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常用方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证治机理] 龙胆泻肝汤按原书主治证的病因病机是“肝胆经实火上炎、肝胆湿热下注”导致相关脏腑经脉 出现的系列证候。例如,现代据此理论,以辨病、辨证结合,先后发展到用治各科疾病达六十余种之多。 在辨证上大多以肝胆实火、湿热为主要依据。
• [方解] 本方配伍组成,是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为法,乃针对上述病机辨证设置。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 入肝胆经,为“凉肝猛药”(《笔花医镜·卷二》),“乃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 诸火皆治”(《景岳全书·本草正》卷48)。《药品化义》卷9谓其“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 疼痛,……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故本方内设龙胆草,在 臣佐配伍中用为泻火、除湿而擅其功的君药。黄芩、山栀清上导下,俱为苦寒泻火的臣药;湿热的主要出 路,是引导下行,从膀胱渗泄,方中泽泻、木通、车前子正是为此而设。肝乃藏血之脏,肝为实火所伤, 阴血亦随之消耗;且方中以苦寒药为主,苦燥、渗利又伤其阴,故配用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以为佐药, 便能邪去而阴血不伤;火郁易使肝气逆,故用柴胡疏肝解郁,前人对方中柴胡还有”引诸药归于肝经”之 说。方中甘草,是为协调诸药,以缓肝急,《素问·脏气法时论》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总之, 本方组成药味虽多,但君臣佐使配伍周全,所谓 “有制之师”,多而不乱。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去苗 当归去苗,锉,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白芍药 白术各一两(30克) 甘草微炙赤,半两(15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
法:共为散,每服6~9克,加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日三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亦有丸剂,每服6~9克,日服2次)。 【功效】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淡,脉 弦而虚者。 【证治机理】 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即所谓“肝体阴而用阳”。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若七情 郁结,肝失调达,或情志不遂,阴血暗耗,或化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足厥阴肝经“布胁肋,循喉咙之 后,上入 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郁血虚,则胁痛目眩;肝郁化火,则口燥咽干。肝失疏泄,木不 疏土,脾失健运,则见神疲食少。肝胆互为表里,肝经郁滞,少阳不舒,则可见往来寒热。肝脾不调,统藏无能,则可 致妇女月经不调;舌淡、脉弦而虚皆为肝郁血虚之象。本方证病机为肝郁血虚,肝体失养;脾弱不运,生化乏源;木不 疏土,土不荣木。治宜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健脾助运,肝脾同调。
而见胁肋疼痛,甚则胸脘腹部胀闷;肝失疏泄,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肝失柔顺舒畅之性,则情绪急躁 易怒;肝气横逆犯胃,胃气失和,故暖气;脉弦者,亦为肝郁不舒之征。遵“木郁达之”之旨,治当疏肝 以解郁,行气而止痛。 【方解】本方为疏肝解郁之代表方。方中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疏郁结,《药品化义》: “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故为君药。香附微苦辛平,人肝经,长于疏肝理气,并能 行气止痛;川芎味辛气温,入肝胆经,能行气活血,开郁止痛,二药共助柴胡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 同为臣药。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醋炒以人肝行气;积壳行气止痛以疏理肝脾;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 急止痛,俱为佐药。甘草兼和药性,又作使药。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阴肿,阴痛,筋痿,阴汗等;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妇女为湿热带下等。总之,本方用治见症虽多,从“归经”辨 证,如原书所载,是为肝胆经实火、湿热所致。 [ 证治机理] 龙胆泻肝汤按原书主治证的病因病机是“肝胆经实火上炎、肝胆湿热下注”导致相关脏腑经脉出现的系列证候。 