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方法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方法概论》
——课堂笔记
第一讲方法学及其价值与作用
一、方法学的概念(其实这不是必须要知道的)
如果从哲学方面来定义,那就是: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采用手段、方式、方法及行动方案来进行决策决定。
下面是一些相似相近词的区分:
1、战略和策略的区别:
战略:宏观概念即是方针
策略:策划
2、方法、办法、手法和做法的区分:
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的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由其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的,是技术的,含有做法、手段与组织内容
办法:具体行为式的行动措施(含阶段性、方向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因素等等因素)
手法:按一定规则或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同于“技法”
做法:基本行动与能力体现(无规则),而技法是由规则的
二、方法学的价值与应用:
制订集体的策划案,确定整体行动的方向与方式,同时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与统一认识。
(因此,学习方法学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学习者要形成自己独特正确的思维方式)
三、方法学的内涵与对应的手段、态度和观点
——价值观确立
1、解决问题的态度、见解与具体方法的选择
2、态度、认知、经验关系的理解
3、价值观等哲学观念的建立
4、时间、空间的认知与平台的利用
5、行动方案与措施的选择
6、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性质与恰当的行动
7、劳动的性质与劳动利益(对总体造价的估算)
应重点识记的内容:
1、建筑设计方法学解决现时阶段建筑设计方面最核心最基层的问题。
2、建筑及其设计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显的功能性、必备的技术性条件和能够成空间的
材料。
第二讲建筑设计的目标、内容与载体
一、设计的目标即是设计对象
1、目标的性质
——单一性(以一个完整的楼房作为标志)
——独立性(每一个建筑物或者是构筑物的建造条件与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设计也是独一
无二的)
——类型性(建筑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个类型的设计原理及其功能显示基本一致)
2、对象组成及其关系
——第一对象:建筑物(这是设计者首先要面对的主题)
——第二对象:业主
——第三对象:用地条件与环境
(包括很多方面:交通、日照时间、阴影、朝向、防火抗震……)
二、设计任务即是设计者真正要工作时的内容
1、任务书
——必须是明确的
2、设计类型下的内容
——必须有一定的区分度
3、专业设计组合
——要具备合作精神,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分工配合
三、设计手段
1、技术
——要求设计者具备足够的技术条件
——力学、数学、材料、新型、器具
2、团队
——有很好的合作团队
3、工具
4、规范、规定、标准、法律
——这是最基本的
5、设计流程、秩序
6、计算机及设计程序
四、设计时所需资料
——图书室、资料室、网络、各种图集
重点识记:
建筑师所有一切的努力均是要满足建筑的功能条件,即是建筑及其空间对人们某些行为条件或者是特定性为条件的满足
第三讲设计的策略性内容与整合的流程
一、战略:
1、行业发展方向、行业构成的了解;(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2、专业知识体系把握
(规划、管理、规范、标准、方案文本等等)
3、设计工作的总体思维与整体平衡
(要求设计者有自身独特的思考方式和组织的能力)
二、策略:
(详细规划)设计方法的模式与内容
1、切入点
--功能决定论
--流线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个性决定论
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切入点就会有不同的设计流程
2、目标任务
①功能决定论
——简单的建筑,满足必要的建筑功能即可
②流线决定论
——医院、博物馆等等对流线有特定要求的建筑物
③环境决定论
——建筑是融合于环境中的活跃因素,又是升华环境艺术特色的启动载体
④个性决定论
——要注意目标与属性的统一性
重点识记:
个性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的
三、战术
即是具体的方案,必要的设计因素综合后的具体表达
四、设计方法整合流程
1、目标任务整合
——人们不断追求的物质精神生活的载体
——更新行为的简捷化与高效率生活的舒适性
2、设计环境与设计条件的整合
