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是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是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是指在构建数据库系统时所进行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内容和相关规则的过程。
该设计过程旨在满足用户的需求,确保数据库能够有效地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数据库的概念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是一个高层次的设计过程,不涉及具体的数据存储和查询细节。
在这个阶段,数据库管理员与用户合作,通过分析用户需求来确定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包括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实体关系以及约束条件等。
通过这一过程,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业务需求,并将之理解为一个结构化的概念模型。
其次,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关注的是数据的结构化,即如何组织和管理数据,以便于高效地存储和检索。
在概念设计阶段,应该考虑实体之间的关系和属性,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并使用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或其他适合的数据库模型来定义数据库的结构。
例如,可以使用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来表示实体、属性和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用E-R图表示这些关系。
此外,数据库的概念设计还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一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符合一定的逻辑和业务规则,如主键和外键的约束条件。
完整性是指对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保证,以确保数据库不包含不一致或失效的数据。
在概念设计阶段,数据库管理员应该定义适当的约束条件和触发器,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另外,数据库的概念设计还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该考虑如何保护数据不受非法访问和破坏。
可以使用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来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并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
最后,数据库的概念设计还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和查询优化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扩展性,即如何通过增加硬件设备或调整数据库的结构来增加数据库的容量和并发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它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数据结构、实体关系、完整性、安全性和性能等。
数据库设计StepbyStep(7)——概念数据建模
数据库设计StepbyStep(7)——概念数据建模引⾔:在前两篇博⽂(和)中,我们进⾏了数据库需求分析,着重讨论了两个主题:1.理解⽤户需求;2.提取业务规则。
当需求分析完成后,我们就要进⼊到概念数据建模环节。
本篇⽂章将使⽤之前介绍过的“基本实体关系模型构件”和“⾼级实体关系模型构件”作为建模的基本元素,⼤家可以回顾和中的模型构件及语义。
逻辑数据库设计有多种实现⽅式,包括:⾃顶⾄底,⾃底⾄顶以及混合⽅式。
传统数据库设计是⼀个⾃底⾄顶的过程,从分析需求中的单个数据元素开始,把相关多个数据元素组合在⼀起转化为数据库中的表。
这种⽅式较难应对复杂的⼤型数据库设计,这就需要结合⾃顶⾄底的设计⽅式。
使⽤ER模型进⾏概念数据建模⽅便了项⽬团队内部及与最终⽤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ER建模的⾼效性还体现在它是⼀种⾃顶⾄底的设计⽅法。
⼀个数据库中的实体数量⽐数据元素少很多,因为⼤部分数据元素表⽰的是属性。
辨别实体并关注实体之间的关系能⼤⼤减少需要分析的对象数量。
概念数据建模连接了两端,⼀端是需求分析,其能辅助捕获需求中的实体及之间的关系,便于⼈们的交流。
另⼀端是关系型数据库,模型可以很容易的转化为范式化或接近范式化的SQL表。
概念数据建模步骤让我们进⼀步仔细观察应在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阶段定义的基本数据元素和关系。
⼀般需求分析与概念设计是同步完成的。
使⽤ER模型进⾏概念设计的步骤包括:1. 辨识实体与属性2. 识别泛化层次结构3. 定义关系下⾯我们对这三个步骤⼀⼀进⾏讨论。
辨识实体与属性实体和属性的概念及ER构图都很简单,但要在需求中区分实体和属性不是⼀件易事。
例如:需求描述中有句话,“项⽬地址位于某个城市”。
这句话中的城市是⼀个实体还是⼀个属性呢?⼜如:每⼀名员⼯有⼀份简历。
这⾥的简历是⼀个实体还是⼀个属性呢?辨别实体与属性可参考如下准则:1. 实体应包含描述性信息2. 多值属性应作为实体来处理3. 属性应附着在其直接描述的实体上这些准则能引导开发⼈员得到符合范式的关系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ER图.
