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自评报告(甘志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纺工程分院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610201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8月
目录
一、专业概况 (23)
二、专业建设情况与成效 (23)
(一)专业设置具有良好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23)
(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23)
(三)整合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和教材建设 (25)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5)
(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训设施 (3)
(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3)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6)
(八)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供不应求 (6)
(九)专业特色 (7)
三、评建成效 (1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五、今后的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 (11)
一、专业概况
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开设于2004年9月, 08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高职高专特色专业,也是学院重点改革试点专业之一。

本专业现有教师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5人。

在10名专任教师中,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高工1名,讲师1名,助教1名。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

本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三门,有2位教师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名师奖,3位教师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经过近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纺织专业教师团队2008年获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本专业现有8个实训室,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多、规格全,仪器设备性能为全省先进水平。

教学设备总价值近三百万元,建有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10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与实训仪器设备基本满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开出率达到了100%。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努力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开创了一条企业参与教学、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以及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我院自2004年开设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以来,已招收七届学生,学生人数共计621人,现有在校生451余人。

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连续四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就业形势非常好,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和梦娜袜业集团等一些全国、全省知名企业纷纷提前预定毕业生。

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情况看,毕业生在行业新技术岗位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成绩显著,称职率在90%以上,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局面。

二、专业建设情况与成效
(一)专业设置具有良好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纺织行业是古老而常青的行业,现代纺织产业已经或将要渗透至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其地位和作用是传统纺织所无法相比的。

可以预测,现代纺织产业将成为一种关系到现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型的基础产业。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上自主掌握纺织高新技术的主要国家之一,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和产品研发、检测中心完备,拥
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力争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

按照江西省以及南昌市的相关规划,其纺织产业,将以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发展机遇,加快实施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尽快形成实力强大、不断创新的江西纺织产业集群。

目前江西承接长三角纺织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已经形成了南康、奉新、共青和南昌青山湖区四大纺织集群基地。

纺织行业经过“十五”的调整,“十一五”产业升级和“十二五”产业规划,我国正由纺织生产大国向纺织生产强国转变。

为此,江西现代纺织业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二是产品结构由生活用纺织品为主向各类高新产业用纺织品为主转变,三是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和新用途”成为现代纺织显著特征。

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内容的高性能纺织新材料层出不穷;现代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催生了现代纺织新技术;现代纺织新设备实现了高速化、自动化,实现了高效、低能耗、低污染、环保;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使现代纺织实现了短流程、高速度和连续化的新工艺;现代纺织的市场化、国际化使纺织产品实现了高质量、多品种、小批量,纺织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纺织产品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产业用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成了纺织发展的新支柱,现代纺织产品已有了广泛的新用途。

近年来企业大量采购现代纺织设备,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到来就迫切需要现代纺织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由于在全省高职学院中,唯有我们学院开办纺织类专业,所以,随着江西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快,我省四大纺织集群基地迫切需要大量懂得现代纺织工艺、设备操作与维护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对省内外近百家纺织企业调查得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供不应求,通常每位学生毕业时有2-3个就业单位可供选择,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因此,必须加快培养掌握现代纺织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纺织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纺织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纺织生产工艺制定、纺织生产管理、纺织设备维护保养、产品质量检验、产品设计与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们紧紧围绕着这一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广泛的市场调研,在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共同研究下制定了以培养
现代纺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就业为导向,工学交替”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1.5+0.5+0.5+0.5”三明治式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具体是:第一个1.5,即第一至第三学期,安排职业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二个0.5,即第四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安排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个0.5,即第五学期,安排部分职业核心技能课程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穿插在其中进行;第四个0.5,即第六学期,安排企业生产实习、岗位综合实践,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校内校外教学交替进行,使学生所适应的工作岗位由基本生产岗位→技能工作岗位→综合工作岗位逐渐递进,加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三)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1、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化、双证书制的课程体系。

职业岗位决定了职业岗位能力,根据现代纺织的特点,针对现代纺织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构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主线,如图1所示。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岗位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且是递进关系,即“基本素质与能力”、“纺织生产基础能力”、“纺织工艺设计与操作能力”和“纺织专项岗位能力”,后者是前三项能力的综合。

图1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应具备的岗位能力
2、职业岗位能力是以素质为基础,知识为支撑。