3、工具、手段、制度、法律
4、哲学、文化、艺术知识的整合应用
5、设计技术整合
——实现高效率设计
重点识记:
综合分析,整体平衡,普遍联系的观点,发散思维
五、文化、文明、文脉
文化、文明和文脉的区别:
1、文化包含文明,但文明是评判文化的标准
2、文化本身没有对错,是有先进落后的,是大综合性质的,是原先积累不变的
3、文明是人类积极的活动及其产物,是前进的、上升的、不可逆的,具有正确性、先进性的特征。
4、文明是片段性、阶段性、相对性的,具有剧烈突变性质的表微,在某方面产生大跨度前进
5、文脉:具有传承性、连续性的文化现象,遗传性强,另外还具有地区性、民族性、宗教性和生活习俗性
第四讲设计的功能技术性元素的采用与一般方法
一、设计目的:
1、满足功能要求:
建筑物所有房间都要满足其功能,所有的功能都是必须的(房间不分主次,可根据情况分大
小)
2、满足安全需求
3、满足环境认知和适应的要求
——地域环境元素及景观保留元素提取要详尽
——平面分布与组合的透视效果及其视点的真实为设计分析的第一手法
——设计元素要选择并整合
——色彩控制要自然,并且不宜太多
——夜景设计、灯光及整体要安静、安全
——景观设计的处理手法有四大要素:距离、尺度、比例、气候
4、满足人们某些行为方式要求(建筑往往分类满足人类的行为需要)
二、设计的过程性目的:
破坏环境和再造环境
抓住设计地段的大环境(某个城市,游览休闲区等)和主题环境(水、山等地貌)
比如主题环境为水时,建筑不适合用红色和黄色,而较适合白色,这就是抓住设计地段的主题环境
三、人的行为特征:
时空性(时间、空间)、序列性(分段来做某件事)、系列性(通过序列组成一系列)、目的性(人体的活动核心目的是私欲,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范围性、为人处事、人缘(心态平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及自身的性格原则)
四、安全与使用寿命的保障
——材料、构造、结构
五、造价与效益的平衡
——投资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六、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价值的功效保障
——有必要与无必要的技术、外在条件的使用
七、合理的技术应用
1、力学与结构、施工技术
2、施工管理与检测技术
3、设备技术
4、信息技术
5、能源技术
八、设计的一般方法(常规方法)
(1)设计类型化
——通用型设计:功能单一、大量型,小规模、空间单一,技术要求较低,主要的任务是完成空间组合
——技术型设计:大型性、专业技术要求高,一般工建设计,结构设计和技术型设计组成建筑设计
——创作型设计:功能单调,标志性、文化型较强
(2)实例固定化
(3)设计模板化
(4)规范引导化
(5)新技术跟进化(配合使用)
第五讲设计中的哲学、文化、艺术、造型与形象因素
一、建筑形象(外形)的设计方法
首先要了解的内容:
1、美与美学法则
来源于人对自然界事物的认可,有较高的形象价值观念,比如曲线美、对称美、自然美(这些都是原生态的、人类不可复制的)
二、构成与雕塑的集合
——立体构成与空间组合的统一关系
——雕塑手法与建筑外观形成的近似性
——艺术构造(构成)方法
美术(规划的艺术、原理)——构成(色彩、平面)——雕塑(立体构成)——自然肌理与环境协调的要求
空间组合的结果即是建筑物的形成
三、造型装饰的文化观念
——个人观点
——大众观点趋同性
四、构成(美术)与造型(这些是艺术范畴的关系)
——雕塑:有目的,有意义,约定俗成的,有文化含义的立体构成
——建筑形象(外观):以建筑功能(环境适应,与人的行为有关)为目的的雕塑
重点识记:
当建筑的功能与审美价值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时候,建筑才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第六讲空间设计与流线
一、设计流程中的常规内容
①功能分析(条件)
②空间流线设计(定性)
③具体定量设计与技术设计
二、设计的第二层次内容与优劣决定性因素
①空间位置摆布及其使用秩序(基本分析)
②空间关系的确定(交通组织)简单直捷
③流线对空间位置及其秩序的影响分析(决定性)
——忌讳:交叉混合
——最大错误:逆向混合
三、空间设计的手法与要领
①交通流线设计先行与并行调整
②二层先行、标准层先行
③剖面设计先行
④空间分类法
——主次、动静的适当分类
⑤群体(空间)(分区)组合法
⑥形象(外观)先行法
——针对功能弱的建筑
⑦主体设计法(水平、垂直、交通设计)
重点识记:
流线是空间生成的藤条;
流线的规格制度要求与交通空间的规格要求要对应;
流线设计决定交通和空间安置的合理性。
第七讲环境设计
一、相关元素(方法元素)
⑴知识元素
——园林(造园、园艺)、视觉原理与艺术、景观设计、场地设计、气候地理、色彩学、植物学
⑵技术元素
——小品、雕塑制作、构图技法、植物管理、水体管理
⑶目标元素
——整理成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
——形成愉悦的景观
——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
二、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1、建筑本身就是构成环境的元素(非有机的)
——人工植入的景观
2、两方面的设计需要平衡兼顾