其中,一个舰队拥有多艘舰艇,一艘舰艇属于一个舰队;一艘舰艇安装多种武器,一种武器可安装于多艘舰艇之上;一艘舰艇有多名官兵,一名官兵只属于一艘舰艇。要求完成如下设计:
(1.分别设计舰队和舰艇两个局部ER图;
舰队
舰艇
(2.将上述两个局部ER图合并成一个全局ER图;
(3.将该全局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
●制造商生产多种产品,其它制造商也制造这些产品。
●画ER图
第四题:画ER图
●科室:科名、科地址、科电话、医生姓名
●病房:病房号、床位号、所属科室名
●医生:姓名、职称、所属科室名、年龄、工作证号
●病人病历号、姓名、性别、诊断、主臂医生、病房号
⏹一个科室有多个病房、多个医生;
⏹一个病房只能属于一个科室;
(1.试画出E-R图。
(2.将该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并指出主码和外码。
商店
销售
第七题:画ER图
海军某部要建立一个舰队信息系统,它包括如下两方面的信息:
1.舰队方面
舰队:舰队名称、基地地点
舰艇:编号、舰艇名称、所属舰队
2.舰艇方面
舰艇:舰艇编号、舰艇名、武器名称
武器:武器编号、武器名称、武器生产时间、舰艇编号
零件
车间产品
仓库零件
第九题:画ER图
现有论文和作者两个实体,论文实体的属性包括题目、期刊名称、年份、期刊号;作者实体的属性包括姓名、单位、地址;一篇论文可以有多个作者,且每一位作者写过多篇论文,在每一篇论文中有作者的顺序号。请完成以下操作:
(1画出E-R图
(2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加
数据库概念设计——ER图
第一题:参考
数据库概念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在设计数据库时所使用的一种方法。
“概念”指的是数据库中所需要记录和管理的信息的概念,“设计”指的是根据这些信息的概念来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数据库概念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实体:实体是指数据中的一个对象或者事物,比如学生、课程、教师等。
在数据库中,每个实体都有唯一的标识符,称为主键。
2. 属性: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者描述。
比如学生的属性可以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每个属性都有数据类型,比如字符型、整型、日期型等。
3. 关系:关系是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
比如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选课关系,教师和课程之间存在授课关系。
关系通常用关联来表示,比如学生实体和课程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学生ID属性关联课程ID属性。
4. 范式:范式是数据库设计的规范,用于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问题。
常见的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第一范式要求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第二范式要求每个非主键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第三范式要求非主键属性之间不应该存在传递依赖。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的需求和功能,了解用户对数据库的期望和要求。
这包括确定需要记录的实体和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这包括确定实体的属性和关系,确定主键和外键。
3.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
逻辑设计的目标是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性和限制来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这包括确定表的结构、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以及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4. 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
物理设计的目标是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性和硬件限制来确定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和访问路径。
这包括确定表的分布、索引和分区,以及确定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全面理解和把握数据库的需求,从而设计出合理、高效的数据库结构。
第二章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第二章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
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节数据模型一、数据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也是数据模型的基本元素。
1.数据在数据库中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是存储的基本对象。
计算机是人们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对问题存在条件及环境参数的正确描述,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世界,为了把这些描述传达给计算机,就要将其抽象为机器世界所能识别的形式。
例如,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用以下语言来描述一块主板:编号为0001的产品为“技嘉主板”,其型号为GA-8IPE1000-G,前端总线800MHz。
如果将其转换为机器世界中数据的一种形式则为:0001,技嘉主板,GA-8IPE1000-G,800MHz。
因此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到机器世界中的符号记录形式的数据,还需要一定的转换工作。
2.数据描述在数据库设计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对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描述。
在从现实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转换过程中,经历了概念层描述、逻辑层描述及存储介质层描述三个阶段。
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中,数据描述体现为“实体”、“实体集”、“属性”等形式,用来描述数据库的概念层次;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数据描述体现为“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等形式,用来描述数据库的逻辑层次;在数据库的具体物理实现中,数据描述体现为“位”、“字节”、“字”、“块”、“桶”、“卷”等形式,用来描述数据库的物理存储介质层次。
二、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对象、过程等客观系统中感兴趣的内容的模拟和抽象表达。
如一座大楼模型、一架飞机模型就是对实际大楼、飞机的模拟和抽象表达,人们从模型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数据模型也是一种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模型一般应满足三个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被人们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数据库设计与ER模型
ER模型的作用和意义
帮助数据库设计者更好地 理解和管理复杂的数据结 构。
有助于确保数据库设计的 完整性和准确性,减少数 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ABCD
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标准 化的数据库设计方法,使 得不同人员之间能够更好 地沟通和协作。
为后续的数据库实施和应 用程序开发提供了基础和 指导。
03
ER模型的设计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
