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实词+叠词”结构的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叠词是汉语的一种词语修辞方式*表现形式有多种*' 实词:叠词( 只是其中的一种+ 借助认知语言学 有关隐喻的理论*可以对该结构具有的语法化现象进行研究+ 该结构的语法化现象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而且存 在于结构层面+ 在词汇层面*叠词的语法化遵循'具体,不太抽象,抽象( 的路径*在语义虚化的过程中共享一个 不变的语义基点*然后再凸显其他语义抽象化特征+ 这种思维认知方式体现的是家族相似性原理*也显现了概念 创造性思维的转换过程+ 结构层面的语法化是由于' 实词:叠词( 结构的高频使用导致该结构语义表达逐渐凝固* 使整体结构发生了语法化+ 语法化是很普遍的一种语言演变现象*已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它是语言表达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类创新思维方式的体现+ !!关键词叠词)' 实词:叠词( )语法化)隐喻)汉语 !!中图分类号N$'!!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 #&.#$*#.#)
式%LL语素 的 虚 化 趋 向% BLL式 功 能 扩 大 趋 向 及 BLL式的类化趋向1"2)3$(."-* . 王继红将叠词称为重 言式状态词. 其论文 ' 重言式状态词的语法化考 察( 采用历时研究的视角回顾了从先秦至现代汉语 重言式状态词的构词历程$分析了该结构的语法化 轨迹$认为语用及结构因素是产生语法化的动因$指 出结构形式的变化和语义的变化是重言式状态词语 法化过程中的两条重要线索1*2)3)".)(* .
第 '( 卷第 & Fra Baidu bibliotek !!!
"#$% 年 $# 月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TW^8,B]WU,B,+NB,b^,7;9867H_
汉语 实词:叠词 结构的 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
;<=5'( ,<5& !
WOE5"#$%
廖福涛
" 江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
邵敬敏和王继红在他们的论文中均论及了叠词 结构具有的语法化现象$但未分析该结构语义虚化 的过程. 本文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探讨叠词结构的 语法化现象. 本文主要依据的观点为&
)$*郭绍 虞 曾 经 指 出 " 语 法 化 的 途 径 是 修 辞 化# 1'2)3%-* 0蔡調在' 舟山话中的修辞构式" S勒呒处
!!!!!!!!!!!!!!!!!!!!!!!!!!!!!!!!!!!!!!!!!!
!!一!引言
!!叠词) ?>KID=@OAE>K Y<?K* 是汉语创新性使用词 语的一种修辞方式$因能细腻形象地描摹人的各种 情感及物的性状而被人们日常广泛使用. 其主要构 成方 式 有 十 类1$2)3"-* $ 如 BBL式% BLL式 和 BBLL 式等$其形式之多%使用范围之广是其他语言难以比 拟的. 这些特殊的词语构成方式所生成的修辞附加 信息能满足人们不同的表达心理和趣向$因此引起 人们日常广泛关注. 目前对叠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修辞及翻译方面$对其存在的语法化现象的研究为 数不多$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邵敬敏和王继红的成 果. 邵敬敏在其论文' BLL式形容词动态研究( 中 从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了 BLL式的结构特征&结构变
!$*$!
去# ( 一文中认 为$ 修 辞 化 是 语 法 化 的 起 点$ 而 语 法 化则是修辞化可能的发展方向1&2)3-"* .
)"* LR0>>认为$有许多基本机制导致语法化过 程$主要是认知过程1-2)3(#* .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首先探讨叠词结构的修辞 化$然后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视角解析修辞化了的 叠词结构具有的语法化现象. 由于 BLL式属于典 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叠词结构$探讨此结构的语法化 现象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因此本文讨论 BLL 式即" 实词:叠词# 结构的语法化现象.
!!二! 实词:叠词 的修辞化
!!众所周知$汉语中的叠词能细腻形象地表达人 们复杂的情感及心理活动$具有拟物状景的功能0然 而$其开始出现时是临时的$是有任意性的. " 实词 :叠词# 结构也不例外. 本文以明代一名诗人的诗 为例进行说明.