3、景观设计的预见性要清晰
4、环境与建筑景观统一协调决定建筑设计
——地域环境元素及景观保留元素提取要详尽
——平面分布与组合的透视效果及其视点的真实为设计分析的第一手法
——设计元素要选择并整合
——色彩控制要自然,并且不宜太多
——夜景设计、灯光及整体要安静、安全
——景观设计的处理手法有四大要素:距离、尺度、比例、气候
三、环境观念
1、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2、自然状态的唯美主义
3、人与环境建筑的互适性要求要满足(人与环境的平等观)
4、保护环境为出发点(社会责任)
四、环境设计内容
①建筑、道路、植被、小品、花木(硬质元素)
②四季季候生成元素:风、雨、雪、霜、雾、虹(季候元素)
③日、月、光、影、星、云等(物理元素)
④虫、鸟、家畜、小动物(动物元素)
⑤古迹、遗存等(人文元素)
五、建筑物与景观元素的关系
①环境的统一性要求等地位等同
②设计顺序
——并行(设计关系)
③以人的适居性和审美要求为落脚点
六、关于景观设计处理手法(方法)
①地域环境元素及景观保留元素提取要详尽
②设计元素选择并进行整合
③平面分布与组合的透视效果及其视点真实为设计分析的第一手法
④色彩控制要自然(不宜太多)
⑤夜景设计、灯光及整体要安静、安全
⑥四大要素把握严谨(灯光、尺度、比例、气候(地理))
第八讲设计程序的辨析
建筑设计流程中的阶段
1、前期准备
——同类既有项目的资料收集
——现场路勘
A小范围
B 大范围(特征:1、不利因素 2、习惯文化)
——市政设施调研
——生产生活指标调研
——分析比较
确定现在设计项目的设计基本指标与要求
2、前期方案
——多方案比较(构思草图比较、现场设计)
3、后期施工图
——设备、市政
4、后期竖向管网设计
5、后期设计变更与调整
——周边关系:日照关系、道路、出入口、市政管网
——施工图设计:标准化设计
第九讲建筑设计者的精神与主义
一、人本主义是核心(精神)
①为人所用,以人为本
——既要满足使用者的各种行为为活动的要求,也要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同时也要合乎人体工程学的规范
②维护业主与用户的合法权益(基本的使用群体)
存在的问题:泛市场化——金钱唯—决定作用——行为短期化严重(房地产的畸形发展)——不可持续
——专业空洞化,对核心问题的漠视
——注意身心健康,舒适度,居住习惯,生活习惯和文化气候
二、持有生活便利主义,维护生活态度
1、避免无理化设计
2、行为活动自由度要便捷高效
三、时代精神(新技术、新生活元素与条件)
1、设计人们的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及条件
——对应现实生活状况和价值观
2、形成色彩、材料、时代评价的价值观的体现
四、民族主义(中国特色)
1、民族的特征(不同的生活特征、民族文化特征)
2、地方性
3、民族主义的尊重
4、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文明在建筑环境上的体现(包括宗教)
五、科学精神
1、平衡观点的落实
2、先进高效手段方式的采用与保证,维护其方式
最佳施工期——南方:9月-3月
北方:5月-10月
3、主动探索和科学创造的精神
六、技术主义
现代技术现代设计技术(设计技术)
第十讲建筑设计知识体系与工具体系
一、基础知识
1、社会基础知识(适应能力)认知程度
2、成才成熟的相关行为知识(能力)
3、观点支撑知识
4、专业相关基础知识
——入门知识(专业认知,纸张工具认知……)
——制图知识
——造型知识
绘画、制图、造型、专业设计表达(表述)、规范(设计原理)、材料、构造、物理、结构力学与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
二、专业知识体系
1、原理类:定性定量给出原则
2、法规与习惯类(管用类)
——规范、规定、标准、通则、法律
3、程式化内容类
——图例、通用图集
4、扩充类
——与行业、与专业、与本人相关的知识
5、价值体现类
三、实践技能体系
1、实践论证知识与技能(实验、实习、测绘、调研、资料收集与利用)
2、实训学习技能
3、实践强化能力与自觉性
四、工具体系
1、纸张系列
2、技术说明书
——固定
——准确、落实、完整
——图库本类型库、施工图库、图集
3、施工图程式化内容(设计方法)
——照明施工
——便利施工
——安全施工
4、计算机
第十一讲经济技术指标体系与施工图设计方法
一、重点识记内容:
成败在于细节
二、技术经济指标
——占地面积和用地面积
——容积率一般不把地下室算在内
三、地下开发
地下开发要慎重
地下使用的成本很高,像防潮防水的做法还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植被造成污染和破坏四、规范和图集
——规范的变化和更新
——图纸表达要标准化,文字表达要专业化和书面化
——图纸的内容体系要完整
五、设计和说明
——程式化的说明
——结构与施工说明
——设计的体系化
六、流线、交通组织的问题
——要清楚设计流程
——材料,施工工艺和技术
第十二讲规划与大众参与对涉及的影响
一、设计方法扩充认知
建筑设计及其他分项设计均处于规划设计的下位,服从规划设计与要求
二、设计模式
通用型设计不断创新性质的设计
三、设计目标
设计环境的考察与了解
四、让民众参与设计指导
五、根据不同的建筑来选择不同的团队
第十三讲设计训练与实务的对比分析
