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光》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光》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本单元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色散等性质,组织编排了“1.光源”“2.光的传播”“3.光的反射”“4.光的色散与混合”“5.光线与视觉”5课,共9个探究活动、1个制作活动、1个拓展活动,实现以下四维目标。与中年级段相关单元一起完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的学习内容,继续丰富并共同建构“6.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主要概念,同时为六年级学习能量的表现形式奠定基础。
(一)科学知识
1.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二)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发现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色散等性
质,发展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设计、制作等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科学态度
乐于参加光线特性的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四)STSE
了解电光源的发展与应用,了解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课光源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知道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知道人们发明制造了多种多样的光源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科学探究
(1)观察发光、反光、能发光但未处于发光状态3种物体,在比较中建立光源的概念,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和物体反射的光,并能依据光源的概念动手制造人造光源。
(2)搜集、阅读资料了解光源适应人们需求发展的科技史,调查身边的光源是否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并进行分析。
3.科学态度、STSE
(1)对光源有探究兴趣,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尊重事实。
(2)了解光源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人类需求相关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火柴、纸张、手电筒、电池、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呈现新知
(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穿云透雾显原形,雨过天晴挂彩虹。
(2)提问:读这首诗之后,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学生自由发言。
(4)讲述: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光》的学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想一想,光从哪里来?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1. 识别光源
(1)课件展示教材P28上方五幅图。
(2)交流:这些物体中,哪些在发光?
(3)小结:像太阳、燃烧的蜡烛、点亮的小灯泡这样,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思考:想一想,我们可以制造光源吗?
(5)学生动手制造光源。
(6)小结:光源有天然和人造之分。像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等是天然光源;像燃烧的纸张、发光的手电筒等是人造光源。
2. 了解人们对光源的利用
(1)讲述:以前,人们只能利用天然光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光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课件展示教材P29下方四幅图。
(3)交流:说一说,从古代到现代,人们是如何利用光源的呢?
(4)学生汇报。
(5)小结:古代的人们用火把照明,慢慢地人们开始使用煤油灯。随后,爱迪生发明了用电的碳丝白炽灯,从此白炽灯作为常用的光源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LED灯,更节能。
(6)自主阅读材料:教材P30电光源的发展与应用。
(7)交流:阅读材料后,你学到了什么?
(8)布置任务:调查身边的光源是否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
(9)分组交流,编写调查计划。
(10)案例示范讲解:第2小组光源调查计划
调查目的:了解身边的光源是否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
调查场所:学校。
调查内容:光源的数量、人们的感受。
调查方法:
1.选择教室、图书馆等场所进行调查。
2.调查光源的种类及数量并记录。
3.调查使用者对光源情况的满意度并记录。
(11)各组完善调查计划。
(12)完成实践调查任务。
(13)数据统计、分析与汇报
a. 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将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b. 统计、分析调查的结果,写出你的发现。
(三)收拾整理,结束新课。
拓展资料
萤火虫
萤火虫,属鞘翅目萤科,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
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光子。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约为95%。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未制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在萤火虫的腹部下部有着很多白色斑块,其实这是它的甲壳中对光透明的部分,内有一块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成虫利用物种特有的闪光信号来定位并吸引异性,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少数萤火虫成虫利用闪光信号进行捕食,还有一种作用是作为警戒信号,即当萤火虫受到刺激时会发出亮光。
《光源》学习评价表
班级: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