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的论文2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书法的论文2000字
书法鉴赏的论文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一)书法展现传统精神
《兰亭阁序》的作者王羲之是我从小就认识的并被灌输为最伟大的书法家,而《兰亭阁序》也成了行书的绝品。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从《晋书》这段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王羲之隐逸以后的生活。

他和他的朋友们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欢愉。

这也正是数千年文人所推崇的。

王羲之的飘逸自然,张旭的洒脱无拘,颜真卿的钢筋有力。

无一不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

书法的工巧,若汉隶《曹全碑》;
书法的天真,若苏轼《丰乐亭记》;
书法的自然,若《兰亭阁序》;
书法的方正`丰润`紧接`宽博`雄浑。

书法的那种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那个精神性,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让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种东西他们抓住了,我以为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二)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打开一部部中国书法史书和一卷卷前贤法帖珍品,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一些特殊人物的影子。

然而这些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起的作用却绝不像影子一样无足轻重,他们的力量和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他们就是那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

书法是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的必修课,它甚至关乎着一国之君的脸面和尊严。

长期的笔墨研习,增长了帝王的书写能力和欣赏能力。

即使是那些金戈铁马打下江山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固,他们也必须学习接受汉族传统文化。

唐太宗`乾隆都是对书法极度的喜爱。

而书法一直也是封建士大夫的最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一没为官进爵的。

王羲之,右将军。

苏轼,丞相。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闻名的大奸臣的书法也是同样受人称赞的,可能其中的一部分是想借助书法的手段来达
到不轨的目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不断地改朝换代,中国书法艺术仍然能够沿着自己的艺术轨迹继续发展。

帝王和王宫大臣们对于书法的兴趣或轻或重,表现形式千差万别。

也许他们有的人是珍爱艺术,有的人是附庸风雅,有的人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有的人是出于装点门面。

但是作为书法本体来说,帝王的重视与否确是非常重要的。

《三》书法的物质价值
中国子民素来有收集的嗜好,而书法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项,1000年前的唐太宗就是收集到王羲之的《兰亭阁》,并最终将其带入自己的帝王墓。

除却有特殊层次含义的书法作品,如帝王的作品(其价值含有帝王特色,故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其他的名品在现在的价值应该也可以看出书法作品的物质价值。

有四个字来形容就一字千金。

单就这一点启示就足以说明书法在传统文化的地位。

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令我们无限追思和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一笔沉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站在它的面前,我们应该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幸福,因为每当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我们都可以随时去瞻仰去体会那份古朴优雅和那份博大深邃。

无论是勤学苦练的求索,还是心手两忘的抒怀,无论是浪情恣肆的狂放,还是温文尔雅的内敛。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已经经过漫长
的积淀代代相传,浸透在了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

透过那变幻万千的点线形式,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存在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创作成为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传统文人们自觉地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

虽然作为实用性书写工具的毛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它那独具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至今依然令人倾倒、令人陶醉。

千年书法的历史不仅仅是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的流传史,伴随着文人们的笔墨纸砚流淌千年的毫无疑问应该是那千古不变的翰墨精神。

篇二:关于书法鉴赏的论文2000字(免费)
关于书法鉴赏的论文2000字(免费).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

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

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个字就像舞蹈家
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它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

更加有意思的一种说法,说书法它具有人体结构和人体的仪态之美。

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鉴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包括了解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等等。

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作用与鉴赏能力的提高。

纵观古今中外文字语言和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而汉字的诞生便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代表符号。

汉字开始并无艺术性,只有实用价值。

随着历史社会文化的变迁,经过三次划时代的鼎盛时期的发展,最终完结了自己实用性的历史使命,并升华为书法艺术。

纵观古今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书法艺术的发展都受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制约和支配。

中国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而中国汉字在书法实用性上也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艺术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首先,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西周历王—奴隶社会中后期(公元前1100—公元前700年左右)金文的出现为标志。

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从封建社会中期
(600-900年左右)唐朝的狂草书法艺术的出现为标志。

再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上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以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出现为标志。

实用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首先,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汉代——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前200—300年左右)汉隶的出现为标志。

其次是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是从东汉、东晋——封建社会时期(100—400年左右)行草书的出现为标志。