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减少数据 冗余,优化数据存储和检索过程, 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保障数据质量
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降低数据 错误和异常的可能性,保证数据 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支持业务决策
通过合理的数据组织和分析,数 据库设计能够支持业务决策,帮 助企业做出更好的战略规划。
创建视图
02
根据业务需求,创建视图以简化复杂的查询或展示特定的数据
汇总信息。
优化查询性能
03
通过优化查询语句和索引设计,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和响应
速度。
05
ER模型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总结词
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案例的主要内容。
详细描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ER模型应 用案例。通过ER模型,可以清晰地定义学 生、课程、成绩等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学生选课、成绩录入等。这有助于确保数 据库设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从而为学生和 教师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总结词
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案例的主要内容。
详细描述
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设计是ER模型应用的 另一个重要领域。电子商务网站通常包含商 品、用户、订单等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用户购买商品、订单与商品的关联等。
通过ER模型,可以合理规划数据库结构,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提升电子
《数据库设计》ppt课件
数据库设计流程与步骤
步骤
1. 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确定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2. 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设计概念结构,形成概念模式。
数据库设计流程与步骤
02
03
04
01
数据库设计流程与步骤
3. 将概念模式转换为逻辑模式,进行逻辑优化。
4. 选择物理存储结构,设计物理模式,进行物理优化。
5. 用DDL定义数据库结构,组织数据入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
《数据库设计》ppt课件
目录
数据库设计概述 需求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实施与维护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01
CHAPTER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用户需求,运用数据库技术,设计数据库结构、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过程。
定义
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
数据模型优化与规范化
外模式/内模式映射
定义用户子模式与逻辑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安全性控制
在用户子模式设计中考虑数据的安全性控制,如访问权限、加密等。
视图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和安全控制要求,设计相应的视图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
用户子模式设计
05
CHAPTER
物理结构设计
联系
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 1:n, m:n)。
码
在属性下方加上下划线表示该属性为码属性。
视图集成
将多个用户的局部视图合并成一个全局视图的过程。包括合并各个局部视图的实体、属性和联系,生成全局视图。
数据库第7章-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第7章-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第 7 章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在数据库设计的领域中,概念结构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就像是为一座即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绘制蓝图,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概念结构设计呢?简单来说,概念结构设计是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一个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的过程。
这个概念模型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约束,让我们对整个数据库的结构有一个宏观且准确的理解。
在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用户可能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背景和语言习惯,所以我们要耐心倾听,细心揣摩,确保准确无误地把握他们的需求。
有时候,用户可能自己也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引导和提问,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接下来,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概念模型表示方法。
常见的有实体联系(ER)模型、扩展的 ER 模型等。
ER 模型是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表示方法,它通过实体、属性和联系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关系。
比如说,我们要设计一个学校的数据库。
学校里有学生、教师、课程等实体。
学生有学号、姓名、年龄等属性;教师有工号、姓名、职称等属性;课程有课程号、课程名、学分等属性。
而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选课的联系,教师和课程之间存在授课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学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在设计概念结构时,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准确性,概念模型必须准确地反映用户的需求和现实世界的情况。
其次是一致性,模型中的各种元素之间要保持逻辑上的一致。
还有简洁性,模型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和冗余。
另外,要注意消除冗余。
冗余数据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存储空间浪费等问题。
比如说,如果在学生实体中已经包含了所在班级的信息,就不应该在选课联系中再次重复这个信息。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概念模型进行优化。
