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福建高考联考模拟试卷【1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高中语文福建高考联考模拟试卷【13】含答案
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
在这个阒寂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
,。
,其最大的妙处在于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①正相反,中国美学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丽海涵,小而永恒
②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
③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
④更不因为它处于无人问津的山谷而顿失意韵
A.①③②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①②④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联盟秘籍敲猪杠撕心裂肺
B.潦倒羁押豆腐渣顾影自怜
C.彤云骨髓侯车室有口皆碑
D.慈悲吟诵鸟兽散不落巢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猪”应为“竹”;C.“侯”应为“候”;D.“巢”应为“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修剪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
是为了让树成材,却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
B.在这历史的纷纭复杂中,虽然政权的旗帜你争我夺,变来更去,但有许多地方,却是万
变不离其宗的,只是在各个时期略有不同罢了。
C.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
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
D.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升工程,在又一个“黄金周”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形象大使”。
【答案】D
【解析】(A.“这种修剪……,却是……”不合逻辑 B.语序不当,“纷纭复杂”调到“历史”
前 C.“推进……内涵”搭配不当)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
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
,。
,。
①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
②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
③这是国学热兴起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④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惟一标志
⑤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A.①②④③⑥⑤B.①④②⑥⑤③C.⑥③①④②⑤D.⑥⑤②④①③【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段主要是分析国学热兴起的深层原因。
文段开头强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填空部分就得先分析为什么重要,而①②④三句就属于这个内容。
根据这三句的逻辑
关系及句间标点,可确定其顺序为①④②。
第③句是整个文段总括,应放在最后;根据标
点及⑤⑥两句逻辑关系,第⑥句应排在第⑤句之前。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清人项鸿祚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似乎是有意要对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唱一点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迄今为止的“有涯之生”里,所干的“无益之事”只是读书;东翻西看了些年以后,我想定
我这一辈子至少也要仔仔细细地读一本书。
应该是那么样的一本书,它由得我不计光阴地反
复体味,而其价值或魅力不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减损,也就是说,这件“无益之事”真的能够成
为我的“有涯之生”的对应物;我选定了的是《庄子》。
①不过一个是从生命的终点往回看
②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则一生根本无法度过
③觉得所做过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④而在我看来他们说的原本是一回事
⑤一个是从生命的起点往前看
A.④①③⑤②B.④⑤①②③C.①⑤③②④D.①②⑤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排序能力。
先浏览语段,把握大概内容;然后看所给的句子,借
助关联词、指示词等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
从“似乎是唱反调”可以读出“实际不是”的暗示,于是可以判断应该接第四句“而在我看来他们说的原本是一回事”,排除CD;从整句的语义看
作者赞同“无益之事”,而且下文将具体谈自己所做的“无益之事”,所以“一个是从生命的起点
往前看,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则一生根本无法度过”才能跟下文紧密衔接。
衔接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应该注意以
下几个问题: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②
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保持一致性,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句要前后照应;③
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阿庆基“造反”
[芬兰]本蒂·韩佩
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
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
板凳被发明和制
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
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
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
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
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
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
在动乱时期。
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
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
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
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
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
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
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
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
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
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
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
呼啸声惊呆了。
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
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
托比
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
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
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
抽到了他的身上。
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
这怎么可能呢!要
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
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
不久,他被捕了。
受讯、受审,最后被
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
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
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
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
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
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
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
6.小说前后两次写到“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7.小说中阿庆基的心理活动,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4分)
8.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义?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和理由。
(6分)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
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
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
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
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意在表明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
下。
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
阿庆基老人,使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E.作者没有用更多笔墨正面去写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这就使得阿庆基老人的被捕情节更加突出,有力地彰显主题。
【答案】
6.①在作者的笔下,这条板凳就是阿庆基这个老实人的象征,他普普通通、本本分分。
(2分)②与后文被捕的情节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1分)③有利于凸显主题——在荒诞的社会中不能做生活的旁观者。
(1分)
7.①小说中阿庆基开始坐在板凳上休息时,内心是平静的。
②对工人的罢工游行他有些理解,但更乐于作一个观望者。
③警察的枪声让老人惊呆,他觉得这不应该。
④当老人被警察毒
打抓捕时,他感到愤怒和困惑。
⑤当最终老人被认定有罪,无法摆脱时,老人终于觉醒,生
活中不应做一个旁观者。
(每点1分,答满3点给4分。
)
8.观点参考:①最后一句表明阿庆基老人的觉醒,不能做旁观者。
(2分)②启示:这个世
界没有旁观者的位置,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得
参加斗争。
(2分)③阿庆基老人原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与世无争,想做生活的旁观者,结果却被稀里糊涂地当作参与造反者而被抓,可见,做生活的旁观者只能任人宰割。
(2分)(其他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9.BE
【解析】
6.
