跌倒的小家伙,先愣了愣,接着,跑了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在那小家伙身边。

她虽然“跌倒”了,可还是“咯咯咯”地笑,那小家伙一看到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和大家玩了起来。

这种做法真是太巧妙了,小女孩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只是很自然的以一个共同的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朋友的,而且充满了灵性,没有任何的'做作和刻意。

看到这个小女孩的做法,我再联想到自己平时对学生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她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是始终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者的身份。

共同的遭遇是无声的教育,它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机智的智慧。

透过小女孩本身,我看见了担当教育者的我,对于有行为习惯偏差并屡教不改的学生来说,总是站在教师的出发点去对孩子们进行指责和教育,有时候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不妨学学故事中的小女孩,去对孩子们感同身受,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老师的身段去倾听,去了解。

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用学生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世界,用学生的心思去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

因为我曾经也当过学生,在我作为一名学生的时候,我就特别渴望老师能够站在我们学生的立场去考虑一些事情,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同学们肯定都会喜欢他。

所以在我们俯下身去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解放学生的时候,才会发现在他们身上还有更多闪光点。

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其实还有很多被我们所在乎和注意的事情,在孩子们的身上都是非常应该,非常普通的。

书中的大人们心里明白该如何做,但是经常被所谓的通常的做法蒙蔽,等到从孩子身上得到提醒或暗示后才明白。

其实孩子们也许自己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在无形中却做到了,相反,大人们也许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它付诸行动。

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在慢慢的同化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变得跟我们一样。

简单地思考问题,简单地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真的心来对待孩子。

看着这位在我面前喋喋不休的家长朋友,我觉得他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去欣赏他,去理解孩子,然后从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分析怎样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我想,我应该把《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推荐给给这位心浮气躁的家长朋友,一起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一起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3
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这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刻。


天,上课铃响过之后,任课老师夹着课本走进教室,当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时,便生气地问道:“今天谁是值日生?为什么不擦黑板?”班里一片寂静。

老师见没有人答应,就又问了一遍。

忽然,一个矮个子的小男孩跑上去,迅速地擦了起来。

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

他认真地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许多地方够不着,他不得不搬了一把小椅子来,站上去擦。

班里仍是一片寂静。

这时老师咳了一下,发话了:“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不负责而引起的,耽误了大家这么宝贵的时间。

”班里一片骚动,不知是谁小声。

嚷了一句:“今天不该他值日。

”随后,一个学习成绩拔尖的女生慢腾腾地站起来说:“今天是我值日。

”老师的脸色变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要注意。

”这时,那个矮个子小男孩擦完黑板,搬着椅子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想想,如果这位老师当时能够抓住那位同学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那位同学的自尊一定会得到提高。

可遗憾的是,这位老师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式。

读完这个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能想象的到上面的事例中,老师的话会怎样打击第一位小男孩的自尊心?老师只看孩子的成绩来判断孩子行为的好坏,本应该受到鼓励的孩子,却遭到老师的批评,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一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实践的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常会忘记我们应有的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横量孩子。

时常会忽略对孩子的尊重,殊不知孩子们也非常愿意得到老师的尊重。

他们希望得到表扬,他们需要被尊重。

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的话也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也可能是一句简单的赞美能使他们对自己有了自信,有了学习的兴趣。

有时教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也一定要头脑清新,不能像上面的老师那样凭感觉去办事,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学生的行为,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孩子、批评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灵就会造成极大地伤害,也会扭曲孩子的是非观念。

教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首先要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心中要有一个是非标准,再对孩子的行为作出
正确的评价。

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所应该做的。

孩子虽小,他们也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有他们的是非标准,道德评价标准。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标准和道德观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铸就良好的个性行为和道德品质,也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

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

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

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4
最近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这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这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

孩子天真的话语,常常使大人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孩子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

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给我们父母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
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

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想起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几度,孩子们悄然成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讶、茫然和感慨,而是更多的赞叹、羡慕和开怀!
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

这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

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

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

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是北纬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

《向孩子学习》一书,
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

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
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向孩子学习》读书笔记5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跟上潮流,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要作,在工作上做得更出色。

暑期我有幸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读后让我耳目一新,感触很多。

我现在身为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有时也为教育问题生感到困惑,为女儿的不听话而烦恼,读了这本书,让我的思想更进一步,是它教会我如何面对现在的学生,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让她能把我当成她的朋友。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

本书是各位课题组成员访谈诸位专家所记录的一些真实的事例所得出的向孩子学习的结论。

本书中的各个小故事都很吸引人,并且每个故事都会让我从中吸取不同的经验,对我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启发。

为了人类的生命之树常青不老,在我们正值壮年的时候,更应该去发现并张扬这一代孩子的优秀品质。

本书年选择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个课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

当然不是一昧的向孩子学习,而是要知道今天的孩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教授康丽颖说:同是跨过一条河,当年父亲走的是公路桥,而今天孩子走的是立交桥。

桥发生了变化,两代人过桥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自己过公路桥时的感觉,但是没有理由告诉孩子走公路桥的人一定比走立交桥的人伟大。

社会文化的传递肯定是由上一代向下一化传递,作童愈小,愈得接受上一化影响。

但是这种传递过程到
了一定年龄,到了15岁、18岁,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70岁的人要向50岁的人学习,这是肯定的,因为他接受什么都慢了,记不住了,守旧了。

50岁的这一化肯定要向30岁的这一化学习。

30岁的要向20岁的人传递好多东西。

我们家就有个例子。

我弟弟25岁,刚参加工作,我就得向他学习,因为他花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时间比我多得多。

他可以直接从网上读各种报纸,从中了解各国对中国的任何事情的评价。

这些事情我就做不到,虽然我有这个技术,但我没有他那么精通,接受新事物那么快。

在饭桌上,我们可以从他那获得很多非报刊、非广播的信息。

他每天可以从网上获得3万—10万字的信息,而且很快就能看完。

现在还有很多15、13岁的孩子也能做到,我们不得不向他们学习。

从本书中所调查访问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进入家庭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孩子。

他们不仅获得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新型“玩具”,找到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也从中获得了一份自信,拥有了向自己父母解释电脑的权威性,寻觅到了在这方面施展才华的机会。

又如,现在的小学生在新学期开始,自己用电脑为全班同学打课程表。

班级组织春游,个别同学会从家里扛来摄像机,跑前跑后为大家拍摄,运用得非常自如,好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在学习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面,成年人常常不如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