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 能够从问题出发,寻求周长和面积的必要条件,进行问题的解决.
3会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4注重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着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玩转这张A4纸,你们感兴趣吗?
首先观察它是什么形状的?看到这个长方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噢,要想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还需要知道什么?
二引导回忆,梳理要点
1.下面先请同学们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那再来估一估它的周长,它
的面积呢?能不能说约80平方米?(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2.现在老师已经测量了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你会计算它的周长
和面积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注意周长和面积单位相同吗)
3.看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如果我们从这个长方形中折出一个最大的正
方形,你会动手操作吗?那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呢?
4.同学们不仅反应迅速而且计算的也非常正确!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周长80厘米
合多少分米?面积400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呢)同学们一定要加以区分!
5.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初步
的梳理!(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请大家再来思考一下:关于周长和面积你是怎样区分的?(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三提高难度,灵活应用
同学们我们对抽象的周长和面积已经理解的很透彻,能不能灵活应用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玩转这张A4纸,可要加大难度了,你们还敢挑战吗?好!仔细听题
1.如果我们从一张A4纸一个顶角上去掉一个正方形:(如图1),现在这个1号图形的
周长与面积与原来完整的长方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2.这个小组的同学回答的真到位,掌声鼓励一下。

再看这种情况:我们从A4纸一条边
的中间位置入手去掉一个正方形:(如图2) 这个2号图形与原来那个图形比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周长变大面积变小)
3.说的真好!那这种情况呢?(如图3)(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4.同学们的思维真灵活!游戏进行到最后,让我们一起动动手!
(1)把这张A4纸从中间对折,可以分成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那么这2个长方形的面积加起来和这张完整长方形比较存在什么关系?(面积相等)(2)好了,同学们如果我们沿中间折痕剪开,仔细观察再把它们并列拼起来,这个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长方形比较还相等吗?
四谈谈收获
同学们马上就要下课了!通过这节课你收获到哪些知识?小小的一张A4纸存在这么多数学奥秘!不仅复习了课本第五单元和第九单元的知识,而且还发展了我们的空间观念,
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坚实的铺垫!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长+宽)×2边长×4
面积长×宽边长×边长
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因此根据这个特点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加深理解,也加大学生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打下铺垫!
2.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学习数学是一种枯燥的事情,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孩子对形象的图形很感兴趣,再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寓教于乐,不仅效果好学生兴趣还高。

效果分析
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不仅知道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而
且还能灵活应用,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再加上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过程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是学习的小主人,真正喜欢数学!
2.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发展孩子思维想象的过程,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培养了学习数学乐趣,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交流,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4.强化问题意识的培养,根据学生认知变化和能力的提高,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逐渐增多,提示性的数学问题逐步减少。

这样,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以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属于复习课,以平面图形为基础理解概念的同时灵活应用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2.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让学生在综合整
理中学习数学知识奥秘。

3.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评测练习
综合练习
1 选择
(1)已知一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120米,长是20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正确的解答是()
A 120÷20=6米
B 120÷2-20=40米
C 120÷2-20=40米
6×20=120平方米 40×20=800平方米 40×120=4800平方米
(2)一块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面积是216平方米,长是24米,围这样一个菜地需要多长的栅栏?正确的解答是()
A 216÷24=9米
B 216÷24=9米
C 216÷2-24=84米
24+2×9=42米 2×(24+9)=66米 84×2+24=192米
师:解答时既要符合长宽与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也要切合问题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2小探究
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被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小组讨论,算出结果。

(2)交流想法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并不一定相等,这是为什么呢?(长,宽有不同的情况)3提高练习:
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方形的长是36分米,宽是多少分米?
独立练习
1 公园要在一个宽8米的长方形花坛四周围了120米的栏杆,这个花坛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图)8米
2 120米,这块次菜地的面积又是
多少呢?
(图)
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

“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


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

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课标分析
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孩子们平面图形概念理解以及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并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重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丰富课程资源,注重实践性活动。

多选取学生熟悉的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还要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估测、实际计算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境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