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甲状腺滤泡癌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例甲状腺滤泡癌临床病理分析

强欣;戴洪波;王田;张小芬;银山

【摘要】目的:对54例甲状腺滤泡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其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方法:收集54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活检手术标本,通过常规HE切片染色,观察其病变特征.结果:高分化者39例,占72.0%(39/54);低分化者15例,占18.0%(15/54).包膜浸润者46例,占85.0%(46/54),血管浸润者38例,占70.1%(38/54).微小侵犯型滤泡癌44例,占81.5%(44/54);广泛侵犯型滤泡癌10例,占18.5%(10/54).结论:临床病理学诊断甲状腺滤泡癌完全根据包膜和(或)血管的浸润,分化程度等仅作为参考条件.

【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5)002

【总页数】2页(P208-209)

【关键词】甲状腺滤泡癌;包膜浸润;血管浸润;滤泡

【作者】强欣;戴洪波;王田;张小芬;银山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开鲁县公安局,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开鲁县公安局,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科左后旗公安局治安大队,内蒙古,通辽,0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1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以下,占癌症死亡病例的0.4%.其中滤泡癌的发病率居第二位〔1〕,70%左右的滤泡癌分化较好,有完整包膜者不易与滤泡型腺瘤区分,给临床病理诊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收

集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自2000-01-01~2008-12-30的54例甲状腺滤泡癌病

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对其诊断标准作进一步探讨.

1.1 一般资料男性13例,女性41例,男:女为1∶3.1.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17岁,平均年龄41.3岁.发生部位:左侧19例,右侧31例,双侧者4例.首发症状多为颈部出现无痛性肿物,其中7例出现呼吸道阻塞及声嘶等症状.

1.2 方法全部手术标本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制成,经两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光学显微镜下共同证实为甲状腺滤泡癌.

本组54例甲状腺滤泡癌占同期甲状腺癌301例的17.9%.单个结节者46例,多个结节者8例.体积最大者12.0 cm× 7.1cm×5.2cm,最小者0.1cm×0.2cm×0.2 cm,平均直径3.5cm(切面最大径线).有完整包膜者48例,部分包膜或无包膜

者6例.切面呈红褐色、浅棕色或灰色,质软或质实,常伴纤维化、出血、钙化及

坏死.光学显微镜下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构成,无乳头形成和无毛玻璃样细胞核

为特征.高分化者39例,占72.0%(39/54);低分化者15例,占18.0%

(15/54).包膜浸润者46例,占85.0%(46/54),血管浸润者38例,占70.1%(38/54).微小侵犯型滤泡癌44例,占81.5%(44/54);广泛侵犯型滤泡癌

10例,占18.5%(10/54).

甲状腺滤泡癌在临床病理学诊断中经常遇到,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1〕.本组资

料显示滤泡型癌的发病率占同期甲状腺癌的17.9%(54/301)甲状腺滤泡癌根据

其侵犯程度可分为二型即微小侵犯型和广泛侵犯型.微小侵犯型滤泡癌从肉眼观到

组织学观与滤泡型腺瘤不易区分,此时,易误诊为甲状腺滤泡型腺瘤.诊断为癌完

全根据包膜和(或)血管的浸润或转移〔2〕,因此其判断标准一定要严格控制.我

们结合有关文献对本组资料观察,确定包膜浸润必须见到滤泡冲断包膜全层,或至少达包膜厚度的一半以上,侵出的滤泡与包膜常呈垂直或一定角度.如滤泡仅见于

包膜内侧二分之一,肿瘤包膜的胶元纤维不被“切断”的挤压、内陷、残留等则不能称之为有包膜侵润.为确定包膜有无侵润,应沿包膜区多取材,至少包括最大切

面下的全周包膜,其余组织应作多个平行切面并仔细检查,尤其应注意包膜下有无灰白色或疤痕样质硬区域,如有,则应全部取活检,并结合肉眼所见确定切片中的结缔组织究竟是包膜还是肿瘤内的结缔组织,此外还要注意下列几点:①包膜浸润常伴有局部组织反应,引起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或有纤维素样坏死;②在包膜内或纤维组织内的滤泡上皮增生活跃,形态与包膜内的滤泡相同甚至分化更差,是浸润性生长表现,而不要把萎缩的滤泡误认为是浸润的滤泡;③胚胎发育时甲状腺下降过程中,一部分甲状腺组织可保留在颈前肌肉内,这些滤泡不具有癌的形态特点,不要误认为是癌组织浸润.确定血管浸润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受侵犯的血管应是静脉;②包膜中、包膜处或紧粘包膜外的血管,包膜内肿瘤中的血管内出现癌细胞团是常见的现象,无诊断及预后意义;③血管内的癌细胞团必须由血管内皮细胞加以包绕.因当滤泡侵入静脉时,首先附壁,很快引起凝血.在滤泡簇上,出现纤维素、

白细胞堆积.继之,成纤维细胞产生纤维组织并出现内皮细胞被覆癌细胞团,没有

血管内皮包绕的血管内的癌细胞团为人为假象,无诊断意义.如癌细胞团继续生长,有时可使静脉破裂,癌细胞向静脉外生长,其旁可见静脉的平滑肌层,对于判断浸润静脉也有帮助.由于滤泡癌有血管浸润的特点,因而,血管浸润比包膜浸润更具

有实际意义.广泛侵犯型滤泡癌常无包膜,即使有包膜,肿瘤也已明显侵出包膜外,镜下可见滤泡广泛侵犯血管和(或)邻近甲状腺组织,癌组织分化常较差.

甲状腺滤泡癌必须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甲状腺良性疾病加以鉴别,主要依据为血管和包膜的浸润.在某些甲状腺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等,

尤其是经硫脲嘧啶治疗的患者,可出现明显异型性的滤泡上皮细胞,易误诊为滤泡

癌,但此时与癌细胞不同的是:细胞核染色质细致均匀分布,无核分裂像,胞质丰富.此外还应结合临床和其他组织学改变来综合考虑.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均表明端粒酶〔3〕、过氧化物酶增生激活受体γ球蛋白-1(PAX8-PPARγ-1)、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Gal-3)、基质金属蛋白酶(MMAP)、p27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在甲状腺滤泡癌与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有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指标.如这些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诊断参考价值更高.

【相关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3-294.

〔2〕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2-354.

〔3〕Suzuki S,Fukushima T,Ami H,et al.New attempt of preoperativ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yroid neoplasms by telomerase activity measure-ment〔J〕.Oncol

Rep,2002,9(3):539-5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