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比较_白志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4·
《软科学 》2009年 1月 ·第 23卷 ·第 1期 (总第 109期 )
区域发展
重在下降 。 2004年 , 我国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之和 占城市总数的 7.63%, 大城市占 12.37%, 中等城市 和小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为 35.1%和 44.8%。城市 规模结构接近金字塔型 , 逐步趋向合理 。
区域发展
《软科学 》2009年 1月 ·第 23卷 ·第 1期 (总第 109期 )
化水平增长缓慢 。 尽管如此 ,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 经济社会背景和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条件 , 其城镇化 率比全国同期水平仍高 12.16 个百分点 , 在我国四 大区域当中也是最高的 。
2.东部城镇化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 ,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 对 人才 、资源 、技术以及资本吸引力大 , 产业集聚进一 步促进人口聚集 , 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 地区 。 2005 年 , 东 部 地 区 城 镇 化 率 52.84%, 比 1990年增长 22.07个百分点 , 年均增长 1.47个百 分点 , 在四大区域中增长速度最快 。 东部地区内部 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 沿海城市已出现一种新 的城镇化发展形态 , 即郊区城镇化和城市郊区化 , 这 主要是由中心城市的功能转移和产业扩散带动起来
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化城市社会 转变的历史过程 , 是人口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统 一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 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 展的必要条件 , 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 农业人口占总 人口的 70%左右 , 要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 城镇化 健康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 本文立足于我国东部 、 中部 、西部 、东北四大经济区域 , 以省级区域为单元 , 揭示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 , 分析城镇化 与经济发展关系 , 以促进区域城镇化健康发展 。
20世纪 80年代 , 由于我国城市政策是 “控制大 城市规模 ,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 积极发展小城市 ” , 一直鼓励小城市发展 ;同时由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从而小城市数量迅速增长 。 到 90年代 , 国家对大城 市规模进行了严格控制 , 所以大城市的增长速度相 对较慢 。 1998年以后 , 由于国家停止审批设立小城 市 , 同时由于其他各级城市不断发展 , 小城市在比重 和绝对量上均呈下降趋势 (见图 1)。
Abstract:Thispaperfocusesonfourregions, whicharetheeastregion, thecentral, thewestandthenortheast region, andcomparesthedevelopingcharacteristicandmakestrendcomparison.Thenitanalyzestherelationship betweenurbaniz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inthefourregionsbyempiricalstudy, andmakessomesuggestionsonpromotingthehealthydevelopmentofregionalurbanization. Keywords:thefourregions;urbanization;therelationshipbetweenurbanizationandeconomicaldevelopment
1995 373
192
43
22
10
640
1996 393
195
44
23
11
666
1997 377
204
47
28
12
668
1998 377
205
49
24
13
668
1999 365
216
49
24
13
667
2000 343
217
61
28
13
662
2001 342
216
61
28
13
660
2002 326
225
城镇人口总数户籍制度下的非农业人口城市中从事非农业的农业人口户籍制度下的非农业人口市镇人口一非农业人口x从事非农产业人口比例户籍制度下的非农业人口市镇人口一非农业人口全社会从业人员数一乡村劳动者全社会从业人员数尽管上述公式仍有缺陷但可以统一口径对城镇化水平做出比较准确的测算
区域发展
《软科学 》2009年 1月 ·第 23卷 ·第 1期 (总第 109期 )
由表 1可知 , 改革开放以后 , 我国城市规模结构 演变的态势 :从数量看 , 小城市增加迅速 , 中等城市 、 大城市与特大城市次之 , 超大城市增长相对较慢 ;从 增长 速度 看 , 1978 ~ 1998 年 , 中等 城 市个 数 增 长 4.23倍 ;特大城市增长 4.3倍 ;小城市个数增长 3.7 倍 ;增长速度最慢的是超大城市 , 增长 3.4倍 。这些 变化反映了过去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 。
根据表 2 可知 , 在我国四大区域中 , 2005 年东 北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地 区 的 城 镇 化 水 平 分 别 为 55.15%、52.84%、 36.54%和 34.56%。 东 北 地 区 城镇化水平最高 , 东中西部地区呈阶梯分布 , 东部领 先,中部居中, 西部较低。从城镇化水平增长幅度 看 , 尽管东北地区城镇化率有一定的起伏 , 但四大区 域城镇化率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 其中以东部上升 幅度最大 , 而东北地区增速最慢 。 1990 ~ 2005年 , 东北地区和东中西部城镇化 水平年均增幅分 别为
0.66、1.47、1.09和 0.94个百分点 。
表 2 1990 ~ 2005年四大区域城镇化率变化比较表 单位 :%
城镇化率
地区
1990年
1995年
2000 年
2005年
1990 ~ 2005 年均增长 (总增百分点)(百分点 )
东北地区 45.32 49.01 52.40 55.15
9.83
一 、我国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趋势及比较 (一 )我国城镇体系发育及基本形态
城镇体系是指在 一定的区域范围 内由职能各 异 、规模不等 , 既相互分工 、又密切协作的城镇组成 的空间组织形式 。 它具有多层次 、开放性和发展性
等特点 。 根据现行我国城市按非农业人口数量划分 规定 , 城市规模分为五类 :(1)超大城市 :200万人以 上 ;(2)特大城市 :100 ~ 200万人 ;(3)大城市 :50 ~ 100万人 ;(4)中等城市 :20 ~ 50万人 ;(5)小城市 : 20万人以下 。
TheDevelopingCharacteristicandTrend ComparisonofUrbanizationinFourEconomicalRegions
BAIZhi-li, ZHANGXu-zhu, HEBen-lan (EconomicResearchCenteroftheYangtzeUpriver, ChongqingTechnicalandBusinessUniversity, Chongqing400067)
