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域主义理论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区域主义理论浅析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早期区域主义和新区域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特征,并从这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新、旧区域主义的区别,梳理了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标签:区域;国家;区域主义;经济合作
“reg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glo”,指的是某一行政区域或是由相似特征(Similar Feature)构成的地理区域,”reglo”的词源是”regere”,该词又有引导和管制的意思。

因此从词源上看来,区域一词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思,即地理位置临近并且联系紧密,拥有共同的区域观念意识,以及存在对区域范围内实行统一监管的机构。

区域主义则是关于区际关系的理论的总称。

一、Ⅱ战前的旧区域主义
早在1664年,法国各省就签定了历史上最早的区域贸易安排协议,建立了关税同盟。

但在其后的两百年里区
际贸易发展较缓慢。

直到1860年,英国和法国签订了以无条件最惠国待遇为基础的商业协定后,区域主义才在欧洲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20世纪初期,英国与46个国家、德国与30个国家、法国与20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这些贸易安排极大地推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这一时期被经济史学家欧文称为渐进的双边主义时代(Progressive Bilateralism),它也引发了欧洲和全球的削减关税浪潮,其历史作用与意义堪与Ⅱ战以后的GATT相比。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区域贸易安排的发展进程。

战争结束后,区域主义迅速发展,且比上一阶段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区域内成员对区域协定外的成员更具歧视性,而且这个时期签订的贸易安排更加倚重政治因素,例如1928年法国与其殖民地国家签订的关税同盟、1932年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建立的英联邦优惠制度等,便是从巩固法英帝国控制势力的角度考虑的。

相比较于Ⅰ战前的区域主义,Ⅰ战后的区域主义的特点是,歧视性的贸易集团以及具有保护色彩的双边协定盛行,其本质是以邻为壑和贸易转移,结果自然是加剧了其间发生的经济大萧条造成的影响,激化了主要势力之间的政治冲突[1]。

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区域主义与两次世界大战不无关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各国未能就解决经济困难问题达成一个多边协议,便只好在区域的基础上寻找其他替代办法。

总地来看,两次区域主义浪潮所造成截然不同的经济后果的原因,其实质是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习惯上,我们通常把此阶段以及之前的区域主义理论统称为旧区域主义。

二、新区域主义产生的原因
相对于旧区域主义时期较单一的目标取向而言,新时期各国参加区域经济合
作目标更趋于多元化,这些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经济目标和更深层次的政治目标。

1.经济目标:
(1)获得稳定进入主要市场的机会;(2)通过扩大市场,提高竞争水平,吸收外国投资和技术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提升效率;(3)政府愿意受到好政策的约束,它发出的这一信号有利于吸收投资;(4)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在保持国家主权的情况下,有效地实行宏观经济管理,这在外汇资本流动管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5)促进多边组织(如WTO)更快地推进某些领域的谈判;(6)帮助临近国家和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防止不稳定状况或人口溢出及由此造成的区域动荡。

2.政治目标:
(1)冷战结束后,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开始向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过渡,为巩固和加快这一进程,欧盟采取了与上述国家进行区域合作以及吸收新成员的方式;(2)更大程度的开放是建立动态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前提,但开放可能会由于通过收入重新分配这一方式而对国内经济造成扰乱。

鉴于此,发展中国家认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维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平衡的较好方式,并把参加区域合作视为实施全面开放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借此来推动进口替代;(3)美国积极参与和倡导区域化,并利用区域贸易安排来推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员或潜在的成员进行国内政治经济改革,期望通过推进区域合作来获得政治、经济双重收益。

三、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征
新区域主义是相对于旧区域主义而言的,其形成的环境与背景已大大不同于旧区域主义时代,它表现为:第一,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旧区域主义时期存在着大量的计划经济国家,区域贸易协定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对抗当时的多边贸易谈判。

而新区域主义时期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签署区域贸易协定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第二,贸易环境更自由,多边贸易谈判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随着多轮成功的多边回合谈判,关税壁垒已大大降低,各工业国制成品贸易的多边自由化比以前更完全;第三,外国直接投资(FDI)表现地更为显著。

由此,该时期区域主义表现出新的特征:
1、”保险”对大国和小国签订贸易协定的解释
新区域主义与以互惠(Reciprocity)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区及关税同盟协定的差别很大,威利(Whalley 1996)的解释是,各国在商洽区域贸易协定时,其目标是多元的,如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通过国际承诺,使得国内的政策改革更为稳固。

但对小国来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最根本的目的乃是获得进入大国市场的保证(或者称为获得安全避难所) [2]。

威利将这种自由贸易协定称为保险安排(Insurance Arrangement)但他同时也认为,如果小国不对大国作出额外支付,这样的保险安排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可以说额外支付实际上就
是取得保险安排的保险金。

之后,帕罗尼(Perroni 2000)和威利进一步发展了上述观点。

他们指出,小国议价能力低,它为获得稳定进入大国市场所付出的代价是额外支付,因为大国在与小国进行区域合作时,同时也就失去了向小国实施报复的能力,而额外支付便是对这一情况的最好补偿方法。

