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片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摘要:动画片以其单纯明快的情节和变化多端的形象深受儿童的最爱,动画片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伙伴。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动画片已全方位的进入了幼儿的生活。

本文试着分析动画片受欢迎的原因,讲述动画片给幼儿带来的利与弊,进而探寻怎样发挥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影响,将动画片应用与日常教学中,促进幼儿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动画片;幼儿教育;影响;
动画片的特点是色彩鲜艳,音效强烈,人物造型夸,因而特别能引起视、听、动觉多种感官刺激。

动画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对美与丑的感受,对善于恶的判断等。

好的动画片能让儿童在笑声中学习知识和增长智慧。

但是随着动画片种类的日益繁多,并且若在时间上过多的收看动画片,都会对儿童的身心造成消极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要发挥动画片的积极作用,将动画片应用与课堂教学中,争取发挥动画片对幼儿教育的最大效用。

一、动画片受幼儿欢迎的原因
〔一在形象设计上可爱有趣
动画片以卡通形象为主,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念,满足幼儿天生寻求快乐的本性。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在国产动画片的一匹黑马。

它之所以那么受幼儿喜爱,原因之一是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动物形象,如用蓝色衬托喜羊羊的冷静果敢,用粉色装扮美羊羊的甜美可爱,而懒羊羊因好吃懒做,所以总是慢吞吞、胖乎乎的。

这些形象一下子就获得了孩子们的好感。

〔二在语言动作设计上夸幽默
夸的形象固然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幽默搞笑的语言和动作同样
是不可或缺的。

不管容还是情节设计,都是通过语言和动作传递快乐的。

比如《猫和老鼠》中,汤姆猫总是被杰瑞鼠折腾的惨兮兮,搞笑的画面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三在视觉设计上明亮多彩
审美上,幼儿偏爱于那些看上去吸引人的画面:具有明亮色彩、具有有趣的特点。

比如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爸爸长着很小的脑袋,而儿子却顶着个大脑袋,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常情不符,却丝毫没有让儿童觉得不习惯,反而被主人公这种奇特的外貌所吸引。

(四)在情节设计上符合幼儿的心世界
动画片一般都包含扬善惩恶的情感,这一点与儿童的价值观相契合。

儿童对好坏的分界相当清晰,并且动画片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总有一场大小、强弱之战,结果也总是以小制大,以弱胜强。

儿童作为弱势生命体,很容易对此发生兴趣。

他们热衷于幻想的世界,那些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故事,比真实的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
〔一动画片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影响
1、刺激感官发展。

动画片所具有的多元形式,如色彩、形象设计、动作造型、视听设计、语言幽默等,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

动画片能在较短的时间给儿童的感官以有效的刺激。

动画片《天线宝宝》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婴幼儿的喜爱,就是因为它的画面色彩鲜明、线条简单流畅。

幼儿在观看这部卡通动画片的时候能使视觉、听觉和肢体
运动得到发展,刺激孩子的感官。

2、发展认知能力。

大多数的动画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情节按主题层层展开,既单纯又富于层次感;主角比较固定,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主题鲜明的材料能使儿童注意力集中,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思维活动,在无意识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例如《海底总动员》中的尼莫,它是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素材,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可以增长孩子交往方面的知识。

3、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

动画片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情趣的对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

动画片人物的夸变形,情节的演绎也遵循着儿童的逻辑,使孩子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乐意与他人交谈。

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片,扩展词汇量,感受语言丰富多彩的一面。

比如《懒洋洋当大厨》中懒洋洋有一句台词:"酸甜苦辣咸,快乐天天见",幼儿一下就能记住这种有个性的语言,也多一些和其它幼儿进行交流的机会。

4、发展艺术想象力。

在儿童的愿望世界里,为了能飞行,人可以长上翅膀;为了获取胜利,英雄可以拥有神奇的武器;各种动物可以具有人的神态表情和意愿等。

卡通动画片的视觉造型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使孩子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形式变化感和自由感,从中获取无穷的乐趣。

〔二、幼儿看动画片过度的不良影响
1、影响儿童身体健康。

据统计,城市儿童平均每天看动画片的时间超过1.5小时。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
体力活动促进身体发育,一些孩子因看动画片时间较长,运动过少,造成身体发胖,体质下降。

