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 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 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 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评价 ①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 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 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 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对后世 影响深远) (6)影响 对日本自身的影响:①它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 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保留 了大量的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 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中国的影响: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日本的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材料通过土耳其不变旧法与日本能变旧法 进行比较,阐述了中国应“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故本题选B。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 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 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由于他不理解当时 ( B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农业经营方式变化 C.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D.集体主义精神丧失
命题分析
栏目索引
于求成;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等等。(3)从评价改革的 角度考查。 对改革持肯定或否定评价的依据,主要看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潮 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专题演练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 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 鉴。……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B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崛起也刺激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例如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 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 4.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年。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 经济危机。 (3)“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说明罗斯福新政是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但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 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东欧改革 (1)背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弊端 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2)结果: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 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专题演练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 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的“拢合在一起”和“大家又散伙了”各指的是什么 历史事件。通过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拢合在一起”是指农业合作化运动的 进行,“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从农业合作化 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并不是土地所有制的变 革,也不是集体主义精神丧失,故排除A、D,选B。C过于笼统,不符题意。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 期。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 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 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 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 有制基础上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8世纪初。 (2)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人物:彼得一世。 (4)内容:改组行政机构;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提倡学习西方礼节 与生活方式。 (5)评价: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命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命题分析
栏目索引
本专题是历年河北中考考查的热点内容之一,河北中考试题每年都会涉 及本专题内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涉及。注意从以下角度 进行复习:(1)对多个重大改革事件进行比较,考查其异同点,如从原因、目 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如通过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可知不同经济体制的 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2)从总结中外改革的启示角度进行考查。 启示: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 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评价: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四、历史启示 1.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动力。 2.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 4.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应以此作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 5.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改革会付出流血和牺牲的代价。 6.改革应注意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①1991年在新联盟条约即将签署之际,为阻止联盟解体趋势,苏联部分领导人 发动“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下台,叶利钦控制全局。“八一九事件” 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②苏联解体的原因 a.根本原因是僵化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引发严重 的经济危机。 b.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民族矛盾激化,使社会动荡不安。 c.西方势力(和平演变)的影响。 ③苏联解体的启示: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会遭遇挫折,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6)评价: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历 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 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3.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学习对象:欧美国家。 (5)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 质)
栏目索引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概述 栏目索引
专题概述
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 史。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 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中国洋务运动、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 策、中国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 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从性质 上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制度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③“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评价: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所做的一次探索。调动了生产者的 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①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个人高度 集权) ②形成的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 ③评价 a.积极作用:它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声誉。 b.消极作用: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的状况;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 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消耗和浪 费了资源。 ④给我国的启示 a.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专题概述 栏目索引
改革。从内容上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从结果 上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 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也有失败的:中国洋务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苏 联东欧改革。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知识整合
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1.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代表人物: (4)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5)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6)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②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按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 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 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2)影响 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向世人证明:社会 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 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苏联的历次改革 (1)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 ①背景:三年内战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的发 展,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 不稳。 ②内容: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 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恢复自由贸易。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c.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依法治 国。 (3)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 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导致国家权力分散。 (5)苏联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