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有哪些分类和检测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有哪些分类和检测方法?
贫血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贫
血的患病总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的儿童、孕妇是贫血的高发
人群。
贫血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描述,而是一种继发于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发
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错综复杂。
这也就导致了贫血的临床诊断非常困难。
近几年,
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临床上的贫血分类方法已比较完善,检测方法也取得了进步,这大大提高了贫血的诊断准确率,为贫血的治疗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方向。
本
文将简单介绍临床上常见的贫血的分类和检测方法,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
贫血。
一、贫血是什么
贫血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症状,贫血患者的外周血(除骨髓以外的人体
血液)中的的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因而不能对患者的组织和器官
提供充足的氧气。
可能引起患者头晕、头痛、心慌、乏力、记忆里下降、嘴唇发
白等。
有的确诊贫血的患者基本没有临床症状,但也应引起重视,找到发病原因
或者引发贫血的原发疾病。
因为贫血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还会提高死亡
和患病风险,还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发育。
二、贫血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一)按照贫血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病程低于六个月为
急性贫血,超过六个月的为慢性贫血。
(二)按照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浓度),可分为轻、中、重、极重度贫血。
(三)按骨髓红系增生程度,可分为增生性、增生不良性贫血、无效造血。
其中增生性贫血常见的疾病有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增生不良
性贫血常见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继发的贫血;无效造
血常见的有巨幼细胞贫血(叶酸或者维生素B12缺乏引起)、慢性疾病性贫血。
(四)按照MCV、MCHC红细胞形态(MCV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是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①大细胞性贫血是指MCV大于95fl,常见的疾病包括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些疾病继发的贫血(如甲状腺疾病、肝脏系统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溶血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高。
②正常细胞性贫血,是指MCV在80-95fl之间,MCHC在0.32-0.36之间,常见的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后引起的贫血、大多数溶血性贫血、某些慢性系统性性疾病伴有的贫血(如尿毒症、肝病、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
③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指MCV低于80fl,MCHC低于0.31。
常见的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转铁蛋白缺乏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一些慢性感染或慢性肝肾疾病伴有的贫血。
(五)按照病理机制,可分为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①红细胞流失过多包括急性失血后贫血和慢性失血后贫血两类。
急性失血后贫血常见于一些外伤、手术或疾病导致的急性大出血,如严重的外伤、血液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肝硬化胃底静脉破裂、脾破裂)、妇产科疾病(宫外孕、各种原因子宫大出血)。
慢性失血后贫血常见于少量但是反反复复的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寄生虫感染、痔疮等。
②红细胞破坏过多包括红细胞外在因素和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外在因素包括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红细胞,如大面积的烧伤、硫化氢中毒、毒蛇咬伤、马蜂蜇伤等;脾脏内红细胞阻留,如脾功能亢进;机械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机械性损伤,如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创伤性心源性、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这属于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异常,而生产岀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引发的红细胞破坏过多,比如血型不符输血、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红细胞内在缺陷,大部分这类贫血都是基因携带的,具有遗传性,可分为血
红素异常、珠蛋白异常、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膜异常。
血红素异常常见的疾病
包括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病;珠蛋白异常常见的疾病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红细胞酶缺陷常见的如G6PD、PKD、P5'ND缺乏等;红细胞膜异常常见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症等。
③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造
血原料缺乏常见疾病如铁幼粒细胞贫血(维生素B16缺乏)、缺铁性贫血、巨幼
细胞贫血、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通常为原发性或者继发
性的骨髓衰竭症引起的红细胞生成减少。
三、贫血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检测贫血类型的实验室手段通常包括血常规分析、血红蛋白电泳(HB测定)、电泳仪分析、涂片镜检(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涂片染色法、生化方法测定、细胞遗传学检测等方法。
贫血的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贫血诊断中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常作为贫血的
初筛检查,可判断是否贫血、贫血的严重程度以及部分贫血类型。
这项检查关注
血液中的几个特定指标,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
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平均量(MHC)、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二)涂片镜检:包括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
外周血涂片即在显微镜下观
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如低色素、红细胞大小不均、球形红细胞等。
于此同
时也需要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筛查是否有原发疾病引起贫血。
骨
髓涂片镜检需要做骨髓穿刺,用以观察造血组织的增生情况、有没有异常的细胞,及细胞比例。
(三)涂片染色法:网织红细胞计数这个检验项目通常采用涂片染色的方法,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来显示红细胞
内的网状结构,用以计数网织红细胞在1000个红细胞中的占比。
(四)生化方法测定:血红蛋白电泳分析(HB测定)是诊断贫血的常用方法,常用于诊断地中海贫血,主要分析血红蛋常用的白组分的比例、是否出现异常的
血红蛋白条带。
如果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血红蛋白降低,但白细胞和血小板无异常,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做贫血三项的检查: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
可筛查
出缺铁性贫血、恶性肿瘤等疾病。
另外一些生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对
于成功筛查岀贫血的病因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细胞遗传学检测:如果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血红蛋白降低并伴有白细
胞和血小板异常,那么就必须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这对于巨幼细胞贫血、再生
障碍性贫血、铁粒细胞贫血等贫血类型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