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安三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闲观。

中国的休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别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有其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诗词歌赋到词曲小说,从琴棋书画到茶道酒道,从山水园林到隐士养生,无不渗透着休闲所独有的文化意蕴。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休闲持有的特殊认知和体验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远离政治迫害,纷纷地采取了回避政治,对政治不闻不问及面向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些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崇尚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美丽的山山水水成为文人、士大夫们从事休闲娱乐、审美静观的消遣对象。

文人士大夫的旅游休闲意识比以往更加成熟,人们在游玩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境界,力图使自己的精神回到自然状态之中去。

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现实和文人、士大夫们那种崇尚自然、田园生活的纯洁的心态,也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作了一个概括的描绘:“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休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一时期的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

登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很早就成为士大夫及贵族阶层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使这些士大夫们将怀才不遇和怅惘之情凝聚于诗文之中。

游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也常常使他们忘却胸中的苦闷与烦恼。

因此,旨在描写山水之美的山水诗以及歌颂美好田园生活的田园诗便成为此时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创作素材。

这一时期的著名的山水诗人的主要代表有谢灵运、鲍照、谢脁等人,他们是开创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北朝的郦道元、杨炫之的游记散文,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而且
还描写人文景观,都是很有学术价值的佳作。

而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则另辟蹊径。

他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便转而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特别向往隐逸生活,“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他开创的田园诗充满了对自然而又美好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而他写的《桃花源诗并记》,勾勒出一个静谧、淳朴自然的“桃花源”理想的境界,实在令人神往!而郦道元与陶渊明不同之处在于他注重纪实的创作手法,陶渊明则注重对理想生活的描述。

他们不仅为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近现代中国休闲思想也产生了深远。

(摘编自卢长怀《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休闲思想探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道佛各派思想中都有休闲文化的成分。

B. 休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独特而丰富,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琴棋书画、茶道酒道、山水园林等都具有休闲文化的独特意蕴。

C.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了远离政治迫害,文人士大夫不问政治,向往自然,寄情山水,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的成熟。

D. 社会现实促使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想,也崇尚美丽的大自然和田园生活,这便促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宗白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认为,这一时代精神上的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是这一时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原因。

B.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休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C. 创作诗文和游山玩水的休闲方式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寄寓怀才不遇和怅惘之情、忘却苦闷和烦恼的一种途径。

D.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诗人众多,如谢灵运、鲍照、谢胱、陶渊明等,这一时期的休闲思想便完全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文化之所以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应该与文人士大夫特有的文化修养、人生遭际、生活态度、政治观点、精神追求有很大关系。

B.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混乱和社会上的痛苦并不完全是坏事,它是这一时代精神自由、解放,人们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催生剂。

C. 谢灵运、鲍照、谢胱等人开创了我国古代山水诗的先河,而陶渊明则开创了我国古代田园诗的先河,他们的创作都渗透了休闲思想。

D. 郦道元的创作注重纪实,陶渊明的创作注重对理想生活的描述,虽然创作风格不同,但他们都对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C项结合文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对体闲持有的特殊认知和体验方式”可知,“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的成熟”错。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C结合文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对体闲持有的特殊认知和体验方式”可知,“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的成熟”错。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D结合文本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体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一时期的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可知,“完全”错,原文为“主要”。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结合文本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体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一时期的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可知,“完全”错,原文为“主要”。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B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自觉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体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知,“并不完全是坏事”属于无中生有,“是……催生剂”说法错。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
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自觉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体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知,“并不完全是坏事”属于无中生有,“是……催生剂”说法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家米铺的
三教九流,各有其道。

五行八作,各有其味。

赵家米铺,也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

远近走过,即有那种淡香,过于敏感的,甚至啊哟——来个喷嚏,得揉揉鼻子,心里头赞一声,这米,香味冲。

赵家米铺前店后仓。

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袁店河。

从汉口过来的米船,就在赵家米铺后门处的自家码头停下。

青条石,高台阶,长跳板。

伙计们背米,跳板悠然,人影晃荡水中。

看着这些,赵掌柜就想也背上一两包米。

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

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选米。

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

十年打拼后,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

人们对他有份敬,总讲起“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

对于如袁店河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

他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

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的总结。

那年,他还不是掌柜,还在街头摆摊售米。

进了腊月,快小年了,他从南阳贩了一车好米回来,想趁着年关,赚些钱。

车是骡拉的,两匹大骡,悬了铜铃,咣咣地响。

风急雪猛,过丰山脚下的袁店河老桥时,天色已晚,雪野茫茫。

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

他恻隐之心顿起,坚持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

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

也巧,就在当晚,罗汉山上的“红枪会”早已通过骡夫对他布下眼线,准备在袁店河的沙湾里劫他的米车!见他心好,所雇的骡夫对他说了这一心事。

骡夫说,“掌柜的,您心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
赵掌柜握紧了骡夫的手,“以后,我就雇定你了!”
米铺卖米。

大米、小米、香米、糯米。

米分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是小户人家买的。

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

量米用升、斗,量时,吆喝,报数。

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的即可。

薄利就多销。

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

不少人家成了常客。

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

这也是本事。

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

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熬腊八粥,煮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

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

逢这两天,赵家米铺前人满为患,不再做生意。

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粘粘稠稠。

端午就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匾里,任人来吃。

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山的“红枪会”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

