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愈 明朝开国六公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愈明朝开国六公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明朝开国六公爵。
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
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
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
中文名,明朝开国六公爵。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所属阵营,明朝。
主要成就,建立大明王朝。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明初大臣。
汉族。
字百室。
定远人。
少时有智计。
习法家著作。
推断时事。
多有所中。
元至正十四年。
经丁德兴推举投朱元璋幕下。
掌书记。
劝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
不嗜杀人的做法。
以成帝业。
于是。
被任为参谋。
参预机画。
主持馈
饷。
倍受信用。
他善于调护诸将。
因材用人。
使之各得其所。
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
以其为参议。
军机进退。
赏罚章程。
多由他裁决。
明朝建立。
兼太子少师。
授银青荣禄大夫。
上柱国。
录军国重事。
定官制。
礼仪。
监修《元史》,编《祖训录》。
《大明集礼》,事无巨细。
都由善长与儒臣谋议而行。
洪武三年。
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
特进光禄大夫。
左柱国。
太师。
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
子孙世袭;予铁卷。
免二死。
子免一死。
时封公者共六人。
而善长位居第一。
授封制词中将他比之萧何。
褒称甚至。
但李善长富贵极便意稍骄。
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不满。
四年。
以疾致仕。
病愈后主持修建临濠宫殿。
时朱元璋徙江南富民十四万于临濠。
又以善长管理其事。
九年。
与曹国公李文忠总中书省。
大都督府。
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督修圜丘。
其子琪尚临安公主。
拜驸马都尉。
胡惟庸以李善长推
荐。
被擢为太常寺少卿。
后为丞相。
两人往来甚密。
十三年,胡惟庸案发。
二十三年,李善长以胡党获罪。
谓其元勋国戚。
知逆谋不举。
狐疑观望。
心怀两端。
大逆不道。
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
朱元璋手诏条列其罪。
传着狱辞。
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次年。
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诉其冤。
朱元璋得书。
竟不加罪。
关于李善长是否参与谋反。
明代史家郑晓。
王世贞等人均持否定态度。
魏国公徐达。
徐达出身农家。
少有大志。
喜读兵书。
知《六韬》《三略》。
元至正十三年。
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
隶朱元璋。
从取滁州。
和州等地。
智勇兼备。
战功卓著。
位于诸将之上。
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
下太平。
俘元万户纳哈出。
继率军克溧阳。
溧水。
次年。
从朱元璋克集庆。
继奉命以大将军领兵取镇江。
号令明肃。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十七年。
率军克常州。
分兵取常熟。
江
阴等地。
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西进。
次年。
留守应天。
升奉国上将军。
同知枢密院事。
二十年五月。
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兵攻池州。
徐达与中翼大元帅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
俘斩陈军万余。
又从朱元璋设伏应天城下,大败陈友谅军,俘7000余人。