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一、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首先阶段,它是建立数据库之前的阶段,它是一种宏观的设计,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数据库需要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的数据项、文件和联系。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的是使概念模型能够表达数据库需要存储的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数据库概念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用户信息的需求和现有信息资源情况:首先分析用户需求和现有的信息资源情况,收集用户应用需求,以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的类型及数量;2.建立概念模型:通过分析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然后建立概念模型,在这个步骤中,要确定数据的含义、结构和联系,从而建立表示数据的逻辑模型;3.建立实体模型:在建立概念模型后,就可以建立实体模型,实体模型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组成的模型;4.确定实体和联系的属性:确定实体和联系的属性,就是确定数据要存储的信息,这是建立数据库的基础。
二、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指把数据项、文件和联系在数据库中形成一种新的逻辑结构的设计过程,在逻辑设计过程中,重点是解决怎样实现一个逻辑结构,更具体的说,就是怎样把实体和联系的数据项、文件和联系放到合适的表中,以实现一个数据库的有效结构。
逻辑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1.建立数据库的结构:根据实体模型和联系模型,确定数据库结构;2.划分文件:将实体和联系的数据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划分在同一个文件中;3.确定表中存储的信息:这是指在除了字段和索引以外,还应该考虑表中存储的信息,使数据库的表达性更强;4.记录分析:记录分析是指对数据库中每一个实体和联系的建立的文件,仔细分析其中的记录,以确定记录字段的内容和大小;5.约束条件分析:数据库中存在的约束条件和冲突问题也必须作出分析,以避免存在多余的信息,必要时可以使用额外的约束措施。
数据库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三个阶段。
它们分别对应着数据库设计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流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分别介绍这三个阶段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全貌。
1. 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主要目的是确定数据库的总体结构和基本组成,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明确需求分析、数据流图和实体关系图等内容,为后续的逻辑设计提供基础。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核心是数据模型,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通过数据库概念设计,我们可以建立起对数据库整体架构的初步认识,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2. 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将概念设计阶段所得到的数据库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据表结构和约束条件。
逻辑设计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等方面,通常需要使用ER模型和ER图来描述实体、属性和关系之间的联系。
在逻辑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数据的用途和访问方式,适当地进行范式分解,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逻辑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对数据库的性能和适用性有着重要影响。
3. 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将逻辑数据模型转化为实际的数据库对象,包括数据表、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等。
在物理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索引策略、分区方案、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方面,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物理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确定最佳的实现方式,包括数据库引擎的选择、存储引擎的配置、内存和磁盘的分配等。
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最终成果,直接影响着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数据库设计的完整过程。
数据库设计概述
确定存取方法
• 一般用户可以通过建立索引的方法来加快数 据的查询效率。
• 建立索引的一般原则为:
• 在经常作为查询条件的属性上建立索引。 • 在经常作为连接条件的属性上建立索引。 • 在经常作为分组依据列的属性上建立索引。 • 对经常进行连接操作的表可以建立索引。
零件号
规格
合并示例
产品号 性能参数
零件号
产品 m
组成
n 零件
零件个数
材料号 材料类型
使 用
n 材料
规格 价格
使用量
库存量
8.3.2 逻辑结构设计
• 步骤:
• 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某种组织层数据模 型;
• 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 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 系的属性,实体的标识符就是关系的码。
8.1.3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 需求分析 • 概念结构设计 • 逻辑结构设计 • 物理设计 • 数据库实施 •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8.2 数据库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的要求: • 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 • 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阶段的设计; • 并影响到最终的数据库系统能否被合理
地使用。
8.2.1需求分析的任务
8.4.2 功能设计
功能1 功能21
目标
功能2 ¨¨ 功能n
功能22
功能23
例:“学籍管理”的功能结构图
学籍管理 录取分班 入学报到 修课管理 … 录入 修改 查询
8.4.3 事务设计
• 事务处理是计算机模拟人处理事务的过 程,包括:
• 对于实体间的联系有以下不同的情况: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数据库设计是构建和组织数据库的过程,它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施和维护阶段。
下面将对这六个阶段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它的目标是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数据库的功能。
在这个阶段中,数据库设计人员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的种类、数据的结构、数据的关系等。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明确数据库要支持的功能,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基础。
二、概念设计阶段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二个阶段,它的目标是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在这个阶段中,数据库设计人员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真实世界中的数据转化为概念模型,通常采用实体-关系模型(ER 模型)进行建模。
通过概念设计,可以清晰地描述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三、逻辑设计阶段逻辑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三个阶段,它的目标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