赵掌柜一视同仁。

人们都说好。

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

每进入腊月二十三,赵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

“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

”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解放后,这样那样的运动,有的人要找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站出来拦挡;还有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啪!”一掌,“你吃饱了撑的!没有赵掌柜,也不知道你在哪里?爹早就饿死了!”
找不到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在某个晚上,把赵家米铺前的那口大铁锅给砸了,指把厚的铁锅裂纹五六道,就没法熬粥、煮粽子了。

其实,已经好几年不用,那锅就锈蚀着,又加上这碎裂,没有用了。

袁店老街改造时,大铁锅就被移到了墙角。

时间长了,里面长出了一棵槐树。

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

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沿,扎出了缝隙,树根形成的疙瘩,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店镇的一景!
有景就得有名儿:锅槐。

也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槐”。

瞎扯的。

依我说,“赵槐”最合适。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两次写到赵掌柜的笑,第一次是笑人们总拿他背米起家的故事激励自己和别人,是谦虚的笑;第二次是“对于如袁店河水流淌的日子”而发出的笑,是看到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志得意满的笑。

B. 赵掌柜对曾经想要劫他米车的“红枪会”会员也能一视同仁的施粥,可见他是一个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人。

C. “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说明赵掌柜是一个把顾客当作上帝,用心经营米铺的良心商人。

D. 作者认为那棵槐树叫“赵槐”最合适,是因为槐树是从赵掌柜的大铁锅里长出来的,而且“槐”“怀”谐音,寄寓人们对他博大胸怀的崇仰缅怀之情。

5. 小说中的赵掌柜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文中赵掌柜的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请结合文章并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4. A 5. (1)勤恳好学。

他靠背米起家,还观察老板验米、选米、卖米,从中学到不少本事。

(2)乐于助人(扶危济困,乐善好施)。

他救助团卧雪中的老人,熬粥煮粽子周济贫民。

(3)以德报怨。

曾经谋劫他的米车的“红枪会”成员下山喝粥,他也一视同仁。

(4)诚信善良。

他卖米要求升尖、斗满,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

6. 还有现实意义。

文中的赵掌柜正是不急于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用多种方式救济穷人,生意才越做越红火,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

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成功没有捷径,只能靠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取得,这就是赵掌柜所说的“再急,也得慢慢来”。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内容理解和手法鉴赏的一道题目,考生要注意把选项与原文做对应。

根据对应原文A“志得意满的笑”分析错误。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他救助团卧雪中的老人,熬粥煮粽子周济贫民。

”能得知他“乐于助人”。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要根据文章中的具体的事情概括人物形象,比如“他靠背
米起家,还观察老板验米、选米、卖米,从中学到不少本事。

”能看出他的形象“勤恳好学”。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结合现实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

二、古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①蟪蛄不知春秋
..②千里逢迎
..慷慨
..,高朋满座③于是怅然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能废远
..不许⑤幼稚
..盈室⑥是以区区
⑦臣之辛苦
..之以息相吹也..,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⑧生物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②④⑥
D. ③⑤⑦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掌握能力。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考生可以把该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能讲得通。

题中,③“于是怅然慷慨”中“怅然”,古今都指心有所失的样子;⑧“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生物”古今都指自然界中的物体。

这两句中加点词都不是古今异义词。

①“蟪蛄不知春秋”中“春秋”古意指“四季”,今意指春天与秋天;②“逢迎”,古意指“迎接”,今意指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④“告诉”,古意指报告申诉,今意指向别人陈述;⑤“幼稚”古意指小孩,今意指年纪小,缺乏经验;⑥“区区”,古意指形容情感真切,今意指数量少,不重要。

⑦“辛苦”古意指辛酸悲苦,今意指身心劳苦。

这几句中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C项。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庄家成熟②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资料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次序④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努力的样子
⑤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乖违,不顺⑥绝.云气,负青天:使……断绝
⑦所赖君子见机.:时机⑧常在床蓐.:垫子
A. ②③④⑥
B. ⑤⑥⑦⑧
C. ①③⑤⑦
D. ①④⑤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②“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中“资”如解释为“资料”,既不合语境,也不合语法,“所”后一般跟动词,此处的“资”应解释为“凭借”,是动词。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序”可以依据对称的句式解答,“时维九月”与“序属三秋”结构一致,对应位置的词语意思和词性相近,“序”应解释为“时序”。

⑥“绝云气,负青天”中“绝”如解释为“使……断绝”,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绝”应解释为“直上穿过”。

⑦“所赖君子见机”中“机”如解释为“时机”,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所(能够)依赖的(是):君子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机”应解释为“预兆”。

故选D项。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之二虫又何知?
A. 既自以心为形役
B. 而莫之夭阏者
C. 都督阎公之雅望
D. 农人告余以春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对所有的文言句式类型牢记于心,才能够根据语境判断句式类型。

高考明确考查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

考生应先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类型,然后找出句中的标志,最后加以判断。

例句“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

A项“既自以心为形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B项,“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常前置。

C项,“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应为“雅望之都督阎公”。

D项,“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春及告余”。

故选B。

1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朔”、“晦”、“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B.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C.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几个月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D. 《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A项,“‘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错误,“晦”是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故选A项。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
...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
...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