所以课程体系要实践和理论并重;理论课程体系围绕实践课程体系,突出职业应用性和岗位技能性;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将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划分。

在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掌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必需、够用”、突出专业技能的原则,设置相应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如图2所示。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知识目标;二是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是对各专业知识点的教学;能力目标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1、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科目式等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如《面料与检测》课程教学,把教室搬到了实训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如《纺织材料》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在教学中我们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以分散教学为主,集中教学为辅;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

选择传统产品、典型产品、新型产品作为来样分析的样品,学生以每两个人为一小组,每10人为一大组进行实战训练,最后通过互相交流,力争做到让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纺织品来样分析与测试的方法、技巧上有所创新。

2、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推进仿真型、任务驱动式、项目式等教学摸式,如《织物结构与CAD》课程,我们应用企业版4DBOX织物设计软件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仿真地进行织物设计,并将自己的设计在织物小样实训室用电子织物小样机织出来,完成从织物设计到小样生产这一任务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模式上保证学生能成才,成好才。

3、在教学手段上,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

如《现代纺纱技术》课程穿插纺纱生产录像内容,帮助再现纺纱生产过程;《染整工艺》课程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染整设备图片,模拟工厂生产情境;《纺织材料》课程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仪器结构、动态演示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专业课的实践性,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本专业必须的技能、核心的技能为中心,合理安排实验和实训的时间和顺序,按基础实验——综合实训——专业考证——毕业实习、预就业,循序渐进,逐渐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从事相关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对接。

5、我们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对于不同的内容提倡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各种方式占一定比例,全面、动态、综合地评定学生的专业课成绩。

使考核成为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性及综合能力的手段,而不是仅仅考查学生单纯记忆知识的能力。

如综合性的实训课,我们采用
实训报告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实训报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核:实训报告的完整性(40%)(原始数据记录、分析过程、检验结果)、实验操作的规范性(20%)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0%)(与来样资料差异小于3%—5%,试不同项目)、创新性(10%)(分析过程、检验方法有否独特见解)。

面试主要是考察学生亲自参与的程度以及总结归纳、口头表达的综合能力。

正是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专业学生各门课程考试及格率达到了95%以上,在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中,本专业学生通过率达到73%和82.3%。

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显著增强、职业素质明显提高,在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面料设计师”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通过率达到98%以上。

08级现纺专业学生罗丽平和李瑜芳同学在10年全国首届纺织面料检测和纺织面料设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训设施
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院加强了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改善和扩建校内纺织实训中心,目前已建有纤维检测实训室、纱线检测实训室、织物检测实训室、纺织标准实训室、织物小样实训室、纺织实训工场和纺织品展示厅等实践教学场所;购置了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纤维切片机、电子织物强力机、电子纱线强力机等大量先进的实验仪器及实训设备,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

在校内纺织实训中心,学生们可以进行面料检测的多项实战演练。

如鉴别纤维的种类,检测纱线的细度、捻度、强力等物理指标,检测织物面料的密度、紧度、强力、色差、透气性、透水性、耐磨性、保暖性、抗皱性和阻燃性能,分析织物面料的组织结构;通过纺织品展示厅的参观和学习,了解现代纺织企业的最新产品;甚至根据自己的设计,在织物小样实训室中织出织物小样,使学生的在校学习就像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样。

(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条必由之路,我院的前身是江西纺织职工大学,有着深厚的工学相结合的基础。

本专业自开设以来,先后与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东方色织总厂、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长乐祥锦实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双可达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企业作为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教师实践的教学基地,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提供机会。

学院将为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推荐优秀毕业生
提供便利,双方将在有关专业领域内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服务。

几年的合作,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我们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利用企业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

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获得了实际工作的经验。

与此同时,我们也为企业开展定向培养,为他们量身打造人才。

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010年间直接录用我院毕业生30多位。

2008级和2009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90多位学生分别在浙江双可达纺织有限公司和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三个企业进行了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岗位做了精心安排,并为每位实习学生指定企业的工人师傅、技术人员或车间主任等管理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学技术、学管理,实习结束后,每位实习指导教师都给学生进行了实习综合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充分了解企业,了解生产,熟悉生产设备,掌握生产工艺特点,真正做到“把教室搬到工厂,把工厂当作教室”,既使得企业能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又使学生能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顶岗实习,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获得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实习期满后,2008级的实习学生大多被企业录用。

