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儿童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儿童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5-27T15:10:28.26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作者:唐铁军

[导读] 儿科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这对提升护理质量、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以及医院正面形象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和非常重要的意义[4]。

唐铁军1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

【关键词】儿童;风险防范式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322-02

风险防范式护理是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儿童常因收治的患儿年龄较小出现不配合治疗的现象,儿科疾病病情变化较快,儿童机体代谢速度快,因而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较大,由此所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相对较高[2]。风险防范式护理的目的是明确护理风险,掌握风险发生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 [3]。儿科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这对提升护理质量、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以及医院正面形象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和非常重要的意义[4]。

1风险存在的因素

1.1儿科特点:张春花[5] 认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护理工作繁重,患儿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年龄偏小,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周转快,且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加之家属因过分担心患儿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对护理工作易产生不满和挑剔,使沟通存在一定障碍,为风险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2住院环境及设施:病房基础设施及环境儿童作为一种心智尚未成熟的群体,其好奇心理极强,对周围环境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却并不了解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也缺乏危险意识。例如呼叫系统、负压吸引、管道供氧、电源插座以及饮水机等设施都可能成为儿童好奇的对象,而这些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风险,若是没有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极容易对儿童造成意外伤害,进而引发患者家属不满,产生医疗纠纷[4]。

1.3意外因素:患儿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有的患儿在自身能够接触到的地方存在风险,如坠床、跌倒、钝器割伤、烫伤等,这一方面是因为患儿自身好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医护人员巡视的不及时、粗心导致[6]。

1.4药物风险[7]:针对儿科患儿使用的药物剂量均较小多以体重计算,护理人员行体重测量操作时出现的差异情况较难避免,特别是如利尿药、强心药等使用上较难确定剂量,稍有不慎即造成意外事件发生。

杨帆[8]认为不管是液体渗漏、加/换药错误、漏给药、注射错误还是过早拔针,多少都与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有关。表现在巡视少、查床号不对姓名、只查药名不管剂量、一次性拿多位患者的药液、传递药物时依赖对方核对导致均未核对、医嘱书写潦草、带教护士示范不到位、不核对医嘱依赖惯性思考、忘记加输液、交接班沟通不到位。

1.5 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庄小美[4]认为在对小儿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由于小儿血管纤细,给穿刺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若是小儿病情危急,穿刺失败极容易对抢救造成影响;同时,反复、多次穿刺会增加患儿的痛苦,导致患儿疼痛哭闹,对治疗的正常进行造成干扰,从而加重患儿的病况。

1.6 护士因素:低年资的护士易发生不安全护理事件,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够熟练,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法律知识欠缺理论与实践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差错。近几年,为了满足工作需要2一3年内的护士占科室护士总数的70%一80%[10]。

2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

2.1 设置儿科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护士等组成风险管理小组确保日常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对儿科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辨别意识、自我保护意识[11]。

2.2 在护理患儿时,护理人员严格贯彻落实《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要求:提高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正确执行医嘱;护理人员不断提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协调能力,规范执行每一项操作,认真、完成每次巡视;提高对风险事件的认识;对各项护理风险隐患护士长采取前期控制管理,及时更新、细化操作流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分析会;以规避风险事件,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儿安全[12]。

2.3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对可能发生风险的护理操作,提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操作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及时发现在护理服务细节中存在的隐患,把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防范,注意每一个细节,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准、更精[13]。采用风险事件评估表评价临床中的风险事件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讨论评价各风险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尽量避免自身操作中再出现[14]。

2.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护理的重要内容,患儿家属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使家属参与到风险事件的预防中,护患共同努力来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15]。规范护理行为,对儿科病区常见的疾病的护理、出院指导内容建立路径,使得护理人员做到每个环节有据可依,且使新老患者均能接受,融洽护患关系[14]。

2.5特殊用药:危重患儿特殊用药期间,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各项护理操作都要做好相关记录,对于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需要复述一遍,待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于抢救结束后,立即做好记录,发现医嘱错误时,护理人员有权拒绝按照医嘱执行,一旦执行错误医嘱,给患儿造成严重后果,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承担法律责任[16]。

2.6提高评估和沟通技巧:预防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是提高评估和沟通技巧,许兆萍[17]研究表明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风险管理、沟通技巧的培训,能够显著提高医务人员对评估和沟通的重视度,增强风险管理认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7 定期开展安全讲座: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风险预防纳入护理人员的日常教育和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及课程之中,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继续教育学习班进行护理风险理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并将以往发生案例呈现给护理人员,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儿科护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同时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