试题分析:在小说阅读中,有关内容的作用的分析,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向:人物形象上、结构线索上、环境气氛上、作品主题上。
有一点就说一点,没有也不要牵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试题分析:阿庆基的心理有一个发展过程,我们在答题时要依据情节逐点概括,然后再加以
整合,依次答出。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这一句是小说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所以其含义应该就是小说的主题思想。
对我
们的启示则要结合现实来思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A、“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原文无依据。
C、批判的并非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
D没有对主人公的语言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
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
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
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
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
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
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
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
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交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
D.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徒:弟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皆天下之贤才古之学者必有师
B.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小学而大遗
C.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非亲旧为之请属窃为大王不取也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
/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
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13.下列全都能表明苏轼对快乐的认识的一项是()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③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
⑥《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乐。
B.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表达自己对梅尧臣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士遇知己之乐”。
C.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是认为它有孟子的风格,欧阳修则是因为苏轼能够不给世俗之人写文章而加以赏识。
D.苏轼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表达了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的高度推崇。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②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③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答案】
10.D
11.A
12.C
13.A
14.C
15.见译文
【解析】
10.试题分析:徒:一类人。
11.试题分析:A结构助词“的”;B连词,表顺接/连词,表并列;C代词,他/代词,那些;D
介词,替/动词,认为。
12.试题分析:“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中间是转折关系,中间断开,“怨言”一个词语不要
断开,“乎”相当于“于”和后面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
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
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中间是转折关系,中间断开,“怨言”一个词语不要断开,“乎”相当于“于”和后面不要断开。
13.试题分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
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③④⑤表
现的和“快乐”无关。
14.试题分析:应为“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欧阳修因为苏轼能够不受
世俗文风的影响”。
15.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至大”“度”“无以”“苟”“徒”的翻译。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
知己。
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伯等学生,互相问答。
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
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处?并且没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
”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
”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们师徒竟
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
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
以
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
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
得快乐了。
[来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
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
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
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上下议论。
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
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
快乐的事。
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
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
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
二名。
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
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因此我留在这里。
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疏通关节,不是亲戚朋友
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
退下来思考这
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
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
也就可以依靠了。
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
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
《论语》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天年”。
先生的名声满
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
这
心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于祥兴二年(1279)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
(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句描写惨淡的夕阳映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这一景象暗寓南宋朝廷已如夕阳般沉沦之意。
B.第二句中的“孤云”既是实景也是自比,诗人在故国覆亡之后感到,自己就像那天边飘浮的孤云,再也无所依托。
C.颔联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颈联表达家国沧桑之感。
这两联中都运用了对
比手法。
D.“旧家燕子”是化用唐朝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这一句表达了诗人
决心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
E.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自己虽被迫离开江南,决无生还的希望,但那忠魂终将回归故乡,体现了哀苦之至的心志。
(2)这是一首抒情言志的诗,它在写法上有何特点?(6分)
【答案】(1)C D(2)写法上的特点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3分)巧妙运用典故,将
内心复杂而强烈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3分)
【解析】(C.颈联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D.“旧家燕子”一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
17.下面三个口语交际情景中分别存在一处语言表述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情景一某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在得知嘉宾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后,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
②情景二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