的 。 2000年东部地区城镇规模结构 , 即超大城市 、 特大城市 、大城 市 、中 等城市 、小城 市的 比例为 1: 2.4:3.4:18.8:23, 城镇体系比较合理 。
3.中部城镇化发展特征 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总体偏低 , 且内部不同区 域城镇化差异相当明显 。 2005 年 , 中部地区城镇化 率为 36.54%, 与全 国同期水平相比 , 相差 6.45个 百分点 。六省省际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 2004 年 , 中 部地区城镇化率最高省份湖南与最低 的河南相差 14.77个百分点 。 中部地区城市群发育明显不足 , 城镇辐射能力 偏弱 。 这从人口与经济集聚两个指标可以反映 :中 部地区六大城市 群中人均 GDP最高的是 长株潭 , 2003年达到 12568元 , 却仅仅分别约为 “长三角 ”的 44%、“珠三角 ”的 45%和山东半岛的 59%;人口密 度最高的中原 城市群 , 也分别比 “长 三角 ”、“珠三 角 ”每平方千米少 139人和 325人 。 2000年 , 中部 地区 有 超大 城市 1 个 (湖 北武 汉 )、特大城市 6个 、大城市 19个 、中等城市 50个和 小城市 92个 。超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占城市总数量 的比重分别为 0.6%和 29.8%。 可以看出 , 中等城 市在中部地区城镇体系中主体地位突出 ;超大城市 较少 , 难以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 “龙头 ”作用 。 4.西部城镇化发展特征 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环境条件 , 城镇化与经济 发展水平均较低且不协调 , 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 化 。 2005年 , 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在四大区域中排 名最后一位 , 仅为 34.56%,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8.43 个百分点 。 2000 年 , 城市总数 161个 , 其中超大城 市 4个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各 5个 、中等城市 49个 、 小城市 99 个 。 城镇体系不尽合理 , 城市首位度偏 高 ;中等城市偏少 , 辐射能力非常有限 ;小城市发展 也非常缓慢 。
1998年以后 , 小城市 改变了过去的增长势头 , 比重与绝对量均呈下降趋势 。 城市个数增长由以前 的以中小城市为主转为以大中城市为主 。大城市和 中等城市的比重有所上升 , 而特大城市 、小城市的比
收稿日期 :2008 -07 -1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8BJY050) 作者简介 :白志礼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 研究基地长江上游 经济研 究中心研 究员 、博士 生导师 ;张绪 珠 , 重庆市 浩丰机 构经济 师 ;贺本岚 , 重庆工商大学数学 与统计学院统计学硕士研究生 。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城镇化 发展特征与趋势比较
白志礼 , 张绪珠 , 贺本岚 (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 重庆 400067)
摘要 :以我国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四大板块为对象 , 以省 级区域 为单元 , 对 我国四 大区域城 镇化发 展特征 与趋势 进行比较 , 定量分析了四大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 对未来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进 行了预测 , 并提出 了促进区 域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四大区域 ;城镇化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8409(2009)01 -0104 -05
0.66
东部地区 30.77 38.30 42.39 52.84 22.07
1.47
中部地区 20.25 23.13 29.86 36.54 16.29
1.09
西部地区 20.50 23.16 26.32 34.56 14.06
0.94
(三 )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 1.东北城镇化发展特征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 东北老
工业基地受传统计划经济束缚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 国有企业转型与产业结构未能及时调整 , 使得东北 地区经济增长缓慢 , 压抑了城镇的生长 , 城镇化水平 变化不 大 。 2005 年 , 城镇化率 55.15%, 以 其 1990 年城镇化率为基数 , 年均增长 0.66个百分点 , 城镇
· 105·
64
30
15
660
2003 314
214
77
29
20
654
2004 294
230
81
30
20
655
资料来源 :根据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资料整理而得 。
(二 )四大区域城镇化水平及比较 城镇化水平用城 镇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来表 示 。自建国以来 , 由于我国对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前 后不一 , 因而不能准确反映真实城镇化水平 , 导致所 计算的城镇化水平前后缺乏可比性 。 为正确计算我 国目前四大区域城镇化水平 , 首先对城镇化水平的 计算进行说明 。 城镇人口的定义是居住在城市或集 镇地域范围之内 , 享受着城镇服务 , 以从事二三产业 为主的特定人群 , 它不仅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 , 也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 , 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 、但人户分离的流动 人口 。 据此 , 陈甬军 、陈爱民于 2002年提出城镇人 口计算公式如下 : 城镇人口总数 =户籍制度下的非农业人口 +城 市中从事非农业的农业人口
表 1 1978 ~ 2004年我国城市规模结构变化情况表
时间 小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 合计
1978 102
51
27
7
6
193
1985 178
94
31
13
8
324
1990 302
107
27
22
9
467
1993 342
160
36
22
10
570
1994 374
175Leabharlann 412210622
=户籍制度下的非农业人口 +(市镇人口 -非 农业人口 )×从事非农产业人口比例
=户籍制度下的非农业人口 +(市镇人口 -非 农业人口 )×[ (全社会从业人员数 -乡村劳动者 )/ 全社会从业人员数 ]
尽管上述公式仍有缺陷 , 但可以统一口径对城 镇化水平做出比较准确的测算 。 根据上述公式 , 首 先对 1990 ~ 2005年全国 28 个省市 、自治区和直辖 市 (由于重庆市 、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数据不全 , 本文未计入 。 故四大区域中所含省市自治区数 :东 部地区 9个 , 中部 6个 , 西部 10个 , 东北 3个 。)的城 镇化率进行计算 , 从而更好地计算出四大区域城镇 化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