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 解析版-2021-2022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分项汇编(第三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
一、(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
”这道出了一个的真理,()。
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________和抽象体系。
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________的滋养,具有强大生命力。
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________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牢不可破高头讲章络绎不绝日新月异
B.颠扑不破官样文章络绎不绝今非昔比
C.颠扑不破高头讲章源源不断日新月异
D.牢不可破官样文章源源不断今非昔比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
B.那就是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如果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而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治,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
C.如果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那就是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
D.如果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那就是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加强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B.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到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C.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D.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到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加强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答案】
19.C
20.A
21.C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震动摔打都破不了。
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经得起检验。
牢不可破:谓物体坚固、紧密不能摧毁或拆开;亦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
这里说的是“真理”,应选“颠扑不破”。
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现在引申为指那些无味难懂的书。
官样文章: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
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这里修饰“脱离现实生活”,应选“高头讲章”;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这里修饰“滋养”,应选“源源不断”;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
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里指艺术和审美实践变化很快,应选“日新月异”。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一分句“的真理”落脚点关键词为“真理”,后文用代词“那”开头代指真理衔接紧密,排除CD选项。
“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不合逻辑,可排除B。
结合上下文,最恰当的应是A项。
故选A。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单纯聚焦于艺术作为”作为“局限”的定语应放在动词“突破”的后面,“转向”后加“对”;“展开”修改为“掀起”。
全部改对的是C项。
故选C。
二、(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质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唐五代,词作开始从青楼楚馆走出来,到宋代已经。
以北宋词作家柳永的《八声甘州》和《定风波》为例,前者“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后者“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则体现了民间女子
的生活追求与内心情事。
由此我们看到宋代词作家“”与“”并存的审美风尚。
唐代的李白与宋代的苏轼,都是一流的文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歌咏庐山的名作。
两相比对,我们会感觉到,二者诗作风格与追求的不同,正像钱钟书先生所说,()。
公众号重庆一诊这样写道“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题材。
”以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例,她生活在两宋之交,生活从安逸到颠沛流离,对当时的社会状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凡慷慨悲怆的心绪,往往用诗表现;而幽约委婉的情调,则会用词来。
她的诗《乌江》与词《声声慢》,内容主题不同,体裁选择也就不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蔚为大观清雅俚俗阐发B.方兴未艾高雅俚俗阐述
C.蔚为大观高雅鄙俗阐发D.方兴未艾清雅鄙俗阐述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山川气象、风情神韵是唐人所注重的,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则为宋人所追求。
B.宋人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唐人则注重山川气象、丰神情韵。
C.人文意象筋骨思理是宋人所追求的,山川气象、丰神情韵则为唐人所注重。
D.唐人注重山川气象、丰神情韵,宋人则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宋人通常认为,诗适合表达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题材。
B.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情感。
C.宋人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情感。
D.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情感,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情感。
【答案】
18.A
19.D
20.C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蔚为大观: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方”与前“已经”矛盾,故选“蔚为大观”。
清雅与高雅:一个侧重清新,一个侧重高超,高尚。
语境说的是审美风格,应选“清雅”。
俚俗:带有世俗、民间的意味。
鄙俗:更强调庸俗、粗鄙之意。
语境说的是审美风格,与“清雅”对应,强调民间通俗性,应选“俚俗”。
阐发:阐述并发挥,有使幽深不明的情理彰显之意。
阐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语境是说用词来表现情调,应选“阐发”。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D.根据前文举例,应该先唐后宋,排除BC;
前句说“二者……追求不同”,主语是人,所以排除A。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介词淹没主语,改为“宋人通常认为……”;
“表达……题材”动宾搭配不当,“妩媚细腻的题材”定中搭配不当,应改为“表达……情感”。
修改最恰当的是C项。
故选C。
三、(重庆市开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兰作为一种植物成为描绘歌颂的对象,并不只是因为其特有的自然属性,而在于它“人格化”的特质满足了人们托物起兴,寄托情感。
孔子将兰引入中国文化,用兰这个文化意象建筑起人所需要追求的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经常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受其影响,品行高雅圣洁。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君子即使不被发现重用,也会坚守高尚的品行。
兰幽香高洁的高贵气质为“君子之德”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为中国兰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人格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从杭州赶上青岛,更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人们既接受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又受到美妙旋律的洗礼,“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C.我忽又良心发现,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最后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还将“君子”与兰对等,使其成为“君子”的化身
B.孔子还使其成为“君子”的化身,将“君子”与兰对等
C.孔子还将兰与“君子”对等,使其成为“君子”的化身
D.孔子还使其成为“君子”的化身,将兰与“君子”对等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C.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答案】
17.A
18.C
19.B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人格化”引号作用是突出强调。
A.表示突出强调;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反语讽刺;
D.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语段的话题中心是“兰”,故应是将“兰”放在前面,排除AB;
从逻辑关系看,“将兰与‘君子’对等”与“使其成为‘君子’的化身”存在因果关系,前句为因,故先说,排除D。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善人”比作“芝兰”。
A.借代,“桑麻”代农事;
B.比喻,以“明镜”喻水,以“彩虹”喻桥;
C.借代和夸张,“吴丝蜀桐”吴地所产的丝和蜀地所产的桐,二者是制乐器的良材,此处代指箜篌;“空山凝云颓不流”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
D.比拟,“秋思落”把思念具象到物,随着月华散落人间。
故选B。
四、(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
春捂,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
病菌乘机偷袭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由于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所以寒气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
秋冻,指立秋后天气转凉,不要急于增添过多的衣服。
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从而增强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不生病。
