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比较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2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有一老父衣粗衣()
能谤讥于市朝()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21.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2分)
22.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分)
2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二)【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
②子:你,代词。
③履:鞋子。
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3)何故()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
(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三)(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仆闻之()(4)官大者,主恶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四)(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仆闻之()(4)官大者,主恶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五)【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齐地方千里
2.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
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
②作动词,列举。
二读“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规律,气数。
三读“shuò”,其义:多次。
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读音:词义:
3.下面几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白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六)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
6、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④与百姓同其劳.()
8、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9、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6分)
10、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4分)
(七)[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zhì,猪。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与: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1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1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分
1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八)、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5—14题。
(2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6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2成列:指摆好阵势。
3既:尽,全部。
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重复,再次。
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2分)
(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
16、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
1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6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6分)
(九)[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全品中考网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6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2成列:指摆好阵势。
○3既:尽,全部。
○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 óng):重复,再次。
○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
(一)20.当面穿在他(代老父)(2分,正确一处0.5分。
)
21.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2分)
22.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2分)
2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1分)
24.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
(二)29.患:祸患,灾难是:这、这样谓:对……说故:缘故、原因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31.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2分)
(三)12.(4分)(1)使……痛苦(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13.(3分)D
14.(4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分,“恒”“过”各1分)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顺1分)
15.(4分)(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2分,意对即可)(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分)
(四)12.(4分)(1)使……痛苦(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
13.(3分)D
14.(4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2分,“恒”“过”各1分)
(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顺1分)
15.(4分)(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
磨练。
(2分,意对即可)(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五)1.今/齐地/方千里2.shǔ列举3.B 4.(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5.广开言路(纳谏)不杀烛邹借事说理(或: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正话反说(或:以退为进、归谬法)
(六),6、舜/发于/畎亩之中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8、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9、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卧薪尝胆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七)11.①给,给予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③到,去,往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意对即可)1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
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1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1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八)、15 保佑大腿 16、(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7、(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18、(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
19、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
(九) 10、(1)赐福,保佑。
(2)大腿。
11、(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
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