再次是汉字在实用性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是从唐朝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颜、欧、柳诸楷书的出现为标志。

艺术是生命和真理的化身;书法艺术是表现纯真思想感情和宇宙精神的手段。

谁能够借助书法艺术的形式,从而达到表现出宇宙人生真谛的目的,谁才有资格称为书法大师或书法家。

从而提供鉴赏作品与方法。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仍是现代汉
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中国书法史上很有名的故事,王羲之看鹅在水里游、在岸上走。

他看鹅的形体姿态跟书法有关系,他把鹅的线条吸取到在书法里。

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他看当时的最有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魂托舞,他有悟于书法。

大书法家怀素在旅途中听到嘉陵江水的水声,有悟于书法,对书法有感悟。

著名的篆书家李阳冰,他甚至声称他对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得,这就叫放射式感悟。

然后你把这些感悟,都作为奇妙的添加剂,统统用到书法创作与鉴赏的化合过程中,也就是想像过程当中来,你把它都用到书法创作和鉴赏中来,使得他创作出来的书法形象,成为更加高级的、更加精密的化合物,鉴赏更加精确到位,这就叫聚焦式想像。

我们可能会说,别人把书法家的想像说得这么神,我在王羲之书法里我也没看到鹅的形象,
张旭的书法我也没看到公孙大娘跳舞,怀素书法我更加听不见嘉陵江水的水声。

你要知道这个书法家的想像他并不是把万事万物的形象生硬地、简单地搬到书法创作中来。

这种简单、生硬地照搬,它只能造成艺术的分裂。

他是通过精深的形象思维,把各种事物具有美的特征的线条、结构、姿致、
风度、神情、韵律等等因素经过提炼,转化、熔铸到书法艺术当中。

它和简单地拼凑、堆积、杂糅大不相同。

从这些故事中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和鉴赏书法,关注生活中的书法现象。

往往关于书法的故事就会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典故。

像智永和尚,隋末唐初人,书圣王羲之的第64代孙。

其练字非常刻苦。

据说他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阁楼上30年不下来。

干什么?写字!笔一支接着一支的用完,一筐接着一筐地把用坏的笔装起来。

最后,装了满满四大筐之多。

于是,他把这些坏笔埋到后院,而成一土丘。

这就是,“智永练字,退笔成冢”典故的由来。

这样,他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于是,向他求字的人络绎不绝。

由于求字的人太多了,他家的门槛都要被踩坏了。

故而,他就用铁皮把门槛包起来。

这就是,“铁门槛”典故的由来。

常听人说,你的“墨水”太少了,要喝点“墨水”啊!大家知道,这里的“墨水”是借代,指的是“文化水平”。

一个有趣的故事便是历史上有人喝墨水。

他就是书圣王羲之。

他在练习写毛笔字时,常常入迷。

他写啊,写啊,一天又一天,坚持不懈,忘了疲劳,忘了饥渴。

有一次,他照例一拿起笔来,就忘了周围的一切,兴致越写越高。

从早上写到晚上,又从晚上写到深夜,夫人端来了饭食,凉了又热,热了又凉、他也顾不上吃。

有一个字,他写了不知多少遍了,始终不满意.于是再写。

他就这么个脾气,。

任何一个字,甚至一笔一画,不练到自己满意的地步是不会罢
休的。

这样,不知不觉,迎来了雄鸡的第一声啼鸣,他这才感到,是该歇歇了,肚子的确饿了。

他随手抓起一个馒头,蘸着一碟豆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因为这种吃法简便,可节省不少时间。

吃着吃着,他忽然皱起了眉头。

原来,他对刚才落笔的一个字不满意,觉得需要改一改,于是一边用馒头蘸着“豆酱”咀嚼着,一边继续练字。

这时,夫人又走进来劝他休息,一看,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格格”地笑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王羲之聚精会神地练习毛笔字,一只手抓着馒头不知不觉伸到了砚池里,沾着墨汁吃起来,显然,他是错把墨汁当成豆酱了。

历史上关于书法的故事很多,细细品味总是有益处的,就现在来说也可以提高我们对书法的认识和鉴赏水平。

篇三:书法毕业论文
摘要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篆隶真行草无不璀璨耀眼。

各书体也是名家辈出,但人们每每提及楷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唐楷,想到他的法度严谨。

