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科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

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社会条件。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4.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是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生产劳动出发考察社会历史,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现代工业、资本生产、社会发展等的关系纳入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自然辩证法(理工科硕士)

自然辩证法(理工科硕士)
(8)哲学没有答案,是无解的。凡是有明确答案的都 不是哲学,只能是科学。 (9)哲学是玄学,玄之又玄,不可捉摸,虚无缥缈。 (10)哲学是这个时代的弃妇和人们的梦中情人。 (11)罗素:“哲学是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一片无人 区” 。
子学(先秦)→经学(两汉) →玄学(魏晋 )→理学(宋元)→实学(明清) 哲学:聪明、智慧、贤达的学问。 Philosophy :爱智慧、追求智慧、探寻事理。 哲学是爱智慧、使人聪明的一门学问。 哲学是探索世界最本原、本质、一般、普遍 东西的学问。 苏格拉底的《美诺篇》
52.科学是“思想的自由创造” 5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重要” 54.“无知精神”与“障碍在已知”的哲理透析 55.知识、思想、精神的断想 56.“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57.超越经验世界的理性世界转向 58.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59.精神家园的建构与归宿 60.论科学的功利价值与无功利价值 61.科学越轨行为的校正与控制 62.试论学术道德规范与道德底线 63.学术腐败的防范与治理 64.科研不端行为解析 65.试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每个人距离自己最远 _尼采
叔本华:―拘泥于功利,我们的人生注定要与
痛苦和无聊结伴。功利不满足时会感到痛苦,得
到满足时又会觉得无聊,并又陷入新的痛苦之中
。只有无功利的追求,使人从事的事业才会有更
持久的动力‖ 。
3、哲学的追问
两大领域: 其一是自然哲学(本体论):世界到底是什么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专题一 科学技术的辩证发展与 科技人才的哲学素养
一、科学技术辩证发展的图景
(1)旧学说→新学说(例:地心说与
日心说)
(2)旧理论→新理论(例:牛顿力学
与量子力学、相对论)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一、自然观的历史轨迹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公元16—18世纪)
“人是机器”说:
• 笛卡尔《动物就是机器》一书论述了包括人在内的动物
有机体的运动,提出“生命是机器”的观点。认为人与 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有精神的,而其他动物是没有精神 的。因此动物的行为是完全服从于机械运动的规律的。
• 拉美特利的著作《人是机器》认为人的机体和心灵的
中国古代朴素自然观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
一、自然观的历史轨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历史轨迹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15世纪)
产生的背景条件:
• 政教合一,教会凌驾于政权之上,宗教教义是处理
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
• 教会实行极端文化专制主义。对于对宗教、神学 构成威胁的言论,通统视为“异端思想”并进 行压制、迫害。 • 一切从宗教教条出发,科学只是教会恭顺的婢女,
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 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来源, 实行的新的企业组织。
这些趋势促使对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作用关
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出现了相关的新的学科:
1. 科学社会学:汉森(前苏联),默顿(美)
2. 科学学:贝尔纳(英)
3. 技术文化学:奥格本(美)
(三)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 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 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科学发展观。”
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 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 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纽带。
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的主体的人的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专题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专题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专题1.诗词(1)春秋时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内容包括描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反抗压迫的优良传统,包括爱情诗,包括许多民俗民情诗,对我们了解春秋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诗经》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它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

(2)战国时期:屈原用楚国方言,利用南方民歌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

代表作是《离骚》。

(3)两汉时期:汉代诗歌以“乐府”为代表,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深刻,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代表作品《十五从军征》《陌上桑》《战城南》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①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出了一批杰出诗人。

②建安文学:曹操父子为代表。

代表作曹操的《蒿里行》,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

风格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

③田园诗:东晋陶渊明,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④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

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写爱情,代表作《采桑度》;北方民歌慷慨激昂,既有恋歌又有牧歌、战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

(5)唐朝时期: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①初唐: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②盛唐:诗歌成就最大,诗人辈出。

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成就最高。

③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生活,代表人物白居易。

④晚唐:杜牧、李商隐,别创新格,他们的咏史诗感人至深。

(6)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

①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

他的词前期多描写宫廷生活,风格柔靡;后期主要是南唐亡国之作,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哀婉感人,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科技政策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科技政策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科技政策与管理Science technology policy andmanagement课程代码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时/学分32课程性质选修实践学时责任教师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Course Description):本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讲述的内容包括: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基本概念、特征、区别与联系,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科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科学政策、技术政策与创新政策的界定、特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科技管理的主要内容、制度与模式;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与管理及其发展趋势,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的历史变迁、改革举措以及创新方向;人文社会科学政策与管理的特性、发展趋势等,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政策与管理的现状、改革和发展;科技伦理、科研道德与学术诚信建设等。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Topics will include the basic concepts,characteristics,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ories of sociology of science;the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contents and relationship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the main content,institution and mod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developed countries;historical changes,reform measures and innovation direction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olicies;and scientific ethics,research morality and academic integrity.-1-2.设计思路:本课程属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依据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

