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
(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一、文学文化常识
关于作者:姚鼐(1732年T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

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槌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他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槌,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概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

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文化常识: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②我国古代四大方位的代称:现在的地理方位是用东、南、西、北表示的,在古代,我国则以“青龙”“白虎” “朱雀”“玄武”来表示。

玄武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通常指北方之神,故唐朝长安的玄武门即北门。

青龙是东方之神,在东海之滨有历史名镇青龙镇,此外尚有青龙河、青龙塔、青龙港等,它们的位置都在东方。

朱雀是南方之神,我国众多旧城的南门均以朱雀冠名,如金陵的朱雀门、长安的朱雀门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胜地。

白虎是西方之神,古人因“白虎”含有贬义,所以甚少以其作地名,常用于禁入的要地之名,如白虎堂、白虎厅、白虎庙,以白虎之势喻地之紧要,这些地方的大门都是朝西的。

③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岱庙、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④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夜有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⑤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 (《左传・靖之战》),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J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皇帝生前也可以叫,说的是年份,后人以此代指皇帝。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庆历四年春”(欧阳修《岳阳楼记》)、“元和十年”(白居易《琵琶行》)、“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元丰七年”(苏轼《石钟山记》)等。

干支纪年法。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丁卯”指公元1627年。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J (孙中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辛亥”指公元1911年。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林觉民《与妻书》),“辛未”应为辛亥。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成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淳熙丙申”(姜夔《扬州慢》),“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杳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渺《核舟记》),“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乾隆丁亥冬”(袁枚《祭妹文》),“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全祖望《梅花岭记》),“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西”是干支纪年。

二、重要词语释义
泰山之阳,汶水西(名作状,向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济水东(名作状,向东)流。

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冒着)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阶),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开始)循以入,道少半(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顺着)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名作状,像门槛一样)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际意义)。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名作动,照亮)天南C望(远看)晚口照城郭(城市),汶水、徂徒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五更),与子颍坐口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

稍(逐渐)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

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有的)得日或否,绛(大红)皓(白)驳(杂)色,而皆若(像)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磨灭)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方方正正的),少圜(同"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三、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L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
2.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圆”)
(二)一词多义
L阴:
(1)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3)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2.始: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
(3)余始循以入(开始)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3.望:
(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徐如画(远看)
(2)口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
(4)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十五日)
4.坐:
(1)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2)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
(3)王曰:〃何坐?〃曰:〃坐盗。

〃(犯罪)
(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5.视: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
(2)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3)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待)
(三)词类活用
L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向西;向东。

名作状)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照,名作动)
(四)古今异义词
L阳谷皆入汶(古义:山南水北谓之阳。

今义:阳光,表面上)
2.至于泰安(古义:由〃至〃和〃于〃组成,到达。

今义: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3.多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

今义:数学用语)
(五)特殊句式
L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
4.余所不至也(判断句)
5.(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省略句)
6.多松,生(于)石罅(省略句)
7.余始循(之)以入(省略句)
四、名句默写
L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姚鼐《登泰山记》中“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登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口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5.《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6.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

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8.《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汶水、徂徐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9.《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徐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二
10.《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司
IL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2.姚鼐《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13.《登泰山记》中用“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描写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色。

14.《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15.姚鼐《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

16.姚鼐《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17.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天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J
18.在《登泰山记》中,“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三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19.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 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