一、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1、广泛收集资料,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知识面要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的了解
2、善于记笔记
——分析思考具体应用
——认知认识认同
——灵活灵动灵气
3、与设计作业和实践相结合
——经历实践定位
二、课程的作用与含量
1、牵涉面广(设计范畴)
2、综合性强(设计全阶段)
3、扩充知识量大(行业知识)
4、科学的设计方法及其体系的建立
重点识记:
强化自己!!!
课程整理
大道行思,设计立德!
第一章借鉴与启迪——方案设计构思思维模式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基础。
然而,吸收和借鉴并不仅仅是为了吸收和借鉴,它在于设计者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黑格尔也曾经说过,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首先就是要占有大量的感性资料,在拥有科学的思想方法。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是设计,你得把你个人的气息书写进这个建筑里。
这就表现在设计感的缺失上。
理工学院学习建筑的喜欢绘画,沉迷于各种形式艺术创作的有几个?分享兴趣爱好和人生感悟,交流对于美术、电影和文学看法的又有多少人?在自我充实的途径上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图书馆的利用,很多方便的下载资源,很好的交流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有很多硬件设施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
设计,就是通过分析各种综合问题以后,自行提出一套独创的,带有某种情感因素和表现力的解决发难,各种手法、理念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挥洒自如的。
不应该就建筑而建筑。
建筑创作需要建筑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但同样需要的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刻意强调个性、形式、文化意味等,而主要分析功能、环境、技术和经济等制约条件,因时、因地、因条件而使建筑自然生成,对小型建筑、低标准建筑也同样严谨、认真地对待。
建筑师要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模式。
第二章建筑设计手法
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典范性现代建筑作品蕴含着许多优秀建筑设计手法,除少数特例如
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菲利普·约翰逊、罗伯特·文丘里、彼得·埃森曼,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外,大多数一流建筑是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并非体现于其建筑理论著述,而是体现于他们创作的优秀建筑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仍源属于直觉思维的感性思维成果。
建筑设计是从初级阶段的模仿克隆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启迪借鉴。
建筑设计手法具备具体操作层面的“技巧”或“技法”属性,按照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可以服从于不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
同一设计手法,可以应用于保守的、落后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创作落后于时代潮流的陈旧建筑作品;也可以应用于先进的、创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创作适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建筑作品。
我们学习并分析典范性建筑作品之中的建筑设计手法,目的是概括性地提炼具备借鉴和启迪价值的建筑设计手法模式,倡导建立在领悟和理解的基础之上二次创新性质的高层次借鉴和应用,避免生搬硬套,以词害意,浅层次的表层模仿和抄袭。
一般情况下,建筑形体的外部形态由建筑的墙体和屋顶围合而成,墙体和屋顶的界面可能截然分开,也可能相互融合浑然一体,由此构成建筑的外界面。
建筑的外界面可以使用不同的建筑要素构成,由此引发“建筑层面”、“结构层面”与“功能层面”的概念。
其一,“建筑层面”可定义为显现于建筑外部,直接构成建筑形体外部形态特征的建筑构件。
其二,建筑的结构体系自身亦具有特定的形体特征,即“结构形体”,“结构形体”可能隐匿于“建筑层面”之内,也可能直接构成建筑形体的外部形态。
其三,对绝大多数建筑而言,作为建筑之本的建筑功能约束也会产生对建筑形态构成的制约,直接影响建筑形体的基本形态构成。
