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不论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得也。孟 子若预忧后世将秕糠一切,而自以其察言也。特著其说以防之。故必论 世知人,而后逆志之说可用也。 (清人·顾镇《虞东学诗》)
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 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 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王国维《玉溪 生年谱会笺序》)
论语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子曰: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 言。鲤退而学诗。《季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 不可以遽论其文也。(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
第三节 老子的文学
理论与批评
“道”作为形而上的观念,其文艺美学 观念的定型是《庄子》完成的。但 是,《老子》的开拓之功不可忽视 。由于他对“道”的种种规定赋予“道” 以无限丰富的意义,给后人进行理 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因此,老子在中国艺术与美学的发 展史上地位是崇高的。
理论构成:文学创作论、作家论、文学批评论 、文学鉴赏论。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大陆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著述情况
20年代,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 30、40 年代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的《中国文学
批评史》、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朱维之的《中国文艺思 潮史略》、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傅更生的《中国 文学批评通论》等 . 50、60年代郭绍虞的旧著改写本和新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 史》、黄海章的《中国文学批评简史》、罗根泽批评史的两宋部 分以及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新时期以来,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王运熙与顾易生 的等三人的三卷本批评史、周勋初的《中国文学批评小史》、蔡 钟翔等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张少康与刘三富合著的《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王运熙与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 文学批评通论》、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目前已出 三卷)、杨星映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纲要》、蔡镇楚的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等
附录
汉宋诸儒以一志字属古人,而意为自己之意。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说 之,其贤于蒙(指咸丘蒙)之见也几何矣。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 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 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即以此诗论之,不得养 父母,其志也;普天云云,文辞也。‘莫非王事,我独贤劳’,其意也。其 辞有害,其意无害,故用此意以逆之,而得其志在养亲而已。 (清代·吴 淇在《六朝选诗定诗缘起》)
论语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
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 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万章》下
附录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 生色也,睟(cuì)然见于面,盎于背, 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 心上》)
[春秋时]自朝回聘享以至事务细微,皆引《诗》以证其得失焉。大而公 卿大夫,以至舆台贱卒,所有论说,皆引《诗》艺畅厥旨焉。……可以诵 读而称引者,当时止有《诗》、《书》。 (清劳孝舆《春秋诗话》卷三 )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尚书•尧典》)
一人者,作诗之人,其作诗者,道己一人之心耳。要所言一人,心乃是 一国之心。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 言天下之事,亦为一人言之。(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
日韩两国:铃木虎雄著《支那诗论史》、青木正儿著《支那文艺思潮论》、 《中国文学思想史纲》(1936)、《清代文学评论史》(1950)、 《支那文学概论》(1952)、船津富彦的《中国诗话研究》(1977 )。韩国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车柱环、李 世东、金世焕、朴英顺、朴三洙、许世勋等人。
第二节 孟子的文学 理论与批评
孟子倡导个体修养的“养气”理论和关 于审美接受与批评的“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理论,开启了中国古代文 学理论与批评的一个崭新的时代, 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孟子的“知言养气” 和“以意逆志”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 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 子曰:《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 佾》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兴与诗,立于礼,成与乐。《泰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 亦奚以为? 《子路》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妥也。是集义所生 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与心,则妥矣。……何谓知言? 曰: 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
穷。
……《公孙丑》上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 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与王事而不得养父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汉《 毛诗序》)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附录2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尽矣。辨汉、 魏、唐、宋之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必此也 。‘可以’云者,随所以而皆可也。于所‘兴’而可‘观’,其‘ 兴’也深;于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 怨’, ‘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出于 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 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故《关雎》 ,兴也,康王晏朝,而即为冰鉴。‘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观也;谢安欣赏而增其遐心。人情之游也无涯,而 各以其情遇,斯所贵于有诗。是故延年不如康乐,而 宋、唐之所由升降也。谢叠山、虞道园之说诗,井画 而根掘之,恶足知此? (《姜斋诗话》上卷 )
第一节 孔子的诗教观
《诗经》作为先秦的儒家经典之一,经历了一 个从歌到诗、从经学到文学的过程。在现代意 义上的文学尚未确立之前,《诗经》作为一部 典籍,其诗教的敦厚远过于审美的欢愉。《论 语》中论诗的特质、功用等,皆来源于孔子对 《诗经》的理解和阐发,诗经学以致用为根本 ,是儒家也是孔子论诗的主要目的,孔子丰富 的文学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古代文论
第一讲:绪论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概说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建设
与发展
1.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建设 2.20世纪以来大陆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著述情况及研究
特点。 3.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范围与理论 构成
研究范围:诗话、词话、评点、笺注等。
西方诸国:法国学者侯思孟对孔子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加拿大学者林理彰 对《沧浪诗话》和明清诗论的研究、德国学者卜松山对叶燮诗论的 研究、美国学者里克特对黄庭坚诗论的研究、美国学者浦安帝对中 国叙事学的研究、加拿大学者叶嘉莹的词学研究和王国维文艺思想 研究等。
第四节:参考书目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1、2、3),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时期以来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王运熙与顾易生的等三人的三卷本批评史周勋初的中国文学批评小史蔡钟翔等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张少康与刘三富合著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王运熙与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论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目前已出三卷杨星映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纲要蔡镇楚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等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著述基本情况台港地区
