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框架下河北省农业绿色转型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3期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课题(2015B004)。
作者简介王彦芳(1984-),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助理研究员,博士。
研究方向:农业生态、生态环境建设。
收稿日期2016-05-18
摘要京津冀三地是山水相连的生态共同体,然而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京津冀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地区发展的主要短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下,三地协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河北省农用地面积占京津冀整个区域面积的6成以上,长期粗放式的农业耕作方式给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并对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压力和新的机遇下河北农业只有完成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并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才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从河北农业定位和布局、资源利用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生产技术、政策等不同侧面提出河北省农业绿色转型的对策,旨在为实现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京津冀;河北省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3-0312-03
Green Trans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Beijing-Tianjin-Hebei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ANG Yan-fang
(He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
Abstract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an ecological communit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logy ,social and economic.As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guideline approved ,it is a good opportunity to solve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chiev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gricultural landscape of Hebei Province accounts for more than 60%of the area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A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ebei Province is threaten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ng -term ex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It has crucial influence to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curity patter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entire region.The only strategy is to complete the remed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ies.The paper proposed some transform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position and pattern ,resources usag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models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relative policies ,which were designe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for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Key words 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ijing-Tianjin-Hebei ;Hebei Province
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框架下河北省农业绿色转型对策
王彦芳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1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的主要目标和实现途径
京津冀三地是一个地缘相接、山河相连、空气相通的生态共同体。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雾霾锁城、水资源短缺、土壤面源污染等问题日趋凸显。
为了有效破解区域面临的生态困局,三地应共同承担生态治理责任,进行生态协同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指出,京津冀要在已经启动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通过一系列协同治理措施,旨在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动实现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然而,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的实现须不断地探索区域多元主体生态协同治理发展路径。
要求中央政府加强顶层设计,设立跨省、跨部门的高级协调机构,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对区域生态治理进行宏观规划,并积极发挥协调组织和仲裁等作用。
并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地方政府合理引导、资源配置市场化、三地联防联控、建立技术援助与调整机制、社会积极监督参与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生态协同治理的顺利实施[1]。
2015年12月2日,京
津冀三地环保部门共同签署的《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
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信息共享、协同治污、联动执法、应急联动、环评会商、联合宣传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河北省农业生态在京津冀生态中的功能与定位
河北农业生态环境是京津冀的基础生态。
生态建设的空间载体涉及每一寸土地,无论是对全国还是京津冀地区而言,农用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全省农用地面积为1316.84万hm 2,占京津冀整个地区面积的6成以上。
农用地作为京津冀生态空间中的基质,农业生态对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农业对资源和生态的消耗极大,要做好区域资源恢复和生态治理,必须解决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和农业生态修复。
农业生态系统,不仅具有粮食生产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调节气候和水文循环、水土保持、促进养分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和水体质量、美学景观服务、净化环境等。
例如,河北省农田对京津冀地区气候调节和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冬小麦的种植可以大大降低冬春季节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等。
农业生态在提供农产品的同时,传承了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服务功能,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对地区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
由于河北省目前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空间还很大,这也成为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的潜力所在。
农业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内容。
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不断提高生
312
. All Rights Reserved.
图22013年河北省各地耕地平均使用化肥(a )、农药
的空间分布(b )225300375450
4.59.013.518.0
化肥∥kg/hm 2
农药∥t/hm 2a
b
125
250
500
km
图1河北省各年代地表水资源量(a )和人均水资源量(b )
400300200100
年代
10008006004002000
年代
态承载力,农业是与自然最为紧密的生态产业,农业生态建设必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回避的,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无从谈起[2]。
同时,河北省作为国家粮食的主要供给地之一,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必须保障粮食安全。
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
3存在主要生态问题与出路3.1资源约束是农业发展的瓶颈
河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是主要农业集中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年,河北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7位,棉花、蔬菜、油料和园林水果产量分列全国第4位、第2位、第8位和第4位。
然而,河北省耕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等农业生态资源容量并不充裕,随着生产强度的不断增加,农业资源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剧,已经成为制约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众多的制
约因素中,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尤其突出。
河北省人多地少,是耕地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
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2009年河北省耕地面积656.14万hm 2,人均耕地面积由一调时(1996年)的1066.67m 2减少到933.33m 2,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而且耕地资源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占2/3,存在耕层变浅、容重增加、土壤养分效率降低等问题。
此外,水资源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河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5亿m 3,人均水资源量307m 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 3“极度缺水”标准。
河北省地表水资源量由20世纪60年代的304亿m 3减少到21世纪初
的128亿m 3[3],随着人口数据的增加,人均水资源量更是逐年代地快速递减(图1)。
由于水资源的限制,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来进行农业灌溉。
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累计超采水资源1500亿m 3,面积达6.7万km 2,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为全国的1/3。
资源性缺水,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先天不足”直接影响河北省农业的发展。