在这个阶段中,数据库设计人员要根据概念模型,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等),并进行细化和优化。
逻辑设计还包括确定数据的完整性约束、索引的设计等。
通过逻辑设计,可以实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操作规则。
四、物理设计阶段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四个阶段,它的目标是根据逻辑模型,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
在这个阶段中,数据库设计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确定数据的分布方式、设计物理结构和存储布局等。
物理设计还包括索引的选择和优化、查询优化等。
通过物理设计,可以实现数据库的高效存储和访问。
五、实施阶段实施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五个阶段,它的目标是将数据库设计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数据库系统。
在这个阶段中,数据库设计人员要根据物理设计的结果,创建数据库的结构和对象,并进行数据的导入和初始化。
实施还包括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和测试等。
通过实施,可以将数据库设计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业务环境。
数据库设计概念
数据库设计概念一、概述数据库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根据用户需求和应用系统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设计和组织的过程。
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二、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明确数据要素和关系。
2.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建立概念模型。
3.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
4. 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存储结构。
三、数据库设计中常用的概念1. 实体:指现实世界中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事物,在数据库中对应着一张表。
2. 属性:指实体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在数据库中对应着表中的字段。
3. 关系:指实体之间存在联系或依赖关系,在数据库中对应着表之间的连接。
4. 主键:指表中能够唯一标识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保证记录唯一性。
5. 外键:指表与表之间建立关联时使用到的字段,在一个表中作为主键,在另一个表中作为外键。
四、常见数据库模型1. 层次模型:数据以树状结构组织,每个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但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2. 网状模型:数据以网状结构组织,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父节点和多个子节点。
3. 关系模型:数据以二维表格的形式组织,每个表格代表一个实体,每行代表一个记录。
五、数据库设计的规范1. 数据库命名规范:命名应简洁明了、具有描述性。
2. 表命名规范:命名应使用单数形式、具有描述性。
3. 字段命名规范:命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具有描述性。
4. 数据类型规范: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避免浪费存储空间和查询效率。
5. 主键规范:主键应该是唯一且不可更改的字段。
6. 外键规范:外键应该与主键数据类型相同,并建立索引。
六、数据库设计的优化1. 合理选择数据类型和长度,减少存储空间占用。
2. 建立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3. 使用视图来简化复杂查询操作。
4. 数据库分区,提高并发访问能力和查询效率。
5. 合理设置缓存机制,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
七、数据库设计的注意事项1. 避免冗余数据,保证数据一致性。
概念数据库设计
06
数据库设计实例分析
实例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总结词 简单明了、易于管理
学生信息表
存储学生基本信息, 包括学号、姓名、性 别、年龄等。
课程表
存储课程信息,包括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分等。
选课表
记录学生选课信息, 通过外键关联学生信 息表和课程表。
成绩表
存储学生各门课程的 成绩,与选课表关联。
04
物理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的定义
1
物理模型是对实际数据库环境的抽象,它反映了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数据存储位置、数据访问方 式等物理特性。
2
物理模型关注的是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物理存储和 检索,而概念模型关注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关 系。
3
物理模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空间、查 询性能、数据安全性和备份恢复等因素。
逻辑模型的设计工具
数据库设计软件
如ERDPlus、ERWin等,这些软件提供了图 形化界面,方便用户进行逻辑模型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如Oracle、MySQL等,这些系统也提供了数据模型 设计工具,可以用来创建逻辑模型。
其他工具
如Visio、PowerDesigner等,这些工具也 可以用来进行逻辑模型设计,并支持多种图 形表示方式。
物理模型的设计考虑因素
数据访问需求
根据查询频率和并发访问量,设计合理的 索引和查询优化策略,以提高数据访问速
度。
A 数据存储需求
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量大小,选择 合适的存储介质和存储设备,如磁
盘、SSD、云存储等。
B
C
D
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通过数据库事务和约束条件,保证数据的 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库设计
例:职工实体中的职称 病房 仓库
视图的集成
集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多个分E-R图一次集成,这种方式比较复杂,难 度较大 逐步集成,用累加的方式一次集成两个分E-R图
集成视图的步骤:
合并:解决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将各分E-R 图合并起来生成初步E-R图。 修改和重构:消除不必要的冗余,生成基本E-R 图
解决的问题: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 为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 码。 转换遵循的规则: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 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如转 换为一个独立的模式,则两端关系的码及联系 的属性为该关系的属性,若与一端合并,则将 另一端的码及联系的属性合并到该端。
合并
确定公共实体类:合并可从公共实体类开始。
一般把同名实体类作为公共实体类的一种候选 把具有相同标识的实体类作为公共实体类的另 一种候选
消除冲突:各个分E-R图之间存在的不一致的 地方称为冲突。消除冲突是合并分E-R图的关 键。
冲突的类别(1)
属性冲突:
属性域冲突,即属性值的类型、取值范围或取 值集合不同。 属性取值单位冲突
需求分析的任务
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 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要求,然 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调查的重点:数据和处理
