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初中生的历史使命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增强初中生的历史使命感

作者姓名:徐谦

性别:男

职称:中学一级

学历:硕士

文摘: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增强初中生的历史使命感,历史学科责无旁贷,除了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教育、写作历史小论文、表演历史短剧等都是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增强初中生历史使命感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谓历史使命,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时代和国家赋予个体或组织的社会历史责任。历史使命感问题是全球关注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指出: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但分辨是非能力弱。加强对初中生历史使命感教育既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下笔者简述增强初中生历史使命感的一些有效途径。

一、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

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把爱国之情升华为一种思想信念,历史教学是最好的学科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成员对于民族和社会的责任。古今中外凡是对本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无不从青少年时代就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如大禹为根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司马迁忍辱负重著成《史记》的刻苦执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胸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呼唤……这些不正是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历史使命感教育的最佳切入口吗?学生从这些伟大人物的经历中会得到有益的启迪。

中国近现代史上在民族危难之际,社会各阶级、阶层纷纷起来抗争、探索,承担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意识让我们肃然起敬,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悲壮让我们感动落泪,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愈挫愈勇的顽强意志让我们倍受鼓舞,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让我们豪情万丈……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素材,以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暑假学校组织了七年级学生北京夏令营活动,师生一起登上了雄伟的八达岭长城,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然而我们考察发现很多块青砖上都被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其中以制高点北八楼附近为最多,有地名、人名、“到此一游”等等,刻得密密麻麻,这些字破坏了长城的历史面貌,有的字深达半厘米,已伤及墙体。青少年学生们触景生情,痛心于“到此一游”等游人刻字给长城留下的累累伤痕,纷纷表示回去后写文章呼吁人们爱护长城,保护文化遗产。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养成历史使命感,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去校内校外打扫卫生、植树,去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就要为社会做贡献。所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的良好途径。

三、开展专题教育

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学校举行了防空逃生演练。而对八年级学生,我把这个历史事件提前教学,在课堂上,讲解九一八事变的过程,播放一曲《松花江上》,然后简单介绍歌词的内容和感情脉络。这首满怀离乡之思、国难之痛的悲歌以它哀婉的曲调打动学生的心灵,为后来引出的九一八事变及中国各阶层的态度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样的渲染加深了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沦亡,东北人民的背井离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人民、中共、民主人士、国民党内爱国将领,他们勇敢地举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用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提高增强我们综合国力的历史使命感。

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来临,更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专题教育的好时机,学校举办迎“五四”红歌会,学生出黑板报、写专题纪念文章等,用以激励青少年学生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增强为国出力的历史使命感。结合现实社会,使学生懂得应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才能无愧于新中国,无愧于我们这伟大的时代。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作为其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九十多年来,五四精神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求创新、图发展的不懈追求,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四、写作历史小论文、表演历史短剧

在上七年级下册“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一课时,讲到明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长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岛后压榨台湾人民,无恶不作时,台下的学生无不义愤填膺。讲到16岁的戚继光痛恨倭寇横行,慷慨赋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立志保卫国防,戚家军台州九战九捷,痛击倭寇;讲到郑成功断然拒绝荷兰总督的十万两白银,迫使其签字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的历史时,有的学生紧握双拳,有的学生在相互交流,他们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我知道此时的孩子们内心里都有很多想说的话,很多想用文字来表达的想法。我布臵学生写一篇关于“维护祖国主权与和平”的历史小论文。有学生在文章结尾中写道:“当有一天,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将坚决响应祖国的召唤,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而战斗,就算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溢于言表。

同时,我还在课后要求学生演一些历史短剧。如有位同学在扮演文天祥时,面对元军将领的威逼、劝降,严词斥敌:“我自己已经不能捍卫父母之邦,不能尽到保卫国家的责任,再教唆别人背叛国家,有这种可能吗?”展现了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崇高民族气节。有同学扮演“戊戍六君子”的谭嗣同,高呼:“各国变法,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中国今天没有人为变法流过血,所以国家不能昌盛,现在就算从我开始吧!”这些英雄人物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即使面对敌人的屠刀,也面不改色。他们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彪炳史册,光照千秋。通过这些历史短剧表演活动,创设了历史情境,把历史上优秀人物的言行渗透到学生的言行中,从学生心理、人格养成的目标出发,使学生的思想灵魂和情感得到升华。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起着很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