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一只普通牙膏的长度约5cm
B.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约为100℃
C. 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s
D.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60g
【答案】B
【解析】A、一只普通牙膏的长度约15cm左右,A错误.
B、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与此差不多,B正确.
C、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在47s左右,C错误.
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在500cm3左右,质量在500g左右,D错误.
故选B.
2.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B. 与牛的叫声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音调低
C. 龙卷风发生时伴有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D. 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
..............
【考点定位】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3. 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
B. 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
C. 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
D. “日食”的形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镜面反射,故A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缝隙所成的实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发生日食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它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光的反射
4. 如图是太原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预报的最低气溫渎作“摄氏零下8度”
B. 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C.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雪熔化时需要放热
【答案】B
【解析】A. 预报的最低气溫读作“零下8摄氏度”,A错误.
B. 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B正确.
C. 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错误.
D. 雪熔化时需要吸热,D错误.
故选D.
5.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

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B.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D.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答案】A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知,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故选:A。

6.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 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答案】A
【解析】由于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就等于取出油的质量,这与空烧杯的质量是多少没有关系,所以不需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这个实验同样也能进行,故应选A。

7.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 若换用材料和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C.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光滑的玻璃板
【答案】B
【解析】A、当光屏上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
,A错误.
B、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焦距更小、会聚能力更强,像距更小,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B正确.
C、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错误.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玻璃板,使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就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倒立实像的含义及漫反射的有关知识,在学习有关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其应用.
8. 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D. 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v甲=s甲/t甲=10m/5s=2m/s,乙车的速度v乙=2m/s,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错误;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C错误;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s=vt=2m/s×5s=10m,故D正确;故应选D。

点睛:分析读图题是常考的知识,要求同学们学会对图示的分析,能读懂图示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9.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时候,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入射角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N1N是法线,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说明AO是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则∠3是入射角.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入射角的问题,知道入射角的概念,分析图示情景即可正确解题.
10.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A. 20g,1.0×103kg/m3
B. 60g,0.8×103kg/m3
C. 60g,1.0×103kg/m3
D. 20g,0.8×103kg/m3
【答案】A
【解析】由图象知道:当液体体积为0时对应的质量是20g,所以烧杯质量为20g;在表格中任意选取一组数据,例如m=60g,V=40cm3,则说明液体质量m液=60-20g=40g,由ρ=m/V=(60−20)g/40cm3=1g/cm3 =1.0×103 kg/m3,故选A。

二、填空题
11. 写出下列仪器的读数:甲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乙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s;丙图中温度计示数是_____℃。

【答案】(1). 1.45(2). 307.5(3). ﹣14
【解析】试题分析:(1)先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再读数,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3)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所以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为1.45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7.5s=307.5s;
(3)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4℃.
故答案为:1.45;307.5;﹣14.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停表、温度计的读数问题,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12.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

【答案】(1). 光的色散(2). 牛顿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13. 期中考试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的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小明和小华并肩走向考场,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的。

【答案】(1). 信息(2). 静止
【解析】考生听到铃声自觉进入考场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两人并肩走向考场,小明相对于小华位置不变,因此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利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一道基础题.
14. 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在空气中光速_____(填“大于”或“小于”)声速,某人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约为_____m
【答案】(1). 大于(2). 1700m
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运用,会利用光速远远大于声速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在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_____,应配戴_____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1). 甲(2). 凹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故答案为:甲;凹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的热点.
16. 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水上方空气的流动,加快水的_____,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_____热,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答案】(1). 蒸发(2). 放
【解析】试题分析:蒸发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发生蒸发时有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达到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液化是气体变成液体的物态变体,要放热。

考点:蒸发吸热、液化放热
17. 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_____物距,_____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 增大(2). 减小(3). 增大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三、作图与简答题
18. 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它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线是远离法线的,如上图所示。

【考点定位】光的反射与折射
19. 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1)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以物点、像点、光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由此确定凸透镜光心的位置.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虚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以物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点、像点、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此确定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解:(1)连接A'A并延长交主光轴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过光心O做一个凸透镜.
(2)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C,连接A'C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F,F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
20.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答案】①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固态的冰;②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解析】①舔刚从冰箱拿出的雪糕,舌头被“粘住”,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固态的冰.
②用久的白炽灯内壁会“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点睛: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与探究题
21. 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_____(选填“正在”或“将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小明用图丙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_____。

