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转战崇义寻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史文苑
》
骆耀明
崇义县杰坝乡长潭村赖姓祠堂,有一处“邓小平故居”。
它见证了当年邓小平率领百色起义部队途经这里,并进行了长达28天整训的光辉历史。
经过近90年的风雨沧桑,“故居”已如垂暮老人,静静地回味往昔峥嵘。
攻占崇义县城
1931年2月11日,红七军军长李明瑞、政委邓小平率第五十五团及第五十八团大部1000余人转战千里,历时3个多月,经广东仁化县长江镇、湖南汝城县东岭乡和热水镇抵达崇义县文英境内。
2月14日在下关荷树岭,红七军第五十五团与崇义县边防大队周文山部遭遇,李明瑞、邓小平指挥部队迅速占领左右两侧高地。
待敌人进入伏击圈
后,邓小平命号兵吹响冲锋号,红军
像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与之发生
激战,短兵相接,拼死厮杀,毙敌40
余人,缴枪40余支,周文山部被击
退。
很快,红军便进占崇义县城。
红军走家串户宣传政策,宣传队
员提着石灰桶在城郊及城墙上刷写
标语,张贴《红七军布告》,安民告示,
宣传红军主张。
2月18日,部队在原
国民党县政府的院子里召开有600
多群众参加的大会,军长李明瑞在大
会上讲话,他说:我们是广西红军,是
来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的,“本军革
命之目的,在于推翻国民党统治,肃
清贪官污吏,解除民众痛苦”。
他详
细讲解《红七军布告》后又说,望民众
毋听谣言,安心生意和生产。
红七军有1000余人,800余支
枪,迫击炮1门,机关枪5挺,分别驻
扎在城隍庙、萝卜巷、南门口张屋和
南坛庙,李明瑞、邓小平率红七军前
委和第五十五团团部驻扎在城隍
庙。
每天一早,部队冒着凛冽的寒
风从驻地跑步来到城隍庙背后的大
草坪上,操练队列,进行军事训练。
白天在城隍庙上大课,由李明瑞、邓
小平、许卓、李朝纲等作报告,分班
组进行学习讨论。
晚上以班排为单
位分散到附近各村庄,访贫问苦,找
农民谈心,召开座谈会,宣传革命道
理,动员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开辟革命根据地
红七军进驻崇义县城后,国民
党胡凤璋部胡昭奎大队退守湘赣边
境上堡一带,县边防大队退守赣粤
边境聂都一带。
此时,在离县城崇
36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年第8期上半月
义70里的长潭、杰坝已形成一小块
赤色区域,成立了中共县委和区、乡
革命委员会,有100余人的游击大
队。
红七军连续转战,长途奔袭,伤
病员与日俱增,给养困难,有的战士
因没有御寒的衣服而牺牲,部队的
当务之急是休整。
崇义有党的组
织,又有小块苏区,路遥、山高、林
密,正是隐蔽休整的好地方。
2月15日,崇义县委书记周泰
侃和上崇南游击大队长古达培、政
委周炎等从金坑、长潭赶到县城城
隍庙,向李明瑞、邓小平汇报了崇义
北部建立区、乡革命委员会和开展
武装斗争的情况,当讲到崇义缺枪
缺干部时,红七军前委当即决定拨
枪80支给崇义游击大队,并派何
畏、林材等军队干部到游击大队去
充实领导力量。
2月17日,邓小平与中共赣南特
委和红三十五军独立营接上联系。
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红七军前委会议,
根据特委意见,决定把伤病员安置到
崇义长潭、杰坝休养;红五十五团就
地休整,参加地方工作,以崇义为中
心创造巩固的苏维埃政权,深入土地
革命,整顿和扩大红军。
伤病员送往
长潭、杰坝后,得到苏区人民的热烈
欢迎,老表把最好的房子腾给红军
住,把米菜鱼肉等食品送给红军,并
组织民间医师上山采药为红军治
病。
为了适应地方工作,红七军前委
决定取消前委,组织一团委,又称“小
前委”,由邓小平任书记,佘惠、李明
瑞、许卓、袁任远、张翼为委员,李明
瑞兼任第五十五团团长。
春节后,邓小平、许卓代表部队
去慰问安置在长潭苏区的伤病员。
3
月初,赣南特委书记陈致中来到长潭
土坝头与邓小平、许卓等会晤,研究
地方工作,共商赣南革命大计。
为了
发展崇、犹两县的革命斗争,邓小平
指示红七军政治部在长潭举办崇犹
地方干部训练班。
训练班由政治部
主任许卓主持,两县共选送周泰侃、
黄志勇等23名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参
加学习。
邓小平、许卓亲自授课,主
讲马列主义基本常识、《共产主义
ABC》、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一般军
事技术和红军游击作战中通常采用
的战术,进行军事训练,传播革命火
种。
邓小平结合历史故事讲述革命
道理,他指出:革命要建立自己的政
权,要有自己的根据地,没有根据地
就无法休养生息,无法补充力量,无
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更无法继续
战斗、取得革命的胜利。
红七军第五十五团在李明瑞、
邓小平指挥下,以连、营为单位分散
游击,一方面对付敌人,一方面做群
众工作。
红军小分队深入各村庄,
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建立群众基
础,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团组织,
团结和发动广大群众,组织农民协
会和农民暴动队,进行土地革命,率
领群众打土豪,分了土豪乐德浩、黄
以师的浮财,没收蒋荣忠的房屋,处
决劣绅黄世藻,扩大了革命影响,群
众拍手称快。
在红七军帮助下,崇义县的武
装斗争和党组织得到发展。
2月底,
崇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由陈文盛
任委员长。
各地组织了农民协会、
贫农团、赤卫队、儿童团、雇农工会
等群众组织。
红七军转移
3月7日,红七军召开团委会
议,邓小平提出去上海向中央汇报
工作,团委成员一致赞成,并且商定
邓小平离开期间,由许卓代理团委
书记,团委在组织上受赣南特委指
挥。
邓小平一再叮嘱红七军不能独
