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音乐2020年第1期
MODERNMUSIC
2000—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综述
刘㊀璟
[摘㊀要]自2000年以来ꎬ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在史料建设㊁教材与理论建设等方面较20世纪获得了新的发展ꎬ取得了新的进步ꎮ本文根据2000年至2019年这20年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研究ꎬ对21世纪以来这特定时期内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所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展示ꎬ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ꎮ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ꎻ音乐理论ꎻ近代音乐家ꎻ重写音乐史[中图分类号]J609㊀
[文献标识码]A㊀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1-0128-03
[收稿日期]2019-08-30
[作者简介]刘㊀璟(1994 ㊀)ꎬ女ꎬ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
士研究生ꎮ(福州㊀350000)
㊀㊀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ꎬ我国音乐事业蓬勃
发展ꎬ作为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也随之获得了发展ꎮ2000年至2019年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发展相对于本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而言渐趋成熟ꎮ20世纪末以及本世纪初ꎬ不少学者撰文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在20世纪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与总结ꎬ并提出了构想与展望ꎮ然而ꎬ对于近年来学科发展综述此前较少ꎮ本文针对2000年至2019年这20年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ꎮ
一㊁2000 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史料建设关于史料建设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的重要性ꎬ陈聆群曾表示ꎬ应该以文㊁谱㊁音㊁像㊁图㊁物齐全ꎬ构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完备史料ꎮ[1]近20年ꎬ本学科史料建设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20世纪末的轨迹ꎮ学科研究重点依旧为对新史料的发掘与考证ꎬ并对史料进行阐微与史评ꎮ
(一)史料的挖掘与考证
富有价值的史料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的重要基础ꎮ2000年至2019年ꎬ本学科研究重点依然为对新的史料的挖掘与考证ꎮ
对音乐家进行研究ꎬ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是进行本学科研究的重要途径ꎮ关于流行音乐肇始者黎锦晖的相关研究文献有彭丽«黎派音乐再认识 关于黎锦晖的十本歌
集»ꎬ文章将黎锦晖在1933年出版发行的十本流行歌集分为6大类从歌词㊁旋律㊁创作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ꎬ认为应该以客观㊁公正态度评价黎锦晖以及黎锦晖的流行音乐作品ꎮ[2]此为在新的历史语境下ꎬ对黎锦晖及其作品的客观评价ꎮ
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ꎬ外籍音乐家在华的音乐活动以及中西音乐交流史的考察向来是学科研究的薄弱环节ꎮ21世纪初的这20年间ꎬ该方面的文献增多ꎬ挖掘出了一批新的史料ꎮ刘欣欣对20世纪20年代由驻华俄侨创办的3所音乐学校做了史料调查与介绍ꎬ发表了论文«二十世纪上
半叶的哈尔滨音乐学校»ꎬ对于了解当时哈尔滨的音乐教育以及近现代中外音乐交流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ꎮ关于西洋乐器的传入ꎬ张娟对管风琴在中国近7个世纪的传播历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ꎬ撰写发表了相关文章ꎬ就13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各个阶段的管风琴的名称㊁形制构造㊁传播媒介以及有影响的人㊁事㊁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3]ꎬ此为近代西洋乐器传播的重要文献ꎮ宫宏宇的研究着重于近代中西音乐文化交流ꎬ以及对中国音乐史留存在海外的史料进行挖掘ꎮ其相关文献有如«王光祈初到德国»ꎬ该文对王光祈旅德近16年的主要学术活动进行了梳理ꎬ并认为王光祈提倡礼乐复兴是由于其对儒家学说的内在认同以及他在德国的外在经历
[4]
ꎮ该文通过挖掘到的新史料对王光
祈的音乐思想进行了新的审视ꎮ宫宏宇关于晚清中外音乐交流的文献还有如晚清上海租界外侨音乐活动的系列述略等ꎮ孙海于2018年发表的«萧友梅留德史料再探»是文章作者通过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期间搜寻到的史料ꎬ以«萧友梅留德史料新探»为题进行释读及考证ꎮ这些新史料填补㊁完善了萧友梅在1912年至1919年间的史料ꎮ作者

21
对其间存在的未解问题ꎬ如萧友梅在1916年7月26日成功答辩后ꎬ哪些报章进行了报道?为什么萧友梅在1916年7月通过答辩而1919年10月才拿到博士证书?[5]作者对这些问题均进行了解读与补充ꎮ这些中国音乐史对域外研究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欧美资料库的开放度以及表明了以文化视角审视史料的重要性ꎮ
(二)史评与史料的阐微
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研究和评价ꎬ应当抛开个人成见ꎬ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其在历史上的成就和地位ꎮ以我国近代音乐家黄自为例ꎬ21世纪初ꎬ冯长春等学者发表了相关论文对黄自先生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微ꎮ
刘晨认为音乐期刊是最原始形式的史料ꎮ音乐期刊是音乐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ꎬ以音乐期刊为载体ꎬ是音乐研究领域的全新视角ꎮ[6]作者指出ꎬ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期刊研究弱于其他领域ꎬ而对音乐期刊的史料整理研究开展得较早ꎬ成果也较丰富ꎮ对于音乐期刊进行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研究较弱ꎮ近年来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领域ꎬ对于音乐文献学的关注逐年得到提升ꎬ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文献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ꎮ