当然,在签订区域贸易协定时,大国除获得小国额外支付的好处外,还可以增加他们与其他贸易集团谈判的能力[3]。

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角度很好地概括了新区域主义时代的特征。

2、形成了区域或多边谈判做出选择的理论框架新区域主义理论,虽不强调开展区域合作的国家在地理上临近的重要性,但从实践来看,一体化还是通常发生在地理临近的国家间,这是因为临近的国家是天然的贸易伙伴。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

该模型认为,两国的贸易流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呈正相关,与两国的总距离呈负相关。

总距离除了指一般意义上的地理距离外,还包括以关税形式(非关税壁垒折算成关税)表现出来的贸易壁垒。

假设有A、B、C三国,B、C两国经济规模相当、关税相同,B比C离A国更近,则B 与A之间的贸易规模应当比C与A之间的规模更大。

另外,爱萨尔(Ethier 2001)也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以解释在约束既定的情况下,一国在面临区域谈判和多边谈判的抉择时所作出的选择[4]。

他认为,谈判是有成本的,成本的大小反映了一国政府受到的支持度,谈判的伙伴越少,受到影响的产品的范围也就越小,国内进口竞争部门受到的冲击也越小,也即谈判成本越小;另一方面,关税降得越多,国内进口竞争部门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谈判成本也就越高。

爱萨尔的分析框架考虑到了新区域主义流行时期多边自由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国在参加区域或多边自由化谈判时的政策选择及其约束等因素,为研究新区域主义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

四、新旧区域主义的主要区别
Allan Wallis认为,可以从治理管理(governance)和政府式管理(government),过程(process)和结构(structure),开放(opened)和封闭(closed),合作(collabation)和协调(coordination),信任(Trust)和责任义务(Accountability),授权(Empowerment)和权利约束(Power)六个方面的特征来描述新、旧区域主义的区别[5]。

他认为,首先旧区域主义就是要在国家和当地尺度的关系上建立一个新的管理层次,而新区域主义注重规划和目标,并辅以政策措施保证其实现;其次,旧区域主义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结构性的变动比如说城市和国家的合并、变化,特殊功能和多功能管理机构的形成演化等等,新区域主义为达到目标也会采取一系列结构变动的措施,但是其重点是关于过程方面的因素,比如通过战略计划逐步地解决争端、达成共识;第三,新旧区域的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他们对区域边界的认同的差异,旧区域主义认为区域的边界和权利职责都是给定的,而新区域主义认为区域的界线是开放的、模糊的、可变的,正是这种开放、模糊、可变动的特点给跨区域的行政实体之间的合作和联合提供了可能;再次,旧区域主义注重以协调的方式解决问题,协调一词暗含了政府各个层次的管理与整治,比如说地方政府权利结构在管辖区域内部进行资源配置,而新区域主义强调的是合作,特别是互惠互利和自愿型的合作;最后,旧区域主义依靠的政府部门从上
而下、等级明晰的权利机制,因此,权利的获得就象是一个零和博弈,权利必须从外部获得,当地权利机构势必须时刻担心自身权利的衰竭,而新区域主义主要是通过赢利或非赢利性社会公共部门的对具体事务、对象的授权,同旧区域主义权利供给的零和博弈形态显然不同。

汪涛(2003)从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经济系统和区域发展目标四个方面来分析两种理论的差距,他认为,冷战时期的两极架构和后冷战时期的多极架构构成了政治经济背景上的差异;旧区域主义的保护思想及政府干涉盛行,且缺乏可信度,而新区域主义的多边自由化的更加完全、区域自由化促进了单边改革和多边贸易的开放;新区域主义更加注重结构的重构,以期建立竞争、民主、开放的经济;旧区域主义往往局限于纯经济或政治的目的,而新区域主义开始注重包含文化、历史等多元层次的整合互动意识[6]。

总体看来,新旧区域主义在形成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论侧重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旧时期的注重行政部门政府的管理职能,到新时期的治理,从行政强制力的约束到侧重自愿型合作等等,在当今新区域主义具有更强有力的生命力,因此解决区域问题的时候,表现出许多旧区域主义所缺少的功能。

值得说明的是,新区域主义是从旧区域主义演化而来,旧区域主义为新区域主义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目前很多区域问题也还是要依靠旧区域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

新区域主义乃是对旧区域主义所忽略的或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新认识,所以,我们仍然不能把新、旧区域主义完全割裂开来。

【参考文献】
[1] 陈勇.新区域主义评析,财经论丛[J]:2005,(11)
[2] Whalley,J.Why Do Countries Seek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J]:NBER Working Paper No.5552,1996
[3] Perroni,Carlo and John Whalley.The New Regionalism:Trade Liberalization Or Insurance?[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V ol.33,No.1
[4] Ethier,Wilfred.The New Regionalism:A Theoretical Framework[J]: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yics And Finance,2001,12.
[5] 汪涛. 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及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人文地理[J]:200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