特别对儿童而言,秋冻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其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由冬季转入初春
B.过早地脱掉棉衣,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
C.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
D.由冬季转入初春,气温变化大,过早地脱掉棉衣,乍暖还寒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时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得以增强,从而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不生病。
B.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生病。
C.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从而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产生。
D.此时加强防寒锻炼,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产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8.C
19.B
20.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菌侵袭人体的迅速、隐蔽和危害。
突出了要春捂的原因,有说服力。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后文“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可知此句前面衔接的是“过早地脱掉棉衣”,由此排除ABD三项。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有三处语病:一是“提高人体抵抗疾病”中,“提高”“疾病”搭配不当,由此排除C项。
二是“增强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中,“增强”缺乏宾语,由此排除D项。
三是“避免不生病”不合逻辑,“避免”是一个否定词,“不”也是一个否定词,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否定词,句子所表示的就是肯定的意思,由此排除A项。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病毒乘机偷袭人体”中“偷袭”这个词语,赋予病毒人的特点,其意思是“趁敌不备,突然袭击”,所以该词的表达效果可归纳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菌侵袭人体的迅速、隐蔽和危害”,又由于本句是从反面说不春捂的后果,可以深入到本句的深层含义,即突出了要春捂的原因,有说服力。
五、(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的门类。
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
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
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
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
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十分独特才华横溢异彩纷呈不可或缺
B.别具匠心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
C.别具匠心才思敏捷奇光异彩弥足珍贵
D.十分独特才思敏捷异彩纷呈弥足珍贵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
意味。
C.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答案】
18.A
19.B
20.C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①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十分独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
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所以第一空应选用“十分独特”。
②才思敏捷: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
才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
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③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
奇光异彩: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三空选用“异彩纷呈”。
④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
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第四空选用“不可或缺”。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有:主语残缺,“由于……使”,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删掉“由于”;
搭配不当,“承揽技艺”不搭配。
“承揽”指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传
承”侧重于传授和继承,而句中更强调印章艺术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所以使用“传承”更合适一些。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破折号表补充说明。
A.表示话题的转换;
B.表示解释说明;“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C.表示补充说明;
D.表示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C项与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
故选C。
六、(广东省普宁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年,这座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城市,悄然发生了巨变。
每一个来过广州、身在广州的人都会感觉到,这座城市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传奇。
如果登上广州塔,又逢雨后,偌大的城市于________之中,另有一番美景。
若是幸运,还能看到彩虹,甚至双彩虹。
珠江之上,风起云涌,云层游移,光影明暗,________。
街上的行人总是匆匆,人们为了理想与事业而奋斗着。
那随处可见的活泼可爱的孩童、朝气蓬勃的少年、充满活力的青年,更让这座城市散发着________的气息。
广州东北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很值得走一走。
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作、学习休闲于此。
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孕育发展,这就是广州的茁壮成长之路。
从化,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美誉,流溪河畔,芳草萋萋,美丽乡村,如诗如画。
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时代的广州正建设着一个个诗意栖居特色小镇。
徜徉其中,________,可以感到一股劳动气息、工匠精神在小镇的每一个细节里悄然流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云蒸霞蔚蔚为大观昂扬向上怡然自乐
B.云蒸龙变蔚为大观奋发有为怡然自乐
C.云蒸霞蔚叹为观止奋发有为欣然自得
D.云蒸龙变叹为观止昂扬向上欣然自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B.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C.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D.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
18.A
19.C
20.①本体是“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比喻词是“如同”,喻体是“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
②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镇们在绿水青山间极为醒目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云蒸龙变:云气兴起,神龙飞动。
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蒸霞蔚:像云雾彩霞升腾聚集起来一样。
形容繁盛艳丽。
此处应相容雨后广州塔的美景,因而选择“云蒸霞蔚”。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此处指景色盛大,因而选择“蔚为大观”。
昂扬向上:形容情绪高涨;奋发有为:指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此处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应选择“昂扬向上”。
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此处强调的是满足,应选择“怡然自乐”。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按照……显示”句式杂糅,应删掉一个;
二是成分赘余,“超过……多”重复。
全部改对的是C项。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比喻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画线句“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把“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比喻成“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比喻词是“如同”;
“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写出小镇在“青山绿水”间的醒目的状态,而“珍珠”的喻体则表达了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七、(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出最后一发子弹,杨倩瞬间“站”到了聚光灯下。
这是她的第一届奥运会,面前是为中国代表团拿下奥运首金的机会,重要性__________。
但对杨倩来说,只有把奥运会当做一场平常的比赛,她才有更大可能接近胜利。
“不关注成绩,专注做好自己的动作。
”这是杨倩的心态。
而心态,往往能在__________左右比赛结果。
越是重要的比赛,越要放下胜负心,拿出平常心。
顶尖选手,__________,比的是实力,也是心态。
一颗“大心脏”,关键时刻要压得住,经得起。
因此,能否控制好每一个动作,专注于每一次击发,过程就是结果的自然呈现。
如何穿越赛场上的“惊涛骇浪”?“尽力做好自己,稳定住情绪”,这是杨倩的答案,也是一名优秀运动员鲜明的特质。
走上奥运赛场,没有哪一个运动员不渴望胜利。
如何展现最好的自己,这需要__________的苦练和打磨,也需要以超越自我的心态不懈奋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心照不宣间不容发半斤八两夜以继日
B.不言而喻间不容发旗鼓相当日积月累
C.心照不宣毫厘之间半斤八两夜以继日
D.不言而喻毫厘之间旗鼓相当日积月累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控制好每一个动作,专注于每一次击发,结果就是过程的自然呈现。
B.专注于每一次击发,控制好每一个动作,过程就是结果的自然呈现。
C.能否专注于每一次击发,能否控制好每一个动作,结果就是过程的自然呈现。
D.能否控制好每一个动作,能否专注于每一次击发,过程就是结果的自然呈现。
【答案】
18.D
19.A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