我却对智永的书法情有独钟,尤其是他的真草《千字文》,智永真草《千字文》书法秀逸,风神娟静,仿佛一条山间的溪流任意流淌,随意舒展身姿,给人以极为舒服的感觉。

智永学书的精神也不是寻常人可以比拟的。

智永晚年学书时就曾写坏过五大筐笔,他将他写坏的秃笔头建成了一座坟冢,号称“退笔冢”,可见其毅力之强。

当今世人学书只知学古人的皮毛,不懂的学习古人书法的内在精髓,这才导致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步步缺失。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愿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知道中国书法的神韵。

关键词:智永;真草《千字文》;侠客行
目录
引言....................................................................1
一、创作内容...............................................................1
二、创作依据...............................................................1
三、创作形式...............................................................2
四、创作过程..............................................................2
(一)笔
法.............................................................3
(二)结构.............................................................3
(三)章法............................................................4
五、作品分析............................................................... 4 结语...................................................... .............5参考文献........................................................ ......6谢辞....................................................................7
引言
智永的书法风格清新飘逸,其学书的精神更是令人值得称赞,有“退笔成冢”之说”宋人编的《宣和书谱》说智永“笔力纵横,真草兼备,绰有祖风。

”智永的书法无论真书还是草书都法度严谨,稳健秀雅。

因此,历代学者多以智永作品为
读、临范本,细细揣摩仿学,从中领悟其中要领。

我的毕业作品就是根据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进行创作的。

一、创作内容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我之所以选择李白的这首诗来进行创作是因为李白的诗多是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也秀润园劲,清新脱俗,两者相互配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作依据
智永的书法之所以得到世人好评,在于他吸收了二王的笔法,却又在二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如果将王羲之的作品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作比较的话,我们便可以看出,智永的楷书笔法继承了《兰亭序》的意趣与动态,尤其是用锋的变化。

但我们仔细欣赏也可以发现,他的楷书和二王的书法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就是智永的高明之处。

像图(1)中智永的“夏”字和“东”和图(2)王羲之“峻”字的用锋就大
不相同,智永的用锋比较含蓄,而王羲之的用笔就很俊朗。

图1 图2
他在结构的处理上,匠心独运,因势利导的使上下结构拉长,让左右结构偏宽,并
有一定的穿插错落,打破了了平缓的格局,从而取得了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加上他的用笔呼应紧密,笔势相连,颇具天真烂漫之势。

清代书家何绍基这样评价智永:“二王楷书,俱带八分体势,而智永楷书则视之觉渐远于古。

”何谓“远于古”呢,其实就是智永已经把当时楷书中遗留的古拙之意,即隶意,已经摒弃了。

三、创作形式
我此次采用了尺牍的形式。

“尺牍”发展的最辉煌时期在魏晋,书法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已渐趋成熟。

正是因为“尺牍”的书信体的创作格式的自由,使人们在毫无拘束的书写过程中尽情宣泄内心情感,所以可以说“尺牍是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媒介。

纵观近几年我校的毕业作品展,创作形式可谓是多彩多样。

创作形式究其根本还是为我们的创作内容服务的,切不可喧宾夺主,乱了主次。

而我此次采用的形式和原帖有相似之处,无形中可以使我的创作与原帖更接近,两者相配合可谓相得益彰。

运用尺牍的形式在章法上透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韵。

其次,我使用了做旧的手法,使纸张经过特殊处理变得更加古朴,让作品看起来更
富有历史感。

四、创作过程
提及创作过程,其实我更重视的是创作前期的准备工作。

众所周知,临好帖是创作的基础,帖都临不好,创作就不用提了。

在创作前期我着重加强了对原帖的练习,在原来整体感知全帖的风格与字的结构的基础上,更加细腻的体会书家的书写意图,体会书家为什么这样处理字的结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处理方法是不是适合其他地方。

在创作中期我首先把握了作品的整体效果。

由于我的作品是尺牍,作品的长度较一般作品要长,写作的时间也会稍长一点,因此不易掌握作品的整体风格。

每当我写完一幅作品,我就先整体把握作品的感觉,当我发现哪一部分不尽如意时,我就会做出多次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做出修改后再整体把握作品,如若还不满意就再次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图3 图4
在创作后期我着重将工作放在了细节上,让每个字在处理上更加细腻,字与字之间处理的更加和谐。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个别字的不足,然后对这些字集中进行训练,逐步将这些不足之处一一改正,使之在处理上更加自然。