自然科学技术概论 大纲(1)

自然科学技术概论 大纲(1)

自然科学技术概论大纲(1)专题一科学与技术概论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科学(一)科学的含义辞海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看成是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

(二)科学的特征1 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学说。

2 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检验科学的三性的基本原则,符合三性――真科学、否则假科学)。

3 它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4 它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

二、什么是技术(一)技术的含义愿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

表现形式: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方面。

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

价值标准:在于是否实用和带来何种经济效益。

(二)技术的特征1 综合性与集成性2 通用性与适用性3 依存性和连锁性4 先进性与经济性5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6 个性化(三)技术的本质为实现预期结果而重复进行的优化操作。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两者的区别1、职能性质上的区别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精神财富,技术――物质财富。

成果表现:科学――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

2、发生地的区别科学以大学为中心,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技术发明与技术开发的主体)(二)两者的联系相辅相成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三)两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是现代技术生命力所在。

第二节科学技术系统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与结构(一)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科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下的正确反映,总有近似的、不完全的性质。承认人们的认识尚未穷尽认识对象,还有待 于深化,也就是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第三节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二、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首先,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 其次,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 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第三节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当然是一种正确的认识,问题在于根据什么来断定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即检验真理的 标准是什么。
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所谓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在相符合。
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主体总是在实践中认识,又在认识指导下实践。认识 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接受检验的过程,同时就是它 指导实践、发挥认识功能的过程。正确地认识和把握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我们坚持理论3 和发展真理
第三节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是指人类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探索和掌握真 理。改造世界是指人类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 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只有在正确认 识世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即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才能获得成功。另一 方面,认识世界只能实现于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并且最终服务于改造世界的实践。

历史双向细目表

历史双向细目表
必修2专题一第二课
材料题40题(1)
4
识记,解读材料的能力
(3)商业的发展
必修2专题一第三课
选择题(27)
4
辨析,解读材料的能力
必修2专题一第三课
选择题(25)
4
理解,看图解题能力
必修二专题一
材料解析(41)
25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必修2专题一第四课
材料题40题(1)
4
识记,解读材料的能力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专题一
材料解析(41)
25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必修3专题一第三
选择题(26)
4
理解
必修3专题一第三
选择题(27)
4
识记,理解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必修1专题一第四课
选择题
(26)
4
识记,理解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理解,识记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课
选择题(39)
4
理解,识记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三专题三
解析题
12
理解,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记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史部分所考总分统计
现代(37分,占37%)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
识理解,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记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必修一二三综合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课件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课件

-13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4.看到“不仅/而且(还)”等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时,应首先考 虑所关涉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因不符合逻辑而造成语序不当 问题。
-14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对应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 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B.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 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C.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 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关闭 D.河南省高考报名细则日前公布,参加2018年高考的考生,均须 A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B项,语序不 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考生的报名信息均须按 关闭 当,“开展的”放在“历时三年”之前。C项,语序不当,把“碰撞、融合、 要求公示。
解析 答案
-6-
考情细目
年份 考查内容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2018
2017 A项 D项
2016 C项
C项 A 项,B 项
A项 D项
B项
-7-
命题方向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在考查形式和趋势上,题型较为固定,一般采用 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所考查的内容一般都是在人们语言交际中经常 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病句,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 气息。2018年全国卷出现了新题型,在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 将其以病句形式呈现,然后在题目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 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考生在平时练习时应适当关注。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高一历史 专题三 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案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高一历史 专题三 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案

专题三第三节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重点讲解】一、浅谈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原因、意义及其基本经验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1.背景(1)国际方面,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来进行服务。

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这些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准备了难得的国际环境,为创办特区提供了机遇。

(2)国内方面,经过“十年动乱”的破坏,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粉碎“四人帮”后,广大人民对多年的阶级斗争已深恶痛绝,人心思治,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

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

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2.实行原因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测验3 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测验3 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3 答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

D.物质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正确答案是:C.物质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

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是()。

D.社会达尔文主义正确答案是:A、B、C。

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物质是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实体 C.物质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 D.物质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正确答案是:A、B、D。

