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安三中高二年级上学期第II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荀子》中说:“齐国‘并国三十五’,晋国‘献公并国十七’,楚国‘庄王并国三十六,开地三千里’,秦国‘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之间战争频繁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C.国家统一已成定局D.西周统治范围扩展
2.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
图一太庙图二祠堂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3.《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5.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
6.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7. 下列材料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
A.“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B.“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C.“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
D.“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8.“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9、《南方日报》刊文:“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
10、有学者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该学者赞扬孟子的主要依据是
A.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 B.被尊称为“亚圣”
C.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D.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11.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格物致知
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民为邦本
13. 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高逸之士,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
”他这里强调了文人画
A. 融多种艺术为一体
B. 作品注重诗意
C. 画家的身份与修养
D. 强调个性表现
14.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
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
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A B C D
15.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
”这种理论的现实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16.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在苏轼看来,文人画和工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画风是否工笔重彩 B.实景描写是否突出
C.画面是否气势磅礴 D.是否寄托画家情感
17.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18.“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普罗塔哥拉C.泰勒斯D.亚里士多德
19.教士台彻尔在布道讲台上喊道:“难道你们没有听见吗?你那死去的爹娘,死去的亲友正在哭喊:‘发发慈悲吧,发发慈悲吧,刑罚太苦,受不了了。
给点施舍,救救我们吧!’”……“金银入库,灵魂起舞。
”对此马丁·路德后来写道:“他竭尽全力把上帝的恩仇卖得又亲切又便宜。
”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
...的是
A.罗马教会主张信仰得救
B.教会利用教徒对地狱的恐惧来榨取钱财
C.马丁·路德揭露了台彻尔的敛财骗局
D.当时欧洲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被教会控制
20.近代以来,优秀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的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
近代中国真正把民主共和作为政治理念确立下来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22.右图为1920年出版的刊物,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
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处于
A.开始传入阶段 B.国情结合阶段
C.争鸣论战阶段 D.广泛传播阶段
23、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从高考作文的题目,我们就能感受
到当年火红的时代印记:《苦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他像雷锋同志一样》、
《大治之年气象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谈实事求是》等,其中触及到1978
年思想领域大讨论的题目是
A、《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B、《大治之年气象新》
C、《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D、《谈实事求是》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的根本原因是
A.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D.“双百”方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二.主观题部分。
本大题共3小题。
25题18分,26题17分,27题17分,共52分。
25.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
材料二“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故曰,四民异显而同道。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
——《王阳明文集》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4分)
(2)有的学者认为王阳明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请根据材料二中王阳明的主要思想主张论证这一观点,并分析其思想主张的社会影响。
(8分)
(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6分)
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注释:图1是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题材取自《圣经》故事,表现的是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
圣母被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年轻秀丽,温文尔雅。
她所体现出的青春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
图2是中国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材料二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
”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
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
材料三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我个人以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惟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
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近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近代化。
近代化是惟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辨。
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化化过程中的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史化交流史论》
请回答:
(1)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米开朗琪罗能够创作出该作品的经济和社会思想原因。
(2分)
(2)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中国文学产生了什么变化?(2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二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2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角度说明“西欧是最早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3分)
27.(17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1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分)
高二历史第II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5 B B C D D 6—10 B A D A A
11—15 D B C A A 16—20 D C B A C 21—24 B D D B
二.主观题部分。
25.(1)董仲舒将儒学加以改造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新儒学迎合了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
(4分)
(2)主要思想主张:反对外在权威,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反对绝对权威,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四民平等,具有进步的平等观;提倡博大宽广的人爱思想(即博爱思想)。
这些思想中蕴含着与传统思想不同的启蒙精神。
(4分)
影响:客观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促进了个人价值的觉醒,对晚明以来至清初的启蒙思潮具有引发意义。
(4分)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2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26、(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2分)
(2)小说的创作出现繁荣的局面。
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市民阶层壮大;社会民众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倾向于追求荣华富贵、张扬个性。
(任答三点)(8分)
(3)作用: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解放思想、寻求救国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民主、科学。
(4分)
(4)14世纪以后,西欧先后进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神学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近代民主思想。
(3分)
27.(1)①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2分)
②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③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分)
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分)
(2)①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1分)
②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
(1分)
③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2分)
(3)①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分)
②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