新西兰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易染上身体超重,高胆固醇等,影响成人后的健康。

过多地看动画片还会造成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沉迷动画片使儿童阅读困难。

市儿童学习能力研究中心对上门接受评估的孩子作了一项手眼协调能力测试,其中一项容是让孩子在规定时间里抄写一篇短文。

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只能完成测试标准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

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分析,因为这一代孩子是在看动画片中长大的,较习惯于接受视觉图像,不太习惯文字阅读与理解,导致一些孩子无法完成需要手眼协调的抄、读、记等学习必备技能,直接表现为学习的不适应。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加强。

儿童看了电视发生攻击性行为常常是因为将虚拟世界规则与真实世界规则相混合,有些男孩子喜欢模仿动画人物暴力动作,易造成游戏间危险因素增加。

动画片中的施暴行为是为了惩恶扬善,因此在儿童眼里这种"暴力"行为是受到社会鼓励的,这些主人公基本上是以英雄、伟大人物或其他儿童羡慕的人物形象出现,他们的行为极易受到儿童的模仿,将虚构世界规则与现实世界规则混合。

三、发挥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市场上的卡通动画片良莠不齐,既有适合成人看的,也有专供儿童看的。

要更好地发挥卡通动画片的教育作用,趋利避害,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为幼儿的"看文化"把好关,在卡通动画片的选择和使用上可从
以下几点考虑:
(一)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观看不同的动画片
1 岁~
2 岁:这一时期,孩子的感知能力还比较差,无意注意的时间也很短,可以适当地看些主题单一、情节很简单的动画片,画面色彩要比较鲜艳,配乐要优美,要短小。

这个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让幼儿看一些有助于语言开发的动画片。

2 岁~4 岁: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童话、有关动植物的故事,一方面满足其旺盛的好奇心,一方面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4 岁~6 岁:这时候的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已经发展得较好,家长可以引导他们看一些科普性质的动画片,拓展儿童的知识面,开发儿童智力。

通常幼儿所喜欢的、适合幼儿观看的卡通动画片应具有以下特点:主题单一、明确 ,具有教育性;情节简单、紧凑,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形象可爱,性格鲜明,动作夸,幅度大;画面色彩鲜艳,配乐优美,具有欣赏性;篇幅短小。

〔二家长与孩子的及时交流
由于幼儿观看动画片是接受信息的过程,3-6岁的幼儿学习能力低、鉴别能力弱,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

对动画片的选择幼儿往往会不加思索地全盘接受,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我们建议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最好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一同观看。

对于情节语言简单的动画,看完之后家长可对故事容进行简单的提问,还可以复述故事的大概容、或者全家进行角色表演等等来发
展幼儿的语言,使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

对于动画片中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如果出现了偏差,家长就能及时引导并加以纠正。

〔三严格控制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间
长时间观看动画会导致幼儿视力严重下降,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减少,最终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应该严格控制幼儿观看卡通动画片的时间。

四、动画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动画片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以娱乐性、教育性、社会性的动画片为教育容,以幼儿的社会经验为工具,激活幼儿的思维,使幼儿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主动构建语言、思维等,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常规的动画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欣赏阶段、情节复述、你问我答、角色扮演。

根据教学容的不同、幼儿的掌握程度不同做适当的调整,灵活调整,以便能在有限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音乐的动画片教学中,首先引导幼儿理解和认读动画片歌曲和人物对白,让幼儿欣赏和学习完整的动画片歌曲,从而鼓励幼儿朗诵甚至表演歌曲;在故事的动画片教学中,在幼儿完整的欣赏完故事之后,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和认读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短句,进而试着能大致讲述故事情节,让幼儿表演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合作表演。

创设和日常生活相近的情境和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动画片创作者而言,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动画片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使孩子在玩中成长,乐中获益。

教育者在选择和使用动画片的时候,不仅要选择能吸引幼儿
的感性的动画片,还应该更多的注重对幼儿的理性教育,发挥动画片的教育作用。

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动画片中除了获得视觉的快感外,还接受文化的启蒙。

参考文献:
[1]薏苡.《少年儿童动画片观赏心理的调查研究》.《学刊》.2002.
[2] 淑芳.《动画片与幼儿教育》.教育.2004.
[3]蓉蓉.《卡通世界的利与弊-谈幼儿观看卡通片的影响及指导》.网络.
[4]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倾向的影响.大学〔哲学版.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