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它源于19世纪的欧洲工人运动和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精髓,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等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还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以及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这些原理为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个原理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阶级斗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答案

成绩 6.00/满分6.00 (100%)标记题目题目1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题干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专题三 教育目的

专题三   教育目的

专题三教育目的学习目标:1、理解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的内涵,理解教育目的、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2、了解教育目的的类型、特点,掌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3、理解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和基本的价值取向;4、掌握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基础;5、掌握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6、掌握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教育目的、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的意义;2、掌握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基础。

难点:在理解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教育目的作基本的价值判断。

教学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4节课内容处理:广义的教育目的不是严格的学科概念,却是在个人、家庭、社会的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存在,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廓清其概念和意义。

本章的教学首先要扣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人的关系两大远规律,通过教育目的体现教育对社会、对个体的功能。

其次,从目的、目标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价值入手,努力挖掘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再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既是理论问题,又是直接关乎实践的策略与方式,这个问题必须引入大量的事实加以论证,方能让学生理解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教育?(提问)2、结论: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自然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保持教育作用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就得切实地把握教育活动的方向。

教育目的是从对教育、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定认识出发所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指南,由于对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不同,对教育目的的见解也就不同。

因此,揭示明确的教育目的乃是教育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展开新内容:(一)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例如,每个人生下来,都面临着一个发展可能性的空间,作为一种加工培养对象,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和教师等总要为其选择某一种发展的可能性,按照某种期望和要求去塑造他、培养他,使他朝着这种期望和要求去发展,受教育者自身也对教育活动以及自己的活动结果报以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解说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1世纪,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科技、 纳米科技、空间科技以及基础研究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重大的变革。 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前景——知识经济时代到 来。
2、科学技术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推动科技进 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创新型经济逐 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 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道德根本原则论述了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范献身科学科学技术创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奋
(三)科学技术伦理观
1、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有其道德合理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 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凡是表现为良心的进步的东西,同时 也是一种知识的进步”。 2、马克思指出: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 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 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 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 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科学技术为人 类服务的科学技术道德根本原则,论述了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 范——献身科学、科学技术创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 奋。

言:科技工作者应履行 怎样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则?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三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三

案例分析
历史继承性
周期突变性
自身发展趋势 的客观可能性
理论指导的 主观能动性
课程改革
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知识与经验
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案例分析
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理解和把握众多流派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一)古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墨家和法家都是当时的显学,儒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礼记· 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研制实践
包括课程研制及教学设计,是指教育行政官员、课 程与教学专家和教师等专门人员,有组织地编制课 程与教学材料以及设计教学计划的实际活动。
应用实践
是指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根据课程与教学计划,使 用课程与教学材料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
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途径
学者直接参与 课程与教学管 理和应用
课程与教学论学者与教育管理者及教 师沟通,及时传播和应用课程与教学 理论于实践之中。
例如
• 教师和实验室及其结构、 • 教学设备及其结构 • 和校园建筑及其结构
三种教学现 关系性 象的表现 活动性 的现象 的现象 例如
• 课堂教学活动及其结构、 • 实验教学及其结构、 • 校内外教学见习和实习及其结构、 • 个别教学及其结构
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
对规律的认识结果和表达是丰富多彩的, 其中可以区分为存在性规律与反应性规律。
夸美纽斯的《教学论》,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性, 但它的整个理论基础仍然是宗教自然哲学。 裴斯泰洛奇深刻洞悉了哲学思辨的局限性并极端地加以否定,公开 提出了教育教学心理学化命题。 杜威则进一步提出了课程与教学心理学化的主张,开辟了课程与教 学心理学化的崭新前景。

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演讲稿

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演讲稿

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科
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的话题。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身处一个科技飞速
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的。

随着
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到航天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这将为我们带
来更多的创新机遇和挑战。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可持续的。

随着全
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必
须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节能
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

最后,我们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造福人类的。

科学
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技术的进步,更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
的各种问题。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类健康、食品安全、
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以实现科技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起
手来,共同开创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军理课后简答题(专题三四五)

军理课后简答题(专题三四五)

专题三、四、五军理课后简答题制定国家战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正确认识时代特征。

有助于战略指导者从宏观上把握当代世界总的发展趋势,从而对国际战略环境做出正确判断,避免战略指导的重大失误。

2研究世界战略格局,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世界各主要国家在世界全局中的地位及战略利益方面的矛盾和需求,有助于对世界形势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基本的评估。

3理解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有助于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上具体的研究国际战略环境,进而对世界形势做出正确判断。