信息要求: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 容与性质。可导出数据要求,即需存储哪些数 据。 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处理 的响应时间、处理方式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1:1联系
厂长号 姓名 厂长 管理 工厂 厂号 厂名 地点 年龄
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对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设计出适合特定应用的数据库结构。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概念结构是对数据的抽象和整体视图,而逻辑结构则是具体的数据组织和存储方式。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探讨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重要的主题。
一、概念结构的重要性概念结构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它是对现实世界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抽象表示。
在概念结构中,数据独立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通过概念结构的设计,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需求,并建立起数据库的整体框架。
概念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灵活性等因素。
在设计概念结构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实体的属性。
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抽象程度,以确保数据模型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二、逻辑结构的设计原则逻辑结构是基于概念结构的,它是对数据的具体组织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在设计逻辑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数据类型、索引、键值等因素。
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在设计逻辑结构时,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
首先是数据的规范化,通过将数据分解成更小的数据单元,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其次是数据的完整性约束,通过定义一些约束条件,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最后是性能优化,通过合理设计索引、分区等方法,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是数据库设计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概念结构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数据库的整体框架和结构。
而逻辑结构则是具体实现的过程,它决定了数据的存储和操作方式。
在实际的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的设计需要相互配合。
只有在概念结构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实现逻辑结构的设计。
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这两者,以适应实际业务需求的变化。
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实体关系模型(ER 模型):此方法将现实世界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为概念结构图。
在概念结构图中,实体用矩形表示,关系用菱形表示。
这种方法强调实体及其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2. 层次模型:此方法将数据组织成为一个树状结构。
树的顶层是根节点,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每个子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
这种方法适合表示具有层级关系的数据。
3. 网状模型:此方法将数据组织成为一个网状结构,其中任意两个节点可以直接相连,而不仅仅是通过层级关系。
这种方法适合表示具有复杂关系的数据。
4. 关系模型:此方法将数据组织成为一个二维表格结构,其中每个表格表示一个关系(即实体),每个表格的每一行表示一个记录,每个记录的每一列表示一个属性。
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方法。
5. 对象模型:此方法将数据组织成为对象的集合,每个对象具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表示面向对象的数据。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需求和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主要步骤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主要步骤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主要步骤:
① 确定项目目标与范围如支持某种业务流程或数据分析并收集相关信息需求;
② 与用户沟通了解他们如何使用数据包括常用操作报表需求等并记录下来;
③ 定义实体即系统中需要存储的对象如客户订单产品等并用名词描述;
④ 描述实体间关系如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并用动词短语表示如订购包含属于;
⑤ 使用ER图表达概念模型其中矩形表示实体椭圆表示属性菱形表示关系;
⑥ 为每个实体分配唯一标识符作为主键并确定哪些属性为必填哪些为选填;
⑦ 消除冗余数据如将重复信息提取到单独实体中并通过外键建立联系;
⑧ 定义完整性约束如非空唯一检查规则等确保数据质量与一致性;
⑨ 通过规范化过程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查询效率一般分为第一第二第三范式;
⑩ 与利益相关者分享设计草案收集反馈意见并据此修改完善模型;
⑪ 使用CASE工具将ER图转换为特定DBMS支持之逻辑模式如SQL脚本;
⑫ 编写文档详细介绍设计决策依据及未来扩展可能性为实施维护提供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24b
F24b1 实体关联约束:这是联系型和它所关联的实体型之间的约束,有两 种实体关联约束,即全域关联约束和部分关联约束。 [定义]设A是联系型R所关联的一个实体型, 若规定A的各实体必须出现在R的某个联系实例中, 则称这种规定为实体型A关于联系型R的全域约束。 若规定A的实体可以不出现在任何联系实例中, 则称这种规定为实体型A关于联系型R的部分约束。 例如,在大学数据库中, •若规定每位教师必属于某个系,则这种规定就是 教师实体型关于联系型(T_D1)的全域关联约束。 •由于并非所有教师都是主任,故这情况就是 教师实体型关于联系型(T_D2)的部分关联约束。 1:1约束 实体对应约束 1:n约束 m:n约束 联系型的结构约束 全域关联约束 实体关联约束 部分关联约束
第一节 概述 概念数据库设计的两个任务及其目标: 1.事务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阶段提出的数据库操作任务, 作出数据库事务的高级说明,其目标是: 在概念级定义事务的功能,说明事务的输入输出 信息和基本功能,支持各种事务的运行。 2.模式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阶段识别的数据项和预测改变,使用 高级数据模型,建立概念数据库模式,其目标是: (1)准确描述信息模式,支持用户应用; (2)易理解,易转换为逻辑数据库模式。 概念数据库模式独立于DBMS,不能直接用于数据库实现。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1.不受特定DBMS局限,彻底地理解和描述应用领域, 有利于开发人员正确地和全面地理解应用领域。 2.不受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改变,甚至DBMS改变的影响。 3.由于使用图形描述方式直观易懂,故有利于开发者和用户的交流。 实体联系模型(ER)或其加强模型(EER)是广泛使用的高级数据模型.