3.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障碍
河北省农业不仅面对资源的约束,同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加。
首先是农业生产依赖的农用土壤污染不断加重,污染来源包括工业“三废”污染、农药、化肥和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利用、污水灌溉等。
2013年河北省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为331.04万t ,农药使用量为8.67万t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6.8万t ,地膜覆盖面积达111.97万hm 2。
从2013年河北省不同地市耕地平均使用化肥、农药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除张家口外,其他市的平均化肥使用量都远大于国外的225kg/hm 2的水平(图2)。
全省农药利用率不足30%,氮、磷、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6%、15.7%和41.6%,远低于发达国家农药、化肥利用率60%以上的水平。
地膜残留系数为21%,回收率不足10%,每年
地膜残留量新增达1.24万t [4]。
大量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淋溶、吸附等进入土壤环境,破坏耕层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污染。
其次是水污染,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物进入河流、湖泊、水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目前,河北境内滦河、潮白蓟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及黑龙港运东等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
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6.06%,Ⅳ类水质比例为16.55%,Ⅴ类水质比例为5.04%,劣Ⅴ类水质比例高达32.37%,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水利厅公布
的河北省水功能区水质状况表明,2015年2月监测的19处
农业用水区中,达到区划水质目标的5处,占26%,未达标的14处,比例高达74%。
同时,深埋在地下的地下水质量也不断恶化。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华北平原4384个浅层地下水样本中,Ⅳ类水质占21%、Ⅴ类水质比例高达57%,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污染指标有亚硝酸盐、硝酸盐和铵氮;而在1679个深层地下水样本中,Ⅳ类水质占23%、Ⅴ类水质比例高达51%,主要超标的污染物有亚硝酸盐、镉、六价铬、铅和汞等。
另外,秸秆焚烧、过量施肥、牲畜污染等不同程度地造成大气污染,不当的农业措施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立体交叉污染。
3.3破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困境的出路
资源环境问题是制约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主要短板,同样
王彦芳: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框架下河北省农业绿色转型对策
313
也是河北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农业生产虽然暂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环已触碰地区生态环境的警戒线。
因此,要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首先解决好农业生态和发展问题,在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的框架下,必须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破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困境,走出一条既能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又要保障地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
首先要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恢复和重建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
在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框架下京津冀三地必须尽快找出解决农业造成的水、大气、土壤污染的修复途径。
其次,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多水多肥多药的农业耕作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农业的绿色发展方式应最大限度地节约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出产率,破除耕地资源、水资源的“紧箍咒”,最大限度地减弱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消耗。
农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京津冀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在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机遇下,河北省农业发展面临着市场、科技、产业、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诸多利好因素,应和京津携手布局绿水青山的生态空间。
4对策
4.1明确河北省农业定位,谋好农业布局规划及发展路径
河北省要完成农业生态修复和农业绿色转型首先要在京津冀生态格局与生态治理框架下做好顶层设计。
将农业修复与京津冀规划的山体修复、水治理、湖泊湿地保护、沿海整治修复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修复相结合。
不同区域要根据自身生态现状和农业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空间和设计发展路径,具体来说,河北省在未来主要全力打造以“五个特色区”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格局。
包括坝上农牧业模式、山区农业模式、都市和城郊农业模式、山前平原农业模式、沿海农业模式等。
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模式要与各区域的生态基础相适应,与生态治理相结合,从区域农业规划上,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区域的资源与生态优势。
最终实现河北省建成优质的北方粮油农作物主要供给地、京津冀优质果蔬供给地和京津冀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区的多功能现代农业高地。
坝上高原特色农牧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也是京津冀上游主要生态支撑区,在京津冀的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特殊的地理位置要求该区域在京津冀生态建设中协调好生态建设和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以生态优先作为农牧业发展理念,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及退牧还草,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同时做好生态补偿。
农牧业要以优质、高效、特色、生态为特点,提供优质的农牧业供应。
山区农业是河北省的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构建经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新型绿色农业模式。
首先,山区是京津冀生态功能保障的主体区,要做好山区农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其次,山区的农业形式多样性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摆脱山区落后的概念,摆脱山区低技术、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扬长避短,重点发展具有河北山区特色的产品,例如发展干果、错季蔬菜、杂粮、生态养殖、生态休闲、观光采摘等山区特色农业;最后,将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和旅游生态结合的协调发展典范。
环京津都市和城郊农业模式要围绕特大型城市消费市场特点,共同探索都市农业的多种实现形式。
一方面,以城郊型、都市型、生态型农业为方向,以休闲、高端为定位,做强产业园区,构建高端食品生产、优质农产品交易、高端商务休闲、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
另一方面,发展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共同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绿色农业。
山前平原高产农业区是河北省传统的农业生产区,也是保障河北省和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地区。
解决以水资源为主的生态赤字问题是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种植制度、优化模式、节水、节肥等方面加快农业生态恢复,实现平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可持续是山前平原高产农业区的发展目标。
要完成农业生态修复,并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河北平原农业建成全国现代农业高地,打造全国粮食的安全主产区。
沿海水产经济带沿海农业,应在巩固小麦和玉米等传统主要粮食作物及花生、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种植业,如特色瓜菜、食用菌和特色杂粮等特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和特色养殖业。
4.2加快农业生态修复,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模式
在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的框架下全力推进河北省农业生态修复工程。
由于资源现状压力大,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生态修复面临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的重重困难。
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这两方面的问题应以京津冀地区总体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为对象,在京津冀生态综合治理框架下开展综合恢复与保护行动。
河北省应和京津一同采用区域综合治理的模式,加快在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污染流域水环境治理、化肥和农药残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地膜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的协作。
加强生态修复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实现河北省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要在解决农业生态修复的同时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农业资源利用模式。
以控制农业灌溉用水量、遏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实现化肥和农药零增长,加强地膜、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目标,以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红线管理,控制农业用水量。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限水灌溉、雨水/灰水利用、微咸水灌溉等缓解农业用水强度。
建立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推进精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化精量施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水肥一体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
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通过秸秆的“五料化”,即秸秆资源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推进秸秆的循环利用。
另外,
(下转第326页)
314
. All Rights Reserved.