4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

5注意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与本国密切相关的军事力量及部署直接影响到本国安全的情况和因素。

什么是国内战略环境?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军事斗争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对战略有直接影响的是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综合国力状况。

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家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即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斗争和国际战略的运作的结果。

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2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各国更加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以加强自己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影响。

3维护国家利益的“软战争”将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化时代,信息,金融,贸易,生态等因素在国家安全斗争中地位迅速上升,正在推动人类战争观和国家安全观的不断更新。

当代中国周边环境的现状1美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竞争对手。

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

3东北亚局势对亚太的影响(东北亚包括日本,韩国和朝鲜)美日同盟、中国的复兴、美韩同盟、区域安全。

详见课本4台海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

5我国海洋权益遭受到严峻复杂的挑战。

6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对我国的威胁增大。

我国在发展大国关系政策上的新定位有哪些?1构建软实力,强化新战略安全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数学领先(著名的希尔伯特难题)
2009 自然辩证法 46
2、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 科学活动中心? (思考)
2009
自然辩证法
47
二、科学发展的趋势
(一)数学化趋势 (二)高度分化高度综合趋势 (学科演化) (三)整体化趋势 (相互关系)
(四)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
2009
自然辩证法
48
数学化趋势的含义
分子生物学*
?
年代
17-18 世纪
20世纪 初-5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
2009
自然辩证法
26
带头学科更替的周期性
单个学科与一组学科相间地成为带头学科。
当某一学科完成了科学发展的带头作用后, 就让位于一组学科来带头,这一组学科起 了带头作用后,某一学科又取代这一组学 科而起带头作用,然后又是一组带头…… 如此不断地更替。
当t→∞时, △F(t)= aeb(t+1)-aebt = aebt(eb-1) → ∞
不能对科学未来的长期 趋势进行预测
2009 自然辩证法 18
科学知识的逻辑增长律
F(t)= k/(1+ae-kbt) (b>0)
式中,F(t)为 t 年的科学量化指标累 积量; K为 t →∞ 时,科学量化指标的累 积量,是科学累积量的最大值。a,b 为参数。
每50年增长10倍
(倍增周期约为15年)
2009 自然辩证法 13
科学学科的增长
19世纪:力学、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 20世纪: 边缘学科、交叉 学科、横断学科 现在:学科总数已达 l000多个群体、 2500 多门
2009 自然辩证法
C
A
B
14
科学费用的增长
250000 228000 200000
2009 自然辩证法 43
德国
1517年马丁· 路德宣布宗教改革纲领, 18世纪末世界的哲学中心和教育中心 转移到德国,19世纪初德国成为科学 中心。
2009
自然辩证法
44
美国
代表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发轫于1871-1874 年间在哈佛大学建立的“形而上学俱乐 部”,后詹姆斯(1842-1910)奠定了实用 主义的基础 杜威进一步发展了实用主义并将它应用于教 育,发起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920年科学中心转移到美国。
2009 自然辩证法 33
研究结果:
科学中心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起止时间 1540-1610 1660-1730 1770-1830 1830-1920 1920年-现在 科学兴隆期 70年 70年 60年 90年
第一,近现代科学中心是不断转移的,转移的顺序是 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第二,这5个国家进入和退出科学活动中心的时间不尽 一致,但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是80年左右。
F(t)=
2009
bt ae
自然辩证法 19
现实的科学发展的逻辑曲线
S形:增长曲线不会冲破“天花板”——K
2009 自然辩证法 20
对于“普赖斯曲线”的评价
作为一个理论的模式,“S曲线”较好 显示了各项科学指标、科学社会规模 的加速发展趋势。 局限——没有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对科 学增长的制约 局限——科学增长存在极限
2009 自然辩证法 21
托马斯.库恩
正常时期
科学遵循逻辑增长规律
非常时期
科学增长近乎停止,以知识总量维 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为明显特征。 积蓄科学潜能的阶段,类似物理学 中的温度饱和现象。
2009 自然辩证法 22
波浪式前进、无止境发展
“正常时期”- →“非常时期” -→新的“正常 时期” 加速-→饱和-→ 新的加速