如剧院的前厅和休息厅、观众厅、舞台各有不同的功能高度要求,即使将前二者设计为等高,舞台也将在后部高高耸起,形成剧院特有的由功能约束引发的建筑形体特征。
受不同的建筑约束条件制约,或受建筑师不同的设计构思理念影响,“建筑层面”可能成为影响建筑形态的主要因素,“结构层面”和“功能层面”同样可能成为影响建筑形态的主要因素。
建筑层面与结构层面和功能层面合一的建筑设计手法是体现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准则“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设计手法,因此颇受现代主义建筑师的青睐,如结构工程师兼建筑师奈尔维设计的罗马小体育宫、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都是使用建筑层面与结构层面和功能层面合一的建筑设计手法的典范性建筑作品。
处理建筑层面与结构层面和功能层面关系的建筑设计手法是常用的基本建筑设计手法,在方案设计阶段的整体构思层面与局部应用层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象征和比喻的建筑设计手法按其表述模式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隐喻的建筑设计手法与明喻的建筑设计手法。
使用隐喻的建筑设计手法创作的一流建筑作品寓象征意义于含蓄表述的建筑语言,朦胧、传神、内敛、耐人寻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解读;使用明喻的建筑设计手法创作的一流建筑作品寓象征意义于直接表述的建筑语言,形象明确、直观、外露、一目了然、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不同的受众有基本相同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解读。
两种类型的表述模式均可应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既可应用于个案性范畴的特定建筑,如重要的纪念性建筑、文化建筑和宗教建筑等;也可应用于普适性范畴的普通建筑,如一般性纪念性建筑、有象征和比喻要求的公共建筑、甚至住宅建筑等。
使用整体规整局部变异的建筑设计手法,建筑的主体部分规范化地适应各种约束条件的制约,仅仅在相对于建筑整体而言体量很小的建筑局部摆脱各种约束条件制约大胆探求建筑形式创新,使之成为方案设计创新构思的点睛之笔,不影响建筑的整体功能要求,不强求高难度的结构设计,也不会大幅度增加建筑造价,建筑师即可获得很大的创作自由度,许多精品建筑由此产生。
建筑表层指建筑外表面围护体的物质形态及其质感、肌理、色彩等建筑构成要素;建筑
表皮指建筑外表面围护体饰面层的物质形态及其质感、肌理、色彩等建筑构成要素。
由这一定义引伸出两种不同的建筑设计手法:重点处理建筑表层的建筑设计手法与重点处理建筑表皮的建筑设计手法。
第三章方案设计阶段设计构思的图式语言表达模式
建筑设计的图式语言是建筑师之间,也是建筑师与业主、相关管理部门、普通民众、以及相关专业工程师和施工单位交流的主要媒介。
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李承宽,至死,只要还有力气,都是纸、笔、比例尺不离手,不停地画与思索。
方案设计阶段表达设计构思成果的图式语言首先是手绘草图,包括徒手草图和仪器草图。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普及后,仪器草图已可由效率更高、与后期电脑施工图衔接更紧密的电脑CAD草图替代,这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
但是电脑CAD草图完全不能替代随意挥洒、高度概括的徒手草图,随即记录、表达、讨论设计构思意向的徒手草图最大限度地解除了方案构思思维的表达束缚,优秀建筑师笔下看似随意的徒手草图蕴含着萌芽状态的设计构思创新思维,是方案设计初始构思阶段朦胧的创造性构思意向的最佳表达模式。
建筑模型制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业主提供评选设计方案的依据。
建筑模型逐渐成为建筑师与出资人沟通的常规表达手段,这种需求促进了建筑模型制作工艺的发展,使之达到很高水准,可以用不同材料、按不同比例制作精细准确的建筑模型。
全书共有三章,分别从思维模式、设计手法和图示表达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一些社会因素,诸如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都会给建筑艺术的发展带来或多或少或积极或消极的外在因素,而当这种外在因素与建筑艺术本身的内在特性相结合,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逐渐衍生出隐藏在物体建构背后的所反映的社会心理、传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伦理道德、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等都可以称之为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