老子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 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 道。( 《老子》9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老子》16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 无形。( 《老子》41章)
附录
北京大学西语系严宝瑜教授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大音乐家约翰·凯吉曾创作过一部著名的 钢琴独奏曲《4分22秒》,演出时,一位钢琴 家在钢琴前静坐4分22秒钟。据说在这段时间 里,听众可以听到许多美妙的音乐。有趣的是 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据《晋书》记载, 陶渊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声。”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 、《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阳货》
注疏》
—— 元刻《十三经注疏》本《论语
附录1
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 汉书》八十八《儒林传叙》 )
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著述基本情况
台港地区:断代史研究有朱荣智的《两汉文学之理论研究》(1980年)、廖 蔚卿的《六朝文论》(1980年)、张仁青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 史》(1978年)、张健《明清文学批评》等。分体研究王金凌《中 国文学理论史》、黄永武的《中国诗学》、卢元骏的《曲学》等。
香港地区:香港第一代研究集体以饶宗颐、程兆雄、钟英梅等人为代表;第 二代以石磊、陈炳良、陈耀南为代表;第三代以蒋英豪、陈国球、 邓国光为代表。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 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 子》25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1章)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王弼注:橐,排 橐也。籥,乐籥也。橐籥之中空洞,无情无为,故虚而不得穷屈 ,动而不得竭尽也。 (《老子》5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 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11章))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 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 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 尽心下》)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 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 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 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
。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中国书店。 蒋凡 郁源《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中华书局。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共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二讲 先秦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章 先秦文学理论与批评概说 一、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二、道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三、墨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四、韩非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五、“言志”与抒情 第二章 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 孔子的诗教观 一、诗言志与思无邪 二、兴、观、群、怨的美学意蕴 三、文与质的折衷论 第二节 孟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一、“知言养气”与作家艺术修养的培养 二、“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 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 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王国维《玉溪 生年谱会笺序》)
论语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子曰: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 言。鲤退而学诗。《季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 不可以遽论其文也。(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
第三节 老子的文学
理论与批评
“道”作为形而上的观念,其文艺美学 观念的定型是《庄子》完成的。但 是,《老子》的开拓之功不可忽视 。由于他对“道”的种种规定赋予“道” 以无限丰富的意义,给后人进行理 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因此,老子在中国艺术与美学的发 展史上地位是崇高的。
理论构成:文学创作论、作家论、文学批评论 、文学鉴赏论。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大陆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著述情况
20年代,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 30、40 年代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的《中国文学
批评史》、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评》、朱维之的《中国文艺思 潮史略》、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傅更生的《中国 文学批评通论》等 . 50、60年代郭绍虞的旧著改写本和新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 史》、黄海章的《中国文学批评简史》、罗根泽批评史的两宋部 分以及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新时期以来,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王运熙与顾易生 的等三人的三卷本批评史、周勋初的《中国文学批评小史》、蔡 钟翔等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张少康与刘三富合著的《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王运熙与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 文学批评通论》、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目前已出 三卷)、杨星映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纲要》、蔡镇楚的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等
附录
汉宋诸儒以一志字属古人,而意为自己之意。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说 之,其贤于蒙(指咸丘蒙)之见也几何矣。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 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 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即以此诗论之,不得养 父母,其志也;普天云云,文辞也。‘莫非王事,我独贤劳’,其意也。其 辞有害,其意无害,故用此意以逆之,而得其志在养亲而已。 (清代·吴 淇在《六朝选诗定诗缘起》)
论语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
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 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万章》下
附录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 生色也,睟(cuì)然见于面,盎于背, 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 心上》)
[春秋时]自朝回聘享以至事务细微,皆引《诗》以证其得失焉。大而公 卿大夫,以至舆台贱卒,所有论说,皆引《诗》艺畅厥旨焉。……可以诵 读而称引者,当时止有《诗》、《书》。 (清劳孝舆《春秋诗话》卷三 )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尚书•尧典》)
一人者,作诗之人,其作诗者,道己一人之心耳。要所言一人,心乃是 一国之心。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 言天下之事,亦为一人言之。(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
日韩两国:铃木虎雄著《支那诗论史》、青木正儿著《支那文艺思潮论》、 《中国文学思想史纲》(1936)、《清代文学评论史》(1950)、 《支那文学概论》(1952)、船津富彦的《中国诗话研究》(1977 )。韩国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车柱环、李 世东、金世焕、朴英顺、朴三洙、许世勋等人。
