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学习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学习型人才
一个人的成长高度,重点在于此人是否为学习型人才。甚至一个人是否为学习型人才将决定此人的一切成败。
首先,成为学习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飞速变化增长,对我国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的政治、文化、观念等也必然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的科技文明,高新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迅速地打破国界,世界各地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方式波及国内,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这一切要求我们必须成为学习型人才,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其次,成为学习型人才是我们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必须边实践边学习,把坚持学习作为紧迫而又长期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抓紧学习政治,而且要抓紧学习经济,学习先进经营管理,学
习现代科技文化”
所谓自觉学习是指人们敏锐地自我观察,探索内心阻碍自我成长与成功的因素,运用自己的力量来突破这些障碍,创造人生的成就。换句话说,自觉学习是人们帮助自己成长的途径。
人们要做到自觉学习,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克服学习障碍、自
我上进和生涯学习。
一、克服学习障碍
一般而言,人们的学习障碍主要有心结、盲点和设防,因此,要克服学习障碍,就必须解开心结、突破盲点和跨越设防。
1、解开心结
阻碍人们自觉学习的第一道障碍是心结。所谓心结,是指心中有不安、烦恼、不快、想不通等等。人们心中一旦打结,就会产生阻力,影响他们的思路及行动。
心结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由于环境的压力。环境的变动对个人的影响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个人角色混乱,因而产生心结。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目前许多企业都在进行改革,对此员工心里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企业调整人事、工作要调动的信息,于是心里马上联想到自己如果遇到调动不知如何是好,或是对前景感到渺茫;也有人认为这是企业有魄力进行改革,会使未来更有机会,而自己很愿意接受挑战,化问题为机会,因此心中不打结,抱着积极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二是由于人际关系冲突。现在是强调组织团队合作的时代,人际相处非常频繁,不仅是亲友、工作伙伴、领导等熟悉的人,还包括客户、供应商、竞争者等陌生人,由于不同的人在个性、喜好、认知、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在人际相处上,有时会产生误解、偏见、冷漠、争执等,容易造成自己内在的心结。心结越多,人际融洽相处就越困难。三是由于心理上的差异。包括个人的认知、
期望、标准、情绪、价值观等产生的差异。如有些人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不满意,虽然别人对他的行为已经加以肯定了,但由于自我要求过高(即指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所以对自己不满意(如果是积极心态对自己不满意,不在此范围内),这种不满意常常会影响到周围人身上。又如某些人情绪不稳定,内心里常常产生莫名其妙的担心和不安,有时候甚至有杞人忧天的念头,也会伤了自信心。还有早期经受过的挫折,也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心结。
发觉自己的心结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要有效地解开心结,需要自觉学习。自觉学习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
(1)采取立即思考法。一旦察觉自己心中打结,首先要避免简单地凭经验思考的做法,而采取不连续的思考方式。要承认问题已经存在,正视现实,妥善地解决,而不是缅怀过去,拒绝承认现实。
(2)转换心智模式。每个人对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认知、假想和期望,因此在面对来自外在环境的刺激时会有不同的解释。一旦面对挫折、困难,使用原有心智模式产生情绪波动时,最佳的途径是立即转换心智模式,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思考。例如,当你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工作压力时,按照相信自己一定能工作出色以及化压力为动力的思考模式来思考,积极寻求外界帮助而非坐以待毙,压力就可能减轻一些。又如在企业宣布人事升迁消息时,发现自己不在名单之中就感到气馁,跟别人和自己过不去,这时就需要转换心智模式:如果别人那种条件都可以升迁,自己将来肯定更有把握升迁。换言之,用建设性的心态看待一切,使自己每时每刻都积极进取,使这些刺激
变为成功的动力,相信未来成功的把握性会更大。
(3)运用“活水()”思考法。有时候某个人有心结并不是自己故意要跟自己过不去,其实是心理的自然反应。但这种心理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这时候对自己心结的最佳解套方法是采取“活水”思考法。人们不可能离开水而生存,生命的“活水”就在中,两个H代表快乐(Happy)和希望(Hope),一个O是机会(Opportunity)。具体做法是在每天起床时,采取快乐思考法、希望思考法以及机会思考法,把思考的焦点放在:我今天这一天要怎么做才能更快乐、更有希望和充满机会呢?利用这种正面思考,询问自己正确的问题,自然就会有一种激励自己的动力产生,于是心结也就迎刃而解了。
2、突破盲点
通常人生的盲点是不自知的,有些人奋斗了一辈子,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一生为盲点所困,后来虽然领悟了,但人生已接近终点。因此,唯有经常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才能“温故而知新”,获得更多智慧,这是自觉学习中的第二重点。
所谓盲点是指个人深信不疑或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但后来才发现不是真的或者是不正确的。其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不足,真相被隐藏,以至于人们被蒙在鼓里。二是由于立场角度的偏差。如许多人通常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忽略了别人的需要。如果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例如,目前许多企业开始重视顾客满意度,激发员工从顾客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出现了许多突破性的创意。其实工作中这种盲点很多,如人们在面对升迁
的期盼中,常常以自己的能力及工作表现为思考点,认为自己表现好就应该升迁,但却没有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思考。企业领导在决定升迁某个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有时注重工作表现,有时注重组织未来发展需要,有时注重人际和谐度或组织平衡。如果能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可以突破盲点。三是由于自我不求甚解的心态所造成的。有时候人们太相信常识或专家的意见,而自己却没有实事求是地加以验证,就全盘接受。例如,人们常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所获。但事实上,有时候必须靠别人的帮忙,要懂得利用优势,或运用创意,才能成功,而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力量。
要突破盲点,必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自我察觉,并采取下列方法。
(1)以谦虚的心态,承认自己的无知。一个人的无知领域远大于已知领域,虚心求知是成长的动力。现在人们面对的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正如美国英特尔公司总裁葛洛夫(A.Grove)在其新书《十倍速的时代》中所指出的那样,未来是一个质量巨变的时代。面对变化,需要加快学习更多新知识,才不会受制于变化,终身学习需要有虚心的态度。
(2)寻找问题重于寻找答案。现实生活中通常有些人往往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特别是将专家的解释视为理所当然。事实上,能主动发现问题的人也是能创造机会的人。有句话说:“假如你会问对的问题,那么问题就在答案中。”问问题本身也就决定了行动的方向。例如,警察在办案时,寻问问题的方向会影响其效率。事实上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