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的比较
《隋书·经籍志》成书时间是唐初,为唐初官修的一部史书目录,列于《隋书·志三十二》到《隋书·志三十五》。

因为《隋书·经籍志》确立并且细分了目录的四分法,将一切收录典籍归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上承《汉书·艺文志》和《七录》,下启历代目录类书,因此在目录类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库全书总目·凡例》中有言:“自隋志以下。

门目大同小异。

互有出入。

亦各具得失。

今择善而从。

”下面论述了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根据诰令的要求作出的一些细节方面的分类:“文献通考入集部。

今以其事关国政。

诏令从唐志例。

入史部。

奏议从汉志例。

亦入史部。

东都事略之属。

不可入正史。

而亦不可入杂史者。

从宋史例。

立别史一门。

香谱鹰谱之属。

旧志无所附丽。

强入农家。

今从尤袤遂初堂书目例。

立谱录一门。

名家墨家纵横家。

历代著录。

各不过一二种。

难以成帙。

今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例。

并入杂家为一门。

又别集之有诗无文者。

文献通考别立诗集一门。

然则有文无诗者。

何不别立文集一门。

多事区分。

徒滋繁碎。

今仍从诸史之例。

并为别集一门。

又兼诂群经者。

唐志题曰经解。

则不见其为群经。

朱彝尊经义考题曰群经。

又不见其为经解。

徐乾学通志堂所刻。

改名曰总经解。

何焯又讥其杜撰。

今取隋志之文。

名之曰五经总义。

凡斯之类。

皆务求典据。

非事更张。


根据《凡例》中的说法,《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编纂方法是根据《隋志》继承发展而来的,只在四分法之下的细分方面有所区分。

究其原因,大约有一下几点:
1.《隋志》与《四库全书总目》成书时间相差较远。

这就造成了有大量的典籍,在《隋书》的时候还不存在,到了《四库全书总目》编纂的时候却已经蔚然大观,乃至可以别立门户;同时也有大量的典籍,在《隋志》编纂的时候尚有存书,但是到了《四库全书总目》编纂的时候,就已经零星散佚,不成大类了,正如凡例所说“名家墨家纵横家。

历代著录。

各不过一二种。

难以成帙。

今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例。

并入杂家为一门。


2.《隋志》和《四库全书总目》编纂的目的是不同的。

《隋志》是一部单纯的经籍目录,收录在史部、正史、二十三史、隋书中,是一份经书典籍的目录清单。

而《四库全书总目》则独立门户,其编纂目的是为了以此作为凭据,进而编著《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上谕有言:“即将书名摘出。

撮取著书大旨。

叙列目录进呈。

俟朕裁定。

汇付剞劂。

其中有书无可采。

而其名未可尽没者。

祗须注出简明略节。

以佐流传考订之用。

不必将全部付梓。

”因此《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大量的存目。

3.《隋志》成书于唐初,而《四库全书总目》修订于清朝,两代的思想差异、包容能力不同,直接导致对部分经典的分类不同。

例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佛道两家归入子部释家类佛家类,而原有的《隋志》佛经道经作为附录出现,而原有“经”转变为“家”则体现了时代的不同,隋唐时期对于儒释佛并重,而清时儒学地位已极高,因而佛道改为“家”与其他子部并列,而非“经”。

4.《隋志》的书籍大多来源与南朝及隋代典藏书籍,因此在书目后面只写编撰者的名字;而《四库全书总目》因为收藏繁多,许多书目不是宫中藏书,因此在书目后标明了书籍收藏的出处。

因为《隋志》与《四库全书总目》均采用四分法,所以可以简明地在四个部分中对比区分:
经部:
《隋志》: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
《四库全书总目》:易(及存目)、书(及存目)、诗(及存目)、礼(及存目)、春秋(及存目)、春秋(及存目)、孝经(及存目)、五经(及存目)、四书(及存目)、乐经(及存目)、小学(及存目)
这一组中,有所区别的是乐经的地位、论语和纬书的消失。

乐经在《隋志》的时候不仅排在礼之后,而且记述详细,合四十六部,二百六十三卷。

到了《四库全书总目》的时候明显不受重视了。

而《论语》在《隋志》中单独分为一类,是因为《四书》的说法在唐代还未出现。

而《纬书》之所以消失,是因为纬书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亡佚,已经不足以成为一个大类,而是分散在其他类别当中了。

史部:
《隋志》: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四库全书总目》:正史、编年(及存目)、纪事本末、别史、杂史(及存目)、诏令奏议(及存目)、传记(及存目)、史抄、载记、时令、地理(及存目)、职官(及存目)、政书(及存目)、目录(及存目)、史评(及存目)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序言中说道:“正史之名。

见于隋志。

至宋而定著十有七。

明刊监版。

合宋辽金元四史为二十有一。

皇上钦定明史。

”也就是说,《四库全书总目》的正史是承接《隋志》,并由皇帝亲自选定明确之后而成。

《隋志》中除了“起居注”一类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诸多亡佚,其余各类,在《总目》中没有单独分类的,都已经归入其他大类。

而《四库全书总目》中的纪事本末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目录类、史评类则是《隋志》中没有的。

子部:
《隋志》: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四库全书总目》:儒家(及存目)、兵家(及存目)、法家、农家、医家(及存目)、天文算法、术数(及存目)、艺术(及存目)、谱录(及存目)、杂家(及存目)、类书(及存目)、小说家(及存目)、释家、道家(及存目)
《总目》在子部的序言中说:“然凡能自名一家者。

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

即其不合于圣人者。

存之亦可为鉴戒。

虽有丝麻。

无弃菅蒯。

狂夫之言。

圣人择焉。

在博收而慎取之尔。

”博收而慎取正是清代面对各种典籍的态度。

儒家、法家、兵家、小说家、天文家《隋志》与《总目》相同,五行与《总目》里的术数相似,但术数范围更广,法、名、墨、纵横由于数量较少,在《总目》中归入杂家,医方和《总目》里医家相同,《隋志》中的历数已归入《总目》天文一类。

《总目》比《隋志》多了艺术类、谱录类和类书类,另增加了释家和道家。

集部
《隋志》:楚辞、别集(历代)、总集(历代)、附录(道家经典、释家经典)
《四库全书总目》:楚辞、别集(及存目)、总计(及存目)、诗文评(及存目)、词曲(及存目)
《总目》集部序言中说:“集部之目。

楚辞最古。

别集次之。

总集次之。

诗文评又晚出。

词曲则其闰余也。

”在楚辞、总集、别集这三点上,《四库全书总目》直接采用了《隋志》的分类方法。

不同的是《隋志》的诗文评在总集里,而《总目》单列,词曲是后来出现的,所以《隋志》中不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