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专题诗五首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专题诗五首赏析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裳,简直就象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这里指莲花。

采莲女进入莲池后,再也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这首诗像一幅美好的采莲图画,描述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非正面描述,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述,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述,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份;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霎时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偏重于客观描述,后两句偏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述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联想的优好心境。

【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

曾任江宁丞。

那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又如《参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

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一样为千古名作。

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

《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看来这位诗人多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后为刺史闾丘晓忌才所杀。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

”一贯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2.《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赏析】
船在水中移动溅起水珠,被荷叶映成闪耀的绿色,倚着栏杆,看着风摇动一株株荷花的柄,传来阵阵香气。

真的要感激那些在溪水中浣纱的女子们没有将它攀折,留到此刻,为雨中那一双双鸳鸯遮风避雨。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

诗中不仅描述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贵品质。

这首小诗,意境优美,句句是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这组画面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诗清新秀逸,是咏物诗,又是一幅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立体风俗画。

【郑谷介绍】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郑谷是晚唐一名重要诗人。

在他的时期,是诗坛领袖。

他和许棠、温宪(温庭筠之子)、李昌符等人是同时人,那时合称“芳林十哲”,后世称“咸通十哲”,与“大历十才子”前后辉映。

郑谷作诗千馀首,《云台编》所收仅三百首。

《唐才子传》称其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

郑谷诗致力于五、七言律诗,写景叙情,长于贴切;属对炼句,亦极工致,但气分风骨,终不及大历诸家。

3.《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赏析】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态度不同,把花栽在精致美观的金盆中,却任由花叶变成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彼此交映,待荷叶掉落,荷花凋落之时,是何等令人惋惜啊!
这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

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宝贵思想。

作者说,一般人老是重视花,不重视叶。

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

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彼此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令人感觉非常难过的时候。

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一路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情感。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工丽绮美见称,常通过运用典故或意境迷离的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深邃意念,其诗给人隐晦曲折、扑朔迷离之感,特别是他的《无题》诗。

不过,他的《赠荷花》却绝不这样。

诗人以清浅明晰的语言,描画出花、叶相映的绚丽。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

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宝贵:讲到花和叶,人们一般总把它们别离看待,对花,欣赏不已、关心备至,而对叶,则嗤
之以鼻,于是,花入金盆,精心呵护,浇水浴日,不厌其繁,叶呢,则漠不关心,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尘埃。

由此,再隆重推出荷叶荷花的情谊:碧绿的荷叶,由方才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

诗人由衷地赞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他何等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仍然光彩照人。

通过这样的描画,咱们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们同荣同衰、坚贞不渝,于众花中独树一帜,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韵。

前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

但这首诗,却咏了荷叶“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假的美德。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现直露,节拍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婉曲不同,表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李商隐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杜甫诗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朝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

许多评论家以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文辞清丽、意韵深微,长于描述和表现细微的情感,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晚唐唐诗在先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顶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两人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诗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诗句意思:每一个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句好,可惜他写的诗句太过隐晦、难懂,恨只恨没有人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可谓一绝。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很多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党争中的李商隐】
1.李商隐与令狐楚
李商隐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取得一些士医生的赞赏。

这些士医生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名重要的人物,令狐楚帮忙李商隐进入士医生的社会阶级,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

令狐楚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超级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能,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忙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超级迅速,由此他取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在《谢书》中,李商隐表达
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和本人的迟疑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令狐楚从829到837年聘用李商隐作幕僚,令狐楚对李商隐超级信赖:令狐楚在病危之际要求李商隐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

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忙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

2.党争中的李商隐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

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冲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

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

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彼此攻讦,争斗不休。

李商隐初期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受到牛党的排斥。

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4.《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仙境。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赏析】
白色的莲花常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

其实这不染纤尘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仙境当中。

白莲仿佛无情,其实有恨啊,在天欲破晓时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白莲正在悄然凋零。

这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内容似有寄托。

它描述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老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地被埋没掉。

这也表现了封建时期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遏的心理。

这首诗为读者所欣赏,主要在最后两句。

最后两句有的本子作“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白莲仿佛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

这样的想象和描述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

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非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怨言,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界仍是人世的事情),老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感动人的真正的诗来。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但是它并无黏滞于色彩的描述,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

特别是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诗人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心里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
居中孤高孤单,自伤迟暮的情怀。

全诗托物寄兴,把花拟人化,创造了一个既超凡脱俗又极平实具体的画面。

(《全唐诗》卷六二八<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陆龟蒙介绍】
陆龟蒙,苏州人,字鲁望。

唐朝农学家,文学家,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陆龟蒙的《耒耜经》是中国唐朝末期记叙江南地域耕具的专著。

陆龟蒙有钓鱼、饮茶、作诗的癖好,他对各类鱼具和茶具都有了解,并为之写诗歌咏。

陆龟蒙生于官僚世家,却终身以农为业,虽以隐土自夸,却怀儒家之志,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每见于笔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和皮日休一样“并无忘记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更为宝贵的是,他虽胸怀天下,饮誉文坛,却能将从来不为文人和士医生所重视的耕具,进行细致的研究总结,甘做小人之事,为中国古代耕具发展史留下宝贵的文字记载。

或许正是因为摆脱了儒家传统礼教的束缚,才使他成为中国农业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5.《莲》
(宋)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专家翻译】
“抵:至,到;野:这里指郊外。


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于是咱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

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着露珠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质疑】
首先,“抵”有两种意思,一是“抵达,到”,参考书就是采用这个解释;二是“相当,能代替”。

笔者以为应采用第二种解释。

“未抵”是“不能代替,比不上”。

“未抵西湖泛野航”意思是比不上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

这样采摘的莲子就不是莲农担中的,而是西湖中的。

这样,就和后文莲子带有露珠的风味、月色的清香更相符。

其次,“旋折荷花剥莲子”,参考书以为“旋”(xuán)意思是“当即,随即”,写出了卖莲子的莲农动作迅速敏捷,表现诗人济南市求购莲子的心情急切。

但“旋”(xuàn)还有一种解释———“临时(做)”。

笔者认为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临时攀折荷花剥出莲子。

第三,从实际情况起身,莲子成熟,荷花也即将凋落或已经凋落。

莲农卖莲子一般带着莲蓬,连荷花荷茎一路带着卖似乎不合情理。

最后,诗人买莲子和去西湖泛舟似乎并无冲突的地方。

诗人完全可以买了莲子再去泛舟西湖。

一边品尝新鲜的莲子,一边在西湖泛舟玩赏,应该更有诗情画意,更有乡野之趣。

如上所述,笔者以为这首诗应该理解为: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比不上咱们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

随即攀折荷花,剥出莲蓬内的莲子,那莲子有着露珠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佳句】
《莲》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

语言质朴自然,比喻新颖生动。

“旋折荷花剥莲子”既写出了卖莲子者动作的迅速敏捷,也写出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急切。

“露为风味月为香”,“露”是什么“风味”?“月”是什么“香”?谁知道。

但“露”在视觉上是晶莹湿润的,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的;而“月”在视觉上是洁白的,或是淡雅朦胧的。

用视觉形象来形容味觉和嗅觉形象,这在修辞上叫“通感”。

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