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同步测试(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
到“五族共和”同步测试(含解析)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一、感受“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1)汉族的前身是__华夏族__。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__中华__”一词出现。

(3)__梁启超__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

(4)后来,人们用“__从多元走向一体__”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探究“驱除鞑虏”
1.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转折:__清朝__后期,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2.民族意识觉醒:__民族危机__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__甲午战争__后,保
国保种呼声高涨。

1898年,__康有为__等发起成立保国会。

3.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扩张,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__革命派__认识到要民族富强,必须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1)1894年,__兴中会__,“振兴中华”。

孙中山认识到,只有推
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救中国。

(2)1905年,__中国同盟会__,明确提出“__驱除鞑虏__,__恢复中华__”的革命纲领。

三、走向“五族共和”
1.原因:在反帝反专制的斗争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侮,防止列强瓜分中国。

2.形成:孙中山把矛头明确指向__清朝专制统治__,主张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

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从湖北军政府使用的十八星旗到民国初期五色旗的变化,形象地说明了从“__驱除鞑虏__”到“__五族共和__”的转变。

3.“五族共和”的含义: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把中国各族人民看作一个整体。

一、选择题
1.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的人是(B)
A.康有为B.梁启超
C.孙中山D.毛泽东
2.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名称的是(C)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D)
A.中外交往B.国家统一
C.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
4.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从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的历史事件是(C)
A.清军入关B.李自成起义
C.列强侵略中国D.日本全面侵华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清朝后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来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
C.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D.“五族共和”思想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第一次提出了“五族共和”思想。

6.1903—1904年入侵西藏,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国家是(A)
A.英国B.俄国
C.日本D.法国
7.认为“……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的是(C)
A.康有为B.梁启超
C.孙中山D.李大钊
8.关于以下两幅图片,说法正确的有(D)
图1 十八星旗图2 五色旗
①都曾经是中华民国的国旗②十八星旗的红底、黑九角寓意“铁血精神”,表示决心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③五色旗的五种颜色从上至下按顺序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④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反映了民族观念的转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十八星旗是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使用其为政府代表旗帜;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建国初期的国旗,①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1)材料一中的“鞑虏”“我民族”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案】“鞑虏”:清政府。

“我民族”:汉族。

(2)比较材料一、二,谈谈孙中山在民族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由材料一中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材料二的主张,即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在民族观念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原因: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

影响: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名称从这时得到广泛传播。

(4)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的理由。

【答案】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