例如,足少阳、厥阴经受湿热、实火循经发病,则见头痛连及巅顶,目赤,肋痛,呕苦,耳聋等;湿热循经下注则为阴 痒,阴肿,阴痛,筋痿,阴汗等;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妇女为湿热带下等。总之,本方用治见症虽多,从“归经” 辨证,如原书所载,是为肝胆经实火、湿热所致。现代据此理论,以辨病、辨证结合,先后发展到用治各科疾病达六十 余种之多。在辨证上大多以肝胆实火、湿热为主要依据。 [方解] 本方配伍组成,是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为法,乃针对上述病机辨证设置。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入肝胆经,为 “凉肝猛药”(《笔花医镜·卷二》),“乃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景岳全书·本 草正》卷48)。《药品化义》卷9谓其“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 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故本方内设龙胆草,在臣佐配伍中用为泻火、除湿而擅其功的君药。黄芩、山栀 清上导下,俱为苦寒泻火的臣药;湿热的主要出路,是引导下行,从膀胱渗泄,方中泽泻、木通、车前子正是为此而设。 肝乃藏血之脏,肝为实火所伤,阴血亦随之消耗;且方中以苦寒药为主,苦燥、渗利又伤其阴,故配用当归、生地,养 血滋阴以为佐药,便能邪去而阴血不伤;火郁易使肝气逆,故用柴胡疏肝解郁,前人对方中柴胡还有”引诸药归于肝经” 之说。方中甘草,是为协调诸药,以缓肝急,《素问·脏气法时论》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总之,本方组 成药味虽多,但君臣佐使配伍周全,所谓 “有制之师”,多而不乱。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为君药。,二味相合,养肝体以助肝用,兼制柴胡疏泄太 过,为臣药。白术、 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使运化有权,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又兼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可使肝用 得复,肝体得养,脾运得健。 本方制方特点:肝脾同调,气血兼顾。配伍特点:疏养并施。
• 感冒Ⅳ号方 • 【组成】柴胡15g 黄芩12g 生石膏30g 忍冬藤30g 连翘15g 葛根24g 苏叶12g 桔梗12g 芦根30g 板蓝根18g
甘草6g • 【用法】水煎两次约400毫升,分2-3次口服。 •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
• 【适应症】流行性感冒。高热,恶风或恶寒,头身痛、咽痛、口干、流涕、鼻塞、咳嗽,舌红苔黄、脉浮 数。
虚为辩证要点。 2.临证加减:肝郁气滞较重,加香附、郁金、川芎以疏肝解郁;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泻火;肝血瘀滞者,加
丹参、桃仁活血祛瘀;胁下■结,加鳖甲、牡蛎软坚散结;脾虚甚者,加党参;脾胃气滞者,加陈皮、枳壳;血虚甚者, 加何首乌、生地以养血。 3.现代运用: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 更年期综合征,也可用于胆石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精神分裂症、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老年性白内障、黄褐斑等 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4.使用注意:阴虚阳亢者慎用。
【辨证要点】感冒发热吐黄痰。
感冒Ⅲ号方 【组成】葛根18g 黄芩12g 黄连6g 木香9g 白芍15g 蒲公英18g次口服。 【治则治法】清热化湿和中 【适应症】暑湿感冒。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泻下,或头重、头痛、无汗,或四肢倦怠,苔白、脉濡数。 【辨证要点】感冒伴胃肠症状。
柴胡疏肝散
君药: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疏郁结 臣药:香附——微苦辛平,人肝经,长于疏肝理气,并能行气止痛
川芎——味辛气温,入肝胆经,能行气活血,开郁止痛,共助柴 胡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 佐: 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醋炒以人肝行气;