二十一年。
从取江州。
率师先行。
迫陈友谅退兵武昌,并追至汉阳。
升中书右丞。
二十三年,从援安丰。
败张士诚部将吕珍。
移师围庐州。
旋从援洪都。
在鄱阳湖之战中。
冲锋陷阵。
败陈友谅军前锋。
杀1500人。
士气大振。
二十四年。
任左相国。
复引兵克庐州。
继挥师克江陵。
辰州等地。
邓愈平定陈友谅余部。
二十五年。
率师东向。
遵朱元璋先克淮东。
再占浙西。
后破平江之方略。
进攻张士诚,克泰州。
次年克高邮。
淮安。
兴化等地。
悉平淮东。
同年八月。
以大将军率舟师20万。
由太湖进围湖州。
数败张士诚军。
迫守将李伯升。
张天骐以
城降。
十一月。
转兵北上。
合围平江。
并申明军纪。
禁掠民财。
二十七年九月。
率将士破城。
俘张士诚。
师还。
封信国公。
十月。
徐达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25万。
北伐元军。
连战皆捷。
迫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
占领山东全境。
明洪武元年三月。
进军河南。
以计收降元将左君弼。
竹昌。
取汴梁。
继在塔儿湾大败元兵5万。
迫元梁王阿鲁温以城降。
河南平。
旋分兵克潼关。
西取华州。
五月。
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战。
奏请乘势直捣元都。
闰七月。
移师北上。
连克卫辉。
磁州。
会诸军于临清,沿运河北进。
大败元军于河西务。
进破通州。
迫元顺帝北走。
八月初二。
督军克大都,推翻元朝。
乘胜克真定。
怀庆等地。
时闻元将扩廓帖木儿自太原引兵出雁门将攻北平。
遂与诸将商议。
运用批亢捣虚战术。
乘其不备直捣太原。
迫扩廓回军救援。
旋选精兵夜袭其营。
迫扩廓率18骑遁。
俘降4万人。
克太原。
占山西。
二年。
挥师入陕西。
迫元将李思齐降。
斩元将张思道。
陕西平。
三年。
率师败扩廓于定西,俘元王公。
将领以下万余人。
因功授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
改封魏国公。
次年。
镇守北平。
练军马。
修城池。
总领北方军事。
五年。
与左。
右副将军李文忠。
冯胜,各率5万骑分路出塞征北元。
自率中路轻敌冒进,至岭北遭北元军伏击,丧师万余。
次年,复率诸将出征。
败北元军于答剌海。
还军北平。
戍守边防。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
持重有谋。
纪律严明。
屡统大军。
转战南北。
功高不矜。
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明代开国著名将领。
字思本。
汉族。
江苏盱眙人。
朱元璋外甥。
十二岁丧母。
由朱元璋抚养长大。
喜爱读书。
作战骁勇。
治军严明。
尝下令擅入民居者死。
一卒借民釜。
斩以徇。
城中帖然。
史称“器量沉宏。
人莫
测其际。
临阵踔厉历风发。
遇大敌益壮”。
师事金华范祖乾。
胡翰。
通晓经义。
能诗善歌。
恂恂若儒者。
19岁率亲军。
从朱元璋增援池州。
初建战功。
继又率部连挫元军。
于元至正十八年攻占浙江昌化。
淳安等地。
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
后与邓愈会师。
再克浙西重镇建德。
不久。
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
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
顺流而下。
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
二十五年春。
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
李文忠率军驰援。
因敌众己寡。
将士有疑惧。
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
次日。
乘雾进攻,冲其中坚。
果获大胜。
歼张军数万。
俘将校600人。
二十六年秋。
率军进克杭州。
迫守军3万投降。
升浙江行省平章。
明洪武二年。
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
常遇春病逝后。
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
俘斩元兵万余。
次年。
与徐达分道北征。
俘获元顺帝孙及后妃公主。
缴获宋。
元。
玉玺。
金宝。
珊。
锁圭等。
升大都督府左都督。
封曹公。
同知军国事。
洪武三年正月初三日随征虏大将军徐达远征漠北。
攻克兴和。
兵至察罕脑儿。
五月。
攻克应昌。
生擒元帝之子买的--八剌。
