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联合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利哌酮联合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联合舍曲林组和单用舍曲林组,各28例,治疗12周。

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

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Y-BOC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合用组更为明显,与舍曲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18±4.16 vs 10.56±3.66,t = 2.40,P 0.05)。

1.2 方法
舍曲林起始剂量50 mg/d,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到剂量200 mg/d,平均(125.0±51.3)mg。

帕利哌酮起始剂量 3 mg/d,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到剂量6 mg/d,平均(4.28±1.51)mg。

疗程12周,不合用其他抗抑郁剂和抗精神病药物。

如果失眠者可晚上临时使用小剂量苯二氮类药物,如出现药物副反应可以予小剂量盐酸苯海索、盐酸普萘洛尔对症处理。

1.3 临床疗效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周末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负责评测临床疗效,评测前进行一致性训练,一致性测验Kappa值>0.75。

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4]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5]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疗效评价:按Y-BOCS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6%~49%为进步,≤25%为无效。

未完成6周治疗者,均按脱落作为无效统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研究组显效率为67.8%;脱落4例按无效统计;对照组显效率为50.0%;脱落2例按无效统计;研究组显效率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02,P >0.05)。

2.2 兩组治疗前后Y-BOCS评分比较
见表2。

由表2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在治疗第6周末及第12周末Y-BOCS量表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见,第6周末时研究组T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到治疗第12周末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5例(17.9%),恶心6例(21.4%),口干6例(21.4%),便秘6例(21.4%);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4例(14.3%),口干4例(14.3%),便秘7例(25.0%)。

这些反应多数轻微、不明显影响社会功能,随用药时间延长或合并相应的药物,如盐酸苯海索、普萘洛尔等,很快减轻或消失。

3 讨论
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内5羟色胺(5-HT)功能低下有关[6],作为SSRIs类的舍曲林能有效抑制5-HT的再摄取,提高脑内5-HT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强迫症的作用[7]。

可是最近Dold M等[3](2011)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仅有40%~60%的强迫症患者应用选择5-HT回收抑制剂(SSRI)有效,说明仍有40%左右的患者疗效不佳。

同时有研究表明,在SSRIs的基础上合并一定量的抗精神病药会增强抗强迫的治疗效果[2-3];国内赵玉香等[8](2011)也证明利培酮作为增效剂合用舍曲林可以加强抗强迫治疗效果。

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下一代产品,其活性成分9-羟利培酮是利培酮的肝脏代谢产物,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一样,其主要通过拮抗5-HT2A和D2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9],也同样有可能作为增效剂提高SSRIs类药物抗强迫的疗效。

同时,与利培酮相比,帕利哌酮对多巴胺D1、D2、D3和D5受体亲和性略高,对α2受体和5-HT7受体的亲和性较高[10],使得帕利哌酮缓释片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少或轻微,使其可能更适合作为增效剂使用。

据此,笔者把帕利哌酮作为增效剂联合舍曲林与单用舍曲林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治疗第6、12周末Y-BOCS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与使用利培酮作为增效剂效果类似[8],表明联合帕利哌酮治疗强迫症确实起到了增效作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帕利哌酮作为增效剂时,由于帕利哌酮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可以作用于D2等受体,对D2受体的阻断作用可能使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11]。

本研究显示治疗期间,合并帕利哌酮可以出现嗜睡、头痛、头昏、心动过速、失眠和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反应。

在治疗第6周末时,其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使较多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导致治疗脱落。

不过这些反应多数相对较轻,经过盐酸苯海索、普萘洛尔等对症治疗,症状能很快减轻或缓解。

总之,帕利哌酮缓释片采用渗透泵控释技术,使药物在24 h内持续释放,更好地避免了峰谷血药浓度波动,保证了药物在血浆内较恒定的血药浓度,可以使患者有更稳定的疗效、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较好的耐受性[12],可以作为增效剂与舍曲林合用提高抗强迫症药物疗效。

但在临床上使用时仍要注意其作为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反应。

[参考文献]
[1] Husted DS,Shapira NA. A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for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from medicine to deep brain stimulation[J]. CNS S Peetr,2004,9:833-847.
[2] Decloedt EH,Stein DJ. Current trends in drug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0,25(6):233-242.
[3] Dold M,Aigner M,Lanzenberger R,et al. Efficacy of antipsychotic augmentation therapy in treatment-resistant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a meta-analysis of double-blind,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s[J]. 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2011,79(8):453-466.
[4] 张一,孟凡强,崔玉华,等. 修改耶鲁-布朗强迫量表的临床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5):205-207.
[5]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 喻东山. 强迫症的机制与治疗[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2):
128-129.
[7] 喻东山. 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6-247.
[8] 赵玉香,张艳华,余学. 利培酮联合舍曲林对强迫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196-1197.
[9] 司天梅. 新型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缓释剂[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2):118-120.
[10] 宓为峰,张鸿燕.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对抗精神病药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9,1(16):1500-1504.
[11] 缪兴芳,宋杰,姜萍. 新型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缓释片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1,20(22):2215-2220.
[12] Fowler JA,Bettinger TL,Argo TR.Paliperidone extended release tablets for the acute and 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J]. Clin Ther,2008,30(2):231-2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