在字结构的处理上我也借鉴了原帖,例如上面的图(3)图(4)中的“霓”字和“素”字我有意将这两个字的结构拉长,字稍微
向左上方倾斜,这样就使字在整体上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一)笔法
在字的笔法方面,我借鉴了智永的用笔,智永用笔比较圆润俊逸。

我在图(5)“谁”字中得到了体现,并且我还加强了这种风格。

“谁”字在写撇画时我将它写的稍短一些,将字偏旁的第一个横画加长,这样就使字的整体变宽。

我还吸取智永以草书的笔调来写楷书的特点,和写草书一样,在每一个字内,加上一两笔重笔,这样可以让字变得更为灵动。

例如“谁”字我将撇划写的比其他笔划更粗一些,左边比右边细,让字整体看上去有轻有重,错落有致。

在图(6)“香”的处理上,我并没有单一的加重某一个笔划,而是同时加重了撇划和捺划,这样让字看起来更协调。

图5 图6
(二)结构
在字与字之间的处理上,虽然我借鉴智永书法的特点将字的上下结构拉长,但我并没有将所有的字都做这样变化。

如果将所有的字做出统一的变化就会使整幅作品看上去很呆板,所以我根据作品的需要将字做出不同的改变,有的字上下拉长,有的字左右变宽。

不同的变化会让作品变得更丰富更具有内涵。

图7 图8
如图(7
)我将“藏”字的最后一个笔画写的较其他笔画更长,这样就使得字整体
篇四:书法论文






院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109811
学号:105090840011
姓名:童欣
电话:157****8640
书法班次:12年秋书法2班
浅谈毛笔书法
摘要: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艺术,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毛笔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在不断地受到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书法的欣赏水平就被提上了重要的议
程。

学好毛笔书法要做到一、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二、注重内涵,不可形似而神不似。

欣赏书法作品,可以获得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情操。

欣赏书法要从字的用笔、结体、布白、神采、风格、行气、形质入手,同时还要结合书法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并且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欣赏好一副书法作品。

【关键词】:字体、毛笔书法、欣赏、内涵书法中的“书”乃“写”也,“法”为法规、法则、法度,“书法”乃写字的法则。

我们通常把按着一定书写法则写的有审美价值的字,称为书法,精此道者为书法家。

而不可把一般的毛笔字叫“书法”,把用毛笔字写字的人都叫“书法家”。

我们为什么不管外国人写的外文叫“书法”?那是因为字母一没有审美价值的间架结构,二没有审美价值的行笔法则,它只是代表语言的符号,而不是有审美价值、有经济价值的艺术作品。

中国文字就不同了,它是拼音字母的升华,它一方面有审美价值的间架结构,同时有审美价值的行笔法则,所以它不但是语言的载体,而且还能成为有审美价值和高经济价值的艺术作品,书法是中国文字特有的财富。

一:书法的发展历程
书法以毛笔书写汉字,它讲求用笔的疾徐、顿挫、顺逆、刚柔,墨色的浓淡、干湿创造美的章法及结构形式,借以表达书法家的文化修养、品格情操。

中国书法在数千年的演化
过程中,形成了篆、隶、真、草、行等主要字体形式。

篆书是商、周、战国时代通行的字体,大都刻在甲骨、青铜器或简牍、帛、石、陶上。

至秦代小篆成为全国推行使用的统一字体。

其结体圆长、笔画匀称,藏头护尾,圆润优美。

隶书盛行于汉代,字体宽扁,左右舒展,横画如蚕头燕尾具有浓厚的装饰意趣。

真书经南北朝到唐代发展至顶峰,其字形方正、笔画结构严整。

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留下的不同风格的楷书作品,给后人以深刻影响。

草书经章草、小草发展为狂草,笔线连绵不断,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

此书法也盛行于唐代,以张旭和怀素最为著名。

行书介乎草书与楷书之间,书写简易、流畅,形成于汉,成熟于两晋。

历代书法家都以行书字体创造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

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

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

那么,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

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