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读后感之欧阳治创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潮之巅》读后感
吴军著的《浪潮之巅》,介绍了IT产业从诞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而其中对诸多明星公司的兴衰起伏的介绍与描述尤其到位。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我对IT产业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公司,对整个产业的历史以及分工则知之甚少,一团乱麻。

我把互联网的出现当作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没料到互联网是一波浪潮,其出现同其它浪潮一样,急剧地改变了世界IT格局。

读完《浪潮之巅》后,我“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解了IT产业的发展脉络和分工,也对这些曾经引领浪潮、或者在硅谷红极一时的公司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些明星公司的兴衰起伏,就像是潮起潮落的过程,让我的心也跟着起伏。

然而,作者以理性冷峻的笔调揭露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以及兴衰背后的必然规律性。

让我在唏嘘感慨之余,得到了不少的启示,对许多问题有了与以前不同的看法。

第一,创新固然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而一个好的
商业模式也相当重要。

创新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对更新换代速度快、竞争极其激烈的IT企业来说尤其如此,是IT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AT&T、IBM、微软、英特尔、思科、雅虎、谷歌等等企业之所以能引领浪潮,创新功不可没。

然而,企业要站在浪潮之巅,光有创新还远远不够,还得有好的商业模式。

缺乏好的商业模式这个发电机,公司就难以为继,没法生存,创新也变成无源之水。

eBay和谷歌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一个能够盈利的好的商业模式;腾讯在找到盈利模式前,马化腾一度非常苦恼,甚至打算卖掉QQ。

直至QQ实现盈利,任何人再也不敢小觑变大变强的腾讯。

华为作为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标杆,也有很多专利未能实现商用,这也说明了企业光有技术还不够。

当前,中国虽还没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但与前几年相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求创新。

只是在追求创新时,切莫忘记其他方面,比如公司体制、商业模式和商业策略等的重要性。

如此,才能真正将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盈利,让创新成为企业利润长盛不衰的源泉,将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一个正确的商业策略很重要。

商场如战场,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企业的商业策略能否成功,考验着企业高层的智慧。

一旦走错,公司就容易掉队,甚至有满盘皆输的危险。

在商业策略上,苹果公司很早就开发出基于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比微软的DOS操作系统整整高出一代,直至九年后微软才开发出相似的Window 3.0操作系统,在这九年时间里,苹果有机会也有能力将微软置于死地。

遗憾的是,苹果走封闭式道路和纯技术路线,给了开放了兼容机市场的微软以可乘之机,只能把IT产业的皇冠拱手相让,一度走向了低谷。

由此可见,一个正确的商业策略是多么重要。

小米科技公司运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手机厂商渠道销售的模式,大力进行“饥饿”营销,公司成立才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的强者,创造了以小胜大的神话。

这与其营销方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正确是分不开的。

这再次让我们看到了好的商业策略的魔力。

第三,入口为王。

比如微软(android的开发性决定谷歌无法像微软的收费模式一样垄断pc,但谷歌
开放android的主要原因是抢占搜索入口),控制住系统入口而站在个人微机时代的浪潮之巅;比如网景公司,控制住网络入口,使其由小变大;比如谷歌,控制住内容入口,成功地引领着互联网时代的浪潮。

控制了入口,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的控制权,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伟大的公司。

小米科技公司创始人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翔”。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之中,要顺势而为,借力而上,如此,要做大企业就容易多了。

风口的出现,前提是入口的开发和潮流的涌动。

中国企业在这波互联网浪潮做大做强之后,更宜未雨绸缪,及时跟踪IT产业的发展趋势,甚至能够掌控入口,以使其能够成为像微软、谷歌一样的伟大公司。

第四,创始人和公司“基因”对一家企业有很大影响。

作者吴军在介绍这些明星公司时,无一例外都谈到这些公司的发家史及其“基因”,以及“基因决定定律”。

一家公司的“基因”,很大程度上带有公司创始人的印记,比如比尔·盖茨之于微
软,乔布斯之于苹果。

而“基因”对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等等有相当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这种观点让我耳目一新。

在我看来,一家公司的“基因”,是这家公司在创始人影响下形成的组织文化、事业体制,但又不仅仅是这些。

IBM的基因决定了不可能把PC事业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只能把PC事业部卖给联想;微软以卖软件起家,这种思维,毫无疑问会羁绊其在“开放、免费、盈利”的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而有些公司,比如IBM、诺基亚(虽然最终倒在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3M、通用电气等,它们能将公司从一个衰退的行业转到高速发展的新行业,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神话,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拥有凤毛麟角的“转基因”,骨子里的东西促使他们敢于主动出击做出变革,而不是守以待毙被动应对,“公司之间就有了伟大和平庸的差别”。

这也是使他们基业长青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人才是无价之宝。

人才的作用,怎么说都不过分。

伟大的公司,背后一定有伟大的人才团队。

而走向衰落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点是人才的大
量流失。

看下当今的浪潮新贵,谷歌崛起时挖了大量的雅虎的资深工程师,Facebook崛起时又挖了大量谷歌的人。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中,人才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第六,斯坦福大学与“硅谷”企业的紧密合作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为不断为硅谷注入新的技术和人才,成为硅谷半个世纪长盛不衰的重要支柱,除却斯坦福位于硅谷的地利之外,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原因,下面谈谈我认为值得国内高校借鉴的。

1、开放的校园。

这里的开放不是24小时敞开校门任人进出,而是与社会紧密联系,让大学融入社会。

斯坦福大学“自由之风永远吹(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的校训从精神本质上奠定了斯坦福大学追求开放的学术氛围。

斯坦福大学每年从政府获得的研究经费相比东部高校要少得多,寻求从工业界获取研究经费就成为了不得不的选择。

因此,必须打开校门,走出象牙塔。

这种走出去不仅斯坦福获得了远多于东部高校的研究经费,同时斯坦福的教授和学生在接触工业项目的过程中,培养
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产品设计到实现以及项目管理等领域,斯坦福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佼佼者。

2、便利的创业条件和浓厚的创业氛围。

斯坦福给学生营造了内紧外松、自由发展的环境;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大学学生和文化具有多样性,相同年龄段的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得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全才和创业者。

另外,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创业,为学生的创业活动大开绿灯,甚至帮助外国学生维持在美国的合法身份。

斯坦福专门建立了办公室专方便在校学生联系硅谷成功的校友,这使学生有机会当面向一位工业领袖推销自己的发明,这是相当了不起的。

另外,斯坦福大学还极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这也与斯坦福的地利有相当大的关系。

诚如作者所言,“发明创造世界各国都有,而斯坦福大学只有一个,因此,硅谷的奇迹就难得一见了。

”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有这般重要的地位,让硅谷成之为硅谷,与其所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是分不开的。

当前,随着李克强总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呼唤,地方政府,各大高校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学生创业,我校也给予学生创业以莫大的支持。

我想,我们也许复制不了斯坦福的奇迹,但斯坦福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但愿不久的将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里,中国能诞生一家又一家像IBM、思科、微软、谷歌等伟大的世界级公司,能有人像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一样,做时代的弄潮者,站在浪潮之巅!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互联网+、工业4.0里,存在着许多的机会。

处身于浪潮之中,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与其在潮起潮落中充当看客,不如擦亮眼睛、做好准备、终身一跃,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此与同辈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