F21 一. 实体和属性 实体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抽象,如教师、学生、课程等。 属性是实体的一组特征,如教师实体的属性是姓名,证号,课程等。 属性可按结构性质分类为: 简单属性:不可分割的简单数据项,如姓名、性别和学号等。 复合属性:由若干个简单属性按层次结构组成, 例如,地址(省,市,区,街,号) 属性可按赋值唯一性分类为: 单值属性:一个实体的单值属性仅取一值,如编号,有效期等; 多值属性:一个实体的多值属性可取多值,如学历(年份,学位) 导出属性:这是一种特殊属性,其值可由其它某些属性的值导出。 例如:年龄可由出生日期和现在日期导出, 销售额可由销售价和销售量计算得出。 学历 姓名 证号
2.联系型的结构约束(实体对应约束和实体关联约束) 实体对应约束:这是联系型所关联的各实体型之间的约束,有三种 实体对应约束即1对1约束、1对多约束、多对多约束。 [定义]设A和B是联系型R所关联的实体型, 若∀a∈A,∃唯一的b∈B与之关联,则称R是1对1联系型,记为1:1联系. 若∀a∈A,有n(≥0)个b∈B与之关联;∀b∈B,有m(≤1)个a∈A与之关联, 则称R是一对多联系型,记为1:n联系; 若∀a∈A,有n(≥0)个b∈B与之关联;∀b∈B,有m(≥0)个a∈A与之关联, 则称R是多对多联系型,记为m:n联系。 例如,•若假定大学数据库还有主任实体型, 规定一个系只有一个主任,一个主任只负责一个系工作。 于是系实体型和主任实体型存在1:1联系; •由于一个系有多个教研室,而一个教研室只属于一个系, 故教研室实体型和系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型B_T是1:n联系; •若规定一门课由多个教师讲授,而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 则课程实体型和教师实体型之间存在一个m:n联系。 接下页
F24c 3.联系型的属性 联系型可以具有属性,例如,为了表示教师讲授课程的周学时数, 在教师实体型和课程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型 T_C={(t,c)|教师t讲授课程c}中设置一个属性周学时。 联系型的属性怎样设置呢? 若联系型是1:n类型,则可以把该属性设置在所关联的n方实体型中。 若联系型是1:1类型,则设置在两个实体型当中任一个均可以。 1:1 例如,联系型S_D={(s,d)|学生s属于系d}属于n:1类型, 因系向学生提供宿舍,故宿舍房号是联系型的属性, 可将此属性设置在n方实体型即学生实体型内。 注意,若把联系型属性设置在1方实体型内, 则会成为多值属性,给以后的许多处理带来麻烦。
F26 六.实体联系图 实体联系图是表示ER模型的图形工具,简称ER图。 ER图用来表示实体型和联系型。 下边列出表示实体联系模型各种成分的ER图素。 实体型 弱实体型 A R 联系型 属性 键属性
识别联系型 B
导出属性
多值属性 联系型R对于实体型B 具有全域关联约束 A 1 R 1 B A 1 R n B
F 第六章 概念数据库设计 早期的数据库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直接进入数据库的逻辑 设计的。由于逻辑结构与具体的DBMS关系密切,因而设计工作存 在着许多困难。这促成了概念设计从逻辑设计中分离出来。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从用户的角度看待信息和事务,产 生一个反映用户需求的概念模式。为建立逻辑数据库模式作准备。 把概念设计从逻辑设计分离出来有以下好处:各阶段的任务相对 单一化,降低设计复杂性;概念模式独立于DBMS,故比逻辑数据 库模式稳定;概念设计不含特定DBMS的技术细节,设计人员可以 专心于研究如何反映客观世界,故容易为用户所理解,因而才有 可能准确反映用户需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实体联系模型 扩展的实体联系模型 概念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视图综合设计方法 事务的设计
F23 三.数据库实例 该实例称为‘大学数据库’, 本页介绍组成它的五个实体型。 有几点说明: 1.大学由多个系组成,每个系有系 名、编号和主任,有多个地点。 系名和编号都是唯一的。 2.系有多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 名称、编号、所属系和地点。 编号是唯一的。 3.每个教师有姓名、性别、编 号、地址、课程、所属系。 编号是唯一的。 4.每个学生有姓名、性别、编 号、所属系和年级。编号是 唯一的。 5.每门课程有名称、编号、所 属系、学时数。编号唯一。