原诗为& 柳向湖边绿$ 桃花映水红. 山藏三百诗$ 云锁一高峰. 改写后的诗为& 依依柳向湖边绿$ 灼灼桃花映水红. 隐隐山藏三百诗$ 重重云锁一高峰. 显然$改 写 后 的 诗 具 有 极 为 明 显 的 修 辞 效 果. 诗中叠词" 依依# 刻画了柳枝的轻盈%柔美0" 灼灼# 把桃花的妖娆%鲜艳夺目描写得惟妙惟肖0" 隐隐# 把山中文人墨客题写的诸多诗若隐若现的样子呈现 在读者眼前0" 重重# 刻画了层层云海笼罩着山峰的 壮观景色. 对比原诗$改写后的诗中的叠词不仅状 其物$而且传达出所绘之物的性质. 把杨柳%桃花% 重山及云层的属性流露于字里行间$读起来其生动 的形象在读者的脑海里犹如一幅幅动起来的画面$ 起到应景传神的作用. 由此可见$叠词具有语言美 质的修辞效果. 诗中的叠词后来经过使用逐渐演变成表达形式
更加经济的" 柳依依# " 桃花灼灼# " 山隐隐# 及" 云 重重#等. 这种语言形式从最初的偶发修辞附加效 应到后来因其不仅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趣$而且能 说明对生活的认知体验而被人们欣赏并反复使用. 当这种语言形式带来的音义理据性或形体情趣获得 认可时$语言的结构框架就形成了$并具有很强的能 产性. 这时" 人们重复使用的是框架$而不是话语 实体# 1)2)3(* $ 修 辞 构 式 BLL类 就 形 成 了. 其 中$ " B# 可以替换成名词%动词及形容词等$叠词" LL# 则承载着信 息 量 的 度$ 用 来 提 高 信 息 传 输 的 效 率. 类似的表达很多$如雾蒙蒙%喘吁吁%沉甸甸%圆滚 滚%滑溜溜%笑眯眯等. 这种修辞构式的出现$一方 面满足了人们不断用创新的语言形式描写各种丰富 内心思想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使语言表达的形式 及理解的通畅性达到了省力的程度. 这种高能产性 的使用带来的是原本临时性的修辞现象被规则化 了$也就是发生了修辞化现象. 当然$这是一个逐步 固化的过程.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功能视角下英汉语言模因语法化效应对比研究# ) __$&"-* . 作者简介廖福涛)$(-&.* $女$福建福州人$教授$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
第 & 期!!!!!!
廖福涛&汉语" 实词:叠词# 结构的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
式%LL语素 的 虚 化 趋 向% BLL式 功 能 扩 大 趋 向 及 BLL式的类化趋向1"2)3$(."-* . 王继红将叠词称为重 言式状态词. 其论文 ' 重言式状态词的语法化考 察( 采用历时研究的视角回顾了从先秦至现代汉语 重言式状态词的构词历程$分析了该结构的语法化 轨迹$认为语用及结构因素是产生语法化的动因$指 出结构形式的变化和语义的变化是重言式状态词语 法化过程中的两条重要线索1*2)3)".)(* .
第 '( 卷第 & Fra Baidu bibliotek !!!
"#$% 年 $# 月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TW^8,B]WU,B,+NB,b^,7;9867H_
汉语 实词:叠词 结构的 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
;<=5'( ,<5& !
WOE5"#$%
廖福涛
" 江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
邵敬敏和王继红在他们的论文中均论及了叠词 结构具有的语法化现象$但未分析该结构语义虚化 的过程. 本文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探讨叠词结构的 语法化现象. 本文主要依据的观点为&
)$*郭绍 虞 曾 经 指 出 " 语 法 化 的 途 径 是 修 辞 化# 1'2)3%-* 0蔡調在' 舟山话中的修辞构式" S勒呒处
!!!!!!!!!!!!!!!!!!!!!!!!!!!!!!!!!!!!!!!!!!