第二节 孟子的文学 理论与批评
孟子倡导个体修养的“养气”理论和关 于审美接受与批评的“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理论,开启了中国古代文 学理论与批评的一个崭新的时代, 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孟子的“知言养气” 和“以意逆志”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 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
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 子曰:《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 佾》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兴与诗,立于礼,成与乐。《泰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 亦奚以为? 《子路》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妥也。是集义所生 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与心,则妥矣。……何谓知言? 曰: 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
穷。
……《公孙丑》上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 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与王事而不得养父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汉《 毛诗序》)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附录2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尽矣。辨汉、 魏、唐、宋之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必此也 。‘可以’云者,随所以而皆可也。于所‘兴’而可‘观’,其‘ 兴’也深;于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 怨’, ‘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出于 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 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故《关雎》 ,兴也,康王晏朝,而即为冰鉴。‘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观也;谢安欣赏而增其遐心。人情之游也无涯,而 各以其情遇,斯所贵于有诗。是故延年不如康乐,而 宋、唐之所由升降也。谢叠山、虞道园之说诗,井画 而根掘之,恶足知此? (《姜斋诗话》上卷 )
第一节 孔子的诗教观
《诗经》作为先秦的儒家经典之一,经历了一 个从歌到诗、从经学到文学的过程。在现代意 义上的文学尚未确立之前,《诗经》作为一部 典籍,其诗教的敦厚远过于审美的欢愉。《论 语》中论诗的特质、功用等,皆来源于孔子对 《诗经》的理解和阐发,诗经学以致用为根本 ,是儒家也是孔子论诗的主要目的,孔子丰富 的文学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古代文论
第一讲:绪论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概说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建设
与发展
1.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建设 2.20世纪以来大陆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著述情况及研究
特点。 3.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范围与理论 构成
研究范围:诗话、词话、评点、笺注等。
西方诸国:法国学者侯思孟对孔子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加拿大学者林理彰 对《沧浪诗话》和明清诗论的研究、德国学者卜松山对叶燮诗论的 研究、美国学者里克特对黄庭坚诗论的研究、美国学者浦安帝对中 国叙事学的研究、加拿大学者叶嘉莹的词学研究和王国维文艺思想 研究等。
第四节:参考书目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1、2、3),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时期以来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王运熙与顾易生的等三人的三卷本批评史周勋初的中国文学批评小史蔡钟翔等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张少康与刘三富合著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王运熙与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论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目前已出三卷杨星映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纲要蔡镇楚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等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著述基本情况台港地区
老子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 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 道。( 《老子》9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老子》16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 无形。( 《老子》41章)
附录
北京大学西语系严宝瑜教授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大音乐家约翰·凯吉曾创作过一部著名的 钢琴独奏曲《4分22秒》,演出时,一位钢琴 家在钢琴前静坐4分22秒钟。据说在这段时间 里,听众可以听到许多美妙的音乐。有趣的是 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据《晋书》记载, 陶渊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声。”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 、《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阳货》
注疏》
—— 元刻《十三经注疏》本《论语
附录1
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 汉书》八十八《儒林传叙》 )
海外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著述基本情况
台港地区:断代史研究有朱荣智的《两汉文学之理论研究》(1980年)、廖 蔚卿的《六朝文论》(1980年)、张仁青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 史》(1978年)、张健《明清文学批评》等。分体研究王金凌《中 国文学理论史》、黄永武的《中国诗学》、卢元骏的《曲学》等。
香港地区:香港第一代研究集体以饶宗颐、程兆雄、钟英梅等人为代表;第 二代以石磊、陈炳良、陈耀南为代表;第三代以蒋英豪、陈国球、 邓国光为代表。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 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 子》25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1章)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王弼注:橐,排 橐也。籥,乐籥也。橐籥之中空洞,无情无为,故虚而不得穷屈 ,动而不得竭尽也。 (《老子》5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 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11章))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 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 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 尽心下》)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 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 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 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
。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中国书店。 蒋凡 郁源《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中华书局。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共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二讲 先秦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章 先秦文学理论与批评概说 一、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二、道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三、墨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四、韩非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五、“言志”与抒情 第二章 儒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 孔子的诗教观 一、诗言志与思无邪 二、兴、观、群、怨的美学意蕴 三、文与质的折衷论 第二节 孟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一、“知言养气”与作家艺术修养的培养 二、“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