水产班级人数∥人授课时间是否开展项目驱动教学平均成绩∥分教学获奖
2010级222012—2013学年第1学期否75.78无
2011级352013—2014学年第1学期否78.05无
2012级212013—2014学年第2学期是85.14南昌大学“授课质量优秀提名奖”2013级25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是87.16南昌大学“授课质量优秀提名奖”
表22012—2015年鱼类学的教学安排、教学获奖及期末平均成绩
(上接第314页)
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等其他途径确保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4.3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构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长效机制
农业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都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撑,科技创新是农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农业的绿色转型必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良机。
北京和天津具有高度密集的农业科技和人才基础,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把京津的科技、人才优势变成河北省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不断提高河北省农业生态科技含量,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重点推进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实现突破发展,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在修复水、土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河北省要和京津一同实现农业生态修复中的科技创新和转化,一是要加快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目前生态修复的一些领域,包括农田污染土壤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还不成熟。
二是要采用新的灌溉措施、施肥技术、病虫防控技术等实现向生态农业的转变。
并通过现代科技的管控,发展“智慧农业”。
三是要不断推进机械技术支撑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装备技术。
四是要加快农村信息化技术普及,使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在农村及时有效传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
科技人才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农民是农业发展的第一主体。
一方面要紧抓京津冀协同的发展机遇引进大批生态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同京津一同开辟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提升他们的科技技能,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育现代农民。
4.4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开辟多元化农业绿色转型途径
河北省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生态禀赋、生态工程和技术装备创新适合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多种优势,促进多样化发展。
在保持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通过土地流转或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体经营、龙头企业和股份合作社等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局面。
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同时也是高效生态农业的前提,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构建有利于本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有力地助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型与升级。
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都应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农业观为依托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
4.5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助推河北省农业绿色转型
扭转政府政策导向,加快政府农业管理职能转型,发挥市场的作用,从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单一调控目标向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维护农业资源的持续生产力的多目标转变。
多方位引导和帮扶农业生态修复和农业绿色转型,引导全民关于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意识,尤其要注重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转变提升。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财政支持体系。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质农产品和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税收优惠减免措施,对生态农业先进者给予奖励等。
二是财政政策向推进节约型技术和环保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方面倾斜,在土壤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病虫害绿色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等农业生态治理和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加大资金项目支持。
政府建立和实行多种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帮助农民完成农业生态修复和农业的绿色转型。
三是重点扶持龙头产品建设和品牌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帮扶特殊需求。
同时鼓励工商等社会资本介入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中。
建立最严格的法律保护体系,依法治农。
京津冀三地要建立以京津冀污染协同防治为支撑的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和农业发展支持保护法治体系,细化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
规范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建立规范约束法治体系,通过强化农业环境监控程序机制,提高农业环境监管执法的保障力。
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明确企业和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开展联动执法,加大违规行为处罚力度。
完善耕地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资源保护法治体系,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使用和保护。
另外,还应构建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农业立法和执法的参与。
引导农民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合理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5参考文献
[1]王双.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的实现逻辑与路径[J].生态经济, 2015,31(7):124-127.
[2]朱立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2): 232-238.
[3]张俊芝,李涛.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及其特点分析[J].村委主任,2010 (1):35-36.
[4]周文夫.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河北生态环境建设研究[M].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养了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提高了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项目驱动下鱼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5参考文献
[1]黄璞祎,于洪贤.湿地科学专业“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
国农业教育,2011(4):93-95.[2]秦改晓,唐国盘,徐文彦,等.《鱼类学》课程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中
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3):209-210.
[3]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
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25-127. [4]李新凯,王龙.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53-56.
326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