洪武五年明太祖下令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
分三路北征。
李文忠掌东路军。
率师追至称海。
洪武七年。
率军攻克大宁。
高州。
斩故元宗壬朵朵失里等。
至毡帽山斩鲁王。
获其妃蒙哥秃。
八月。
率军至丰州。
生擒元大臣12人。
十年。
负责大都督府。
十二年与西平侯沐英进兵洮州。
平定起事番民。
兼领国子监事。
李文忠好学问。
通韬略。
交儒士。
严治军。
临阵奋勇。
战功卓著。
十七年病卒。
他器量深沉。
变化莫测。
临战意气风发。
遇大敌胆气益壮。
为人忠直。
尝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
所全活无算。
又劝朱元璋少杀人。
家故多客。
尝以客言。
劝帝少诛戮。
又谏帝征日本。
及言宦者过盛。
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
以是积忤旨。
不免谴责。
洪武十六年冬遂得疾。
帝亲临视。
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
洪武十七年卒。
追封岐阳王。
谥“武靖”。
配享太庙。
肖像功臣庙。
位次第三。
赐葬钟山之阴。
子李景隆嗣曹国公爵位。
宋国公冯胜。
冯胜。
明初大将。
初名国胜。
又名宗异。
汉族。
定远人。
冯文质次子。
冯国用之弟。
喜读书。
通兵法。
元末与其兄国用组织武装结寨自保。
后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略地至妙山。
国用偕胜来归。
甚见亲信。
从下滁。
和。
战三叉河。
板门寨。
鸡公山。
皆有功。
渡江。
积功为元帅。
国用死后命袭兄职。
为亲军都指挥。
洪武五年。
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
出击漠北。
徐达的中路军为扩廓帖木儿的王保保大败于岭北。
死伤万余人。
李文忠轻敌冒进阿鲁浑河。
与元将哈剌章激战。
几乎战死;只有冯胜率傅友德等连战皆捷。
六月十一日。
攻下亦集乃路。
至瓜州。
沙州。
七战七胜。
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
十月二十四日。
明军班师回朝。
此后。
从援
安丰。
决战鄱阳湖。
下武昌降陈理。
克平江俘张士诚。
论功仅次常遇春。
迁右都督。
吴元年。
以右副将军从大将军徐达北伐。
下山东。
取汴。
洛。
潼关。
论功列第三。
中原平定。
封宋国公。
后数率大军出塞征扩廓。
纳哈出。
洪武二十年。
以冯胜为大将军。
与傅友德。
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
降伏纳哈出。
设置泰宁。
福余。
朵颜三卫。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
“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
胜居第三”。
仅次于徐达。
常遇春。
冯胜平时在打谷场的地底下埋了许多个大腹小口的瓦瓮。
洪武二十六年。
蓝玉案发。
越二年。
以蓝党被赐死。
其亲戚向朱元璋控告冯胜私埋兵器。
因小罪与傅友德。
王弼等同为朱元璋所处死。
死前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
其义女。
女儿冯秀梅。
冯文敏同时被害。
成化十一年祥符新昌坊建有“冯胜祠”。
《明史》曰:“太祖春秋高。
多猜忌。
胜功最多。
数以细故失帝意”。
卫国公邓愈。
邓愈。
中国明朝开国
名将。
字伯颜。
虹人。
幼时聪慧好学。
稍长即怀平定天下的大志。
元末。
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
父邓顺兴。
重气节。
讲信义。
被乡人推为练总。
率领人民。
保境安民。
后与元军作战。
中箭身亡。
友德之兄友隆接掌兵权。
不久。
友隆病故。
16岁的友德继掌兵权。
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
友德足智多谋。
身高体壮。
武艺高强。
每战均身先士卒。
冲锋陷阵。
奋力拼杀。
元兵多不敢与之交锋。
泗州。
灵璧。
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
求其保护。
元至正十五年。
友德率所部投奔朱元璋。
元璋命其为管军总管。
赐名愈。
时年18岁。
朱元璋为了统一江南。
命邓愈与常遇春领兵自巢湖乘船南下。
先后攻占牛渚矶。
太平。
溧阳。
溧水。
句容。
芜湖。
元将海牙率水师集结于采石。
准备进攻太平。
邓愈出奇兵直捣敌寨。
俘其精锐;又以小船两只。
满载柴薪。
内藏火药。
灌以油蜡。
冲入元军水师之中。
火烈风