2009
自然辩证法
50
数学化的显著标志
数学向各个科学领域的广泛渗透
1.物理科学的数学化,表现在任何一个物理理论都 以方程式和物理世界相联系 2.生物科学的数学化 3.社会科学首先是经济学也加速了数学化的进程
150000
151392
百万美圆
100000
62596 50000 26134 13730 2870 0 80 160 377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2009
自然辩证法
15
“C曲线”的由来
2009
自然辩证法
16
2009
自然辩证法
17
理性思考
科学的定量指标并不是 在任何时期内都按指数 规律增加的(最近40年)
美国80多年:爱因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波尔、霍金
2009
自然辩证法
36
对“汤浅现象”的评价
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发展在区域上的不平衡性
积极意义:通过对一个国家科学活动中心的 形成和消失的研究,获取经验教训,制定 适宜本国的科技发展规划,可使本民族的 科学事业迅速发展。
2009
自然辩证法
37
附:科学活动中心将移向何处? (讨论)
2009 自然辩证法 34
“汤浅现象”
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平均周期约为 80年,科学兴隆的平均周期也大致 是80年。
2009
自然辩证法
35
科学中心与科学家
意大利70年:达· 芬奇、伽利略 英国70年: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 法国60多年: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库仑、 拉瓦锡 德国80年:爱因斯坦、普郎克、伦琴
2009 自然辩证法 7
“普赖斯曲线” (c曲线)
1.科学认识发展是一种加速运动
曾有人估算,截至198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的90%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30余年获得的。
2.科学认识的发展无止境
2009 自然辩证法 8
加速律的事实证据
1.科学期刊和科学文献的增长 2.科学家数量的增长 3.科学学科的增长 4.科学费用的增长
2009 自然辩证法 5
定量的研究路线
美国科学计量学家德拉克· 普赖斯 (Derek de Solla Price 19221983)
2009
自然辩证法
6
普赖斯的指数增长模型
F(t)=
bt ae (a>0,b>0)
式中,t为时间,以年为单位; a为条件常数,是初始时刻(t=0)科学量化指标的 数值; b为时间常数,表示的是持续增长率,即某年的科 学量化指标的数值的累积增加量与前一年累积总 数的比值: b = [F(tn)-F(tn-1)]/F(tn-1)
带头学科更替性的两个特征: 1.带头学科更替的周期性 2.带头学科更替的加速性
2009 自然辩证法 25
带头学科更替史
带头学科 类别 l1 L2 l3 L4 l5 ……
时间跨度 200年
100年
50年
25年
12.5年
?
学科名称
力学
化学 物理学 生物学 19世纪
微观 物理学
控制论 原子能科学 宇宙航行学 20世纪 50-70年代
2009 自然辩证法 27
带头学科更替的加速性
带头学科更替的周期不断缩短--带头学科 处于先导地位的时间越来越短,更替日 益加快。 带头学科更替周期的公式:
(n:顺序号,Δtn:带头学科的持续时间)
2009 自然辩证法 28
对凯德洛夫理论评价
合理之处:在于它肯定任何一门学科在 科学发展的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随 着科学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009
自然辩证法
9
科学期刊种类
1750年10种 1800年有100种 1850年有1000种 1900年10000种 1965年突破10万种 每50年增长10倍(倍增周期约为15年)
2009 自然辩证法 10
《伦敦皇家学会哲学论坛》
(1662—1930年)
2009
自然辩证法
11
科技文献的增长
2009
自然辩证法
38
1、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条件
(一)教育 哲学思想→社会思潮→科学家的信念 (二)经济、政治 (三)学术传统、哲学思想 (四)科技研究规模
2009 自然辩证法 39
科学中心与教育中心
意大利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美 国
科学中心 1540-1610 1660-1730 1770-1830 1840-1920 1920教育中心 1640-1660 1670-1710 1810 1850-1900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 科学部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公理化系统 2.建立理论体系的公理化方法 3.研究成果的表述:数学语言、数学 模型和数学方法
2009 自然辩证法 49
科学数学化,是历史的必然过程
1.人类知识由定性转向定量、由数量向 结构推移的总趋势 2.形式化的数学语言的高度通用性和逻 辑简明性 3.数学本身和数学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
2009 自然辩证法 30
1954 年,英国学者(John Desmond Bernal,1901~ 1971),《历史上的科学》, 列出了18个历史时期的世界 技术和科学活动中心。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 对近现代科学成果作了统计 分析,用定量化方法描述了 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 移的情况。
2009
自然辩证法
40
意大利
但丁,生于1265年 直到14世纪末15世纪初产生了弗吉 里奥、维多里诺、格里诺等人文主 义教育家之后,意大利才产生第一 个近代科学家达· 芬奇 16世纪中意大利才真正取得科学中 心的地位.
2009 自然辩证法 41
英国
第一个人文主义诗人乔叟诞生于14世纪 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培根和莎士比亚把 英国的哲学和文学艺术推上高峰,培 根、洛克等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英国 教育的中心地位 随后英国出现了科学和技术的大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