如2008级现代纺织技术(2)班的许伟兰同学已经在浙江双可达纺织有限公司任生产总调度,07级的胡云燕同学已在华孚色纺集团的宁波分厂担任纺部工艺设计的重要工作。

2009级的实习学生回校后,我们举办了实习总结报告会,让优秀实习学生宣讲顶岗实习的经验和体会,使更多的学生分享实习的成果并获得教育。

此外,本专业教师还根据企业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更加切合企业生产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本专业与南通三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织物小样实训室,并由企业赞助举办了“三思杯”纺织面料设计及制作大赛,南通三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奖励获奖学生与优秀指导老师,大大加强了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院得到了经费支持,企业提高了知名度。

学院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科研任务,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人员培训。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陈晓青、甘志红等老师与华源江纺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新型喷气织机取得一定进展,甘志红、王飞、谢晓鸣等老师与江西凯利染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牛仔布新产品,张惠英、余建峰等老师与东方色织厂联合开发色织物新产品,张苹老师到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司进行经编产品的质量改进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此外,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浙江华孚(彭泽)有限公司举办的基层管理培训班,基层管理
是纺织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日常生产基层工作的班组管理、设备管理和工艺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一定的纺织专业知识,又要懂得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

我院2008-2010年为华孚(彭泽)纺织有限公司培养了2届100余人次的基层管理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受到了华孚(彭泽)纺织有限公司领导的高度称赞。

专业教师利用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平台,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实践及新技术应用推广等活动,积累了教学案例,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

校企合作在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取得了“双赢”。

2、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不断推进校企合作
轻纺分院从02年开始成立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实施全面的校企合作。

现纺专业聘请了江西纤维检验局的局长兼高工杨瑛、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敏芝、东方色织厂的总经理陈卫东等企业专家与现纺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委员会例会,审定本专业教学计划、各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研究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提出解决办法;协调管理本专业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工作,引导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调、支持或参与专业的科研活动,为专业科技开发活动提供帮助;参与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及时收集、汇总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最新信息,并在教学计划中加以体现,使专业建设紧贴市场需求。

以企业生产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专家委员会的委员都是行业专家、名人,学校可以通过他们将各种信息、影响辐射到社会各行业,为学校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声誉奠定基础。

3、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拓宽工学结合的渠道
专业教学与技能考证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基础理论、基础实践)——综合实训——专业考证(纺织面料设计师、针纺织品检验工和纺织设备保全工等),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实现职业岗位“零距离”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院的职业技能鉴定站被评为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优秀单位,数年来,为社会、行业、企业培训了大量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几年来我们在工学结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依托行业办学,走校企合作之路,搭建校企连接的桥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纺织品检验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更深入的结合还有待于我们的去开拓创新。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其中教授3人,副高以上职称(不含高级讲师)的5人;讲师1人;助教1人。

本专业教学团队获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该团队积极进取,勇于改革创新,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高职教育领域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本专业还长期聘请在行业中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现纺专业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专业梯队。

通过外引内培,输入新鲜血液,开出较前沿的相关课程,如纺织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等知识。

其次,制定切实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与培训,更新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从现代纺织技术的第一线聘请技术骨干担任客座教师,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鼓励和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或对口单位以增强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有序的教学管理和严格的质量督导,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有效的保证。

几年来,本专业认真执行学院、分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听课制度,认真落实教学督导检查制度,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教学档案齐全、完备,各学期教师的授课进度计划、听课记录、教案、考核、教研活动、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反馈等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分门别类保存完整,教学过程记录和评价客观、准确,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运行稳定。

我们一直坚持教学检查制度和教研室例会制度,每天都有专人对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信息反馈及时,渠道畅通,专业教研室每星期二下午都召开教研活动例会,研讨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和集体备课,并对上周教学情况进行通报、总结,对本周的教学工作进行部署。

每次教研活动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主题。

然后,根据教师和学生评教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调整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学生的交流。

广泛征求意见,分析班级学习风气、各门课程教学情况及学习效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地保证。

(八)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供不应求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改革试点专业,在江西也仅有我院开设这个专业,和国内其它省份的大专院校相比,也是较早开办此专业的院校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