!!一!引言
!!叠词) ?>KID=@OAE>K Y<?K* 是汉语创新性使用词 语的一种修辞方式$因能细腻形象地描摹人的各种 情感及物的性状而被人们日常广泛使用. 其主要构 成方 式 有 十 类1$2)3"-* $ 如 BBL式% BLL式 和 BBLL 式等$其形式之多%使用范围之广是其他语言难以比 拟的. 这些特殊的词语构成方式所生成的修辞附加 信息能满足人们不同的表达心理和趣向$因此引起 人们日常广泛关注. 目前对叠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修辞及翻译方面$对其存在的语法化现象的研究为 数不多$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邵敬敏和王继红的成 果. 邵敬敏在其论文' BLL式形容词动态研究( 中 从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了 BLL式的结构特征&结构变
!$*$!
去# ( 一文中认 为$ 修 辞 化 是 语 法 化 的 起 点$ 而 语 法 化则是修辞化可能的发展方向1&2)3-"* .
)"* LR0>>认为$有许多基本机制导致语法化过 程$主要是认知过程1-2)3(#* .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首先探讨叠词结构的修辞 化$然后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视角解析修辞化了的 叠词结构具有的语法化现象. 由于 BLL式属于典 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叠词结构$探讨此结构的语法化 现象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因此本文讨论 BLL 式即" 实词:叠词# 结构的语法化现象.
!!二! 实词:叠词 的修辞化
!!众所周知$汉语中的叠词能细腻形象地表达人 们复杂的情感及心理活动$具有拟物状景的功能0然 而$其开始出现时是临时的$是有任意性的. " 实词 :叠词# 结构也不例外. 本文以明代一名诗人的诗 为例进行说明.
原诗为& 柳向湖边绿$ 桃花映水红. 山藏三百诗$ 云锁一高峰. 改写后的诗为& 依依柳向湖边绿$ 灼灼桃花映水红. 隐隐山藏三百诗$ 重重云锁一高峰. 显然$改 写 后 的 诗 具 有 极 为 明 显 的 修 辞 效 果. 诗中叠词" 依依# 刻画了柳枝的轻盈%柔美0" 灼灼# 把桃花的妖娆%鲜艳夺目描写得惟妙惟肖0" 隐隐# 把山中文人墨客题写的诸多诗若隐若现的样子呈现 在读者眼前0" 重重# 刻画了层层云海笼罩着山峰的 壮观景色. 对比原诗$改写后的诗中的叠词不仅状 其物$而且传达出所绘之物的性质. 把杨柳%桃花% 重山及云层的属性流露于字里行间$读起来其生动 的形象在读者的脑海里犹如一幅幅动起来的画面$ 起到应景传神的作用. 由此可见$叠词具有语言美 质的修辞效果. 诗中的叠词后来经过使用逐渐演变成表达形式
更加经济的" 柳依依# " 桃花灼灼# " 山隐隐# 及" 云 重重#等. 这种语言形式从最初的偶发修辞附加效 应到后来因其不仅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趣$而且能 说明对生活的认知体验而被人们欣赏并反复使用. 当这种语言形式带来的音义理据性或形体情趣获得 认可时$语言的结构框架就形成了$并具有很强的能 产性. 这时" 人们重复使用的是框架$而不是话语 实体# 1)2)3(* $ 修 辞 构 式 BLL类 就 形 成 了. 其 中$ " B# 可以替换成名词%动词及形容词等$叠词" LL# 则承载着信 息 量 的 度$ 用 来 提 高 信 息 传 输 的 效 率. 类似的表达很多$如雾蒙蒙%喘吁吁%沉甸甸%圆滚 滚%滑溜溜%笑眯眯等. 这种修辞构式的出现$一方 面满足了人们不断用创新的语言形式描写各种丰富 内心思想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使语言表达的形式 及理解的通畅性达到了省力的程度. 这种高能产性 的使用带来的是原本临时性的修辞现象被规则化 了$也就是发生了修辞化现象. 当然$这是一个逐步 固化的过程.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功能视角下英汉语言模因语法化效应对比研究# ) __$&"-* . 作者简介廖福涛)$(-&.* $女$福建福州人$教授$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
第 & 期!!!!!!
廖福涛&汉语" 实词:叠词# 结构的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