田可文撰文回顾了中国音乐史著作撰写的百年历程ꎬ在文章中厘清了相关概念性问题ꎬ如 音乐史料学 与 音乐史学 概念的区分等ꎮ作者认为ꎬ这百年来ꎬ中国音乐史著作的撰写与出版从无到有ꎬ取得了极大的成就ꎮ[7]近年来一系列中国音乐史学著作得到出版ꎬ这些著作对本学科的发展及其本学科的传播与教学有重要的理论基础意义ꎮ我们应该审视这百年历程中的中国音乐史学著作撰写ꎬ审视其不足而取得进步ꎬ夯实中国音乐史学的理论基础ꎬ加大其传播与影响力ꎮ
(三)回忆性㊁纪念性文献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史料建设在21世纪前20年的特点之一是有众多回忆性㊁纪念性文章的发表ꎮ这些回忆性㊁纪念性文献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ꎮ
关于音乐家的回忆性㊁纪念性文献颇多ꎬ2005年为冼星海诞辰100周年ꎬ逝世60周年ꎮ何平从作曲家㊁音乐家㊁音乐理论家三个方面对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进行了多视角较为全面的论述ꎬ发表了文章«人民音乐家冼星海»ꎮ2009年为黄自先生诞辰105周年ꎬ学界举办了黄自先生诞辰纪念音乐会ꎬ乐佾真等人撰写发表了相关纪念性文章ꎮ同年ꎬ近代钢琴家贺绿汀逝世10周年ꎬ学界举办了纪念活动ꎬ陆小璐等人撰写发表了相关纪念性文章ꎮ
2017年为我国第一所音乐学院ꎬ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 国立音乐院成立90周年ꎬ上海音乐学院开展了一系列院庆活动ꎮ此次活动关于国立音乐院的相关文献有陈聆群«论 海派音乐文化 与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ꎬ戴嘉枋«图文并茂地反映先贤的艰难足迹 评‹国立音乐院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图鉴(1927 1931)›»等ꎮ肖阳对国立音乐院和国立音专1927 1937年间的奖惩制度㊁教授治校制度等进行研究ꎬ发表了系列文献ꎬ这文献些为国立音乐院和国立音专在1927 1937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份翔实可靠的资料ꎮ
由于近20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回忆性㊁纪念性文章数量颇多ꎬ笔者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ꎮ
二㊁2000 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教材㊁理论建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教材建设与理论建设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ꎬ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与普及ꎬ对本学科研究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ꎮ
近20年来ꎬ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重要的理论教材与学术论著主要有夏艳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ꎬ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ꎬ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㊁下)ꎬ梁茂春㊁明言«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949 2000)»ꎬ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ꎬ刘靖之«论中国新音乐»等ꎮ这些理论教材与学术论著体例各有其写作特点ꎬ且史料翔实ꎮ2019年来ꎬ中国音乐史学教学在高校中得以重视ꎬ以上教材与论著常被用于音乐专业院校㊁系教材ꎮ关于本学科理论建设的相关文选有李西安«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现代音乐争鸣文选(1982 2003)»(上㊁下)㊁«搜索历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文论选编»㊁冯长春« 重写音乐史 争鸣集»等ꎮ这些文选或为争鸣中激起的学术 火花 ꎬ促使学科进步与发展ꎮ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的相关文献有如洛秦从研究属性㊁观念㊁范畴和范式对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的意义思考ꎬ文章作者论述了音乐史学史的研究意义ꎬ以期促进和提升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学术品质ꎮ[8]陈荃有关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未刊著述的发掘与整理ꎬ认为应该采取多维度的考察和思考近现代历史中的音乐史著ꎬ对其发掘㊁整理ꎬ从而客观㊁公正地认识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学成就ꎮ[9]相关文献还有陈永«中国近代音乐 传记史学 述论»ꎬ郑锦扬«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四种重要视野»等ꎮ
三㊁2000 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学术会议与学术争鸣
关于2000 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学术会议ꎬ主题多集中在对于中国音乐史学科建设与相关教学的探讨㊁对于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写作的关注㊁对于本学科热点话题的关注等ꎮ这些学术会议主要为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中国音乐史学会年会暨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活动以及本学科相关的学术研讨会ꎬ如2009年5月于中国音乐
921
刘㊀璟:2000 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综述
学院召开的文化视野中的音乐历史分期研讨会㊁2011年10月于中国音乐学院召开的首届中国音乐教育史学术研讨会㊁2011年12月于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音乐史学高层论坛㊁2017年3月于武汉召开的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工作暨学科发展研讨会㊁2017年9月于上海音乐学院召开的学科高层论坛以及2019年4月于青岛大学召开的中国音乐史教学专题研讨会等ꎮ中国音乐史学的每一次学术会议都是研究学者们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ꎬ激发出对学科的沉淀与新的思考认识ꎮ