数据库实例(大学数据库)的五个实体型 多值属性 编号 名称 属性集合 复合属性 1 系 系名,编号,地点,主任 下划线表示键 2 教研室 名称,编号,电话,所属系 3 教师 姓名,性别,编号,所属系,课程,地址, 4 学生 姓名,性别,编号,所属系,年级 5 课程 名称,编号,时数,所属系
F24 四.实体间的联系 在一个数据库中,不同实体型的实体之间可能存在着联系。 例如,大学数据库中教研室实体型的每个实体,即每个教 研室,必和系实体型的某个实体,即系,存在‘某教研室属 于某系’的联系。又如,学生实体型的实体(即学生)、教师 实体型的实体(即教师)以及课程实体型的实体(课程)存在 着‘某学生选修某教师讲授的某课程’的联系。 实体间的联系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决定的。 1.联系型和联系实例 2.联系型的结构约束 3.联系型的属性
F1
F2
第二节
实体联系模型
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产生于1976年。这个模型使 用实体、联系和属性三个基本概念直接描述现实世界。 实体联系图是表示ER模型的图形工具,简称ER图。它 是概念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工具。
一.实体和属性 二.实体型、键属性和属性的值域 三. 数据库实例 四.实体间的联系 五. 弱实体 六.实体联系图
F31
F32
二. 演绎和归纳的性质 1 两种定义演绎的方法: 1)由属性谓词定义的演绎 2)用户定义的演绎 2.演绎和归纳的约束条件 1)重迭性约束 2)完全性约束 3.多层演绎与共享子类
F32a
1 两种定义演绎的方法: 1)由属性谓词定义的演绎 这类演绎方法通过超类属性上的某一个谓词来说明每个 实体所属的子类。例如在超类教师设置属性‘所属学科’, 即可把教师分为文、理、外三个种类。 2)用户定义的演绎 即上述方法之外的演绎。 超类实体所属的子类由用户逐个说明。
F3
第三节
扩展的实体联系模型
扩展的实体联系模型就是实体联系模型的扩充,即 在实体联系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概念,如 子类、超类、演绎、归纳、范畴、层性层次等。 下面分小节讨论这些概念。 一. 子类、超类、演绎和归纳 二. 演绎和归纳的性质 三. 范畴、EER图
一. 子类、超类、演绎和归纳 把实体型R的实体按需要划分为几个子集合R1,、R2、…. , 这个过程称为演绎。R称为(演绎)超类,各Ri都是实体型,称为 (演绎)子类。子类除继承超类的所有属性之外,还附加用于区别 其它子类的特殊属性。不要求超类成员必须属于某个子类。 一个实体型可按不同需要进行多种不同的演绎,即不同的分类。 归纳是演绎的逆过程。把多个实体型Ri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 形成一个实体型,这就是(归纳)超类。 演绎和归纳都是联系型。分别称为演绎联系型和归纳联系型. [例]由教师实体型按专业 [ ] [例]由三个实体型归纳 演绎出三个子类 出超类‘运输工具’ 文科教师 火车 运 子 子 输 超 理科教师 教超 d 飞机 d 类 类 工 类 师类 外语教师 演绎 汽车 归纳 具 单线表示超类实体 双线表示超类实 不必属于某子类 体必属于某子类
F24a 1.联系型和联系实例 [定义]实体型A和实体型B之间的联系型R定义为R⊆A×B , 称A、B为联系型R所关联的实体型。 联系型R的元素(a,b)称为联系型R的实例, 它取自A×B集合,即a∈A,b∈B ,选取方法由应用领域决定, a、b称为联系实例(a,b)所关联的实体。 例如:教研室和系之间的联系型B_T ={(j,d)|教研室j属于系d} 学生和系之间的联系型 S_D ={(s,d)|学生s属于系d} 教师和系之间的联系型1:T_D1={(t,d)|教师t属于系d} 教师和系之间的联系型2:T_D2={(t,d)|教师t是系d的主任} 学生、教师和课程之间的联系型: S_T_C={(s,t,c)|学生s选修教师t讲授的课程c} 联系型所关联的实体型数目称为阶。 实体之间的联系既可以如上例那样使用联系型定义, 也可以通过实体属性的取值来表示,例如, 在教研室的属性‘所属系’取值即可实现教研室和系的联系。 类似地可把上述定义推广为多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型。
多值 属性
任课
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