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第7课夜归鹿门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聊寂寥纰缪荒谬了如指掌
B.坼裂金柝拓片万钧柁风驰电掣
C.浩瀚诰命桎梏残酷皓首穷经
D.喧哗渲染烜赫炫目故弄玄虚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栖息恓惶心扉脉博妄自菲薄
B.幽静优雅轩辕渡口渡日如年
C.熟谙喑哑熟稔谂知戎马倥偬
D.宠爱庞大栋梁平心宣宾夺主
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梁渡头争渡喧喧:喧闹
B.忽到庞公栖隐处栖隐:栖息隐居
C.岩扉松径长寂寥岩扉:石门
D.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隐居者,这里指庞公
4.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

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做伴。

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①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②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朗的点染
③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④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⑤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⑥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A.①③②⑤④⑥B.②④⑤⑥①③ C.④②③⑤⑥① D.⑤①⑥②③④
6.阅读《夜归鹿门歌》,回答问题。

(1)阅读并分析第1、2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2)阅读并分析第3、4句: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3)阅读并分析第5、6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4)阅读并分析第7、8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5)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本诗描绘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

那么诗歌是如何将这两个场景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谈谈你对“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理解。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耶溪泛舟
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1.《万山潭作》一诗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两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注】标。

【注】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

1.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中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指帝宫。

③青阳:指春天。

1.这首诗是诗人在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