近20年的学术争鸣主要为 重写音乐史 争鸣ꎮ此次学术争鸣是受到20世纪80年代的重写文学史观念的影响ꎬ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学界对于重写音乐史的呼声越来越大ꎮ戴鹏海曾发表论文对 重写音乐史 进行了解释ꎬ作者认为ꎬ在不存在史料匮乏等写作困难的前提下ꎬ对应该成为入史对象却只字不提ꎬ是典型的回避历史ꎮ[10]洛秦发表文章ꎬ通过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与音乐人类学两门学科知识交叉下的有关 重写音乐史 的文章ꎬ提出了挑战性的重写音乐史的研究范式ꎮ[11]汪毓和㊁陈聆群㊁余峰㊁梁茂春等学者均就 重写音乐史 史学思潮发表了对于 重写 的看法与见解ꎮ
冯长春主编的« 重写音乐史 争鸣集»于2015年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ꎮ该文集收录了近30年来有关此次史学思潮争鸣文章38篇ꎮ刘再生所著«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以 专题史 形式呈现ꎬ对以往被忽略的 边缘 音乐家进行补充ꎬ此为 重写音乐史 争鸣思潮影响下的很好的尝试ꎮ
四㊁2000 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回顾与反思
近20年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回顾与反思大多为各学科对近一世纪的思考与总结ꎮ20世纪末陈聆群发表了论文«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ꎬ回顾了本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ꎬ展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在20世纪取得的学术成果ꎬ展望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进入21世纪的发展前景ꎮ
从1958年学科的创立算起ꎬ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走过了60年的学术历程ꎬ冯长春表示ꎬ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的学科起步是出于当时政治斗争需要㊁以官方指示向音乐界发出的任务ꎬ而非以往所谓借着 大跃进 的东风跃进上马ꎮ论及学科的起步不能忽视 反右 背景和刘芝明的讲话精神ꎮ[12]作者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史的巡礼主要集中在教科书编写㊁专题史研究㊁史料建设等六个方面展开ꎬ此为近60年学科发展的梳理与总结ꎮ
纵观2000年至2019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研究ꎬ是一个逐渐进步和完善的过程ꎮ研究方向更加多维ꎬ研究深度不断增加ꎮ这20年来ꎬ音乐学者更加重视我国现当代音乐的研究ꎮ随着新的史料的不断发掘和音乐学者们认识的不断深入ꎬ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的研究逐渐建立起体系ꎮ相对于其他音乐学科ꎬ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ꎬ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这个年轻的学科在短短20年里所取得的显著进步ꎮ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ꎬ 史实第一性 的史实以及史料意识得以增强ꎬ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ꎮ并且ꎬ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相关研究学者的学理规范意识有逐年增强的趋势ꎬ批评与争鸣日渐活跃ꎮ
对待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未来发展ꎬ研究学者们要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观念ꎬ增强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ꎮ同时也要关注历史音乐本体ꎬ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研究不能只有 文本 ꎬ而没有 音乐 ꎮ应共同致力于建设好学科的理论基础ꎬ不断发掘新的史料ꎮ
注释:
[1]陈聆群.我们的抽屉里有些什么? 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史料工作[J].黄钟ꎬ2002(03):8.
[2]彭㊀丽.黎派音乐再认识 关于黎锦晖的十本歌集[J].中国音乐学ꎬ2005(02):98.
[3]张㊀娟.13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管风琴在中国传播考略[J].中国音乐学ꎬ2006(01):30.
[4]宫宏宇.王光祈初到德国[J].黄钟ꎬ2002(03):19. [5]孙㊀海.萧友梅留德史料再探[J].音乐研究ꎬ2018(03):106 108.
[6]刘㊀晨.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研究述评[J].人民音乐ꎬ2011(04):84.
[7]田可文.百年历程:中国音乐史著作的撰写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ꎬ2017(04):136.
[8]洛㊀秦.中国音乐史学史研究的意义 研究属性㊁观念㊁范畴和范式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ꎬ2018(03):17. [9]陈荃有.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著的发掘与认知[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ꎬ2018(03):45.
[10]戴鹏海. 重写音乐史 :一个敏感而又不得不说的话题 从第一本国人编㊁海外版的抗战歌曲集及其编者说起[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ꎬ2001(01):67.
[11]洛㊀秦.叙事与阐释的历史ꎬ挑战性地重写音乐史的研究范式 论音乐的历史田野工作及其历史民族志书写[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ꎬ2014(01):6.
[12]冯长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史巡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ꎬ2018(03):30.
(责任编辑:张洪全)
031
当代音乐 2020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