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在作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在作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成语,言简意赅,蕴含深刻道理。
如果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必会使说理更加透辟,语言更富文采。
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成语有其独特价值。
一、用作论据,使论证更加有力
许多成语尤其是那些源于寓言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往往含有深刻道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如果将其用作文章的论点或论据,甚至标题,就会使观点更加鲜明深刻,论证更加形象有力。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叶公好龙”来比喻蒋介石之辈口谈革命的虚伪性;《愚公移山》把“愚公移山”的故事自然地融入论述过程,论证形象、有力;《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用成语“黔驴之技”指出敌人外强中干的本质,褒贬色彩鲜明。
鼓励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成语,深入理解其含义,并引导学生把它自然地化用到说理过程中,会使文章既有文采,又有思想性,增强说服效果。
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淮橘为枳、一傅众咻等成语可用于环境与成长为话题的作文;铁杵成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可用于恒心为话题的作文;结草衔环、投桃报李、饮水思源可用于感恩图报为话题的作文;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可用于“坚守、考验或诱惑”为话题的作文;未雨绸缪、曲突徙薪、居安思危可用于以忧患意识为话题的作文;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夜郎自大可从正面或反面论述“谦虚和骄傲”为话题的作文;炳烛夜游、闻鸡起舞、岁不我待、日月如梭、寸阴尺璧等可用于“惜时”为话题的作文;千金买骨、三顾茅庐、吐哺握发可用来论证“爱惜人才”。
二、挖掘寓意,使作文切合题意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审题材料是“智子疑邻”这个成语故事。
试题用这个故事引出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围绕该成语所包含的“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结论”的寓意来立意就可以达到切合题意的要求。
若以成语“运斤成风”作为作文的审题材料,从中可提炼出“对手对人的重要性;内因和外因都是影响成功的条件”等寓意,围绕它进行立意就能切题。
还可用疑邻窃斧、拔苗助长、塞翁失马、井底之蛙、以己养养鸟、买椟还珠、驽马恋栈豆、剖腹藏珠、佝偻承蜩、蛮触之争、越俎代庖、齿亡舌存等来训练学生作文审题能力。
三、转换角度,打破思维定势
“矫枉过正”原意是纠正偏差或错误而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又陷入另一种偏差和错误中。
本是个贬义词,可是毛泽东根据论证的需要赋予它褒扬的意思,《湖南农民调查报告》中写道:“所谓‘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就是说终结旧的封建秩序,必须用群众的革命方法,而不是修正的改良方法。
”他就是这样反其意而用之,有力地驳斥了改良派的理论。
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工具书的解释和人们惯常认可的范围,很少多角度地去理解它。
只要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就能开拓出新颖的立意。
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可以转换角度对成语作全新的解读。
“曲高和寡”,从演奏者的角度看听众的欣赏水平太低,但从听众的角度看,演奏者孤芳自赏、脱离大众;“亡羊补牢”既可理解为“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又可理解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滥竽充数”历来都是批评南郭先生的,但如果思维的角度转向齐宣王、乐队队长或乐队成员,批评的矛头就会相应转向。
可以转换角度作全新解读的成语还有知足常乐、开卷有益、大器晚成、对牛弹琴、老马识途、按图索骥、
待价而沽、管中窥豹、负重致远等。
四、逆向立意,培养辩证思维
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思辨价值,若当作审题立意的材料进行训练,就可拓展和深化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题能力,写出立意新颖、思想深刻的作文,在高考中拿到发展等级分。
对含有负面倾向的成语,运用逆向思维联系现实生活揭示其在传统意义掩盖下的积极因素,就可以发前人之所未言,写出独树一帜的文章来。
“一意孤行”本是指固执地依照己见行事而不听劝告。
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力排众议,坚持真理,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马寅初早在1960年这个“人多力量大”的声音占主导地位的年代里,就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新人口论”,始终不改变这一独特主张;哥白尼在“地心说”一统天下的中世纪,仍坚持“日心说”。
他们的“一意孤行”不值得敬佩吗?成语“杯水车薪”不是含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可贵精神吗?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散文《针挑土》中的黑妮身上正体现了这种难得的精神。
从班门弄斧、见异思迁、见风使舵、不求甚解、谨小慎微、明目张胆、东施效颦、杞人忧天、矫枉过正等这些含有贬义色彩的成语中,都可以挖掘出积极向上的意义,将其恰当地运用于说理论证,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