自行动,必须在有群众基础的地区
与群众会合起来,才能站稳脚跟完
成任务,必要时可向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方向靠拢。
3月10日,国民党第十二师第三
十四旅旅长马崑率丁荣光团及旅部
直属第一营,从扬眉、长龙进攻崇义
县城;另一路由南康、上犹、崇义3县
警察队和唐江商团组成的地方联队,
经上犹中稍、崇义磨刀坑合围崇义县
城。
黄昏时分,李明瑞率领一连兵力
在城东5里处警戒,发现敌情,当即
与敌接火,边打边退入城内。
就在这
时,邓小平与许卓恰巧从杰坝返回,
得悉敌情,听到县城方向传来激烈的
枪声,判断红五十五团会迅速转移。
邓小平当机立断,决定许卓回部队。
3月11日清晨,敌人包围了县
城。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团委决定利
用细雨蒙蒙、云雾重重的天气,以两个
连作掩护,分头阻击进攻之敌,李明瑞
率主力借着浓雾沿通往城北的小路悄
悄撤出县城,两个连背靠着背,边打边
撤把敌人引入一处,完成掩护任务后
迅速撤出战斗。
敌人从东、西两面向
崇义县城合围,几丈远的地方都看不
清楚,误把对方当成红军,互相火拼起
来,枪声大作。
当红军撤至40里外的
过埠时,敌军还在一股劲地自相厮
杀。
大雾散后,敌人才知上当了。
中
午,周泰侃得知国民党军队占领县城,
红七军即向遂川开展游击活动,命过
埠、金坑、长潭、杰坝的游击队、暴动
队、赤卫队火速到金坑集中。
当晚,红
七军转移到金坑,与分兵工作的小分
队和西河警卫营及地方武装会合。
12
日,接回在杰坝休养的伤病员和训练
班学员,李明瑞率领部队向上犹营前
37
. All Rights Reserved.
《党史文苑
》
前进,周泰侃、古达培率游击大队和地方武装殿后掩护。
游击大队在营前告别返回崇义北区休整时,红七军拨给步枪36支,并留下李华和部分伤病员充实游击大队。
在红七军帮助下,经上级批准,上崇南游击大队改编为西河红色警卫营,周泰侃任营长兼政治指导员,古达培任副营长。
据黄志勇(1955年授予中将)回忆说:“红七军给崇义地方留下很多干部,每一个连队都有七军留下的干部,对崇义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训练班转移至营前随即结业,回地方开展革命工作,成为上崇苏区革命斗争骨干。
邓小平率红七军转战崇义,休整活动了30天,部队恢复了元气,兵员得到了补充,战斗力得到提高。
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上崇苏区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传播革命火种,领导农民武装暴动,帮助建立了红色
区乡政权。
邓小平对红七军在崇义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动员全军以一连一营为单位分散游击,经常以
工作方式的指导,结果经过二十余日的工夫作了相当成绩,创造了三个区苏维埃,几个乡苏维埃,找出贫苦农民到苏维埃工作,组织赤卫队、雇农工会、贫农团等组织。
”群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在1931年9月30日《中共赣西南特区委西河分委给中央的综合报告》中指出:“现在上崇两县边界苏区范围,以营前为中心,横直有二百多里路的宽广了。
”有力地支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
邓小平在崇义时间并不长,但对崇义党的群众工作却有较深入的了解。
回到上海后,邓小平于4月29日给中共中央的《七军工作报告》中专门谈到群众基础问题,建议着力纠正不注意群众基础的错误观点。
红土巨变
沧海桑田。
86年前邓小平转战
的崇义,今天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加快苏区振兴发展,崇义人民不忘初心,推进以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相结合的“全域旅游+”。
上堡整训旧址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阳岭成为国家AAAA 级风景区,长潭、杰坝、过埠、茶滩建设成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和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聂都溶洞群成为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齐云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堡梯田首批入选“中国美丽田园”,水南、赤水村分别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崇义被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江西省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地方政府努力将崇义打造成江西省西南部“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的窗口,江西的红色名片和绿色名片。
♥
题图
邓小平旧居——江西省崇义
县杰坝乡长潭村赖屋祠堂
责任编辑/彭月才
背景介绍
1933年4月29日,《红色中华》第74期第3版《经济战线上的捷电》栏目,介绍了苏区各地各单位经济动员成果,其中4月23日至26日退还公债5419元、节省经济1048.5元,4月26日至28日退还公债7013元、节省经济165.5元,总计7178.5元。
编辑部加了一段评语:“三天激增近千元,大家来竞赛,看那一个先突破二万元,那一个便是一等‘拿摩温’!”“拿摩温”是英文Num-ber
One 的音译,意思是“第一”。
同时配发了漫画《大家都要做“拿摩温”(第一)》,号召大家在经济动员工作中勇争第一。
♥
责任编辑/陈洪
大家都要做“拿摩温”(第一
)
38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