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考卷A-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A卷)
( - 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姓名学号
考核方式开卷考核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题,合计25分)
1.国防观念
2.道德修养
3.法律
4.依法治国
5.爱国主义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题,合计15分)
6.怎样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7.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8.在网络生活中大学生应该如何加强公德自律?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题,合计2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9.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只要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就可以了。
10.有同学认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四、论述(15分)
1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
五、案例说明(25分)
12.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
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
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请回答问题:
(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A 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题,合计25分)
1.国防观念
答: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2.道德修养
答: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
3.法律
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4.依法治国
答: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5.爱国主义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题,合计15分)
6.怎样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答: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7.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答:1)意义:A.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B.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打下知识基础。
C.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方法:A.注重学习科学理论;B.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C.注重联系实际;
D.注重知行统一。
8.在网络生活中大学生应该如何加强公德自律?
答:1)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题,合计2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9.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只要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就可以了。
答:错误。
(2分)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要坚持四个统一。
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分)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2分)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分)第四,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2分)
10.有同学认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答:错(3分)。
这种认识是因为不理解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
理想立足于现实,指向未来。
理想虽然指向未来,但它植根于现实,一切必须从现实开始,正确面对现实,树立理想以改造现实。
(3分)既要面对现实中的真、善、美,也要面对现实中的假、丑、恶。
失望、消极逃避都不是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科学态度。
(4分)
四、论述(15分)
1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
答:1)原因:
A.现实背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
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
(3分)
B.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6分)
a.国家仍然是本民族利益最权威的代表者。
b.国外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我国的企图没有改变,和平演变中国的企图和阻止中国发展的企图并没
有改变。
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6分)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五、案例说明(25分)
12.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
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
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请回答问题:
(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12.【参考答案】
(1)文明礼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出行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表现,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文明出行也是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4分)
文明出行也是遵纪守法的表现。
(1分)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我国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2分)该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
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交通警察赶赴事故现场后,应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
(5分)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直接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所以,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3分)
(2)社会公共生活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要求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
这就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运用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来维护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具体而言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5分)
第二,要加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构建文明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