枳壳——行气止痛以疏理肝脾; 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俱为佐药。 使: 甘草 本方以大队辛散疏肝理气药为主,辅以养血柔肝、行气活血、和胃之品。故疏肝之中兼以养肝,理气之夕和兼 以调血,恰适肝体阴用阳之性,且治肝之中兼以和胃,故为疏肝解郁之代表方。 本方由四逆散变化而来,二者均有疏肝理气之功。但四逆散中柴胡、积实、芍药、甘草四药等量而用,功在调 理肝脾;本方则重用柴胡,轻用甘草,枳实易为枳壳,再加香附、陈皮、川芎 等药,重在行气疏肝,并能 和血止痛,为治疗肝郁气滞诸证之良方。 【运用】 1.本方为治肝气郁结病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且药性芳香辛燥,易于耗气伤 阴,不宜久服。孕妇慎用。 2.若肝郁血滞而胁肋疼痛较甚者,加当归、郁金、元胡等以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力;若肝郁化火,口渴舌红, 脉象弦数者,加山桅、胆草、川楝子等以清肝泻火。 3.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证属肝郁气滞者。 【附方】 木香顺气散(《证治准绳》引《医学统旨》)、木香香附槟榔青皮醋炒陈皮厚朴姜汁炒苍术米泔浸一宿,炒 积壳麸炒砂仁各一钱(各6g)甘草炙,五分(3g)为末,水二盅,加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功用: 顺气开郁,和胃化湿。主治:气郁不舒,胸隔胀闷,呕吐腹痛,或大便不畅者。 本方与柴胡疏肝散均可用于气滞之胸闷腹胀。但柴胡疏肝散为治肝郁胁痛之良方;本方 则顺气开郁,兼能和胃化湿,凡肝胃气滞,胸胁脘腹疼痛者皆可选用。 【方论选录】 秦伯未:“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用柴胡、积 壳、香附理气为主,白芍、川芎和血为佐,再用甘草以缓之,系疏肝之正法,可谓善于运用古方。” (《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
【辨证要点】感冒发热轻或不发热、流清涕。
感冒Ⅱ号方 【组成】金银花15g 连翘12g 薄荷9g 桑叶12g 牛蒡子9g 芦根18g 杏仁9g 桔梗12g 板蓝根15g 甘草6g 【用法】水煎两次约400毫升,分2-3次口服。 【治则治法】辛凉透表
【适应症】风热感冒。恶寒轻、发热重,咽喉肿痛、口微渴、头胀痛、汗出、咳吐黄痰,舌红苔薄白或微黄、 脉浮数。
中医适宜技术常用方 剂
感冒Ⅰ号方 【组成】荆芥穗9g 防风12g 羌活12g 独活12g 前胡9g 川芎12g 杏仁9g 桔梗12g 甘草6g 【用法】水煎两次约400毫升,分2-3次口服。 【治则治法】辛温解表
【适应症】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咽喉发痒、周身不适,咳吐清稀痰涎、鼻塞或流清涕、 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 【辨证要点】感冒伴有高热。
【组成】柴胡、陈皮醋炒,各二钱(各6g)川芎、香附、芍药、枳壳麸炒,各一钱半(各9g)甘草炙,五分 (3g)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暖气,脘腹胀满,脉弦。 【证治机理]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
【方论】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 少加酒以通血脉,有利于痈肿疔毒之消散。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
【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疖疔疮痈之有效方剂。以局部红肿热痛或疮形如粟,坚硬根深,舌红脉数等阳证为辨
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如热重,可加黄连、连翘之类清泄热毒;血热毒盛,加赤芍、丹皮、生地等以凉血解毒。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外科急性感染,如急性乳腺炎、蜂窝组织炎。亦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胆囊炎、肺炎
等疾病具有热毒证候者。 4、使用注意 “疔无散法”,本方不宜加用发散之品。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9-12,生地9-12,栀子9,当归9,木通6,车前子10,泽泻9,甘草6,黄芩9,柴胡9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足少阳、厥阴经受湿热、实火循经发病,则见头痛连及巅顶,目赤,肋痛,呕苦,耳聋等;湿热循经下注则为阴痒,
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 臣药——白芍:滋阴柔肝 养肝体以助肝用,兼制柴胡疏泄太过
当归:养血活血 佐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抑木,且使运化有权,营血生化有源。
烧生姜温胃和中,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而散郁热, 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 【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疏肝养血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临床使用应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 金银花三钱(20g) 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15g)
【用法】 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功用】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 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