【答案】(1).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2). 不均匀(3). 正在(4). 液化(5). 吸收(6). 不变(7). 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解析】(1)观察甲图可知,图中有的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2)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原因是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所以水温上升较慢,然后水温上升加快;而水温较高时,由于水温和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散热较快,同时水的汽化速度较快,汽化需要吸热,所以水温上升又放慢,水沸腾前温度变化是不均匀的.
(3)甲图中所示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这是正在沸腾时气泡变化的特点,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5)塞上瓶塞并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的气压会明显变小,水的沸点会下降,所以水会重新沸腾.
点睛: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这类题目要求掌握实验注意事项,充分利用曲线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22. 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进行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①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

②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分别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

如图甲所示,小明分析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请对小明的做法进行评价:_____;改进方法:_____。

③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不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

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_____
【答案】(1). 漫反射(2). 只有一次数据就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3). 应改变AO与ON的夹角,再进行几次实验,分别测量反射角与入射角,进行比较(4). 在(5). 不能(6).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7). 大小相等(8).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解析】(1)①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是因为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②据题意可知,此实验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由于实验次数少,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不合理,应改变AO与ON的夹角,再进行几次实验,分别测量反射角与入射角,进行比较.
③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垂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不能被光屏承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这两个实验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探究实验,应当掌握.
23.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若想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在图甲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

(5)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_____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____(填“虚”或“实”)像。

(6)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填序号)
【答案】(1). 点燃(2). 投影仪(3). 右(4). 凹(5). 近视(6). 右(7). 需(8). B 【解析】(1)在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则调整器材高度时,应点燃蜡烛.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在35cm处时,距离凸透镜15cm,此时,故所成的像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右移动一些. (4)将老师的眼镜靠近凸透镜右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用来矫正近视眼.
(5)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物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与物体同侧,所以想要看到像,应从透镜的另一侧(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虚像.
(6)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与原物体相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选B.
点睛: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
24. 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实验室动手测出了一个金属球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密度的实验步骤:
(1)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填“左”或“右”)
(2)由于金属球体积过大不能直接放进量筒中,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A.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
B.将金属球用细线系好,把金属球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收集从溢水杯流出的水,如图丙所示。

C.将小烧杯收集到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则金属球的体积为_____cm3。

(3)取出金属球,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戊所示,金属球的质量是_____g,由此可知,金属球的密度为_____g/cm3。

(4)请你评估:在本次实验中所侧得密度值与真实值比较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足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 右(2). 20(3). 54(4). 2.7(5). 偏大(6). 先测金属球的体积,再测金属球的质量
【解析】(1)图甲中指针偏左,说明左侧质量大,因此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2)由图丁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金属球的体积,为20cm3.
(3)金属球的质量:,金属球的密度:
.
(4)实验中,小烧杯收集溢出的水时很难完全收集,在倒入量筒时也很难完全倒净,造成体积的测量值偏小,根据可知,最终的密度得测量值将偏大.
因先测金属球的体积,再测金属球的质量,因球可能是潮湿的,违反了天平的使用原则.
点睛:本题测量一个金属球的密度,考查天平的调节和使用、量筒的使用和误差分析及对实验方案的评估.
五、计算题
25.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

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若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的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全程?
【答案】(1)1.44×1011m;(2)2.88×105h
【解析】试题分析
(1)已知光速与光的传播时间,由可以求出光的路程,即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2)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时间。

试题解析
(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
(2)赛车跑完全程的时间:
.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即可正确解题.
26. 在加油站加油时。

合格的汽油的密度应该为0.71×103kg/m3,如果汽油的成分中含重油偏大,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重油的密度大于汽油的密度,不合格的汽油的密度会偏大。

有的加油站通常使用密度瓶来检验汽油的密度,如果密度瓶空瓶的质量为120g,装满水后质量为320g,若装满汽油质量为266g,试判断该汽油是否合格?
【答案】该汽油不是合格的
【解析】试题分析
已知密度瓶装满水和装满汽油时的质量以及空瓶的质量可求两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两液体的
体积,再根据瓶子的容积一定即两液体的体积相等建立等式,解等式即可求出汽油的密度,然后与合格汽油的密度相比较即可判断该汽油是否合格.
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瓶子装满水和汽油时液体的质量:
,,
因为瓶子的容积一定,即水和汽油的体积相等,
所以瓶子的容积:
.
所装汽油的密度:
.
所以该汽油是不合格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瓶子的容积一定即所装液体的体积相等,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