猛。
满江红赤。
元军大败。
死伤无数。
自此。
元军无力扼守长江。
邓愈等乘胜渡江。
进攻金陵。
元南台御史福寿督兵死守。
邓愈等浴血苦战。
终于攻破金陵。
杀死福寿。
后与徐达又顺势占领镇江。
丹阳。
邓愈金坛。
广德。
朱元璋因邓愈战功卓著。
提升为广兴翼元帅。
十七年。
朱元璋又提升邓愈为枢密院院判。
同年七月。
命邓愈为征南将军。
以胡大海为副将。
攻取旌德。
绩溪。
休宁。
并乘胜攻占江南重地徽州。
元苗帅左丞杨完者率兵数万来反夺徽州。
当时徽州城郭残破。
守御之器未备。
而胡大海率师攻婺源未回。
邓愈身边只有少数士兵。
情况危急。
于是其激励士兵。
明立赏罚。
打开四门。
布下疑兵计。
苗军见状。
不敢入城。
胡大海得到消息后。
昼夜兼程赶回。
与邓愈里应外合。
协力拼杀。
苗兵大败而逃。
邓愈又先后攻占了婺源。
休宁。
严州。
转战皖。
浙。
赣等地。
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敌军望风而
逃。
所到之处。
军纪严明。
秋毫无犯。
各地民众争持酒肉慰劳。
进攻江西时。
陈友谅部将邓克明以省印及抚州。
建昌。
临川等23州印请降。
二十二年。
邓愈率兵攻占陈友谅所占重镇南昌。
被提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
镇守南昌。
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
他与朱文正等人一起。
为朱元璋抽调兵力全歼陈友谅赢得了时间。
朱元璋赏赐邓愈金千两。
缎百匹。
消灭陈友谅后。
邓愈又奉命先后平定江西南安。
南雄。
韶州。
赣州诸郡。
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
湖广行省平章。
镇守襄阳等处。
30岁任御史大夫。
朱元璋登基。
建元洪武。
加封邓愈为太子谕德。
当年。
徐达。
常遇春率北伐大军出山东。
邓愈自湖北出河南。
作为偏师进行配合。
大军平定中原后。
命邓愈为征戍将军正总兵。
平取江淮等地未归附的州县。
不到两年。
唐州。
南阳。
金州。
均州。
商州。
房州等地均归附明朝。
洪武三年。
朱元璋又任命邓愈为征虏左副将军。
协
同徐达西征。
邓愈率兵奋战元残军王保保部。
斩首2000级。
俘获王公以下百余人。
士兵8万多。
骆驼。
马匹。
辎重不计其数。
八月。
进克河州。
乌斯藏诸部。
招降吐蕃。
追击元豫王至西黄河。
在黑松林斩杀元大将阿撒秃。
大军深入甘肃西北数千里。
因此。
河州以西皆属明朝版图。
十一月。
班师还京。
因功赐宅第于南京洪武正街。
赐虹县城南良田500顷。
佃户73家。
守坟户150户。
仪仗户19家;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
特进荣禄大夫。
右柱国。
封卫国公。
同参军知事。
食俸禄3000石。
洪武十年。
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辎重。
邓愈任征西将军。
兵分但路。
深入吐蕃腹地。
追杀至昆仑山。
俘斩万人。
获马。
牛。
羊20余万。
招降诸国。
开辟疆土数千里。
朱元璋见到捷报后。
降旨嘉奖邓愈。
赐红蟒暖袍一件。
玉带一围。
十月。
凯旋到达寿春。
不久。
因病去世。
时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
年41
岁。
朱元璋闻讯大哭。
停朝3日。
亲迎灵柩祭奠。
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
谥号武顺。
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
他还亲自选择墓地。
安葬在南京雨花台西安德门里的西山。
墓前置六对石翁仲石马。
山上遍植松柏。
禁止樵猎。
郑国公常茂。
常茂。
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之子。
常遇春共有三个儿子。
长子常茂。
次子常升。
三子常森。
历史上的常茂功绩远不如其父常遇春。
但评书《明英烈》中对常茂评价颇高。
其功绩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
书中描述:“常茂。
打仗足智多谋。
人称无敌大将。
纵横天下。
少有对手。
即使碰到几个势均力敌的。
肚子里也会冒坏水。
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
立下赫赫战功。
完成统一后,封孝义永安王.朱元璋猜忌忠臣。
令常茂驻守长城。
不给粮草。
后常茂逃走。
跟随燕王朱棣挂孝征南。
保燕王当了永乐皇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